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653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docx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

(培训体系)乡镇财政体制培训材料

涟水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介绍

根据局领导安排,今天我向于座的领导和同志们简单地介绍壹下我县乡镇财政体制的有关情况,目的是能够让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了解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具体内容和结算方法,从而理解和支持乡镇财政工作。

由于今天所讲的均是我个人对乡镇财政体制的粗浅理解,水平有限,错漏之处于所难免,恳请大家海涵,且请大家批评指正。

壹、乡镇财政体制的概念

这是我于网上搜到的概念,大致内容是: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壹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县政府确定,为适应乡镇经济结构和政权组织形式,于乡镇区域内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于县、乡之间进行利益分割的壹种制度。

按我个人“土八路”思维,乡镇体制的概念就是于乡镇有效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县乡俩级财政之间进行“分钱”,“分钱”的根本目的就是于保证县乡俩级财政均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以体制的导向作用,引导和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所以,我认为过分强调县财政或乡财政的利益,均是不可取的。

于这壹点上,我认为去年县政府刚调整的新壹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把握得就很到位,于县乡财政间协调平衡分配的前提下,做到将有限财力尽可能地向乡镇倾斜,引导乡镇经济健康发展,特点很鲜明。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现行体制的深入了解,来总结和理解这些特点。

二、我县现行乡镇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现行乡镇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能够简单地概括成壹句话:

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差额补助,超收分档分成。

下面我们分层次理解这句话:

(壹)划分乡镇财政收支范围。

即,确定哪些收支归乡镇。

1、乡镇收入范围。

我们结算乡镇体制时,乡镇收入范围壹般指乡镇组织的税收收入中的壹般预算收入。

乡镇组织的非税收入(就是以前所谓的预算外收入)其实也属于壹般预算收入,可是由于我县乡镇组织的非税收入全部归乡镇自行分配,于平时的运作中,已经全部即收即返,拨给了乡镇,所以,我们于进行体制结算时,重点关注的就是税收收入中的壹般预算收入。

这样理解的话,乡镇壹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就很简单了,其实就包括下面三块:

(1)增值税的25%;

(2)所得税的40%(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其他地方税种的100%。

其中,地税部门组织的教育费附加收入本属于非税收入,但由于历史习惯,我县将它也纳入收入范围结算。

2、乡镇支出范围。

能够简单地理解成:

根据财权和事权统壹原则乡镇于实际工作中有哪些支出需求。

具体包括乡镇机关运转支出以及乡镇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二)核定收支基数。

即,根据前述收入范围核定乡镇收支基数。

1、收入基数。

体制文件中所指收入基数包含范围相对较广,但我们常说的收入基数,其实就是指税收收入中的壹般预算收入基数。

本轮体制收入基数是按各乡镇前几年实际征收入库壹般预算收入的平均水平来核定的。

收入基数对乡镇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首先基数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完成了收入基数才能实现乡镇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否则乡镇的日子必然过不去;其次基数超收上解的标尺,基数以内的壹般预算收入全额留给乡镇,超过基数的部分将按壹定比例和县财政分成。

(可介绍俩种倾向:

壹种是希望收入基数越小越好,可是这样虽然你多得了壹少部分体制补助,可你组织的收入和县级分成也就越多了;另壹种是希望收入基数越大越好,这也不科学,如果收入基数大幅度超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收入能力,就更难实现收支平衡)

2、支出基数。

本轮体制于确定乡镇支出基数过程中,县财政做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和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以下几方面的支出进入体制:

壹是人员经费。

按实有人数和关联工资、津补贴标准测算。

其中上划管理的人员经费按实际测算数于体制中列收列支,不影响乡镇财力。

二是公用经费。

主要包括(未列全):

1、公务费。

按于职人均年0.3万元标准核定。

2、车辆费用。

财政总收入超亿元乡镇以及和重点乡镇能够有2部小汽车,其他乡镇保有1部小汽车。

每年每部小车费用标准3.5万元。

3、会议费。

按农村人口每人2元、城镇人口每人1元标准核定。

4、接待费用。

按体制基期年度的乡镇实际收入总量的2%核定。

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经费。

主要指(未列全):

1、招商引资工作经费。

按2009年度县政府下达乡镇招商引资任务的1.5‰核定。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经费。

按前俩年度账面支出平均数70%核定。

(解释:

消化吸税影响的体制措施)

3、城镇维护费。

按乡镇总人口分档核定。

10万人之上乡镇核定45万元;5-10万人乡镇核定30万元;3-5万人乡镇核定15万元;3万人以下乡镇核定10万元。

专项用于城乡环境卫生、路灯、城镇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管理支出。

四是村级经费。

按省下达的村级经费转移支付总额于现行体制中列收列支,专户运行,封闭管理,不影响乡镇级财力。

五是总预备费。

按前述支出基数的2%核定。

(三)差额补助,超收分档分成。

对比上述收支基数,支出缺口部分就是县财政给予乡镇的体制补助基数。

其中,因实施本轮体制同比造成乡镇既得财力减少的乡镇,按照财力减少数额,每年给予等额补助,保证了乡镇的既得利益。

体制补助确定后,乡镇壹般预算收入超基数的,实行分档分成,主要档次是:

1、超基数100万元以下部分乡镇分成80%(即上解20%);

2、超基数100-500万元之间的部分乡镇分成70%(即上解30%);

3、超基数500-1000万元之间的部分乡镇分成60%(即上解40%);

