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40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至第九章 二中导读本之地理.docx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至第九章二中导读本之地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课标要求及解读】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整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区位因素:

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_______,与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_______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_______”。

2、人文因素:

珠江三角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_______的历史传统,是著名的_______。

3、政策因素:

地区有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经济开放区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二、外向型经济

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_______地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__经济产生于_____世纪____年代,创办了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____________。

到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①_______优越;②邻近_______地区;③全国著名的_______;④_______的优惠政策。

不足:

缺乏_______资源。

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_______”为基本模式。

_____扮演“店”的角色。

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

5、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目前,台商投资已向______________一带转移。

三、城镇的发展

1、城镇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为_____以上。

2、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__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_______的发展。

3、珠江三角洲城镇土地利用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4、城镇化可以促进_______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_______的必然,但也会带来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工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及方法提示】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城镇的发展。

〔注意〕

1.分清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和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不同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开放体系是由点到面逐步形成的。

我国先设立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又有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最后整个珠江三角洲形成经济开放区。

特别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单位,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典型例题及评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开放体系不包括()

A.经济特区B.特别行政区C.沿海开放城市D.经济开放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开放体系是由点到面逐步形成的。

我国先设立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又有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最后整个珠江三角洲形成经济开放区。

特别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单位,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答案】B

2.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劳动力优势和港澳地区紧密合作

 C.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D.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彼此是竞争对手,不再紧密合作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引进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方法,大力发展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强强联手。

  解题过程中容易错选A,主要是对轻重工业的划分不明确,注意珠江三角洲的加工制造业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及通讯、玩具制造等轻工业为主。

  【答案】BC

【检测习题】第一课时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是平原,形成原因是( )

A.河流冲积  B.气候的作用   C.植物较多  D.交通便利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糖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 )

A.甜菜、水稻   B.甘蔗、水稻   C.甘蔗、小麦   D.甜菜、小麦

3.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广东最大的平原和“鱼米之乡”

  B.这里的“基塘”农业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制度

  C.是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D.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我国最早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在这里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图中各数码号和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①________(经济特区);②________(经济特区);

③________(铁路);④________(铁路);⑤________(铁路)。

A________(海);B________(岛);C________(市)。

(2)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广东省的_______________部,_______________(河流)下游,毗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__________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_______________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

(3)请归纳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5.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常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B.台风侵袭C.沙尘暴D.伏旱

第二课时

1、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呈逐年________趋向;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中,最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气候宜人,风调雨顺

   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毗邻港澳和东南亚

2、下列工业部门中不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项是()

A、船舶工业B、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D、纺织服装业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C.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样品均来自香港

4、近几年来,台商投资的热点已经向以下哪个地区转移(  )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东北地区

5.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比较缺乏,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力不足问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措施有( )

A.西电东输、修建核电站   B.修建青藏铁路、修建三峡工程

   C.北煤南运、西气东输     D.西气东输、修建青藏铁路

【知识链接】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粤剧更容易明白。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粤剧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

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中国南方一大剧种。

清雍正五年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

其时佛山多迎神赛会,逢神诞必要上演粤剧,清代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这一盛况: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

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

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

“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的由艺人成为农民起义领袖。

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

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

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

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觉先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万能老倌”的绰号,但以演小生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的马师以丑角取胜。

他在以“孤寒种”(吝啬鬼)为主角的组剧中,尽情揭露封建财主资本家的丑态,有莫里哀之风。

不但在两广、港澳和东南亚等地,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年,也深受欢迎。

三十多年来,思想和艺术质量较高、比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剧目,有《平贵别窑》、《罗成写书》等。

新编的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中,影响较大的,有《搜书院》、《关汉卿》。

移植改编的剧目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较好的有《柳毅传书》、《宝莲灯》。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课标要求及解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资源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

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知识整理】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_____省境内,地处_____山脉最南端,南部和_____、_____接壤,还以______________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具有发展____旅游、____旅游的优势条件。

2.丰富的_______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是除_______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雨林植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双版纳被称为“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生活着____族、哈尼族、布朗族等_______个少数民族,傣族的风俗文化——_____楼、_______饭、_______饭、_______舞、_______舞、______节。

4、西双版纳位于______以南,属于______气候,特征:

全年_______,降水分为_____两季。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西双版纳利用得天独厚的_______和_______,加上国家的______,使旅游业成为______产业

2、西比版纳发展旅游的意义:

带动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的发展,增加_______机会,增加_______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主要旅游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西比版纳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

(1)_______日趋激烈;

(2)旅游景点_______,没有形成规模;(3)_______影响旅游市场声誉;(4)缺乏_______;(5)_______压力大。

【重、难点及方法提示】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4.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5.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注意〕

1、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但它的植被类型却是热带雨林。

2、受环境影响,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独具特色。

在分析风俗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一定要全面。

【典型例题及评析】

1.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西双版纳是全球回归沙漠带上的一片“绿洲”,这与我国独特的海陆位置密切相关。

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对于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答案】B

2、傣族的传统节日是

A.那达慕大会  B.芦笙节  C.火把节    D.泼水节

【解析】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芦笙节是苗族、侗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和白族等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共有的节日。

  【答案】D

【检测习题】

1.从地形位置看,西双版纳位于(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黄土高原

2、读“西双版纳景洪市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景洪月均气温最低在____月,达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

