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626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评估七.docx

志鸿优化系列赢在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检测评估七

阶段检测评估(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1— 2题。

1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丙为华北地区,丁为东北地区,两者的粮食作物为小麦;东北种植春小麦,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

【答案】D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甲地大面积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乙地地表崎岖不平,大量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D

(2012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文综,7 —8)通常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

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

读下图,完成3— 4题。

3关于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

B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C1985— 2003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

D1985— 2003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能力。

首先要据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信息理解”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这个新概念。

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第Ⅱ类地区属于较高水平波动型,第Ⅲ类地区属于较低水平波动型,第Ⅳ类地区属于低水平下降型。

其中1985— 2003年间,位次下降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

【答案】C

4目前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提出从”速度东部”向”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

()

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和”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都属于区域发展中期的措施,即工业化阶段的措施。

”效益东部”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应当依靠科技创新和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D

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批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

结合以上材料,完成5 —6题。

5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②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③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④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以原料为主的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答案】A

6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A初期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衰落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B

读图,完成7 —8题。

7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土质疏松③开矿④植被破坏⑤垂直节理发育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B①②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由甲、乙、丙三地经纬度位置判断出甲位于黄土高原,乙位于松嫩平原,丙位于东南丘陵。

三地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答案】A

8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在丙地使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D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

【解析】甲地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改良应退耕还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乙地黑土冲刷,肥力下降,改良应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丙地土质黏重,呈酸性,改良可使用石灰中和。

【答案】C

读图,完成9— 10题。

9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

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引水线的设计要求之一是要短,②④比①③适合;另一方面,引水要能自流最好,②引水线从等高线看是从低处到高处,不符合要求。

【答案】D

10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如果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资源利用的有关内容。

由于是从乙河引水,和甲河无关,A、B两项排除。

过度用水会使乙河下游水量变小,下游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答案】C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

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完成11—12题。

11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12下列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

解析:

第1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

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9题,图中绿洲有黄河穿过,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过程中如果过度引水灌溉,最有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第12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此区域发展建材工业远离人口稠密地区,远离消费市场,不合适;此区域大力引黄灌溉容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草方格沙障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但不适于大规模改造沙漠;该区域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是可行的。

答案:

11B12D

(2012辽宁大连高三调考,11— 12)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时期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完成13— 14题。

13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紧张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考查广东省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答案】B

14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

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企业是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

【答案】C

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示意图中A和B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采取措施控制A气体排放,严格实行回收处理制度

B对于B气体可以大量排放,部分回收即可

CA气体是该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DA和B两种气体产生的问题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解析】排放A气体的部门较多且不需要回收,可以推断出A气体为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B气体是由煤炭汽化后产生的且部分被回收,可以推断B气体是二氧化硫。

两种气体产生的问题都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C

16这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不正确的是()

A能大量增加就业机会

B极大地减小运输压力

C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D产业结构仍旧单一化

【解析】这种生产模式使部门增多,增加了就业机会,产业结构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变输煤为输电,减小了运输压力。

【答案】D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据此完成17— 18题。

17假如在该河的上游修建一座水库(如下图),则曲线形状将()

①流量曲线变化不大②流量曲线将变得和缓③含沙量曲线没有变化④含沙量曲线的最高值将降低⑤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的最高值均会提早

A①③B④⑤C②③D②④

解析:

如果上游修建一座水库,那么在水库的调节作用下流量曲线将变得和缓,同时,随着泥沙在水库中的沉积,流向下游的泥沙将相应减少,含沙量曲线的最高值将降低。

答案:

D

18假如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应为()

解析:

森林被砍伐,暴雨发生后,雨水很快汇入河道,河水水位在较短时间内暴涨;与此同时,缺乏植被保护的地面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剧增。

答案:

D

读下面两幅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9— 20题。

19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

首先判断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答案:

B

20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营造速生薪炭林只适合东南丘陵区,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图3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对江苏的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读图1可以看出:

新疆的地形明显呈现出”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地形是以山地和盆地为主;结合图例,新疆的资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资源)为主。

