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21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docx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

大学语文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每题3分)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C)中。

A.《淮南子 》B.《楚辞》C.《山海经》D.《庄子》

2.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B)。

A.始祖神话B.创世神话C.英雄神话D.战争神话

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C)。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

4.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A)。

A.《离骚》B.《九歌》C.《天问》D.《招魂》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自李白的(D)

A.《蜀道难》B.《将进酒》C.《梁甫吟》D.《峨眉山月歌》

6.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B)

A.《蜀道难》B.《静夜思》C.《梦游天姥吟留别》D.《丁都护歌》

7.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

(C)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 A  )的心态。

A.失意落寞B.旷达超脱C.无所适从D.渴求汲引

9.贾府“四春”中,哪位小姐被下人戏称为“二木头”?

(B)

A.探春 B.迎春C.惜春D.元春

10.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C)。

A.贾诩B.鲁肃C.诸葛亮D.徐庶

二、判断题:

(15分,每题3分)

1.《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

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

3.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高适《少年行》。

(×)

4.《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伏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

(√)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

三、填空题:

(15分,每题3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诗经__________。

2.___山海经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具神话学价值的一部文献.

3.《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居秋暝》。

5.宝玉19年的人生经历与归宿:

石—人—石,体现了道家的__循环__思想。

四、赏析题:

分析《卫风•氓》中氓的形象。

(20分)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答:

一,诗经开始描绘了陷入热恋中不可自拔的女生,日日期盼情郎上门提亲,甚至主动思嫁。

二,接着讲述了深深迷恋新婚的女子。

三,接下来讲述了繁重的生活负担下的婚姻不顺的女子在夫妻争执中饱受情伤。

四,最后这位普通而不幸的女子希望脱离苦海平凡生活,即离婚。

五、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20分)

答:

一、曹操的用人之道。

首先,曹操用人,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

其次,曹操在用人方面还颁布了一条重要命令:

“唯才是举令”。

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

由于这一命令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天下贤士争相归附。

曹操知人善任,惟才是举,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必定表现出爱财如命,求贤若渴的特点。

曹操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采用任何手段。

他礼贤下士,广招贤才,天下贤士归附他,有如水之归海。

给后来的降将以来投之路。

不仅如此,曹操还采用挖墙脚的办法,从敌方挖人才,曹操虽然求贤若渴,爱财如命,用人惟才,但同样摆脱不了嫉贤妒能的狭隘思想的束缚。

曹操既要笼络天下贤士之心,广开贤路,而对一些“狂傲”之徒又不能容忍。

曹操虽然知人善任,但有时也有不明之举。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多疑,爱猜忌。

总之,曹操之所以为曹操,就在于他有得有失,不失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人,他“用人惟才”,为许多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仕进的机会,也会许多出身低贱的壮士提供了一显雄风的舞台,曹操在用人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在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不管《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尊刘抑曹,但在用人的具体描写中,却始终掩盖不住曹操的光彩,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赞美之词,作者吧曹操用人的得失与他事业的兴衰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铸成一座赫赫丰碑,矗立在读者眼前,在曹操用人之道的光辉,照彻古今,长存读者心中。

二,孙吴的用人之道。

纵观孙权的用人之道,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大胆起用新人。

孙权任用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周瑜不过二十几岁,人们呼为周郎;周瑜死后,孙权又任用鲁肃接管军国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觑江南;鲁肃之后,吕蒙接任,也是少年英俊,才华横溢,败蜀汉“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于荆州,为东吴夺回了这一战略重地;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报杀弟之仇,孙权更是大胆起用白面书生的无名小辈陆逊,陆逊风流儒雅而韬略满腹,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于猇亭。

由于孙权采取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东吴在这场斗争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没有出现蜀汉类似的人才危机。

在这一点上,东吴显得比蜀汉棋高一着,筹高一等,确实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三、刘备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首先,刘备善于笼络人心,礼贤下士。

其次,刘备也采用挖墙脚的方法寻觅人才。

“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就是他从老同学公孙瓒那里挖过来的。

 刘备善于笼络人才,也善于运用人才。

 但是在用人方面刘备势必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起用新人(而这又恰恰是魏吴都颇为重视的)。

因此,在这场智慧与力量的抗争中,一旦老将旧臣死去,蜀国就陷入了人才危机的窘境,面对魏吴新人辈出,人才济济的繁盛局面,就显得力不能支了。

应该说,人才困乏是蜀国为什么最早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刘备岂能摆脱干系?

