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504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docx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

溶解氧和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

内容摘要:

水质对养殖的水生动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养殖水体(未被工业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5项指标。

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如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对养殖用水,必须定期进行全面科学检测。

如果片面检测或仅凭经验主观判断,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一、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

俗话说: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

水是鱼、虾、蟹、鳖、龟、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到产量和经济效益。

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

如果水质的一些基本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养殖动物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下降。

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恶化的水质不仅有害于动物机体的健康,甚至还危及它们的生命。

众所周知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和悬浮剂,它可溶解各种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氨和硫化氢等,也可溶解各种盐类,如亚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还可悬浮尘埃、有机碎屑、细菌、藻类、小型的原生动物以及各种虫卵等。

水体中溶解和悬浮的种种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和成分,其中一部分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必需的,有一些是无益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有害的,或者在含量较多时有害,同样,它们对水体中的其他生物,也有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特别是某些成分对养殖动物生长和健康不利,而对一些病原体(如病原菌、寄生原生动物)的繁殖、滋生以及产生毒力等是必需的,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水质对养殖的水生动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养殖水体(未被工业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5项指标。

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如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对养殖用水,必须定期进行全面科学检测。

如果片面检测或仅凭经验主观判断,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的检测的可得出正确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告诉养殖者水质的状况,从而判断水质是否满足水产动物生长的要求,以及是否会引起动物发病。

水质检测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改善水质、鱼病用药提供依据,减少因施肥、投饵、用药等日常管理造成的鱼类死亡损失。

因此,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健康的必要,也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

二、溶解氧——水产动物生命要素

同人一样,水产动物也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不同的是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而水产动物呼吸的是水体中的溶解氧。

水体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塘致死。

1.养殖(育苗)水体溶氧要求

一般来说,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3mg/l以上。

各种鱼、虾类的需要溶解氧条件如表1。

表1各种鱼、虾类所需溶氧范围(mg/l)

品种

鳜鱼

大口鲶鲢鳙

草鱼鲤鲮鱼

xx鳗鱼

团头鲂

xx

梭鱼

鲫鱼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罗氏沼虾

河蟹适宜范围

6-8

6-9

5.5-8

4-8

5-8

5-8

4-8

4-9

5.5-8

6-9

5-8

4-5

6-8

5-8

7-9

>5开始浮头

1.5

1.4

1.75

1.55

1.6

1.5

1.6

1.4

1.7

1.5

1.8

1.0

1.4

1.2

1.5

2.5窒息死亡

0.8

0.7

0.6

0.4

0.5

0.3

0.5

0.6

0.6

0.2

0.4

0.1

0.4

0.3

0.5

1.5

轻度缺氧虽不致死,但鱼虾生长会变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水中溶氧过高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2.造成溶氧不足的原因

(1)高温。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

11.27mg/l降至

6.93mg/l,高温会引起水体中溶氧降低。

此外水产动物和其他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

水体中众多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水中存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3.引起鱼、虾浮头的原因

(1)池塘或水库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

在夏、秋高温季节,精养塘水质肥浓,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溶氧饱和,下层水严重缺氧,由于水的热阻力,加之风平浪静,使上、下水层不易对流。

傍晚以后,如果突然下雷阵雨或刮大风,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净,偿还“氧债”,从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

夏、秋高温季节,池塘或水库温度较高,加以大量投饵,使池水很肥。

如果久晴不雨,又长期不加注新水,易使水质过肥(水色转黑)或败坏(因浮游植物繁殖过度而导致大批死亡,水色转浑发臭),引起鱼类浮头。

(3)光合作用不强而引起。

由于阴雨连绵或大雾,致使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补给量少,而池水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又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缺氧浮头。

(4)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

由于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度繁殖,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池水转清,水中溶氧主要靠空气溶入来补充,远远不能满足耗氧需求,引起鱼类浮头。

4.鱼虾缺氧时的反应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于水面,鱼虾呼吸加快;严重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

如武昌鱼和白鲢在

0.6mg/l溶氧时开始大量死亡。

长期处于

1.0-

3.0mg/l溶解氧时,鱼虾摄食基本停止,生长速度极慢,抵抗力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浮头的高产池塘,饲料系数高、经常发病的原因。

5.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例如:

水中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氨和硫化氢,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耗氧分解作用,氨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变成无毒的最终产物,并被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吸收。

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如果缺氧,这些有毒物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

据测定,当水中溶氧由

1.54mg/l提高到

2.2mg/l时,NH3的含量由

0.4mg/l降到

0.2mg/l,亚硝酸盐可由

0.04mg/l降到

0.01mg/l。

6.如何增氧?

