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87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施工方案.docx

地下室施工方案

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地下二层地上16层,底板面标高-5.1米。

地下室底板厚250㎜,顶板厚度为150㎜,剪力墙厚为250㎜。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剪力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底板、墙板抗渗强度等级为S6。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验评定的验收办法、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茂名市建设局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等。

3、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技术标准。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陕西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6、编制本方案主要应用的规范及标准:

6.1.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6.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1.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27-2001)

6.1.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6.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1.7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6.1.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三、项目组织机构

为全面履行施工合同,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本工程严格按照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和程序,组建一个以青年技术管理人员为骨干,老、中、青三结合,懂技术、会管理、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

在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现场文明施工、成本复核等施工全过程负责。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协调,对人、财、物、器具等统一调配(即四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项目管理控制、项目安全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六管理:

现场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管理、回访保修管理;两个一:

组织协调、考核评价)。

并选派有多年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各方面素质俱佳的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

选派高层建筑施工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担任本工程技术负责人。

四、施工布署

1、项目管理目标:

1.1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1.2工期目标:

计划于2013年3月22日开工,2014年6月21日完工。

1.3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死亡、重伤,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技术事故、无火灾事故、无中毒事故、无坍塌事故等“五无”要求,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2‰以下。

1.4文明施工目标:

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工地。

2、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定位→基槽验收→承台及地梁垫层砼浇筑

分层回填土夯实

→承台→承台、柱钢筋绑扎→地梁底标高以下承台砼浇筑→

底板砼垫层浇筑

地梁钢筋绑扎→底板、墙、柱插筋的绑扎→浇筑地梁底标高以上承台、地梁及底板

砼→墙、柱钢筋绑扎→墙、柱及顶板模板安装→浇筑墙、柱砼→顶板钢筋绑扎→顶板

砼浇筑→墙板防水层→土方回填

±0.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

五、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生产的前提,根据本地下室的工程内容和实际情况,公司及项目部共同制定施工的准备计划,为工程顺利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6.1测量工程

6.1.1施工准备

6.1.1.2在测设工作之前,熟悉建筑物和地下室的设计图纸,了解其尺寸和施工要求。

6.1.1.3核对场地内给定的座标点与施工平面图的关系,了解建筑物相对±0.00标高及绝对标高及座标点标高的关系。

6.1.1.4检查所有的测量仪器,以使精确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6.1.2测量方案

6.1.2.1临时控制点测设。

对所提供的座标点进行复核,要求相近交点距离相对误差小于1/1000,角度误差小于3秒,高程闭合差Ff<40L1/2毫米。

复核无误后,将这些坐标点及水准控制点进行外引,测设临时坐标控制基准点。

计算它们的座标值(X、Y)并记录在测量资料上,供以后使用。

6.1.2.2内部轴线定位。

在承台及地梁施工前对已施工的承台基础轴线校核,并进行建筑物轴线定位放线。

利用设置的临时控制座标点,计算建筑物边轴线控制点的坐标值(X、Y)与它们中连线的方位角,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建筑物四角点复位,从而把建筑物的四角控制点测设到承台相应位置上,之后采用经纬仪架设在建筑物四角点,根据轴线间的距离及点之间连线的角度关系进行内部轴线测设。

6.1.2.3高程定位。

在承台及地梁施工前进行标高定位,利用设置的临时控制座标点的高程进行建筑标高定位。

6.1.3质量控制措施

6.1.3.1测量仪器必须100%按时送检,周期送检率不得低于90%,在送检的基础上,按时进行抽检10%,并作抽检原始记录。

6.1.3.2测量仪器统一建卡,分发给专人保管,并由施工部统一调配。

6.1.3.3在测量前对仪器要认真校核,按测量步骤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消除测量中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

6.1.3.4做好各类坐标点、水准点的建立与保护工作,定期对坐标点、水准点进行复查。

6.1.3.5坚持过程三检制度,重要测量成果需经建设、监理单位复检认可。

6.1.3.6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对于工程主轴线、标高基准点在放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对于一般轴线,标高由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复核。

确保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6.1.3.7检查验收测量成果时应先内业后外业现场,验收的精度应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必须独立验线。

检查验收部位应是关键环节与最薄弱部位。

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请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进行复核。

6.2钢筋工程

6.2.1施工准备

6.2.1.1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研读,绘制钢筋施工放样图,做出钢筋材料分批进场计划。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必须按批量进行复检和验收,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等,并按规定予以见证抽样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6.2.1.2按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钢筋班施工人员进场准备。

钢筋制作场地及机具的搭设及安装,机具包括有:

