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787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docx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工程系实训报告

 

《土石坝设计与施工》

 

班级:

水工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谢永亮

专业名称: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成绩评定:

二0一三年十一月十日

 

前言

水布垭工程位于清江中游河段巴东县境内,是清江梯级开发中的龙头电站,正常蓄水位400m,总库容46.14亿m3,系多年调节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防洪,兼顾航运及其他,电站装机容量为1600MW。

水布垭水利枢纽有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下洞室工程多,加之其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条件较差。

为保证工程施建设顺利进行,清江水布垭工程建设公司的委托长江委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并会同水布垭工程建设公司,对水布垭工程枢纽建筑物进行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以水布垭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意见、有关专题报告及审查意见、施工规划阶段报告及审查意见、业主建设目标、现场实际情况为设计依据,以优化施工方案及进度,优化资源配置及土石方平衡,优化分标方案及场地布置为目标,试图编制出一份全面、系统、符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报告,作为今后水布垭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指导性文件。

由于水布垭工程有关单项施工组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关结构形式及工程量在不断变化,因而给本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因此,本报告中的工程量等不作为结算依据。

 

1工程概况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境内,上距恩施市117km,下距隔河岩水利枢纽92km,是清江梯级开发的龙头枢纽。

水库总库容45.8亿m3,系多年调节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400m,相应库容43.12亿m3,装机容量1600MW,是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其他的水利枢纽。

枢纽为一等大

(1)型水利水电枢纽,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主要建筑物有:

砼面板堆石坝、左岸河岸式溢洪道、右岸地下式电站和放空洞等。

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09m,坝轴线长660m,最大坝高233m,坝顶宽度12m,防浪墙顶高程410.4m,墙高5.4m。

大坝上游坝坡1:

1.4,下游平均坝坡1:

1.4。

坝体填筑分为七个填筑区,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盖重区(ⅠB)、粉细砂铺盖区(ⅠA)、垫层区(ⅡA)、过渡区(ⅢA)、主堆石区(ⅢB)、次堆石区(ⅢC)和下游堆石区(ⅢD),大坝填筑量(包括上游铺盖)共1563.74万m3。

面板厚0.3~1.1m,受压区面板宽为16m,受拉区宽为8m,面板面积为13.84万m2。

趾板采用坝前设标准板,下接防渗板的结构形式,标准板宽6~8m,厚为0.6~1.2m,防渗板宽为4~12m,趾板与基岩间设有锚筋联结。

周边缝止水结构在高程350m以下采用底、中、顶三道止水;高程350m以上设底、顶两道止水;面板垂直缝设底、顶两道止水。

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在左岸,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段(含挑流鼻坎)和下游防冲段组成。

引水渠底高程350.0m,底宽90.0m,轴线长890.32m,引水渠横断面为复式。

控制段由六个溢流坝段(3#~8#)和四个非溢流坝段(1#、2#、9#、10#)组成,坝轴线全长163.0m,坝顶高程407.0m。

溢流坝段设五个孔口尺寸为14.0×21.8m的表孔,堰顶高程为378.2m。

泄槽段轴线呈直线,泄槽底板纵坡i=0.1584,上接溢流坝的反弧段,下接抛物线段,再接1:

1.2的陡坡段组成。

泄槽总宽度92m,由纵向隔墙将泄槽分为五个区,即五个表孔各成一区,总泄洪净宽80m,隔墙宽3m。

泄槽段设三道跌坎式掺气槽,挑流鼻坎采用阶梯式窄缝挑坎。

下游防冲段采用防淘墙加砼护岸的结构形式。

峡谷出口后,右岸分布有马崖高陡边坡、马岩湾滑坡;左岸分布有大岩淌滑坡、台子上滑坡。

以上滑坡、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对工程施工及运行期安全影响较大,需进行整治处理。

根据坝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和枢纽总体布置,以及面板堆石坝的施工特点,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隧洞导流,枯水期围堰挡水,汛期淹没基坑的方式。

设上游土石过水围堰、下游低土石围堰和碾压砼过水围堰。

前期导流枯水期由围堰挡水,导流洞过水,汛期由导流洞、围堰和坝面过水;中期导流由坝体挡水,导流洞和放空洞联合泄流;后期导流由坝体挡水,放空洞、引水发电系统、溢洪道联合导流。

