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后感10篇优秀版.docx
《教育书籍读后感10篇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书籍读后感10篇优秀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书籍读后感10篇优秀版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
(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
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
了。
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
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
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
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
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
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
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
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
而已。
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
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
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
多么朴实
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
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
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
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
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
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
部吸收并强壮起来。
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
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
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
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
我们要所有
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
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
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
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
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
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
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
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
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
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
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
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让我
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把简单
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书籍读后感
(二):
《守望教育》读后感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
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
读刘铁芳教授的《守
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
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
为我们解了惑。
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
从
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
道德教育
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
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
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
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
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
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
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
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
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
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
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
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
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
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
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
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
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
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
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吗?
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
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
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书籍读后感(三):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
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主角,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
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
博览
群书,就应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务必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
作
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我在日新月异的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
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
教育者本身就就应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
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透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
师的一百条推荐》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
了自我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
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
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就应具有什么潜力,充当什么主角呢我想:
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会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
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它是激发学生用心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
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
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但一向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
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
但从课堂改革出
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
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用心主
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
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务必要进行终身的学习,
作为教师务必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
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
地更新,与时代同步。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
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一个真正的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
教育务必正视现实,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
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
只有如此,才
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
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书籍读后感(四):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
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
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
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
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
书
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
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
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
认知。
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
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克拉克老师不仅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
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
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
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
切自然。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
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
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
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
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
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例如:
一个问题
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
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
我孩子在
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
拉克他自我认识到了自我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
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
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
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光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
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
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
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用心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我的
孩子。
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
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
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
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
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
那就是学校教育。
其实不是这样的。
家庭和学校的
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
挑战。
教育书籍读后感(五):
读教育书籍有感
超多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前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
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
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光反思自我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没
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
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自
我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我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这也许将成为
自我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我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
1。
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
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
命奠基为追求,务必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
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2。
激情不老
这就应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
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我的对象世界
的一种本质力量。
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
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
照亮学生的心灵。
对教育的激情,就应从此刻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
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3。
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
教师很
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
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但是气来。
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
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我的书却没有读。
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
症。
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我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
于自我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我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
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
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
力。
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
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
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5。
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
道德准则去做。
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
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
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
利。
能够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6。
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
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
我成长的最大敌人。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
我想
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
而不是跟着风跑。
对自我的教学,不要思考完美,要思考最有特色。
7。
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
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
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
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
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
去精神安慰的人。
8。
海纳百川
无论是此刻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
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
为我们通向此刻和未来完美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
浪尖上。
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
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
的力量。
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
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
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
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
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
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
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
海星主角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
在沙漠上建设大厦。
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
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
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
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
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
虽然从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
去。
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
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书籍读后感(六):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用心、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
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
多给学
生说我期望、我推荐、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
彻底
改变评语中该生怎样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推荐、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
心中的信心。
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
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
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家庭教
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
家长会必须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
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必须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
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
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必须要给孩子做
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
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
堂,掌握必须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超多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
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
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
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
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
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
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教育书籍读后感(七):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
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
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
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
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
是学校了。
苏霍姆林斯基也以前说过:
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
影响学风和校风。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
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
有何种地位。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这天
所讲的不是重复昨日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个性是经过时光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理解的那些名著,是影响
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
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
阅读
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
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
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代替书籍的作用。
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
苏霍姆
林提出:
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
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最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我。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
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
口吧!
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
桥梁。
只有透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
世界礼貌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
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少一点烟酒
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光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
吧!
热爱读书吧!
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
们智慧的大门。
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书籍读后感(八):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
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
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
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
问题:
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而到了二、三年
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
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
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作为教育者,我们
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
个性是弱势群体。
学生
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
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
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
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
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
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
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
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
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
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
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
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时光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光煞
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
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
自我:
多读书,读好书。
教育书籍读后感(九):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
之为有效教学。
结合自我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下教学的职责,
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
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潜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这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
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而课堂提问实
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
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潜力的重要途径。
正如书
中所说:
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