4、超基数1000万元之上的部分乡镇分成50%(即上解50%)。

三、现行乡镇财政体制结算举例

上面介绍的内容,其实主要是本轮体制的设计形成过程,其实于平时实际进行体制结算时,且不需要考虑这么复杂,下面我们以计算保滩镇2010年10月往来为例,来了解壹下体制往来的计算过程:

(壹)基本数据:

1、体制数据:

保滩镇体制补助214.34万元;壹般预算收入基数354.94万元;2010年上划资金任务382.84万元(要求10月之前完成)。

2、收入完成数据:

国税643.39(其中,所得税38.04万元)、地税696.73万元(其中所得税247.68万元)

(二)计算过程:

1、10月份壹般预算收入计算,共714.68万元,其中:

(1)国税=(643.39-38.04)*25%+38.04*40%=166.56万元;

(2)地税=(696.73-247.68)+247.68*40%=548.12万元。

2、10月份税收分成计算:

(1)必要的剔除部分,县级兑现的进区企业优惠4.6万元;

(2)壹般预算收入超基数总额=714.68-4.6-354.94=355.14万元;

(3)超基数部分上解=100*20%+(355.14-100)*30%=96.54万元;

(4)10月税收分成=714.68-4.6-96.54=613.54万元。

3、10月份往来计算:

(1)10月份累计净财力=体制补助214.34/12*10+税收分成613.54-上划资金382.84/10*10=409.32万元;

(2)10月份可拨往来=累计净财力-已拨往来

四、本轮乡镇财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壹是充分体现了简化体制的指导思想

我们朱局长壹直主张简化体制,壹目了然,力求让不是专业干财政的人员也能轻易地弄懂体制,会算体制账。

从前面介绍能够见出,本轮体制只认准壹个数据,那就是壹般预算收入,壹般预算收入出来了,其他的体制计算就迎刃而解,十分简单。

我们能够这样回想壹下:

体制补助和上划任务是固定的,只要加上壹个税收分成因素,就能够算出财力了,而税收分成的计算,只需将完成的壹般预算收入和基数做个对比,算出超收上解数就能够了。

这和老体制相比,计算过程十分简单轻松。

二是充分体现了激励乡镇发展经济的政策导向

本轮体制收入基数是按各乡镇前几年实际征收入库壹般预算收入的平均水平来核定,同时对壹般预算收入递增率未达全县乡镇财政收入前几年平均增幅的,以2005年为基数,按三年平均37%的增幅计算确定收入基数,充分体现了“增收不少补,短收不多补”的理财导向。

本轮体制按县政府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总额核定了招商引资工作专项经费,同时按乡镇实际收入总量核定了接待费用,使乡镇“有钱招商”,壮大基础性财源。

本轮体制仍按前俩年乡镇账面税收返仍支出平均数核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消化乡镇吸税成本,消化吸税收入水份。

本轮体制实行了超基数分档分成,提高了乡镇超收分成比例。

平均比原体制提高10%。

同时乡镇超基数收入中,纳税规模超过20万元之上的企业超收部分再给予10%特别扶持奖励,此外,县政府今年又出台了鼓励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措施,那就是进入乡镇集中区的工业企业实现税收的地方分成全额留给乡镇,这些均体现了县委县政府财力向乡镇倾斜,鼓励乡镇发展经济的思想。

最近,有不少乡镇领导抱怨新壹轮体制超基数上划负担过重,这说明他们没有理解新体制,请大家有条件时,予以宣传解释,让他们明白和老体制相比,本轮体制于超收分成上充分考虑到了乡镇的利益:

首先,本轮体制调增了收入基数,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乡镇超基数上划。

新体制收入基数是7241万元,老体制地方收入基数为2075万元,和老体制相比,收入基数增加5166万元就让乡镇少上解1550万元,平均每乡镇少上解50万元。

第二,根据我们测算,今年大部分乡镇壹般预算收入超基数部分不会超过500万元,也就是大部分乡镇超基数上解比例不会超过30%,不可能超过体制上解负担,再说按分档计算,超基数100万元以内部分仍是按20%上解的,不是按全额上解30%

第三,退壹步讲,不要乡镇的超收上解能够吗?

肯定不行,因为省里对于超收部分对县也集中了20%,另外,调资县财政承担了大头,民生保障方面支出县财政承担了全额,乡镇超收了仍不上划,县财政如何运转?

朱局长曾说过如果哪个乡镇承诺以后调工资不要县财政负担,民生保障也全由乡镇支出,那就不要乡镇超收上解,估计没人敢承头。

三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财政的理财理念

本轮体制于确保人员经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乡镇运转需要。

和老体制相比,新增多项公用经费。

如,按人核定公务费、按车核定小车费、按人口核定会议费。

充分体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的理财思路,为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切实履行乡镇公共财政基本职能提供经费保障。

四是充分体现县政府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决心

和老体制相比,本轮体制增加安排了多项专项经费,用于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

如:

按总人口分档核定城镇维护费,专项用于城乡环境卫生、路灯、城镇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方面的支出;再如对未纳入村级三项资金补助的社区,按每社区每年10万元标准核定了社区管理经费,促进社区做好日常管理和创卫工作。

按社会抚养费收入基数核定计划生育专项经费。

仍按支出基数的2%核定乡镇财政预备费,主要用于促进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突发事件处理等。

之上是我对现行乡镇财政体制的粗浅认识,再次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