读图2可以看出:

江苏省位于淮河南北两侧的沿海地区,据此可以推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江苏省河流和人工运河较多,即河网密布,结合气候特点中的降水较多这一条可以推断河流径流量大。

(2)题,读图1可以看出新疆的风能资源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有效风功能密度大;读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有效风功能密度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第(3)题,读图3可得结论。

第(4)题,根据

(1)

(2)(3)题的结论和所学基础知识可得出两省经济特点: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能源与矿产资源贫乏;新疆深居内陆,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技术等得不到有效开发,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归纳即可得出结论。

第(5)题,读图1可知:

霍尔果斯是新疆的一个边境城市,地处通向中亚的必经之地之一,中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就经过该地;图中显示有铁路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相连,交通便捷;该城市附近煤炭等资源丰富;再结合题干信息”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可知霍尔果斯经济的发展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这些都是该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

(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

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22(8分)读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和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图1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图2为”皖江城市带及其周边等高线示意图”

图1

图2

(1)根据图1、图2,指出皖江城市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分析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

(1)题,依据图1、图2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主要沿河流分布,其原因主要考虑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交通便利。

(2)题,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该地区的相对优势(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廉价等)以及从题目材料提取的有效信息,如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分布特点:

主要沿河流分布(或主要分布在河流流经的平原区)。

形成原因:

城市取水方便;水运便利。

(2)水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等。

23(12分)读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两区域简图(图1、图2)

(1)图3是某时乙城市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请画出完整的等压线图,并分析此时乙城市的天气状况。

材料二:

1970 1990年甲城市圈人口变动情况图(图4)

图4

(2)据图中信息描述甲城市圈人口的变动情况,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图1中玉米带与图2中玉米带数据比较表

(3)据表中信息说明,两玉米带单产差异的原因。

(4)据专家推算,全球石油资源可用40 —50年,有人提出现阶段大量使用玉米制作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原因。

【解析】第

(1)题,依据”某时乙城市近地面气压分布图”把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出等压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为低压,此时乙城市受低压控制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2)题,据图可知甲城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分析”1970 —1990年甲城市圈人口变动情况柱状图”,可以得出甲城市圈人口的变动情况为:

中心地区人口减少、周边地区人口增加、城市总人口减少,经济结构老化。

前两个现象是逆城市化的结果,城市总人口减少是因为该地区为美国传统的老工业区,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外移,还因为美国老年人口退休之后迁移到南部”阳光地带”。

第(3)题,主要考查分析数据、归纳描述的能力。

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不论回答赞同还是回答不赞同,都要自圆其说。

【答案】

(1)图略。

受气旋控制,阴雨。

(2)中心地区人口减少,市区地价上涨、环境质量下降;周边地区人口增加,周边地区交通条件和基础改善;城市总人口减少,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外移。

(3)与图2中玉米带相比,图1中玉米带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无霜期长,生长期长;年降水量大,水分充足。

(4)赞同。

石油短缺,其成本提高;玉米制乙醇降低成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不赞同。

加重耕地压力,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粮食供用紧张局面。

24(2012福建厦门三模,28)(10分)下图示意甲、乙两河流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河下游水系特征的差异。

(2)分析乙河下游地区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橡胶加工业的原因。

(3)阐述N水库建设给其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解析】第

(1)题,从水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流向等方面分析。

(2)题,从原料、劳动力、技术、资金、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3)题,从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土壤肥力、海岸侵蚀、河口生物资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甲河下游支流少,水系不发达,乙河下游支流多,水系发达;甲河自南向北流,乙河自北向南流;甲河下游比乙河下游长;甲河下游流域面积小于乙河;甲河下游流量小于乙河下游。

(2)技术、资金缺乏;气候条件适合天然橡胶的生长,原料(橡胶)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海运便利,便于出口;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3)沿岸平原失去了河水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地区因缺乏饵料导致水产资源减少;甲河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弱,海岸遭侵蚀后退;三角洲盐碱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