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588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docx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

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

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

常见的误联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

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

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

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

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

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

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

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

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

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

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

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

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

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选项与题干的关系上对备选项进行认真推敲。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可以通过对现象特征的对比分析来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根据限定语,得出题干中的引申义,对地理特征、现象进行纵横对比,正反区分,明确现象发生的区域与时限。

一般来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

(3)果断确定——相信直觉。

第一感觉的正确率通常是比较高的。

在仔细审题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做出选择后不要轻易改动,如果经过一番考虑后,仍然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就先选上一个最有可能的选项,然后打上问号,等做完全部试题后,再对有疑问的地方重点检查。

假如在检查的时候还不能有把握地确定正确选项时,记住一条:

“别动了,就选一开始选的那个!

”如果过分推敲,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反而会怀疑正确的选项。

小技巧:

①.找到关键词时可将关键词圈起来,关键词有时不止一个,可分别圈起来,突出重要性,明确解题方向。

(除非整句话都很重要,不然不要将整句话都画出来,因为这样做反而显得没有重点了)

②.根据关键词所推出的条件可适当的在旁边写出

③.学会画辅助图,对于比较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尤其是地球及其运动相关的题型,必须要学会通过画辅助图来解答,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什么类型的题画什么图,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多练多体会才会运用自如)

④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

这些选项都要以怀疑的眼光去看待(怀疑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它处于肯定和否定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错的。

三、做题技巧:

方法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题目(比重为93%,权威人士认证)用排除法绝对没错.其技巧是根据题意,从备选答案中,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你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错误的,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

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

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

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例题: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首创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全国闻名,其蔬菜种植水平始终居于全国前沿水平,市场营销范围辐射全国。

读“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结构图”(图1),据此完成1—3题。

1.寿光蔬菜集聚生产使相关辅助产业与服务部门衍生与集聚,属于蔬菜生产上游企业的是

A.中介服务机构、科研培训机构   B.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种子及种苗公司

C.科研培训机构、种子及种苗公司   D.中服务组织、蔬菜龙头企业 

答案:

B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

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地理题组,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

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

答案:

AC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B.交通C.知识和技术 D.军事订货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1)甲、乙两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甲地以种植业为主,乙地以畜牧业为主B.甲地以乳畜业为主,乙地以游牧业为主

C.甲地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乙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甲地以乳畜业为主,乙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2)关于甲、乙两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比乙区域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B.甲区域的地震灾害比乙区域多

C.影响甲区域中的b、c两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自然资源与政治因素

D.甲、乙两区域中的湖泊的形成原因相同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

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四、选择题解题案例

1.识记型选择题解题

【理论阐释】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

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典例导悟】

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

【解析】:

本题借助区域农业带分布图考查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基础的识记与运用能力。

方法一:

选项C、D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无关,首先排除。

受海陆分布影响,降水量差异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中现象不同,故排除,因此选B。

方法二:

图中0°经线农业带的分布从0°到30°纬线依次表现为林业——种植业——种植与畜牧业——畜牧业——游牧业——荒漠,这一更替变化与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同,因此图中农业带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

答案:

B

2、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

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

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

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

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典例导悟】

例1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

本题以人口金字塔为素材考查人口时间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判读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稳定、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另外,计划生育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观察四幅图不难发展;①人口金字塔塔基最大,为典型金字塔型结构,人口增长过快为传统型;④塔基小,且有老龄化现象,为现代型;②塔基缩小较③比重大,说明②比③时间晚,故顺序为①③②④。

答案:

D

例2(2009年上海卷)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

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

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属于逻辑性组合排序题。

从我国国情可知,我国石油资源需要进口,故①属于错误信息,因此含有①的选项都属于错误信息。

答案:

D

3、归类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

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

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

【典例导悟】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读图5,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

【解析】:

本题以葡萄酒生产及其产业链结构图为背景考查对示意图的判读和工业区位分析。

从图中分析:

葡萄酒工业的布局需要密切联系原料种植区,即要靠近葡萄产区,同时,该工业部门的工业生产又要面向市场;而原料——葡萄、产品——酒;都是不使用储存和运输的。

答案:

B

4、推理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

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

【典例导悟】图1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1,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解析】本题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推理计算的能力。

(1)图中1650—178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在这段时间经历了大规模垦耕的过程,然而题干中无任何有关人口的信息,但选项中只有B能够体现垦耕现象,“移民”只是干扰信息。

故答案选B。

(2)从20世纪初期开始,耕地比重有所下降,草地比重相对较为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简单平移可以发现次生林地增加比重大致与耕地下降比重相近,说明该地进入了“退耕还林”时期。

答案:

1、B2、D

5、比较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

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

【典例导语】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6~8题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

甲:

荷兰,乙:

肯尼亚。

6.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可知,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中年受西风何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较高,为热带草原气候,旱雨季分明。

故答案为B。

7.从第6题与图可知,地形和水源都不是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主要优势条件。

同时热带地区发展鲜切花的自然条件优势可从光、热角度分析,肯尼亚与荷兰相比,其优势是其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和光照较强。

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

“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荷兰花卉业历史悠久,经验和技术丰富,使其享有“花卉王国”美称。

答案:

6.B7.A8.D

6、图文材料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奔雷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阶梯的关键是一句图文材料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第六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

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方法技巧见专题),借用相关原理贵了吧解答题目,解题钱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

【典例导悟】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解析】结合题干可知,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

1~3呈下降趋势、4~7月持续增加、8~3月逐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描述错误;b图中各月均水位变化:

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夏秋季节水位无降低趋势;另外该库入库水量与月均水位并非不变的渐变过程。

故答案选C;3,水库水位的变化既可能是入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a\b图示5月份在入水量递增式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出水原因较多,如:

灌溉、腾挪库容等

答案:

2C3D

7、配对型选择题解题

【理论阐释】

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与之相配的多个选项。

题干与选项的数目可以不等,且选项选用次数也不固定,但每个题干只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做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导语叙述,它是题干和选项配对的依据,有时也说明选项被选次数。

首先应细看指导语,明确题干与选择配对的关系;其次对备选答案都要思考,理解含义并按其本质内容加以区分;然后将问题与选项对照,从中找出最佳答案与之配对。

【典例导语】

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C、ⅢD、Ⅳ

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以我国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变化图为素材,考查了资源跨区域差异与调配的相关知识。

3、我国的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老越重要,与Ⅲ曲线变化一致,故选C;4、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地区能源丰富,但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答案:

D

五.方法运用实践

图3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B.冰蚀谷

C.张裂谷D.断层谷

2.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图3为某工业园区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的流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序号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工业生产副产品或废弃物分别是

A.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

B.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粉煤灰、硫

C.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粉煤灰

D.硫、冷却水、燃料气、粉煤灰、除尘渣

5.影响该工业园区中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个人偏好D.自然资源

6.关于该工业园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业园区的运作,充分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B.该工业园区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

C.该工业园区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D.该工业园区的运作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六.方法运用详解

第一组题:

1.题置疑方式:

混淆概念。

选择方式:

排除法。

解析:

通过经纬定位,该区域台湾岛东南部。

A风蚀谷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

B冰蚀谷主要分布于冰川或古冰川地区,形态宽缓,排除。

结合台湾的板块位置(消亡边界)排除C张裂谷,选择D.

2题置疑方式:

隐含信息——河流流向隐含地势高低。

选择方式:

排除。

解析:

A、B两项一时较难判定,因河流流向未直接反映两岸地势,可先搁置。

根据河流流向较易判断CD皆错,排除,正确选项一定在AB中产生。

回头再仔细观察图形目标区域,可发现花莲溪西侧多河流,且冲积扇发育,而对策几乎没有,说明B错误、排除,最终确定选项A.

3.题置疑方式多样:

有定式诱惑、正误同项、误联因果等。

选择方式:

排除。

解析:

选项ACD均为正误同项,且均为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其中A容易排除;C前后矛盾;D排除稍难,该区域沿海虽地处低纬,气温高,但是多降水,少晴天且海岸地形较陡,不利晒盐,也属于误联因果,排除。

B前后两个半句均正确,但是很易受:

“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定式思维的诱惑,从而排除之。

第二组题:

此组题很好地契合了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对高考有很好的导向性。

其置疑方式有“隐含信息”、“误联因果”、“肢不符干”等等。

关键词是“废弃物或副产品”。

4题该题为典型的排序类试题:

观察四个选项可以看出,每一选项都包含五个相同项目,只是顺序不同而已。

五个序位中①号位最易确定:

应为“硫”,可以排除选项B。

如何在剩下的三个选项中确定正确选项呢?

观察④、⑤号位,原料、产品都比较相近,一时不好准确确定。

而②、③号位差异较大,所以重点观察思考:

湖泊为电厂提供的淡水作用应该是“冷却”,其从发电厂出来后温度很高,可提供“余热”,而炼油厂产生的“燃料气”应该是发电厂的原料,从而确定②号位为“燃料气”、③号位为“冷却水”,最终选出正确选项A。

(当然该题是否能快速解出,还要看学生个体是否具备一些基本的社会经济常识。

5题由关键词是“废弃物或副产品”很容易选定正确选项A、排除错项C、D(属于误联因果)。

但是如果过于陷入图中或受7题中选项C的干扰而忽视“废弃物或副产品”这个关键词,就往往很难排除异项B了(它不符合题干中“主导”一词。

6题只要看见关键词“不”就很难选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