枢纽工程计划总工期8年。

2000年以前为筹建期,2001~2002年为施工准备期,2003~2007年6月为主体工程施工期,2007年7月~2008年12月底为工程完建期。

本合同工程为大坝和溢洪道建筑与装修工程,施工工期为2002年6月~2008年4月,合同工期71个月。

 

2水文地质条件

2.1水文

清江地处鄂西暴雨区,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mm。

每年6~9月为主汛期,洪峰陡涨陡落;每年11~4月为枯水期。

多年平均流量299m3/s,实测最小流量为26m3/s。

坝址全年10%、5%、3.3%、0.5%、0.2%频率最大瞬时流量分别为9480m3/s、10800m3/s,11600m3/s、14900m3/s、16500m3/s,11~4月时段5%频率最大瞬时流量为3960m3/s。

2.2地质

大坝位于清江“S”型河段腰部,直线长约800m,流向NE30°。

两侧岸坡高峻陡峭,高差约230m,呈不规则“V”字形,409m高程坝轴线处谷宽562m,左岸平均坡角52°,右岸为35°。

坝线附近右岸分布有坝子沟。

河床覆盖层顶高程为193.0~197.0m,基岩顶面高程为182.0~188.0m,存在四个规模不大的凹槽;上游围堰至坝轴线附近,覆盖层厚度一般为12.0~14.42m,坝轴线以下厚度一般为7.0~11.8m。

河床冲积物以砂卵砾石层为主,夹含砂砾漂石、块石层及含砂砾粉土、粉质粘土透镜体。

坝址地层主要为二叠系茂口组P1m,栖霞组P1q地层,在左坝肩395~400m高程以上还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1地层分布;在斜坡地带河床部位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冲洪积及少量人工堆积物。

龙潭组地层以页岩、硅质炭质页岩为主,岩石风化强烈;茂口组厚层至巨厚层灰岩坚硬完整;栖霞组岩层软硬相间,中厚层灰岩与炭泥质生物碎屑灰岩不等厚互层,其间多层面、多剪切带,性状差的主要剪切带有151#、131#、121#、101#、081#、061#等。

坝址河段内断层发育,主要有NNW、NNE、NE三组走向。

规模较大的Ⅰ、Ⅱ类过江断层有13条。

对趾板地基稳定及防渗帷幕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F1、F12、F13及以F14为代表左岸趾板断层密集带,顺断层发育有规模较大的岩溶洞穴;还有一些规模次之的包括F11、F115、F20、F50等断层延伸穿过部分主堆石区及次堆石区,对堆石区地基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并可能形成局部渗漏通道。

茅口组灰岩属强岩溶化地层,栖霞组为强岩溶化与弱岩溶化相间的地层,两岸地表、地下岩溶十分发育;右岸以

号岩溶管道系统为主形成右岸岩溶相对集中发育区,该区穿越趾板进入主堆石区;左岸以

号岩溶管道系统为主形成左岸岩溶相对发育区,左岸

号岩溶管道系统从NE方向进入堆石区隐伏在大坝基础下。

大坝周边区分布有8处与大坝密切相关的危岩体,这些危岩体稳定性均较差,结合大坝周边环境进行治理。

 

3风水电路布置

3.1风

根据该工程施工的特点,现场采用集中供风和移动供风相结合的方式。

在公路附近布置空压机站,配置电动空压机集中供风用钢管和胶管根据开挖的进度逐渐向各个工作面送风,主要供应浅孔钻、手风钻和混泥土清基用风。

3.2水

主要供水对象是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对象包括支护,混凝土拌合,清基、养护,机械加水、冲洗用水等。

在业主供水系统没有形成前,采取从附近引泉水和洒水车送水相结合的送水方式。

在开挖区公路附近选择一个高地布置两个移动水箱。

在趾板开挖施工生活营地设一个备用水池,水池采用砖砌结构

3.3电

前期营地建设期间,租用民房。

开挖用电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

到一定的期间业主提供10KV连线口架空线至开挖区和施工营地附近,设一台变压器供电。

由于供电质量难以保证,配置两台75KW柴油机作为施工和生活备用电源。

另外备用2台低压变压器,提供36v低压照明电源,用于特殊场所的照明

3.4对外交通条件

根据水布垭枢纽工程所在位置和现状,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重大件运输宜采用水陆联运方式。