0.25mg/l,而鱼开始浮头死亡到正常的溶氧之间的差距达2mg/l以上。

因此,通过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平时多注水或开增氧机或使用微生物制剂(如粒粒活水菌、光合细菌等)等措施是水产养殖浮头或泛池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三、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和H2S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

1.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

海水养殖pH值一般应控制在

7.5-

8.5之间。

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水产养殖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影响。

2.pH值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

酸性水中(pH值低于

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

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浮头。

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鱼虾仍处于饥饿状态。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如鳗鱼在pH值低于5时,鳃变红褐色黏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

pH值在低于4或高于

10.5时,鱼虾不能存活。

3.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高于8,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

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如何调节水体pH值

水质偏酸:

当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20ppm生石灰提高pH值

0.5左右。

水质偏碱:

当pH值在7-

8.5之间时,适宜于鱼虾生存,当pH值大于

9.0时,可采取措施降低pH值,降低pH值的最好方法是换水或注入新水。

也可全池泼洒降碱灵来降低pH值。

但每亩每次泼洒不得超过1公斤,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四、硫化氢(H

2S)——水体中剧毒气体

1.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H

2S)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

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

一是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二是异养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

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2.水体中的硫化氢的控制标准

水产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

0.1ppm以下。

3.硫化氢的毒性

硫化氢对于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

大约

0.5ppm的硫化氢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

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

硫化氢与鱼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造成鱼虾中毒死亡。

硫化物在水中能常以HS—和H

2S两种形式存在,S的量极微,HS—和H

2S的比例受pH值调节,转化形式如下:

H2S→H++HS-H++HS-→H

2SH2S有毒,HS-无毒。

等量的H

2S,pH值越低,毒性越大。

按H

2S的离解常数,当pH值为9时,约有99%的硫化氢以HS-形式存在,毒性小;当pH值为7时,HS-和H

2S各占一半;当pH值为5时,则有99%的硫化氢以H

2S的形式存在,毒性很大。

由于海水的pH值较高,所以海水养殖受到硫化氢危害的机会比淡水养殖小。

4.维持池水硫化氢不超标的方法

(1)充分增氧,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H

2S,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

通过泼洒高效增氧剂如三效救星,加开增氧机可达到增氧的目的。

(2)控制pH值:

pH越低,发生H

2S中毒的机会越大。

一般应控制pH值在

7.8-

8.5之间,如果过低,可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应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以防引起氨氮中毒。

(3)经常换水:

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向新水中添加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H

2S。

(4)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除,应将底泥翻耕曝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

(5)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定期施用浓缩光合细菌及粒粒活水菌和清水素等。

五、氨(NH

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

1.氨的来源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

氨对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

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为保证鱼虾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

0.02ppm以下。

3.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

0.01-

0.02ppm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

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

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2)在

0.02-

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3)在

0.05-

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在

0.2-

0.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

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4.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

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是氨(NH

3),而不是铵(NH

4)。

铵(NH

4)对水产动物没有毒性。

在水中氨和铵存在如下转化:

NH

3+H

2O→NH

4OH→NH

4++OH-

NH

3+H

2O←NH

4OH←NH

4++OH-

表2水体中有毒氨(NH

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

水温

pH值

6.0

6.5

7.0

7.5

8.015℃00

0.3

0.9

2.720℃0

0.1

0.4

1.2

3.825℃0

0.2

0.6

1.8

5.530℃0

0.3

0.8

2.5

7.58.5

9.0

9.5

10.08.0

21.0

46.0

73.011.0

28.0

56.0

80.015.0

36.0

64.0

85.020.0

45.0

72.0

89.0

从表中可以看出,pH值越高,氨的浓度将增加,而铵的浓度将减少;反之,pH值越低,氨的浓度将降低,而铵的浓度将增加。

当pH值低于

6.0时,水中的氨的含量将是0。

在水质分析中,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

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查出氨的浓度。

1.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标准值以下。

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虾蟹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