电渣压力焊机、对焊机、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弧焊机、切割机等。

6.2.1.3本地下室钢筋从8~36不等,采用Ⅰ、Ⅱ级钢筋。

6.2.2钢筋制作

6.2.2.1由于钢筋在场内制作,特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质量:

①每批钢筋进场,材料员需通知钢筋施工员、质量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通知监理人员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②钢筋配料单需经主管施工员审核。

③各型号钢筋先制作样板一根,经质量员检查合格后方进入批量制作。

④强化标识管理,原材料和成型钢筋分区堆放,并进行规范标识。

⑤钢筋进场按主管施工员的进扬计划进行,进入施工现场后,由施工员和质量员共同验收,并通知监理参加。

6.2.2.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洁净,粘有油污、泥土、浮锈的钢筋,在使用前清理干净。

6.2.2.3钢筋调直:

采用机械调直,经调直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少5%。

6.2.2.4钢筋切断:

采用钢筋切断机切,Φ10以内钢筋用大铁剪剪断,切断前,根据钢筋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6.2.2.5钢筋弯钩或弯曲,一般分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见下表

 

钢筋弯曲角度

300

450

600

900

1350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6.3.3钢筋连接

6.3.3.1本工程的焊接方式14以内钢材采用绑扎搭接,16~25的钢材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

6.3.3.2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小于300mm。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L1=ζLa纵向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L1E=ζLaE

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1.20

1.40

1.60

6.3.3.3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0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6.3.3.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即1.3L1E)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对梁、板及墙类构件:

≤25%对柱类构件:

≤50%

6.3.3.5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即35d且不小于500mm)的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纵向受拉钢筋接头:

≤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

可不受限制。

6.3.3.6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即35d,d为较大受力钢筋的直径)的受拉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

≤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6.3.4钢筋绑扎与安装

6.3.4.1钢筋保护层垫块制作

①钢筋保护层垫块按各构件保护层厚度预制水泥砂浆垫块(基础垫块为细石砼),垫块平面尺寸50×50mm,水泥砂浆按与构件砼配合比相同的水泥与砂的比例配制,每垫块预埋22号烧铁丝。

②垫块制作终凝后及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

6.3.4.2承台钢筋

①钢筋网(筛底)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要相互成梅花状扎牢,双向主筋必须将全部钢筋交点处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绑扎(左右绑扎)。

②有1800弯钩的钢筋弯钩向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朝向下。

③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法时,其短向钢筋放在长向钢筋上边。

6.3.4.2柱钢筋

①竖向钢筋的弯钩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成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度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15度。

②箍筋的接头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状扎牢)。

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6.3.4.3墙钢筋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180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S撑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6.3.4.4梁与板钢筋

①梁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大于25mm时,短钢筋的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

a.梁面支座第一分隔筋离支座0.5米位置,以后每增加2米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小于2处。

b.梁底第一分隔筋离支座1.5米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米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c.分隔钢筋直径不小于25mm且不小于一排钢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用较粗铁丝绑牢。

②箍筋的接头交错设置,并与两架立筋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线要扣成八字绑扎(左右绑扎)。

全部双向板底筋,短向钢筋放置在底层,长向钢筋放置在短向钢筋上,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要严格控制负筋始终处在上部位置。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纵筋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注:

a:

钢筋间距≥d(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b:

施工操作间隙≥60mm;

c:

梁宽b<400mm时,留一条施工操作间隙

d:

400mm≤b≤800mm,留二条施工操作间隙

e:

梁柱节点箍筋必须按图制作并按设计要求设置,当现场安装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Φ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制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到设计位置。

⑥梁纵向钢筋垫块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a.梁底每组垫块的数量按下列要求

确定(b为梁宽)

b≤250mm时,n=2

300mm≤b≤500mm时,n=3

550mm≤b≤750mm时,n=4

b.每组垫块距离L按下列要求确定(h为梁高)

h≤600mm时,L=2.5m

650mm≤h≤1000mm时,L=2.0m

c.梁底垫块设置在箍筋下面,与箍筋、纵筋扎牢。

d.梁的侧面宜每隔2米上下各绑扎一块(同截面4块)。

⑦柱垫块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a.截面尺寸b≤500mm时,每侧2块;

500mm<b≤1000mm时,每侧3块;

b.柱各个立面的垫块应绑扎在同一平面上,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0米

6.3.5为了保证附加钢筋位置的正确,

除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支撑钢筋外,附加筋纵横采用10@1000钢筋竖向焊接予以支撑。

6.5底板、承台及地梁施工

6.5.1筏板外侧采用砖胎模,砖胎模采用MU10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砖胎模内侧20厚1:

2.5水泥砂浆砖胎模厚度(b)依构件高度(H):

