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845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做比较,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认为物体运动了。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目的是明确观察的对象。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面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距离相同时,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4.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今员、记录员等角色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时间相同时,距离越长,说明速度越快。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3.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比较精准的方法是走相同的时间,测量走的距离。

第7课时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2.在制作“过山车”的环节中,为了知道“过山车”的长度,需要借助软尺和细绳。

3.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需要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小坡度轨道。

第8课时测试“过山车”

1.在测试“过山车”的活动中,要判断小球的具体方向,需要借助方向盘;要测量小球运动的距离,需要借助软尺。

2.比较同一个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小球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然后计算出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

3.两个小球滚动的距离和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的速度可以求出距离除以时间的值。

4.要让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得更快,改进的措施是让“过山车”的坡度更大些。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宝宝从蚕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为了看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5.刚孵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称为蚁蚕。

6.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以及充足的空气。

7.为了观察蚕的一生可选用的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等。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鸡卵(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部分组成。

2.鸡蛋孵化会变成小鸡,其中卵壳的作用是保护卵;卵白和卵黄的作用是提供营养和水分;胚的作用是发育成小鸡;气室里面有空气,为小鸡孵化提供空气。

3.与熟鸡蛋相比,生鸡蛋的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它叫作胚。

4.有卵壳的卵有蛇卵、龟卵、鸡卵(蛋)等;无卵壳的卵有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第3课时蚕长大

1.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蚕的一生一共蜕6次皮,其中从幼虫(蚁蚕到吐丝结茧)蜕皮4次,蛹期蜕皮1次,成蛾1次。

3.蚕的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叫“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4.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5.尽量不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6.拿一根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蚕会做出反应。

7.蚕的幼虫要吐丝结茧时,我们应该用纸搭建一些小格子,帮助蚕吐丝结茧。

第4课时蚕变了新模样

1.

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2.蚕在吐丝的过程中,头部摆动路线呈S形。

3.蚕吐丝了,蚕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茧里面的蚕还活着,蚕的这种形态叫作蚕蛹。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丝绸是蚕丝织成的。

5.蚕宝宝在吐丝前,可以观察到蚕不再吃桑叶,躯体发黄发亮;在吐丝中,可以观察到蚕的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可以观察到蚕的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第5课时茧中钻出了蚕蛾

1.像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作昆虫。

2.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的是不吃食。

3.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

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

4.蚕蛾有雌雄的不同,雌蛾的形体、腹部都要大些,主要是因为雌蛾的腹部有大量的卵。

5.交尾、产卵是蚕蛾繁殖后代的行为。

第6课时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蚕的一生经历时间最长的是幼虫期。

蚕的一生经历天数大约是56天。

3.像蚕这样,幼虫期和成虫期的样子相差较大,这种形态的变化叫作变态。

4.影响蚕的生命和生长变化的因素:

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5.蜻蜓的一生从包括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与蚕相比,没有蛹期。

第7课时动物的繁殖

1.像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卵生。

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2.像猫、狗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胎生。

胎生动物一般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后代。

3.鸟类在繁殖中会出现产卵、筑巢、育雏、求偶、交配、孵化等行为。

第8课时动物的一生

1.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

3.动物的寿命有长短,但都会死亡。

4.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人的一生的特征与哺乳动物更相似。

5.人的一生会经历胎儿、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等不同阶段,小时候吃妈妈的乳汁长大。

6.哺乳动物生出小动物之前的过程称为怀胎。

7.母鸡孵化小鸡需要21天左右,小狗生出幼仔需要怀胎2个月左右,人生出婴儿需要怀胎10个月。

8.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仰望天空

1.

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其中手拿圆纸筒观察的同学表示地球上的观察者;手拿小圆片的同学表示月球;手举大圆片的同学表示太阳。

2.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得多。

3.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图片,我们发现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4.要记录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可以用维恩图。

第2课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需要借助的仪器是日晷。

2.放自制日晷时应根据太阳或指南针确定方向。

3.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上午是由长到短,下午是由短到长。

4.关于影子的方向变化,同一时间,同学们记录的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相同。

第3课时影子的秘密

1.在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时,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2.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不透明的遮挡物和屏。

3.在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运用了影子的形状变化特点。

第4课时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看到月球发亮的部分的形状就叫做月相。

2.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先由缺变圆,然后又由圆变缺。

3.每月农历十五前后的月相,最主要不同的是月相的亮面方向不同。

上半月亮面在右边,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4.在一个月的不同夜晚观察月球时,我们可能会看到月球和周围的亮星的位置会有不同,说明了月球每天也在不停地运动着。

第5课时月球——地球的卫星

1.要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观察图片、查找资料等方法。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

3.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4.对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有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陨石撞击月球形成的。

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石。

这种实验方法我们称为“模拟实验”。

5.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有单个的,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6.潮汐现象是月球影响地球的一种表现。

第6课时地球的形状

1.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能推翻这种认识的证据有在海边,用望镜看远方进港的船。

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2.在以往人类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过程中,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结果。

3.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通过直接观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第7课时地球——水的星球

1.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在地貌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了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四大海洋。

3.在地貌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了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七大陆地。

4.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

我们发现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海洋大约占了地球表面的70%,陆地大约占了30%。

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是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第8课时太阳、月球和地球

1.太阳的颜色可以用红色表示;月球的颜色可以用灰色表示;地球的颜色由蓝色、绿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组成。

2.在收集和选用资料做主题海报时,需要经历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等步骤。

3.要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方法合适的有在正规的网站查找资源、在图书馆查阅科学书籍、与同伴交流拍摄的照片等。

4.确保主体海报制作过程中资料的科学性可以通过查验文字资料、到权威的网站查找资料、选用当地实拍的照片等方法。

5.

6.

7.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如果一种动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的多种生物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

草、兔、蝗虫、鸟、蛇、鹰

→兔→鹰2.草→兔→蛇→鹰

→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

→鸟→蛇6.草→鸟—→蛇→鹰

17.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破坏了我国北方生态系统,造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频发,并日渐影响道我国其他地区。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

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特点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

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

(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

(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

(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