(1)宜昌—红花套—高家堰—榔坪—坝址,线路全长178km。

(2)宜昌—土城—高家堰—榔坪—坝址,线路全长144km。

(3)宜昌—榔坪—野山关—长岭乡—坝址,线路全长203km。

(4)水陆联运:

从宜昌市过宜昌长江大桥经红花套(或从长江红花套码头上岸)后,沿323省道至长阳县白寺坪,经隔河岩电站场内、外公路至隔河岩库区码头,水运至水布垭下游码头上岸,再由水布垭场内公路至工区。

3.5场内交通条件

发包人提供的场内交通道路主要有:

左岸1#、3#、5#、7#、9#、11#、13#、15#、17#、19#路,右岸2#、4#、6#、12#、14#、18#、20#路,水布垭大桥,左岸3#公路邹家沟交通洞和5#公路大崖交通洞。

上述道路除左岸5#、7#、14#道路坝肩段、11#道路和右岸18#道路未建成外,其他道路均基本建成,具备行车条件。

5#、7#道路预计2003年9月具备通车条件,18#道路预计2003年12月底具备通车条件,11#道路预计2002年10月具备通车条件,14#道路预计2002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3.6通讯条件

地方无线移动通讯和发包人通讯系统已开通,承包人可以向地方电信部门和业主申请无线、有线通讯。

 

4施工难度的分析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如何控制大坝的填筑,将大坝的沉降量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施工中严格控制坝体填筑程序、铺料的厚度、洒水量和碾压质量。

2.初期导流和挡水度汛施工工期紧、工种多,强度大,施工干扰问题突出,是安全防汛的关键。

施工中要配置足够的资源,储备足够的坝料。

3.坝址处河谷狭窄,两岸岸坡陡峻,建筑物布置紧促,施工道路布置十分困难,施工中除了充分利用工地现有的道路外,可以拟建另外的施工道路,以满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4坝区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断层发育周边多出危岩体需要处理,高边坡施工安全问题突出,将加强施工期安全监测,指导施工。

5大坝填筑物料种类多、时段性强,拟采用计算机技术做好分期填筑的料源规划。

6用于大坝填筑的建筑物和石料场开挖需要根据大坝的各个分区填筑料对岩性的不同要求生产出相应的合格填筑料,施工中将严格按岩层分布情况,合理布置开采梯段和程序,最大可能地减少利用料的损失。

7大坝趾板、面板混泥土质量要严格要求,拟安排在低温季节施工,同时全面做好混凝土防裂措施及各项防冻保温养护工作。

8止水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拟采用专用的滚压机连续加工和厂家订做定型专用接头,安排专业队伍施工,落实质检人员旁站监督检查制度,以保障止水安装质量

9建筑物开挖均为搞边坡施工最高220米以上,支护项目多、工程量大,与开挖施工干扰严重,拟选择工作平台车、联合湿喷机等先进的设备机具,以达到及时跟进支护的要求

10,灌浆作业施工工期紧、强度高、施工条件差、干扰大,将认真协调、合理安排项目施工时段。

11地下水位高,岩溶通道多,施工用水量大,将谨慎做好施工经常性的排水.

5施工方案

5.1坝基开挖

5.1.1边坡保护和不稳定岩体的处理

(1)两岸坝肩及趾板开挖边坡上危岩体、悬空弧石等,影响大坝、趾板边坡施工安全,分别采用挖除、锚杆、喷护、预应力锚索等措施及时处理。

(2)岸坡高度大于2m的陡坎及反坡,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将岸坡削成不陡于1∶0.3的坡,或用浆砌块石(回填砼)恢复顺坡。

7.1.2坝肩削坡

两岸坝坡削坡坝轴线以上部分修整为1:

0.5顺坡,局部地段不小于1:

0.3,坝轴线以下修整为1:

0.3顺坡。

对于根植层和腐质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清除。

对于两岸坝坡的危岩体、较大孤岩以及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的陡坡、反坡,采用爆破法开挖。