(2)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

(3)养鱼中使用铵态氮肥(硫铵、碳铵、硝铵)时,应避免pH值过高。

铵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相隔十天以上。

(4)4-8月期间,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如中仁清水素、浓缩光合细菌等)和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对降低氨氮效果显著。

2.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

水中氨的浓度超过

0.02ppm就属偏高,应设法改善。

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

(2)定期冲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的浓度。

(3)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中仁清水素、光合细菌、粒粒活水菌及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

六、亚硝酸盐(NO

2-)——水产动物致病根源

1.亚硝酸盐(NO

2-)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

这种情况在对虾、河蟹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如河蟹1期蚤状幼体对NO

2--N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

0.2mg/l以下,若超过此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

2.亚硝酸盐的控制标准

根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

为确保鱼虾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

0.2mg/l以下。

3.亚硝酸盐的毒性

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

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或褐血病。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的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

0.1ppm时,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

0.5ppm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虾爆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

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

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浅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

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4.怎样防止亚硝酸盐过高?

(1)定期换注新水。

(2)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

(3)少施无机氮肥,高温季节以施用中仁肥水宝、肥水膏为主。

(4)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中仁清水素、光合细菌、粒粒活水菌及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

七、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

池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盛所致。

其征兆有:

(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

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的成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拖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是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

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具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5)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久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种现象);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

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

改善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

可用光合细菌等加以改善水质,也可用石灰拌塘泥泼洒,中和池水酸性,使塘水转肥变活,为鱼类及其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

八、“肥、活、嫩、爽”水质的具体要求

水质的肥、活、嫩、爽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良好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

所谓水质肥,就是鱼饵的浮游生物种群多,数量大,繁殖量高。

通常较好的水质,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经常变动,因而使池水呈现出多变的颜色,即所谓的“早淡晚浓”或“早红晚绿”,阳光下呈映云彩状,称之为活。

水带绿豆色或浅褐带绿色,肥浓适度而不污浊,可谓嫩爽。

因此,从水色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以下几种水质,可认为是较好的。

1.绿豆色:

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绿球藻类和隐藻、硅藻,有时有黄绿藻等,透明度约在25~30厘米。

2.浅褐带绿色:

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绿球藻目一部分、金黄藻和黄绿藻等。

3.油绿色:

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部分金黄藻和绿球藻目一部分。

当隐藻和绿球藻特别多时候,透明度就低些。

这几种水色,天热时水面上均无任何颜色的浮泡或浮膜出现。

PH值的介绍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因而毒性不同。

一·水质PH值控制基准

海水

7.5-

8.5淡水

6.5-

9.0

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鱼虾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

二。

PH值对鱼虾的直接影响

PH值过或过低对鱼虾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致死。

酸性水(低于

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以使鱼虾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是鱼虾仍然处于饥饿状态。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PH值低于4或高于

10.6时,鱼虾则不能存活。

三。

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均会使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大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为有毒的NH3

PH值小于6,水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硫化物以H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四。

如何调节PH值?

如果偏酸PH小于7。

1.用生石灰提高。

用量5-30千克每亩。

2.使用碱性肥料。

如液态氮。

如果偏碱PH值大于

9.5。

1.泼豆浆豆渣等。

2.降碱素或醋酸、盐酸等。

3.换水或加注新水。

有的是由于底质或土质,如北方盐碱地;有的是因为藻类繁殖过密。

4.使用生物产品,调节并维持酸碱度。

氨的介绍

一。

氨的来源

1.水产动物的排泄物:

粪便、残饵等。

2.底层的有机物。

二。

水中NH3的控制标准。

三。

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性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1.在

0.01-

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

(1)干扰鱼虾渗透压调节系统。

(2)容易破坏鱼虾鳃部的粘膜层。

(3)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

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2.在

0.02-

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3.在

0.05-

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在

0.2-

0.5PPM的致死浓度下,鱼虾会急性中毒死亡。

氨急性中毒的症状:

鱼虾严重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有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虾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

亚硝酸盐的介绍

一。

水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水体中氨氮在硝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积累而成。

二。

水中亚硝酸盐的毒性

当水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的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

鱼虾类等常期处在高浓度的水中,会发生出血病。

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