H≤1600,b=240。

1125025250

6.5.2由于底板和地梁钢筋较密且钢筋直径较大,纵横交错,所以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钢筋的穿插排放,同时注意梁与底板、墙与底板钢筋的绑扎顺序,确保钢筋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

筏板内钢筋支撑按18@2000梅花状布置。

6.5.3大面积底板混凝土施工操作要点

6.5.3.1收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率、当地的气温、湿度及采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等,以便确定混凝土限制膨胀率。

6.5.3.2混凝土的浇筑:

振捣要密实,但不要过振,以防止砂浆过多,浮于面层,容易产生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6.5.3.3混凝土的表面抹压:

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在浇捣完毕混凝土收浆后至初凝时,用木抹子进行第一次抹压,主要是防止混凝土沉缩裂缝的产生;第二次抹压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此次抹压主要解决砼表面失水太快、不匀而引起的收缩裂缝。

抹压的力度要比第一次大,注意掌握好二次抹压的时间和力度,这也是此技术的关键。

6.5.3.4施工加强带时,在加强带两边采用双层18#号钢丝网进行分隔。

6.5.3.5养护:

抹压好的混凝土可以上人时用黑心棉覆盖,喷水湿润,24小时后淋水养护14天,必须注意水养对膨胀混凝土非常重要,只有养护及时充足,才能发挥其膨胀作用,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6.5.4筏板与墙板的施工缝留设在底板上500mm处,按设计遇水膨胀止水带。

止水带的施工方法见图。

6.6地下室墙板、柱及顶板施工

6.6.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绑扎墙柱钢筋→安装墙柱顶板模→校正、检查→浇筑墙、柱混凝土→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砼

6.6.2地下室墙模板采用18厚1830×915胶合板作面板,50×100木枋作竖楞,间距300mm,水平横楞采用100×100木枋,详见“墙体模板支撑安装图”。

墙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6.6.3墙板厚度通过14对拉止水螺杆(中部加焊50×50×4止水钢板,内墙对拉螺栓不加止水环)的拉结来控制,止水螺杆上设有短钢筋用作厚度限位。

具体做法见图。

6.6.4剪力墙模板计算

本工程地下室墙模板每节高2.5M,浇筑墙砼时,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以3M/小时速度进行。

1、墙模板受到的侧压力为:

F=0.22rc(200/T+15)β1β2V1/2

=0.22×25×200/(30+15)×1×1×3

=42.3KN/㎡

F=rcH=25×25=62.5KN/㎡

取F=42.3KN/㎡

设计值:

q=42.3×1.2=50.8KN/㎡

h=50.8/25=2.03m

因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面荷载仅在有效压力高度范围内起作用故略去不计.

2.坚楞木间距

侧板计算宽度取1000㎜,楞木间距设300~400㎜,

l/h=300~400/18=16.7~22.3=16.7~22.3l/h>13.

l/400=0.677q1l4/100EI=(0.677×50.8×l4×12)/(100×9.5×103×1000×183)

l=334×10=322㎜

取l=300㎜.

3.横楞木间距

q=50.8×300/100=15.24N/m

横楞木间距设为500~600.

l/h=500~600/50=10~12l/h<13

0.6ql=bh

0.6×15.24×l=50×100

l=547㎜(净距)

l=547+100=647mm取l=600mm

4.对拉螺栓的直径和间距

q=50.8×0.6×30.48N/mm

0.6ql=0.6×30.48×l=bh=100×100

l=547㎜,取l=500

螺栓拉力:

F=50.8×0.6×0.5=15.24kN

A=15.24×103/170=89.6㎜2

选用M14螺栓:

截面积A=105㎜2>A满足要求。

6.6.5墙板垂直度及平整度的控制:

为保证墙体模板的质量,在支模完成后应在上、中、下部拉线控制平整度,并结合吊锤校正模板的垂直度。

6.6.6柱模采用九夹板制成定型模板,用两根10#槽钢及二根20对拉螺栓作为夹板配套使用,夹板间距400~500,竖向木龙骨80×80,间距300。

6.6.7顶板模板与墙板及柱模板一起安装,为保证模板的刚度,采用48×3.5钢管作为支撑系统。

①梁侧底模用九夹板配成定型模板,48钢管满堂架支撑,框架梁按2‰起拱,梁高大于700时加一道14对拉螺栓,水平间距600,梁高大于1000时,则另加一道对拉螺栓,竖向木龙骨50×100,横向主龙骨采用48钢管,48×3.5钢管支撑间距700。

②顶板模板采用九夹板铺设50×100方木龙骨,间距300,方木搁在横向铺设的48钢管上,横杆间距为800~1000,竖向支撑间距为750~1300,支撑在离已浇底板砼面200左右设一道扫地杆,适当部位加剪力撑,以加强整个支撑体系。