钻孔深度≤4.0m的开挖梯段或岩层,采用手风钻浅孔爆破;钻孔深度大于4.0m的开挖梯段或岩层,采取梯段微差爆破。

为保证边坡的完整性和平整度,坡面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施工。

孔径φ90105mm,预裂孔间距1.0~1.1m。

,选用φ32~50mm乳化炸药,选用线装药密度300~360g/m。

5.2趾板基础开挖

1基础开挖程序为:

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覆盖层开挖岩面清理下达爆破作业指导书边坡预裂爆破深孔梯段爆破水平保护层开挖斜坡光面爆破坡面清理基岩清理基岩验收。

2边坡预裂爆破

趾板内侧直立边坡预裂爆破,采用QZJ-100B型支架式钻机造孔,孔径φ8090mm,预裂孔间距0.9~1.0m。

,选用φ32mm乳化炸药,经爆破效果和岩石级别调整线装药密度、孔底及孔口的装药密度,选用线装药密度260~280g/m,采用导爆索传爆,电力起爆方式。

3深孔梯段爆破

梯段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底部预留2.02.5m基础保护层。

选用露天液压钻机和CM-351高风压钻机造主爆孔,QZJ-100B支架式钻机造缓冲孔。

采用大孔距、小抵抗线的布孔,主爆孔全耦合装药、缓冲孔延长药包装药,非电起爆网路电起爆方式爆破。

3斜坡面光面爆破

预留保护层采取斜坡光面爆破施工。

斜坡面光爆孔选用QZJ-100B支架式钻机在搭设固定的斜面排架上造孔,孔距1.0m,φ32mm乳化炸药不耦合装药,线装药密度为250270g/m,导爆索传爆。

4水平保护层开挖

马道平台预留2.0m左右的基础保护层,进行水平光面爆破。

孔径为φ105mm/φ42mm的光爆孔选用φ32mm/φ25mm乳化炸药,线装药密度分别为240260g/m、180220g/m,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调整。

采用导爆索传爆。

5.3河床覆盖层的处理

1河床覆盖层开挖

河床覆盖层在趾板及其下游段135m范围内全部挖至基岩面设计高程;RCC围堰及其上游100m范围内全部清至基岩;中部清挖至新鲜砂砾石层;对右岸坝子沟附近洪积物及坝轴线上游夹含砂砾粉土、粉质粘土透镜体予以挖除。

2河床覆盖层强夯

河床覆盖层保留区,设计要求进行300吨米的强夯处理。

在正式施工前先降低强夯区地下水位,进行强夯试验,强夯试验完成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强夯处理。

施工机械选用25t履带式起重机,配合夯锤进行夯击处理。

夯锤为钢制圆形,底面为圆弧形,锤底直径2.0m。

3强夯处理要求

(1)砂砾石层夯后的干密度≥2.15kg/cm3;

(2)砂砾石层夯后的相对密度≥0.7;

(3)强夯最后两击相对夯沉量不大于5cm;

(4)强夯后地面最终夯沉量不小于表5-6控制值。

表5-1地面最终夯沉量控制表

处理深度(m)

≤6

6~9

9~12

≥12

地面最终夯沉量(cm)

30

45

60

≥60

4强夯施工

强夯处理施工工艺流程为:

测量放线清基检测平整放样夯击下一循环检验验收。

(1)测量放线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放出上下游边线桩号,并标识清楚。

(2)清基采用人工配合反铲清除强夯范围内表层浮渣污物。

(3)检测在强夯区域内,进行原状样颗粒分析、渗透、干密度和动力触探测试。

(4)平整表面用推土机整平,其平整度不超过±10cm。

(5)测量放样在平整后的覆盖层表面布置夯点,夯点间距2.5m,排间交错成梅花型布置。

(6)夯击间隔跳夯、逐渐加密进行点夯,然后用推土机整平,再满夯一遍。

①夯区布点:

确定夯击间排距4m×4m,梅花型Ⅰ、Ⅱ序点间隔布置并做好标记;

②夯击能:

点夯300tm(20t夯锤提升15m高),满夯160tm(16t夯锤提升10m高);

③夯击遍数:

2遍(点夯一遍,满夯一遍);

④单点击数:

夯击8~10次,最后两次相对沉降量不大于5cm。

(7)检验采用测量夯击沉量、钻孔旁压、超重型动探、探坑取样等手段对强夯效果进行了检测,了解河床砂卵石层在经过强夯处理后,其密实度、模量、承载力等参数变化。

(8)验收强夯满足设计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5.4大坝填筑施工

5.4.1坝体填筑分区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09.0m,坝顶宽度12m,坝轴线长660m,最大坝高233.0m。