刘备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任人惟亲,赏罚不明,全“小义”而忘“大义”的积弊。

大学语文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每题3分)

1.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B)。

A.始祖神话B.创世神话C.英雄神话D.战争神话

2.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由来与诗人(C)有关。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

3.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

(C)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下面哪一项不是苏轼词的特色?

(C)

A.以诗为词

B.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

C.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筵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

D.强化词体对音乐的依附性

5.《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A)

A.乐府B.歌行C.五绝D.七绝

6.王维是盛唐(C)的代表作家。

A.山水诗B.田园诗C.山水田园诗D.边塞诗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C)最有神话学价值。

A.《淮南子》B.《吕氏春秋》C.《山海经》D.《楚辞》

8.一些《红楼梦》的抄本富有脂砚斋的评语,被称为(B).

A.程高本B.脂评本C.原初本D.早期本

9.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C)。

A.贾诩B.鲁肃C.诸葛亮D.徐庶

10.《红楼梦》开篇借用了我国古代神话(C)

A.盘古开天B.夸父逐日C.女娲补天D.始祖伏羲

二、判断题:

(15分,每题3分)

1.《诗经》中的祭祖颂歌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

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

3.在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中,《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王维的评价。

(×)

5.《三国演义》中曹操“慧眼识关羽”,体现了曹操用人不论资考的特点。

(√)

三、填空题:

(15分,每题3分)

1.《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____。

2.《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3.柳永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宋人笔记所称__凡能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________是柳永词作受欢迎程度的证明。

4.__长风破浪会有时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 赵云。

四、赏析题:

赏析《秦风•蒹葭》 (20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答:

读《蒹葭》会想到吴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这原是梦窗词中的警句,而此中韵致总觉得是从《蒹葭》化出。

然而《蒹葭》之好,后人究竟不可及。

序称:

“《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真不知是从何说起。

朱熹之解,稍得其意:

“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

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若赏鉴一派,说此篇则多有会心之言。

如陆化熙:

“通诗反复咏叹,无非想象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见之难耳。

一篇俱就水说,故以蒹葭二句为叙秋水盛时景色,而萧索凄凉,增人感伤之意,亦恍然见矣,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气。

‘所谓’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难向人说,悬虚说个‘一方’,政照下求之不得。

若果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

会得此意,则连水亦是借话。

”如贺贻孙:

“秋水淼茫,已传幽人之神,‘蒹葭’二句又传秋水之神矣。

绘秋水者不能绘百川灌河为何状,但作芦洲荻渚出没霜天烟江之间而已。

所谓伊人,何人也?

可思而不可见,可望而不可亲。

目前,意中,脉脉难言,但一望蒹葭,秋波无际,露气水光,空明相击,则以为在水一方而已。

而一方果何在乎?

溯洄、溯游而皆不可从也。

此其人何人哉?

‘宛在’二字意想深穆,光景孤澹。

”“‘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皆可意会而不可言求,知其解者并在水一方,亦但付之想象可也。

《蒹葭》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如《卫风·氓》,如《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

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

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

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

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

“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是思美女,这“思”都没有高尚或卑下的区别。

或者,这竟是一个寓言呢,正所谓“连水也是借话”。

戴君恩说:

“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

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

”诗人只是倔强于自己这一份思的执著,读诗者也果然觉得这执著之思是这样可珍贵。

若一定要为“伊人”派定身分,怕是要损掉了泰半诗思,虽然诗人之所思原是很具体的,但他既然把这“具体”化在茫茫的一片兴象中,而使它有了无限的“可能”,则我们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经有过的惟一呢。

五、简述题:

你怎样理解《红楼梦》在结构方面的深化框架中的现实世界?

(20分)

答: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三个故事:

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

两个世界:

大观园以内的世界与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通过三个故事两个世界给读者展示了一虚一实两个鲜明的世界。

大学语文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每题3分)

1.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B)。

A.始祖神话B.创世神话C.英雄神话D.战争神话

2.屈原《离骚》中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是(A)。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C.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D)通史。

A.国别体B.纪事本末体C.编年体D.纪传体

4.(A)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

A.田园诗B.咏史诗C.赠答诗D.咏怀诗

5.李白的少年时代,受到(A)的深刻影响

A.道教B.佛教C.儒家D.法家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是(D)对李白的评价。

A.王国维B.白居易C.苏轼D.杜甫

7.苏东坡个性丰富,以下哪种不属其特性?

