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242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docx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

 

1、 主要施工方法……………………………………1

2、 拟投入的主要物质计划…………………………30

3、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31

4、 劳动力安排计划…………………………………32

5、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33

6、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39

7、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43

8、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48

9、 施工总进度表……………………………………51

10、 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52

11、 施工总平面图……………………………………55

 

一、 主要施工方法

1.工程特点及实施对策

1.1 工程特点

(1)在施工工期较长的情况下,对现场的管理要求高。

在施工期间,合理布置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场所,做好与

监理和甲方的协调配合工作。

(2)在冬雨季施工,须建立健全冬雨季施工措施。

(3)施工工期长,须建立工期保证措施与农忙季节正

常施工措施。

(4)在施工方面,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运用科学的方法,超常规施工。

1.2 实施对策

(1)合理布置场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及考虑现场文明

施工的需要,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塔吊配合运输浇筑。

(2)本工程关键部位施工方法:

①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尤为重要,应从测量定位、模

板、钢筋等工程施工方面制定详细措施,保证楼层及整楼

的垂直度。

项目经理部成立工程测量组,制定测量定位施

工方案,专职测量定位,避免施工中出现偏差。

②屋面要严防漏水,从结构、防水层、成品保护及安

装等方面制定措施,做好细部处理,各专业密切配合,预

留洞、预埋件,均不得遗漏,严防漏做、误做而后凿。

 

1

 

2.施工顺序及原则

2.1 总体的施工顺序

本工程施工顺序将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

安装,先结构后装修。

主体结构施工自下而上,装修施工

自上而下,内外装修同时进行,安装工程随土建施工进度

穿插进行”的原则。

(1)基础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引测控制轴线→垫层施工→基

础施工→回填土。

(2)主体施工顺序:

抄平放线→柱钢筋帮扎→材料运输→砌砖→构造柱模

板→混凝土浇筑→梁钢筋绑扎→支梁模板→梁混凝土浇筑

→现浇板模板→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3)外墙装饰待主体结顶后自上而下施工。

(4)室内施工顺序:

砌体工程施工→圈梁过梁施工→墙体粗装修施工→顶

棚粗装修施工→楼地面施工→墙面顶棚面层施工。

(5)装修工程在结构工程验收后进行,装修作业面应

优先完成屋面防水、外门窗的安装。

(6)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定采取主体结构、安装预

留、预埋同步配合,穿插砌体、粗装修,最后进行内部精

装修和安装工程施工的总体施工程序,充分利用有限的时

 

2

 

间和空间,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其他分部、分项工程紧随

其后,平面分段,立体分层,科学地组织交叉作业,优质

高速地完成任务。

3.具体施工方法

3.1.工程测量施工方法

3.1.1 建筑物平面测量控制

(1)依据业主提供的建筑红线以及坐标控制点,在得

到业主、监理、设计人员的同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严格

保证控制网的测量精度。

(2)测量控制网拟采用经纬仪测角度,红外线测距,

达到国家二级控制精度。

(3)依据矩形控制网,通过测设平行线便可得到各轴

线。

(4)矩形控制网 A、B、C、D 的控制点以及各轴线与

控制网的交点处埋设永久性砼桩,顶部中心埋设测量标志。

 

3.1.2 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1)为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能满足规范要求,我公司

拟采用先进高精度的激光铅垂仪,用轴线内控法进行控制。

 

(2)依据矩形控制网 A、B、C、D 在±板面建立

a、b、c、d 矩形控制网并作为激光控制点。

在施工层铅直

 

3

 

方向的相应位置处预留 200×200mm 的激光孔。

在控制点上

分别安置仪器往天顶方向发射铅直激光束,并在相应位置

安装接受装置。

这样便能准确的测设各施工层的矩形控制

网的控制点,形成矩形控制网,并作矩形控制网闭和检验。

依此方法,便可以对正负零建筑物的标高控制进行放样。

3.1.3 筑物的标高控制以及传递

(1)水准控制网的建立:

在距新建筑 50m 外埋设 4 个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埋

设砼桩,深度依土质情况而定,在 1.2~1.5 米,顶面埋设

水准标志。

既考虑到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又考虑到建筑物

的沉降观测用。

水准网采用瑞士精密水准仪观测,得到国家Ⅱ级水准

测量精度。

(2)标高控制及传递

利用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的绝对高程,用国家Ⅲ等水

准测量精度测定±0.00 高程,用正负零标高点用检验合格

的钢卷尺向上测量每层的高程,在每层楼上用水准仪检查

测量的高程,误差小于±5mm,取四点高程中数,再用 S2

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

柱上标高用红三角符号标记即可,

注记高程。

3.1.4 沉降观测

(1)水准基点设置应不少于三个,应埋在坚实土层内

 

4

 

并妥加保护。

(2)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及做法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布

设。

(3)观测次数:

第一次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 1 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季度

观测 1 次,第二年 2 次,以后每半年观测 1 次,直至沉降

稳定为止。

3.1.5 精度要求

(1)测角:

拟采用经纬仪测角,精度±2。

(2)测距:

拟采用测距仪测距,精度±3。

(3)垂直度控制拟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生产的激光

铅直仪,精度 3*10-5H(H 为投点高度以毫米记),垂直度

精度 H/1000,5 层偏差不大于±8mm。

(4)轴线放线:

轴线层间偏差不大于±3mm。

(5)高程测量误差:

每层不大于±5mm。

3.1.6 精度保证措施

(1)为保证工程质量,仪器、工具必须定期送计量部

门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仪器、工具不能使用。

(2)对仪器、工具使用后,必须进行检查校对,符合

规范要求才能使用。

(3)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水准线路测量必须固定。

(4)测量定位放线后,必须提出“定位交接表”,经

 

5

 

甲方、监理复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每阶段测量完成后,必须提交正式资料,作为最

后交工资料的一部分。

3.2 土方工程

3.2.1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方法进行。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的数量视运距而定。

挖出的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至甲方指定地点,不在基坑周边

堆放,土方开挖过程中,设有专人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深度,

防止超挖,并设专人负责观察基坑土层、土质的变化,若

发现异常或与勘察资料不符时,及时上报。

当土方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 200mm 时,再配以人工

清底开挖,以确保坑底土体结构不受挠动。

人工一次清清

至基底设计标高,所挖土方及时转运出基坑并清运出场,

做到土方开挖、边坡修整、土方清运同步完成。

土方人工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基坑四周须用标准

围护栏杆进行防护,搭设专用通道,以便人员和物资出入

基坑。

3.2.2 土方回填

基础施工完毕,及时进行土方回填作业,回填土采用

挖出的土质均匀的土或另行采购,由自卸汽车从场外运至

施工现场,采用机械分层夯实,并根据土质含水率,采用

 

6

 

撒水、晾晒、掺入碎石或干土的方法,保证回填土质达到

最佳含水率。

回填土施工前,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且回

填土中不能含有垃圾或有机物等杂质。

每层土方回填结束后,根据试验计划及施工规范要求,

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容重,以保证回填土质量。

3.2.3 质量控制措施

及时回填,且沿建筑物外围考虑排水措施。

填土前,应清除坑内积水和有机杂质,并已作好基础

分部结构验收手续。

填土应采用回填同类土填筑,并控制适宜含水量。

采用振动式夯机夯压,每层土虚铺厚度不超过 0.25m,

素土压实容重≥0.95,夯实遍数不少于三遍。

每回填一层应按规范要求环刀取样,测其密实度(干

容重试验),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回填作业。

3.3.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施工采用现场制作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砼砂

浆搅拌站,砼砂浆搅拌站采用两台 500 型砼强制式搅拌机

和四台砂浆搅拌机,一台砼配料机。

3.3.1.混凝土制作

(1)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书,并对其产品品种、

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并按规定取样复验,

合格以后方可使用。

 

7

 

(2)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应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配

合比通知单执行,根据现场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

合比上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并在施工中加强

监控。

抽查坍落度试验每班不少于两次。

(3)砂、石、水泥必须严格按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

必须严格计量。

(4)混凝土拌制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罐各种材料用量,

后台要认真按每罐的配合比用量投料。

投料顺序为:

先倒

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加水及外加剂,如须掺入

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严格控制用水量,

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 90S,要求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5)试块制作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3.3.2 混凝土输送

部分砼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送到浇灌

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砼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

度降低以及出现初凝等现象。

如运到浇灌地点产生离析现

象,应在浇注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

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 及其以下,

气温高于 25℃时,不得>90min;C30 以上时不得

>60min。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浇筑,如出

现故障,停歇时间超过 45min 或混凝土生产离析现象,应

立即用压力水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8

 

