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85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难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准备

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布置:

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

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一天的垃圾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垃圾危害环境。

2、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1、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3、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垃圾填埋场图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实验方法:

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讨论汇报

 

  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

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教师讲解:

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

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汇报交流:

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3、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

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五、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2、垃圾的处理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

   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1、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2、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教学难点

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归纳:

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

 

学生的讨论如

(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

(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

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例子。

 

一、设问导读

  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板书: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提出焦点问题:

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

(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

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3、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

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

4、教师谈话:

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5、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8、分组讨论:

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

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

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

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

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4、思考问题:

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

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

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过度包装:

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垃圾量、造成环境污染 

课堂收获:

减少商品的包装以及废弃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

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4、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5、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准备

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思考、汇报。

 

调查小队的汇报。

 

归纳小结:

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

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学生思考汇报。

  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

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

比如:

金属、塑料等。

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

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听才会更有收效。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出示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提问:

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

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2、垃圾的分类

提问:

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

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谈话:

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

四、做一个堆肥箱

总结:

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

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

            4、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1、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3、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教学准备

统计表格,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汇报

 

  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

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学生观察并汇报

 

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题。

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

 

  学生汇报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

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小结:

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1、提问:

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小结: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

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提问:

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四、“刷牙”的对比实验

  谈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用水习惯确实是不一样的。

书上79页为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用水量对比实验。

五、有限的淡水资源

1、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2、引出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六、节约用水措施的探讨

1、提问:

具体怎样节水,大家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呢?

3、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

  上海市政府免费为居民调换大容量抽水马桶水箱,节约大量珍贵淡水资源的事例。

4、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

  注意向学生强调:

制定节水方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切实可行,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淡水资源紧缺,节约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教学目标: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3、做污水净化实验。

4、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简易的过滤装置。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分组实验:

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学生思考、汇报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

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

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谈话:

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

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

3、提问:

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

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4、讲述:

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三、污染源的讨论

1、提问: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2、小结: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四、污水的处理

1、提问:

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

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

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3、归纳,小结:

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

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6、污水和污水处理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教学目标: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2、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3、增强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

4、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重点

调查家乡水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

教学难点

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家乡水域状况的录像或照片,采集水样的瓶子,放大镜或显微镜。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小组讨论制订考察计划。

  计划包括这些内容:

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可参考教材84面的样稿。

 

学生观察

水域名称

 

地点

 

水域周围的环境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水质情况

颜色

 

气味

 

是否浑浊

 

水中杂物

 

其他

 

 

请学生就如何保护家乡的水环境提一提建议。

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相关的环保小论文。

一、制订计划:

1、谈话导入:

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要真正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就要去实地考察,考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一次,我们将一起到去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地点就定在****。

2、讨论:

考察前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考察时要注意什么?

(确立考察主题,设计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案,注意安全等。

二、实地考察:

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取样。

考察地点宜离学校较近。

考察过程强调纪律。

2、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

3、对采回的水样进一步观察。

(1)把水样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下来,杂质是什么?

(2)用显微镜检验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讨论:

1、回学校后,按照教材85面的“我的考察报告”提示观察水样,填写报告。

2、与自然水和生活污水比较,判断家乡的自然水域是否已被污染?

如果已污染,分析原因,如果未污染,讨论为什么?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实地考察 自然水域:

河流、池塘或湖泊

设计考察方案:

目的、地点、时间、器材、考察程序、考察内容、人员分工、注意事项……

采集水样  显微镜

我的考察报告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教学目标:

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3、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汇报。

 

 

现 状

原 因

对 策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

 

 

 

  

  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一、谈话导入:

  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

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

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

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三、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

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

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

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四、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

你认识他们吗?

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

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乐观、积极地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