(B)

A.乐观豁达B.豪放洒脱C.仁爱宽厚D.处事圆滑

8.《三国演义》第14回,身边“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翼卫左右,共图进取”的人物是(C)。

A.孙权B.刘备C.曹操D.孙坚

9.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C)。

A.张昭B.鲁肃C.周瑜D.诸葛瑾

1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A)。

A.《短歌行》B.《九歌》C.《天问》D.《陌上桑》

二、判断题:

(15分,每题3分)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一语出自《论语》。

(√)

2.《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3.柳永最喜欢用的一个古人的名字是宋玉。

(√)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5.《红楼梦》第十三回,尤二姐临死托梦,念念不忘家业兴衰。

(×)

三、填空题:

(15分,每题3分)

1.《诗经》风雅颂的划分主要是按 音乐的性质  的不同,也考虑到地区。

2.柳永的词可以分为雅词和 俗词 两类。

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_春风知别苦__,不遣柳条青。

4.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___建安风骨___,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5.《三国演义》中,庞统庞士元又被称为  凤雏  。

四、赏析题:

(20分)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

这首词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词中之《天问》,又有李白之仙心。

屈原《天问》洋洋一百七十余问;李白《把酒问月》是即兴遣怀之作。

苏轼此词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

  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

屈原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是因失意而怅惘而问月。

  苏轼作此词时40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他既对朝廷政局深切关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复杂,时逢中秋,一饮而醉,醒后感慨弥深,遂作此词。

  上阕主要表达政治失意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

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在"天上"与"人间"徘徊不定。

这与苏轼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的思想特点是分不开的。

所以据说宋神宗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乃有"苏轼终是爱君"的感叹,并以此量移汝州。

(《岁时广记》引杨湜《古今词话》)。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所展示的语言方式和矛盾心态,曾一时为众人仿效,如黄庭坚之"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赵秉文"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

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等等。

  下阕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宕出,专写"人间"一路,小序中"兼怀子由"之意也随之拈出。

换头三句实写月色照人之形。

转、低、照三字写足月光移动之神韵。

"无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怀"弟之意隐约而出。

接下五句又跳出个人思绪,由个人之离别联想到普天下人之离别,使词的境界陡然提升。

不惟自慰,实兼慰人,意思愈转愈深。

煞拍两句从谢庄《月赋》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

虽然月圆人未圆,但明月千里,同此天空,则人若得生命长久,自有与月共圆之日。

  全词情感数折,而意思层递进深,在矛盾中归于旷放。

胡仔云: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苕溪渔隐丛话》)。

  作此词六年后,苏轼(46岁,在黄州)又作了一首中秋赏月词--《念奴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其情景与前阕皆相仿佛,但意趣已自不同。

前阕之矛盾曲折、境界开阖在此词中化为一股清旷之气。

刘熙载曾说:

"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

"(《艺概·词曲概》)。

五、简述题:

简述《诗经》艺术成就(20分)

答:

《诗经》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它热切关注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矛盾和各阶层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次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其三是优美的语言和形式。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同时杂用二至八言句子,句型参差错落,活泼自然;《诗经》多采用重章复沓手法,一唱三叹,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叠字、双声叠韵的运用极富创造性。

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诗经》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大学语文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每题3分)

1.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怨刺诗的是(B)

A.《氓》B.《七月》C.《鹿鸣》D.《硕鼠》

2.《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C)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D)通史。

A.国别体B.纪事本末体C.编年体D.纪传体

4.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由来与诗人(C)有关。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A)的心态。

A.失意落寞B.旷达超脱C.无所适从D.渴求汲引

6.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为“山不厌高,(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水不厌深B.江不厌深C.海不厌深D.海不辞深

7.下面这首诗是陶渊明的(C)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饮酒》其二B.《归园田居》其一

C.《饮酒》其五D.《归园田居》其二 

8.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B)

A.《蜀道难》B.《静夜思》C.《梦游天姥吟留别》D.《丁都护歌》

9.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C)。

A.张昭B.鲁肃C.周瑜D.诸葛瑾

10.《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李纨道:

“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

”这丫头指的是谁?

(C)

A.小红B.司棋C.平儿D.袭人

二、判断题:

(15分,每题3分)

1.《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

2.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

3.柳永既是词人,又是当时著名政治家。

(√)

4.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长于七绝,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

三、填空题:

(15分,每题3分)

1.桃夭是一首唱给新娘的赞歌。

诗中以桃花起兴,描写了新娘貌美如桃花和婚嫁场面的热闹欢快。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龟虽寿。

3.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苏轼

5.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是__沉郁顿挫______。

四、赏析题:

(20分)

1.李白《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才能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最后六句结尾,写诗人酒性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整首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绪悲愤狂放,语极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