3.3.3 混凝土浇筑

(1)基础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①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

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而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

的 1.25 倍,最大不超过 50cm;②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应快

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

实,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

一般为 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0mm,以消除

两层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保证振动器

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③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

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 2h,否则应按施工

缝处理。

(2)柱混凝土浇筑:

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

5~10cm 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浇筑柱混凝土时,先将震动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

灌入混凝土。

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 50cm 边

下料边振捣,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动钢筋。

柱高在 3m 以内,

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 时、应用串筒或在模板侧

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

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并箍牢。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

毕,如有间歇,施工缝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

柱帽下面。

柱浇筑完后,应停歇1.0~1.5h,使混凝土

 

9

 

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上部梁、板。

(3)梁、板混凝土的浇筑,圈梁楼板应同时进行,浇

筑时应顺梁方向先将梁的混凝土浇筑,用“赶浆法”由梁

的一端向另一端作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

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的

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推进直至完成。

保持水

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都应先振实后下料,

梁底与梁帮部位要充分振实,并避免碰动钢筋。

(4)浇筑梁柱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

宜用小直径振动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插入梁端振捣,

必要时,可辅以细石子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用人工

配合振捣。

(5)浇筑楼板(屋盖)时,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

用平板式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板厚度较大时,

亦可用插入式振动器顺浇筑方向拖位振捣,并用铁插钎检

查混凝土厚度,浇捣完毕用长木抹子压实摸平。

浇筑悬臂

板时,应注意不使上部负弯距筋下移,当铺完底层混凝土

后,应随即将钢筋提到设计位置,再继续浇筑。

(6)楼梯混凝土浇筑应从楼梯段下部向上浇筑,先捣

实底板混凝土,至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

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混凝土

上表面压平摸实。

 

10

 

(7)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墙面不受

其损坏,并经常观测模板、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和插筋等

有无移动、变形和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

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理良好。

(8)梁、板混凝土每浇筑完一段,应随时用木抹子压

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3.3.4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 小时以内,应对混

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 7 昼夜,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 昼夜,浇水次数应能保

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2)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采用蓄水养

护,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覆盖不好,以至表面泛白或出

现细小的裂缝时,应立即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充分

浇水,加以补救。

3.4 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3.4.1 钢筋的检验

(1)钢筋进场时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每捆盘应有标牌。

按炉(批)号及规格分批验收,并按施

工验收规范的规定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进场后必须严格按批量、等级、牌号、直经

长度挂牌堆放,牌上应注明数量。

钢筋露头堆放时不要垫

 

11

 

本垫。

雨天要覆盖,并做好排水沟,以防锈蚀。

3.4.2 钢筋的制作

我公司根据现场情况,每个施工区域均设置一个钢筋

加工区,所有钢筋均在现场成型,做到集中管理、集中加

工。

在钢筋加工区配备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钢筋拉

伸机和钢筋对焊机(另外,还配备诸如钢筋除锈机等小设

备)。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施工图要求的规格、

数量、形状和尺寸等进行加工。

成型前应对下料尺寸进行

严格审核。

形状较为复杂的钢筋应在成型前进行放样,确

认无误后进行批量成型。

部分超长钢筋可在施工现场焊接,

以方便运输。

3.4.3 钢筋绑扎

(1)柱子钢筋绑扎

①制作柱钢筋骨架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混

凝土上画出箍筋间距。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

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

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缠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

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为防止骨

架在运输中变形,构造柱对角钢筋之间用弯起筋绑扎固定。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

箍筋端头弯钩

 

12

 

角度为 135 度,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2.5 倍;箍筋平直段长度不小于箍筋

直径的 10 倍。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

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圈

梁上、向下 500mm 范围,箍筋间距为 100mm(柱脚加密区箍

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②基础柱插筋

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柱竖筋与基础锚固按设

计要求进行施工。

③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的钢筋套上箍筋,注意箍筋应交错布置。

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

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 3 个扣,两端中间各一

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顺序从根部加密区箍筋开始往上绑

扎。

④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A 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

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B 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 50cm 埋设两根 6.5

水平拉结盘,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C 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

位置及间距准确。

 

13

 