6.6.8墙板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柱混凝土浇筑时,沿高度方向分三四层浇筑。

为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层与层间不留施工缝,为此控制本层新旧混凝土搭接或层间混凝土搭接的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新旧混凝土接缝处须振捣密实。

6.6.9墙板及柱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至顶板梁底处,必须一次性浇完,墙与顶板在顶板梁底处设一施工缝,外墙施工缝设遇水膨胀止水带。

6.7防水施工

6.7.1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结构自防水为主,外墙及底板分别在迎水面和背水面做珠海红墙PMC-Ⅱ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1.5mm厚),冷作业施工,可在潮湿基面上直接涂刷。

6.7.2应选择无雾、无雨的好天气进行涂膜防水层的施工。

6.7.3基层要求:

基层表面应坚实、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料且平整、光滑、基本干燥。

6.7.4涂膜防水层施工顺序应先阴阳角及细部,后大面,先垂直面后水平面。

6.7.5为提高涂膜的防水性能,每层涂膜涂刷的方向应相互垂直进行施工。

6.7.6阴阳角是做好防水施工措施的重要部位,为增强该部位的抗裂性能,在阴阳角每边200宽的范围内加铺胎布一道,涂好胶底后,先进行胎布的铺设,然后再涂刷涂料。

七、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1)、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审查钢筋出厂合格证,做好原料送检及焊接试验工作,绑扎前按配料单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型号、放置是否正确,绑扎完毕后检查预留钢筋、预埋件位置及数量是否正确,保护层垫块放置是否正确、足够,砼浇筑时要注意防止钢筋移位。

经全面检查合格后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报检认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采用胶合板、托仔板、门式脚手架、钢支顶等体系,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

(3)、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a、混凝土现场捣制后,严格按配合比下料,要对其取样,测试出槽温度及坍落度,确保砼施工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b、浇筑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进行认真检查,拌捣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细致捣实,精心组织施工。

(5)、工程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用于测量的大钢尺要有CMC标志,必须进行计量合格检验并妥善保管,以达到整体建筑物使用同一把尺放线。

水准仪、激光竖直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要按计量要求进行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每次轴线测量都要经另一人按不同方法进行复核,认真做好测量成果记录。

八、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1、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全体施工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2、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保护和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法规、法令和规章制度。

安全机械要健全,专业人员要到位,职责要分明。

3、搞好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工作,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编制好系统的、周密的安全保证计划,保证施工现场临时道路的畅通;电气线路架设合理、规范;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施布置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材料的堆放应整齐、有序,使施工现场做到安全、文明。

4、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指定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建立安全施工机构,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班组,对工人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提高施工安全意识;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安全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对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实行入场教育上岗制度,做到特种作业特证上岗;施工现场四周悬挂安全标志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安全检查。

5、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

(1)、划分安全区域,充分和正确使用安全标志,布置适当的安全标语和标志牌,各种施工机械均需挂设操作规程牌。

(2)、现场人员坚持使用“三宝”。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紧帽带,穿胶底鞋,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或亦脚、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3)、在生产危害地段要设置警戒线,悬挂各种类型警示标志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6、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管理

(1)、建立消防组织,设立防火小组和消防小分队,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和落实各级岗位管理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防火安全管理网络。

(3)、施工现场要按规定配备足够消防器材,如灭火筒等,定期检查换药(标明换药时间,有效使用期),重点消防部位要增设防火器材并设防火警示牌,严禁烟火。

(4)、防火安全工作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安全大检查,做好防患整改工作。

(5)、对职工要进行经常性防火安全知识和法制教育。

进入秋冬季施工期间,则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防模拟演练,以提高广大员工的消防意识。

(6)、电、气焊作业,焊割作业区与气瓶距离,与易燃易爆物品距离,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距离都应不大于安全规定距离,焊割设备上的安全附件要保证完整有效,作业前应有书面防火交底,作业时备有灭火器材,作业后清理燃物,切断电源、气源。

7、施工用电安全

(1)、施工用电采用TN-S系统。

将电源进线,用电负荷,导线选择,电器规格等绘成电气平面图和布接线走向系统图,并制订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的安装、维修、送(停)电等工作应由专职电工进行操作(经考核合格有证),并做好各项电气测试工作(含防雷接地电阻的测定),使用前须经有关安全部门检查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

(3)、建立专职电工值班制度和电气设备(线路)定期检查测试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及电工巡视维修记录,以备存档备案。

(4)、每一单相照明回路,每一台移动式电动工具或每三台固定式电气设备应分别装设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