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61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docx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

四川省绵阳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周考

(二)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

“桀作瓦屋。

”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形体很大,  长可达到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

  秦汉瓦井已很普遍。

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

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

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 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

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    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    《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花图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 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章甫笑道:

“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

果然高手!

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

“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  二人不再说话。

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

“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

为柔,功力已入化境!

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  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

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  这个造假者。

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

“先生言重。

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 陶章甫指着四壁:

“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轩国苦笑:

“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  为谈何容易。

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  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

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  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

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  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

他拿出几张银票:

“此来想订几幡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先生取笑!

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

“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递。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 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

”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 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

“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

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

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 陶章甫点了点头:

“颊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陶章甫瞠目结舌:

“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国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国,尽己所能鼎力帮助。

韩闻轩国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国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  笔钱收购韩闻轩国的画。

韩闻轩国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

很快作品完成  了,他请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文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

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 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

“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

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

”说罢,从包里掏出个 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

“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

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

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

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  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国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国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

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国死前所绘。

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

“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  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

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    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5.    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5分)

6.    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是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的。

为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时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  显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到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

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加紧了步伐,特别是立法保护进程加快。

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形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有望于近期出台。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

(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二:

我国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制订了“非遗”保护的法规,最早的是云南。

但是,国家立法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有一些波折,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

有认识上的原因,比如该立什么样的法,是行政法规还是基本法,认识上一直存在分歧。

此  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有优秀、糟粕之分,不  能立法统统保护起来。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很少会粗暴地将文化  分成优秀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

客观上说,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需要扬弃,但不能因为  一个文化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与当代伦理价值现不相契合的部分,就认为这一文化存在诸多问  题。

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  文化面貌丰富多彩。

因此,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性也就更加  强烈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

湖北宜昌市长阳县80多岁的农妇孙家香,一辈子生活在山村里,从小喜欢从父母

乡邻那里听故事,然后按照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消化吸收,用朴实生动的口语转述出来。

老  人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却能讲述600多个故事。

老人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当地政府请她出山,住进县“光荣院”,每  月补贴200元。

华中师大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林继富博士从1997年开始一直“跟踪”研究孙家香,收集了她前后讲过的几百个故事。

他通过比较发现,出山后离开乡土情境和邻里社会的孙家香,  口中那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故事渐渐少了,过去激情讲述故事的场面不再出现。

她开始迎合山外人的口味,讲些比较时尚现代的故事。

不止一个孙家香。

传承人维系着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保护传承人,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按照这一思路,各地纷纷提高传承人的生活待遇,  有的甚至将其安排在条件更好的居所。

但是,在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当前国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策略,有待调整。

“只有活水才能养活鱼”。

透过“孙家香们”的转变,林继富认为,对传承人的保护要  特别注意维持“民间文化生态”,让传承者、风俗活动、传承对象处于一个相时稳定的文化  小系统内,使他们在一个

适宜的环境里传承创新。

(摘编自搜狐网《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

文化成生活表面油珠》)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直到2003年才第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作了界定。

B.    中国政府一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2003年起,多项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使非遗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有法可依。

C.    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不符合当代伦理价值观,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否定这一文化, 而应当保护它们,使之存在并传承下去。

D.    各地提高传承人生活待遇的做法出发点没错,但更应该让传承者、风俗活动、传承对象府先后颁发一系列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取得了显著效果。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先后颁发一系列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取得了显著效果。

B.    从材料二看出,“非遗”保护工作立法出现波折,其原因是学界和主管部门沟通不够,对传统文化存在不同意见。

C.    材料三将同为非遗传承人的孙家香和刘德培进行了对比,清楚地显示出适宜的环境对于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D.    材料一主要说明了相关法律的制定;材料二主要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三用鲜活事例说明问题,作用更大。

9.    根据上述材料,我国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

请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泷冈阡表欧阳修

呜呼!

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缓也,盖有 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

“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吾于汝父,  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  则必涕泣,曰: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

“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  则曰:

“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

“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  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

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  其后常不使过之,曰:

“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又十年, 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  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阡,墓道,泛指坟墓。

卜吉,安葬。

丧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决定,若吉, 方能行事。

矧,况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 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 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C.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 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D.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 呼/其心厚于仁者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

古人常 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

B.戌,地支之一。

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

文中“岁行在戌”中的

“戌”是用作纪时。

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称号。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 禄,故称为食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的父亲为吏清廉,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同时居官仁厚,竭力为死囚谋生路。

B.欧阳修的母亲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D.全文构思巧妙,一碑双表,叙写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达了孝敬父母的主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2)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    三、四两句,诗人推己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    “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    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15.    “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  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

____,______”。

(2)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 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

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______”?

第Ⅱ卷主观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娘炮”最近成为热词,但是说整个社会男性青年正表现出女性化倾向,实在有

些             。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又有几个是所谓的“娘炮”呢?

事实上电影电视中也不乏张扬男性                     的形象。

何况“娘炮”一词本身也显出对女性的不尊重,因为女性也在担当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她们对社会的贡献也非常巨大。

为此,说一些男青年尤其是男性青年演员的表现女性化,这其实是将问题简单化了。

事实上也有不少女性受众对于用“娘炮”简单地批评男性女性化现象有不同的意见。

()。

人们提出批评,是觉得一些青年男演员存在问题,认为他们没有表现出 的风范,因受商业化的过度影响和控制,     ,刻意迎合粉丝,往往显得品位不高,缺少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引导缺乏正能量。

这些表现其实是一种庸俗化,不能简单归结为女性化。

  所以,对于诟病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当然,对于这些社会现象表现出忧虑和不满,是值得重视的,社会应高度关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张皇其事特立独行堂堂正正吮痈舐痔

B.    张皇其事严气正性堂堂正正枉道事人

C.    添油加醋严气正性磊磊落落吮痈舐痔

D.    添油加醋特立独行磊磊落落枉道事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在当下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可能是避免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

B.    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可能是避免这种在当下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

C.    在当下避免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

D.    避免这种在当下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对于为这些表现的诟病,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 中走偏了。

B.    对于诟病的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否则,是在某些女性化 表现中走偏了。

C.    对于诟病的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 走偏了。

D.    对于为这些表现的诟病,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否则,是在某些女性 化表现中走偏了。

20. 下面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应丁锡满先生之邀以反贪、反腐为题材创作的漫画《猫哺鼠》,请模拟猫的口吻写一段反映猫的内心话,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6分)

21.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说明如何修改。

(5分)

通知

各位家长: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兹定于2019年3月30日在我校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

我们将传达今年高考改革的形势,通报第二次模拟考试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冲刺复习事宜。

  请务必准时到会。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