(2) 梁钢筋的绑扎

梁纵向受力钢筋,其直径大于 14mm 时,均采用闪光对

焊,同一截面接头率不得大于 50%,梁板下部受力筋不允许

在跨中 1/3 范围接头,上部钢筋不得在支座处接头,且不

得在箍筋加密区内接头,梁筋绑扎时应注意加密区长及集

中荷载处附加箍筋和吊筋的位置。

(3)圈梁钢筋的绑扎

①一般采用硬架支模方法。

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

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

放箍筋后穿受

力钢筋。

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②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

力钢筋内侧。

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

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③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及《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④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

处的锚固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⑤楼梯间、通风道、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

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

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⑥圈梁钢筋绑扎后,应加钢筋保护层垫块,以控制受

力钢筋的保护层。

 

14

 

(4)板钢筋绑扎

①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的垃圾杂物清扫干净,

用粉笔再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②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好受力钢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③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及施

工规范要求施工。

④板与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梁钢筋在下。

⑤板绑扎时用顺扣或八字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

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相配筋板

相交点,则须全部绑扎)。

如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

须设钢筋立架,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⑥对板的负弯距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

垫砂浆垫块,以防止被踩下。

特别对雨蓬、挑檐、阳台等

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变形。

(5)楼梯钢筋绑扎

①在楼板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

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则先绑扎楼

梯梁,后绑扎板钢筋,板筋要锚固在梁内。

②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至好后,再帮扎踏步

钢筋,并垫好砂浆块。

 

15

 

③主筋接头位置和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

范的规定。

3.4.4 钢筋焊接

钢筋闪光对焊根据钢筋品种、直径和所用焊机功率大

小,可采用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等对

焊工艺。

对于可焊性差的钢筋,对焊后宜采用通电热处理

措施,以改善接头塑性。

(1)连续闪光焊:

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

焊时,先闪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部轻微接触,促使钢

筋间隙中产生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钢筋端面仍

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过程。

当闪光达到规定程度

后(烧平端面,闪掉杂质,热至熔化),即以适当压力迅速

进行顶锻挤压,闪光接头即告完成。

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

18mm 以下的Ⅰ-Ⅲ级钢筋。

(2)预热闪光焊:

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

闪光顶锻。

施焊时,先一次闪光,将钢筋端部闪平;然后

预热,方法是使两钢筋端面交替的轻微接触和分开,使其

间隙发生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或使两钢筋端面一直紧密

接触,用脉冲电流或交替紧密接触与分开,产生电阻热

(不闪光)来实现预热。

二次闪光与顶锻过程同连续闪光。

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 20mm 以上的Ⅰ-Ⅲ级钢筋。

(3)闪光-预热-闪光焊:

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

 

16

 

热;二次闪光及顶锻。

施焊时,首先一次闪光,使钢筋端

部闪平,然后预热,使两钢筋端部交替的轻微接触和分开,

使其间隙发生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二次闪光和顶锻过程

同连续闪光焊。

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 20mm 以上的Ⅰ-Ⅲ级

钢筋及Ⅳ级钢筋。

3.5 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柱模板主要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少部分用木模板。

大面积现浇板采用竹胶模板。

模板体系施工前要进行批配板设计和计算,既保证模

板的周转利用次数,又要保证模板尺寸的匹配。

模板的加工制作由木工班现场专人负责,必须严格按

照设计图纸加工,作到不费料、不亏料、不浪费。

模板支设前,应对其修整、清理,严格控制模板拼缝,

防止漏浆。

基础模板施工时,应注意模板的相对位置固定结实,

以免浇筑时模板移位。

柱模板、高度超过 1m 的梁侧模,均采用对拉螺栓拉结。

 

当梁、板跨度≥4m 时,梁、板中间模板应起拱,起拱

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1-3‰。

楼梯部位支模时,必须先放样复核无误后方可安装。

模板支架必须牢固稳定,做到不漏浆、不位移。

 

17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设情况进行逐级验收,以

保证模板的强度。

侧模拆除以其表面和楞角不因拆除而破坏后,方可拆

除。

底模的拆除须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 75%。

3.6 砌筑工程施工方法

3.6.1砖浇水

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

砖四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

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砖

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3.6.2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

灰膏控制在±5%以内。

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

剂的砂浆3-5min。

3.6.3砌砖墙

(1)组砌方法:

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砖柱不

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干摆砖):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

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

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

 

18

 

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

置左右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

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

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

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所以排

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

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选砖:

砌外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

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

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

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

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

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

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

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

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

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

240墙时,可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

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

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

“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

 

19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