大坝上游坝坡1:

1.4,下游综合坝坡1:

1.4,在坝坡上设斜坡道方便施工,局部坝坡1:

1.25。

堆石坝填筑包括,坝体ⅠA、ⅠB、ⅡA、ⅢA、ⅢB、ⅢC、ⅢD区填筑(其中还包括粉煤灰、沥青砂垫、ⅡAA小区料的填筑)、块石护坡填筑、垫层料坡面保护、大坝过水坡面保护、坝顶和坝后斜坡道路施工等。

坝体主要填筑区有7个,即ⅠA、ⅠB、ⅡA、ⅢA、ⅢB、ⅢC、ⅢD区,分别为粘土铺盖区、盖重区、垫层料区、过渡料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堆石区。

总填筑工程量为1677.7万m3。

坝体填筑分期分区工程量见表。

2.施工特点

(1)大坝填筑工程量大,施工工期紧,特别是抢填渡汛临时断面施工强度和难度大;

(2)面板堆石坝坝高而河谷狭窄,河谷系数(坝顶长/坝高)小,为2.5,施工条件差;

(3)两岸岸坡陡峻,上坝施工道路布置困难,成为制约填筑强度的因素之一;

(4)坝址区地形陡峻,建筑物布置紧凑,主要上坝道路穿过溢洪道泄槽,施工干扰大,施工交通道路布置困难;

(5)建筑物开挖料工程量大,但由于地质原因,开挖量不能满足大坝堆石区填筑要求,堆石区和过渡料需从料场开采补充,垫层料需全部从料场开采制备。

 

3.填筑分区方案

(1)分区原则

大坝填筑的分区,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满足大坝渡汛要求;

(2)尽量保持填筑强度均衡,同时协调不同填筑料具有不同的填筑要求、不同的可行施工强度而产生的各期不平衡强度;

(3)与开挖的不同区域、不同岩性的进度协调,尽可能大的利用开挖料直接上坝;

(4)避开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面板;

(5)适应水布垭陡峻地形和跨越溢洪道填筑对上坝道路产生的布置困难和干扰;

(6)适当考虑国内的施工水平和均衡投资强度、降低初期投资水平。

(2)分区方案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大坝主体填筑主要分为6区,简述如下:

第1区:

大坝趾板区30m范围填至高程190m,下游区填至高程208m,填筑量约87万m3;

第2区:

填筑完成坝体高程288.0m、顶宽20m的临时挡水断面,大坝下游填至高程218m,总填筑量为255.4万m3;

第3区:

大坝下游全断面填筑上升至高程284.0m。

填筑量409.0万m3;

第4区:

大坝临时断面填至高程375m,顶宽20m。

下游填至高程340m,填筑量605.6万m3;

第5区:

大坝下游填筑上升至高程375m,填筑量121.2万m3;

第6区:

大坝填至高程405m,填筑量95.5万m3;

第6A区:

大坝填至高程409m,填筑量3.7万m3,整个大坝填筑施工全部完成。

大坝上游ⅠA、ⅠB料的填筑分3区:

第3A区:

高程224m以下,填筑量32.4万m3;

第4A区:

填筑至高程275m,填筑量56.4万m3;

第5A区:

填筑至高程290m,填筑量11.5万m3,完成此部位全部的填筑施工。

4.施工进度

(1)控制性进度

根据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大坝填筑控制性进度安排如下:

2002年11月上旬河床截流,2003年1月上旬围堰闭气基坑抽水后,2003年1月开始进行河床坝基开挖,2003年2月可开始坝体填筑;

2003年汛期坝体过水;

2004年、2005年两个汛期利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洞和放空洞联合泄洪。

挡水标准按20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4900m3/s,相应坝前水位为275.6m,考虑库首滑坡涌浪和安全超高,2004年汛前坝体需填筑至高程288.0m;

2006年汛期挡水标准按30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5500m3/s,相应坝前水位为278.6m,2006年汛前坝体需填筑至高程290.8m;

2006年11月初导流洞下闸封堵,2007年5月下旬放空洞下闸,2007年7月蓄水至高程350m,第一台机组发电;

