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81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docx

古代文学插本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

神话:

是远古人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具有特殊的时长性)

神话的内容和分类:

①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②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

③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④战争神话:

《蚩尤之战》

⑤发明创造神话:

《后羿射日》

神话的特点:

①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神话的影响: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①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eg:

庄子《逍遥游》

②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eg:

屈原《离骚》

第二章《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外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2、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3、《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十五国风160篇。

二南:

周南、召南。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105雅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74篇除少数为东周作品,其余都是西周作品;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4、《诗经》的用途: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5、《诗经》在汉代的流传: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6、三家诗、四家诗、毛诗:

三家诗——用今文((汉代通行的字体)隶书)写的,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

四家诗——鲁(申培)、齐(袁固)、韩(韩婴)、毛(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古籀文)小篆)“毛诗”。

7、《诗经》的内容:

①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②农事:

《七月》

③燕(宴)飨:

《相鼠》

④怨刺:

《魏风•硕鼠》

⑤战争徭役:

《王风:

君子于役》

⑥婚姻爱情:

《邶风•静女》

8、《诗经》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具有如下特点:

1)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9、赋比兴:

赋:

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

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

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10、《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

从此之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地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3)《诗经》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重点掌握《左传》,了解《国语》、《战国策》就行了)

1、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2、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转》、《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3、《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4、《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5、《周书》主要是诰与誓两种文体,记周公言论最多。

6、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7、《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表现于议论性文辞。

8、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微言大义。

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9、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专》、《谷梁传》。

10、《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疑义。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者。

11、《左传》的内容:

①《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②《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

③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④书中还揭露了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赞扬了忠良正直之士,尤其是重民、以民为本的思。

12、《左传》的艺术成就(特色):

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善于描写战争,二是行人辞令非常有特色。

具体有如下几点:

1)《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2)《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像一个讲述故事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

3)《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

4)《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

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13、《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

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传说是左丘明所著。

14、《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

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15、《左传》春秋内传,《国语》春秋外传。

16、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重点掌握《孟子》、《庄子》)

1、《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2、《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

《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

3、《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

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4、孟子的政治主张——“仁政”理论,核心是“仁政”,其附属有“性善论”和“民本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孟子》散文特点:

①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

②《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③“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④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⑤《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

6、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庄子》。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出于庄子后学。

7、《庄子》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8、《庄子》的艺术特点:

①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②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③形象恢诡的论辩;

④富有诗意的语言。

9、《荀子》和《孟子》的区别:

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②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

③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

④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

⑤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

10、荀子,名况,字卿。

主张“性恶论”。

《荀子》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11、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

他师承荀子,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

他推崇老子,借鉴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

他还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法(法律条文)、术(权利手段)、势(权势),并将三者冶为一炉。

12、《韩非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

13、韩非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

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

14、《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2、“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学)。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一种文体。

3、《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楚辞”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

4、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因中间九章而得名)、《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

5、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正是这23篇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6、《离骚》:

1)《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

2)(题解)离骚:

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最为可信)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游国恩认为是牢骚的意思。

3)《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4)《离骚》的艺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