(2)该地区5月至10月称为______,降水是______季风从____洋上带来的。

(3)最高月均气温没有出现在7月,主要因为本区有___________覆盖。

______、______、______等是西双版纳一带特有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等是这一带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

3.西双版纳跨国旅游包括(  )

A.缅甸、老挝、泰国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D.越南、菲律宾、印尼

4.读右图“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回答问题。

(6分)

 

(1)1991年以前,西双版纳地区的经济以          业为主,如今          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2)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从图中看出:

             年以后,旅游收入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其原因有         。

5.结合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西双版纳除发展旅游业外,还适合发展( )

A.边境贸易  B.绿洲农业   C.高科技产业   D.钢铁工业

6.下列关于傣族人民文化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将大米装在竹筒中焖烤而成的竹筒饭,是傣家人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B.傣家竹楼底部离地面一般达2米左右,是为了防止热带地区的蚊虫和毒蛇

C.摔跤是傣家人喜欢的体育运动D.傣族的孔雀舞和锣鼓舞闻名中外

【知识链接】西双版纳人文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有傣、汉、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佤、回、苗、壮、景颇等13个少数民族,其中傣族人口占34%。

傣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傣族人民用本民族的文字写下了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格言。

单是保存下来的民间叙事长诗500种;民间口头文学更是绚丽多彩。

傣族民歌优雅动听,节奏鲜明,可歌可舞。

“赞哈”演唱,音色优美,歌词动人。

尤其是男女“赞哈”赛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依拉贺”热情奔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民族民间舞蹈极其精彩。

人们想知道的有傣族的孔雀舞、象肢鼓舞;哈尼族的采茶舞、竹筒舞;布朗族的蜡条舞、园圈舞;拉祜族的芦笙舞和基诺族的大鼓舞。

很多歌舞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民间体育内容丰富,具有群众性。

武术在傣族群众中广为流传,各种流派的项目工有130余套。

赛龙舟是傣族、布朗族拳年的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

基诺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跳牛皮鼓、摔跤、射击和荡秋千等。

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傣族的泼水节气氛热烈,场面恢弘,蜚声海同外。

还有哈尼族的十月节;拉祜族的春节;瑶族的盘王节;基诺族的过年;彝族的插花;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壮族的三月三。

农事活动也有相应的节日,播种前有祭大农忙有关门节、开门节。

收获后有亲米节。

还有火把节、分猪肉节让生节、干巴节、目莲节等。

傣族和布族普遍信奉小乘佛,遍布缅寺、佛塔。

最著名的有曼阁佛寺、景真领八角亭和曼飞龙佛塔,这些宗教建筑堪称春乡的艺术珍品。

各民族都有造型各异的民居,风格独特的服饰。

情调浓郁的婚恋和别具风味的餐饮。

尤以傣族最为典型。

傣寨傍水而居,环境幽静,干栏式的竹楼建筑,高脚两层。

傣寨小井水罩美观奇特,富有民族情趣。

傣族妇女服饰典雅优美,上穿汪色紧身短衫,下着筒裙,挽长发于项,上插小梳或扎花帕。

楚楚动人。

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以奇特的丢包、夜访等活动选择伴侣。

在女方举行婚礼,实行“从妻居”三年。

傣族以糯米为主,吃竹筒饭,习惯抓食,副食多为酸笋、鱼类、蛙类、竹蛆、蜂蛹。

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

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技艺精湛,色调鲜艳,有织锦、筒帕、腊花、银质槟榔盒、孔雀羽毛扇和竹编工艺品等。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标要求及解读】

 知识与技能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知识整理】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南至    、北抵    。

跨越了     省、     省、     自治区、     省等。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就是世界最大的     。

2、黄土高原的地貌表现为     ,黄土高原景观主要有     、     、     三种类型。

3.黄土高原的形成学说中,“______”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____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

二、严重的______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表植被状况

黄土高原地表(地表______,缺少____的保护)

降雨特点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______月份,多______)

土壤特性

黄土(结构____,多____和垂直方向的____;许多物质_____溶于水)

人为因素

土地利用不当

(____)、(____)、(___)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耕作不合理

在干旱地____,破坏了地面植被

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     、四川盆地、     丘陵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     ,使农作物产量     ;使沟谷   、   、     ,从而导致耕地面积     ;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     ,给     和     造成巨大困难。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现在的黄土高原气候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导致     、     灾害频繁,再加上地形     ,土质     ,就使得该地区非常容易出现     、     等灾害。

__________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2.黄土高原      历史悠久,随着      的增加,人类活动对       的压力日益加大。

3、      和      是我国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被“       ”。

四、生态建设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有:

(1)采取植树种草等_________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_________相结合,治理_________;

(2)合理安排__________,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重、难点及方法提示】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生态建设的成就。

〔注意〕

1.塬梁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地区农业较发达,村镇密集,人口密度大。

2.“风成说”的证据。

3、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人为原因包括: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4、地形、气候条件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大,使得黄土高原经常发生旱灾和涝灾,再加上地形破碎、土质疏松,就使该地区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典型例题及评析】

1.下面是对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千沟万壑     B.起伏平缓       C.崎岖不平     D.雪山连绵

  【解析】黄土高原是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由于黄土的特性,气候、植被特点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答案】A

2、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谷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油菜、甘蔗都是生长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农作物,水稻喜湿热,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合水稻的种植,而谷子是一种耐旱作物,适宜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

 【答案】D

3.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总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______。

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3)B处坡度较缓,若作为农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