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677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

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

通“辨”,辨别)

2.一词多义

(1)于

1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

1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

3.词类活用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

4.古今异义

①一豆羹古义: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

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

一种量器。

今义: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

益处今义:

增加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兼:

同时)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苟且取得)

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5•行道之人弗受(弗:

不)

6.乞人不屑也(不屑:

因轻视而不可接受)

8.妻妾之奉(奉:

侍奉)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假如,假使)

10.贤者能勿丧耳(丧:

丢掉)

11.蹴尔而与之(蹴:

用脚踢)

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有什么益处,加:

益处)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本来的思想,天性)

15.—箪食(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6.—豆羹(豆:

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厌恶)

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

正义)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形容位高厚禄)

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通德,感激)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至U舍生取义的人是:

二者不可得兼,舍牛而取义者也。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五、重点句子默写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8.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唐雎不辱使命

一、文学常识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三、词类活用

1.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2.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

4.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流均为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

四、一词多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动词,出使)

•・

1.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2.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1.此庸夫之怒也(读f口,名词,指成年男子)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读fU,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加,同)

五、古今异义

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

即使这样。

今:

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

••

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

交换。

今:

容易,简单,与难相对)

3.长跪而谢之(古:

道歉。

今:

感谢或凋落)

4.岂直五百里哉(古:

只,仅仅。

今:

不弯曲,成直线)

5.秦王色挠(古:

屈服。

今:

轻轻地抓)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

表否定判断)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1.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

2.休祲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祲于天降”)

七、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

•・

⑶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错同“措,放置”)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

⑺逆寡人者(抵触,不顺从)⑻非若是也(这样)

•・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

(11)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12)布衣之怒(平民)

••••

(1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14)以头抢地耳:

碰,撞;

••・

(15)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16)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

(17)休祲:

吉凶的征兆(18)秦王色挠(屈服)

(1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20)免冠徒跣(脚)

•・

八、翻译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

(这)不是小看我吗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

(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

上天就降下征兆。

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九、常考点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答:

《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答: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答:

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答:

两方面: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答: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

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注音

叱咄(chduo)俟(s]负箧曳屣(qie)XI皲裂(jtn)

媵人(yng)衾(qn)容臭(xi)烨然(ye緼袍敝衣(yun

二、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

明初文学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

三、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

1.录毕,走送之走古义:

跑;今义:

表行走。

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

热水;今义:

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

借;今义:

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4.右备容臭古义:

气味,文中指香气今义:

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

5.主人日再食古义:

两次今义:

表示又一次

五、一词多义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3.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因,以是,即“因此”;第二个“以”,介

•・

词,把)

家贫,无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

2.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

1.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

2.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

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至农到底)

1.烨然若神人(好像)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1.弗之怠(代词,抄书)

2.走之送(代词,它,指书)

3.当余之从师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解释为“的”)

六、重点词解释

1.致:

得到。

2.假借:

借。

3.走:

跑。

4.以是:

因此。

5.弗.之.怠: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

6.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既加冠.: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0.德隆望尊:

道德声望高。

11.叱咄:

训斥,呵责。

12.至:

周到。

13.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

14.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

16.俟:

等待。

17.穷冬:

隆冬。

18.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

热水。

21.舍:

这里指学舍,书馆。

22.媵人:

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

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

24.沃灌:

浇洗。

25.衾:

被子。

26.缨:

帽带。

27.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

腰佩。

腰,用作动词。

29.容臭:

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

31.略无慕艳意:

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

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

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写借书的句子:

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书的句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足肤皲裂而不知;

(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衣食简陋的句子:

(1)缊袍敝衣处其间;

(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一自笔录,计日以还—

12.最能体现作者求学“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

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3.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

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勤学成语:

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⑤圆木警枕勤学的名人名言:

1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一岳飞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一一华罗庚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一一韩愈

词四首知识点归纳

渔家傲秋思

1•《渔家傲秋思》作者: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渔家傲秋思》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

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重点字词

(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

指西北边地。

⑶千嶂:

崇山峻岭

(4)边声:

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

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⑵“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⑶“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⑷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

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9)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2)词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2•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3•重点字词

聊:

姑且,暂且。

黄:

黄犬。

苍:

苍鹰

千骑:

形容随从之多。

骑:

一人一马。

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胸胆尚开张:

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

稍白。

会:

定将。

天狼:

星名。

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4.考点归纳

(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

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

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7)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8)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9)“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故;“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

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运用典故的作用)

通过“挽、望、射”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天狼”代指西夏军队,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1)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12)

词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3)

词中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

破阵子,词牌名

2•重点字词

(I)赋:

写作

⑵八百里:

(3)八百里分麾下炙:

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⑷翻:

(5)五十弦:

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6)塞外声:

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

战场

(8)马作的卢飞快: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

像-----一样。

(9)霹雳:

特别响的雷声

(10)了却:

了结,把事情做完。

(II)天下事:

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大事。

3.考点归纳

(1)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

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

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表现作者政治远大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了去卩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0)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2)请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表达效果。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

由雄壮”转为悲壮”。

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