2007年汛期利用溢洪道高程350m底板泄流,挡水标准按50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6500m3/s,相应坝前水位为368.6m,2007年汛前坝体需填筑至高程375.0m;

2008年汛期利用溢洪道高程378.2m溢流堰泄流,挡水标准按50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6500m3/s,相应坝前水位为402.1m,2008年汛前坝体需填筑至405.0m,即完成主坝体填筑。

5.4.2坝体填筑分期

根据坝体填筑的分期原则,坝体填筑共分3期进行。

见图

(1)Ⅰ期坝体填筑

Ⅰ期坝体填筑先填筑坝体中部主堆石区和下游堆石区,上游侧预留45m宽条带,待该范围趾板和砼防渗板固结灌浆完成具备填筑条件时,再进行该部位的坝体填筑;下游随RCC围堰浇筑上升同步进行该部位的坝体填筑。

2003年汛期过后,拆、清除坝面过流保护的钢筋笼块石及填筑面淤积物,继续填筑先从208m高程开始,重点填上游288m经济断面的填筑体。

2004年5月31日,完成上游坝体经济断面填筑,具备挡200年一遇洪水条件。

上游坝体经济断面填筑到288m高程,经济断面顶宽25m,下游坝体填筑分别上升到高程250m和高程218m,其中高程250m平台宽35m,下游边坡按1∶1.4控制。

(2)Ⅱ期坝体填筑

2004年6月至12月,下游坝体从高程220m全断面填筑到280m高程。

具备2005年1月一期面板混凝土施工的条件。

Ⅲ期填筑料主要是ⅢB、ⅢC、ⅢD区料,避开了垫层料、过渡料区的填筑工作,因此该时段填筑较简单,具备高强度填筑条件。

2005年1月1日至3月31日,大坝一期面板混凝土施工,同时进行下游坝体全断面填筑。

到2005年10月底,上游先填筑宽度30m、355m高程的条带,下游年底填筑到340m高程,为上游斜坡面保护和二期面板施工准备提供工作面,增加填筑和面板砼浇筑之间的间隔期。

该时段坝前铺盖的填筑施工于2005年3月1日至5月31日,完成高程225m以下的填筑,汛后开始继续进行坝前铺盖的填筑施工。

(3)Ⅲ期坝体填筑.

2006年1月1日至3月31日,二期面板混凝土的施工,坝体从高程340m开始填筑。

期间,下游坝体填筑上升到355m高程,坝前区留出30m宽的面板施工平台,下游坝体全断面继续填筑上升。

面板浇筑完毕后,坝体全断面填筑,2006年9月填至防浪墙底版405m高程。

然后坝体从高程405m填筑到409m高程。

在坝顶防浪墙浇筑完成后,即进行该范围的填筑。

5.5混凝土施工

(1)挤压边墙凿断处理

为了尽量减少混凝土挤压边墙对面板混凝土的约束,在沿面板垂直缝方向将挤压边墙凿断,其凿断深度不小于30cm,缝底宽度不小于6cm,缝口宽度不小于10cm,用ⅡAA料填缝并人工分层锤实。

(2)垂直缝砂浆垫层施工

首先在混凝土挤压边墙坡面上将面板垂直缝的位置及砂浆垫层的范围准确放出,人工用铁钎在其范围内凿槽,凿槽深度满足砂浆垫层的厚度。

然后人工铺设M20的砂浆垫层,其平整度要求在2m长的范围内控制在5mm以内,利于止水铜片及侧模的安设。

(3)周边缝沥青砂浆块施工

将周边缝处趾板止水片的保护设施拆除,露头拉筋用砂轮机磨平。

人工用铁钎、铁撬按设计边线、深度和坡度凿槽,并修整成型;埋设沥青砂垫块,垫块之间的缝隙用热沥青灌实,其平整度控制在10m范围内起伏度不超过20mm.沥青砂浆块在综合加工厂预制,其配比为:

沥青:

砂为1:

10(重量比),沥青针入度50~60.

(4)混凝土挤压边墙坡面整修

垂直缝砂浆垫层施工完毕后,以其为基准对混凝土挤压边墙面进行超欠整修处理,其偏差按+5cm~-8cm控制。

以保证为面板提供一个平整的支承面。

(5)喷涂乳化沥青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