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1602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综合》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A.①或③B.②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②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

③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故选B。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木炭粉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但氧化铜没有除去,还把需要的物质除去了,选项A不正确;

B、通入的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钙,选项B错误;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虽然把碳酸钠除去了,但是带入氢氧化钠这种新的杂质,选项C错误;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蒸汽通过浓硫酸后会被浓硫酸吸收,选项D正确。

故选D。

 

3.铝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下列设计的除杂方案(括号内为杂质)都能达到目的的是(  )

待分离混合物

方案一

方案二

A

铜粉(铁粉)

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

B

镁粉(铝粉)

加稀盐酸

加氢氧化钠溶液

C

CO(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点燃

D

铁粉(氧化铁)

高温下用CO还原

加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正确;

B、镁粉和铝粉均和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铁粉和氧化铁均与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K2CO3溶液

K2SO4

BaCO3

加适量B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B

MgCl2溶液

HCl

过量Mg(OH)2

过滤

C

CO2

水蒸气

足量NaOH固体

干燥

D

CaCO3

CaO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碳酸钡为沉淀,不能与硫酸钾发生反应,故A不正确;

B、加入过量氢氧化镁,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过滤掉剩余氢氧化镁得到氯化镁溶液,故B正确;

C、氢氧化钠与原物质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

D、高温燃烧时原物质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B

二氧化锰(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氯化钠(碳酸钠)

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点燃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过NaOH溶液

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CaCO3)

加水、过滤、蒸发

D

HNO3溶液(HCl)

加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原则上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使用氢氧化钠不仅除不去一氧化碳,反而把二氧化碳吸收了,所以A不正确;

B、将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氮气不会,所以能将氧气除掉,故B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后再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将滤液蒸发即可得氯化钙,故C正确;

D、硝酸中混有盐酸,使用的硝酸银溶液只与盐酸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再经过滤操作除去氯化银沉淀即可得硝酸,故D正确,

故选A.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氮气

氧气

通过足量的铜网

B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臭味

加活性炭

D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通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铜网,铜与氮气不反应,铜与氧气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但是常温下铜与氧气不反应,常温下,通过足量的铜网,不能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加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臭味,过滤,除去活性炭,才能得到水,需加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通过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会携带上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杂质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氢气

水蒸气

碱石灰(火碱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通过碱石灰干燥

B

硝酸钾

氢氧化钾

适量稀硫酸

过滤、蒸发结晶

C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

过滤,蒸发结晶

D

氧化铁

过量的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碱石灰中的火碱是氢氧化钠,生石灰是氧化钙。

氢氧化钠易潮解,生石灰能和水反应。

可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A正确;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该反应中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B错误;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加水溶解后,过滤,烘干,即可得到二氧化锰。

蒸发结晶会得到溶于水的氯化钠,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C错误;

D、稀硫酸和铁、氧化铁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对原物质造成影响,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D错误。

故选A。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OH)2

加过量水,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硫酸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Cl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B.KCl固体(MnO2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aO固体(CaCO3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选项A错误;

B、KCl固体易溶于水,MnO2固体难溶于水,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固体,选项B正确;

C、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会把原物质CaO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错误。

故选B。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食盐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FeCl2

CuCl2

Fe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C

CaCl2溶液

HCl

Ca(OH)2

加入过量Ca(OH)2

D

N2

O2

Cu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即可除去泥沙等到食盐,选项正确;

B、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向含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后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

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2.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制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

A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加入过量

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D

通入灼热的CuO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是也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C、硫酸钠能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

过量的

氯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CO和氢气均能与灼热的CuO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

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取某碳酸钠样品(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15g,加入80g水,固体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76g氯化钙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161g滤液。

请计算:

(1)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10g10%

【解析】

【分析】

(1)根据氯化钠、碳酸钠的性质,氯化钠不能与加入的氯化钙发生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计算碳酸钙沉淀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由原固体中的氯化钠和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两部分构成。

【详解】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5g+80g+76g-161g=10g;

(2)设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x=10.6g,y=11.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5g-10.6g+11.7g=16.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

答: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0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睛】

本道题比较难,难点有两个:

一是滤液中的溶质氯化钠包括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二是所得滤液的质量比较难算,不是用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而是将所加入的物质的质量全部加起来,再减去生成沉淀的质量。

14.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⑴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⑵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⑶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答案】

(1)2.2g

(2)88.3%

(3)NaCl、H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点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g+36.5g-40.3g=2.2g。

(2)设试样中Na2CO3的质量为x。

x=5.3g

试样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答:

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3)B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

15.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0g,加入二氧化锰0.5g,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9.7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利用上述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消毒液,需该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催化作用

(2)8.5%(3)35.3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根据氧气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求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而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2)解:

生成O2的质量是20g+0.5g-19.7g=0.8g;

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32

X0.8g

68:

32=x:

0.8g

解得x=1.7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g/20g×100%=8.5%

答: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5%。

16.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TiCl4+2Mg

Ti+2MgCl2,若要制得96g钛,计算至少需要镁的质量。

【答案】12g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钛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至少需要镁的质量为x。

TiCl4+2Mg

Ti+2MgCl2

48

x96g

x="96"g

答:

至少需要镁的质量为96g。

考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7.某粗盐样品仅含NaCl和MgCl2,为探究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某研究性小组取了10g样品,加适量水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0g5%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

(1)请列式计算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答案】90.5%10.22g

【解析】

(1)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氯化镁的质量即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计算出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2)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1)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117

x            0.58g       y

x=0.95g

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0.95g=9.05g

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100%=90.5%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0.95g+1.17g=10.22g

答:

(1)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90.5%;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ag时,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22g。

18.等差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1

7

30

2

10

50

3

7

20

4

10

30

(1)请写出铁粉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_________(填组别)可知,温度对于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

(3)图1中表示第3组实验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进一步探究]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200ml10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

(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实验中你认为,还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乙,你得出的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下图为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20ml1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HCl=FeCl2+H2↑1、3或2、4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金属与酸反应速度越快d金属的颗粒大小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的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相同的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

【解析】

(1)铁粉溶解于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要比较温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就要选择相同的金属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因此选择的对比组是1、3或2、4;

(3)①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除浓度、温度及压强外,金属的颗粒大小也是主要影响因素,故还要控制的变量是金属的颗粒大小;

②由图乙所示可知,当金属过量时最终生成的氢气量相等,即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的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相同的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拓展提高]由图示可知氢气的生成量,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1)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

(2)盐酸有挥发性,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

19.小宇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0g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9.68

9.04

7.16

7.16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热时间t1后,9.68g剩余固体中除杂质外还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8498%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

【解析】

【详解】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程中,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生成了氧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加热t1、t2时,反应还没有停止,加热t3、t4后反应已经结束,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氧气的总质量=10g+1g-7.16g=3.84g;

(2)解:

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9.8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100%=98%

答:

样品中氯酸钾纯度是98%。

(3)加热t1时,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氯酸钾有剩余,氯酸钾分解产生了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剩余固体中除杂质外还含有的物质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