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916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这一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向聚集着他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词成就使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C.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而臣下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大驾、足下;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无论是字形的演变,还是其中的文化意蕴,都     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

认识和       汉字,熟悉它们的      ,是我们了解中华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对     优秀的文化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A.凝聚  辨析 内涵 继承

B.聚集  辨别 内含 传承

C.凝聚  辨别 内涵 传承

D.聚集  辨析 内含 继承

3.下列各句中有句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C.由于长期未被纳入公积金激交范围,社区工作者对此意见较大。

D.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聒噪(guō)  冠冕(guān)    游弋(yì)   矫揉造作(jiǎo)

B.惭赧(nǎn)  亵渎(xiè)     伛偻(lǚ)   日星隐曜(yào)

C.豢养(huàn) 瞥见(biē)     恣睢(suī)   浩浩汤汤(dàng)

D.恪守(kè)   宽宥(yòu)     阴翳(yì)   雾凇沆砀(dàng)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科学家研究发现,忧郁、愤怒、悲伤……等恶劣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C.“新华澳报”报道,中央政府将向澳门赠送名为“奇妙”和“蜀祥”的两只大熊猫。

D.读不读书?

读什么书?

怎么读书?

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情感、精神能否健康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壶口瀑布(节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_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还有那顺壁挂下的,_____……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6.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把壶口瀑布既比作“飞毯”又比作“钢板”?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7.将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空白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哀哀打旋    ②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③潺潺成溪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的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

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

天燥地旱,他不着急:

“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

”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

“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

”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

“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

”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

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

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

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

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

“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

”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

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

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

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

“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8.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10.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11.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12.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

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甲】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丙]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温庭筠)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肉食者谋之   则汉室之隆

C.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案件)

B.亲贤臣(亲近)

C.又何间焉(参与)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6.【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

【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什么建议?

请分别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7.解释【丙】文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独倚望江楼           独:

②肠断白蘋洲           肠断:

18.“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通过什么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

这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长洲尤翁开钱典①。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②前诉曰:

“某将衣质钱③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④有是理乎!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

此小事,何以争为?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⑤,翁指絮衣曰:

“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

“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⑤,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或问尤翁:

“何以预知而忍乏?

”翁曰: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

【注】①钱典:

当铺。

②司典者:

管理典当的职员。

③质钱:

典押借钱。

④詈(lì)语:

骂人的话。

⑤事:

量词。

件,样。

⑤他家:

别人家。

19.选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闻外哄声/闻寡人之耳者

B.得衣帷四五事/既出,得其船

C.与汝为拜年用/借旁近与之

D.其人悍然不逊/满坐寂然

20.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

21.尤翁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四、句子默写

22.《岳阳楼记》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

五、名著阅读

23.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阁天宫记”和“五行山下定心猿”,体现出的是人追求自由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的处境。

B.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被逐,因唐僧遇难八戒义激。

重新保护唐僧踏上了取经的征途。

C.在乌鸡国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变作唐僧,沙僧出主意让真假唐僧念紧箍咒,逼得很快原形毕露。

D.车迟国国王妖道灭佛,国王命唐僧与三大仙赌赛求雨、坐禅等,由于悟空使计,三仙皆输。

(2)在《水浒传》、林冲和武松都是著名的英雄人物。

请概括两人在发配途中的相似点。

24.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