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011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docx

整理岩土的野外鉴别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岩、闪才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硬质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板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硬质岩

2、

3、[答疑编号50233405010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手可捏成团

1、

2、

(1)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2、各种半成岩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岩石类别

D.环境影响研究报告风化程度

(3)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环境标准的原则。

野外特征

四、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硬质岩石

未风化

(3)安全现状评价。

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

同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相关但又有不同的还有: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

微风化

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等风化

1)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DUV)是由环境资源对目前的生产或消费的直接贡献来决定的。

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裂隙中有少量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碎块),锤击声脆,且手锤不易击碎,不能用镐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岩体层理清晰,岩芯分裂,但可拼成圆柱状)

强风化

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体被切割成2~20cm的岩块,可用手折断,一般难以用手捏碎,遇水也不会软化或崩解,用镐可挖掘,干钻不易钻进(锤击空壳声,岩芯破碎,不能拼成圆柱状)

全风化

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并且有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岩块可用手捏碎,碎后呈散土夹砂砾状或粘性土,浸水易崩解,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残积土

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碎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软质岩石

未风化

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

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裂隙中有风化物质填充)锤击沿片理或页理裂开,岩芯分裂,但可拼成圆柱状

中等风化

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的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碎块用手可折断,岩芯破碎,不能拼成圆柱状)

强风化

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质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体被切割成碎块,干时可用手折断或捏碎,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较迅速地软化或崩解,用镐或锹可挖掘,干钻可钻进(岩芯呈碎屑状)

全风化

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并且有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岩体呈泥状,用手可捏碎,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残积土

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注:

1、花岩岩强风化:

N≥50;全风化:

50>N≥3;残积土:

N<30

2、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3、风化岩和残积土的性质:

软化性、不均匀性、固结物性、膨胀性、湿陷性

4、硬质岩石耐风化能力强,暴露后一、二年尚不易风化

5、软质岩石耐风化能力弱,暴露数日至数月即出现风化壳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分类名称

有机质含量

Wu(%)

现场鉴别特征

无机土

Wu<30

有机质土

5≤Wu≤10

深灰色,有光泽,味自臭,除腐殖质外的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

泥炭质土

10<Wu≤60

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牲物征外,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鉴别方法

分类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砂土

Ip>17

10<Ip≤17

Ip≤10

湿润时用刀切

切面非常光滑,刀刃有粘腻的阻力,切面非常规则

稍有光滑面,切面规则、平整

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

无光滑面,切面粗糙

用手捻摸时感觉

湿土用手捻摸有滑腻感,当水分较大时极易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有存在

仔细捻摸感觉到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

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

无粘滞感,感觉到全是砂粒,粗焅

粘着程度

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干燥后不易剥致去,用水反复洗才能去掉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掉

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就掉

不能粘着物体

湿土搓条情况

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能搓成0.5~2mm的土条,手持一端可能会断裂

能搓成2~3mm的土条,但容易断裂,土条很短

无塑性,不能搓成土条

干土性质

强度很大,坚硬,类似陶器碎片,用力锤击方可打碎,不易击成粉未,用手不易折碎,其断口有棱角,尖锐刺手

强度较粘,手锤易击碎,成很多小块,可能有粉未出现,稍有棱角,用手难捏碎,土块用力可压碎

强度很差,一碰即碎,用手很易捏碎,成粉状,土块用力捏或抛扔时易碎

松散

注:

1、塑性指数Ip=WL-Wp

2、粉土工程性质介于粘性土和砂土之间,若用含水量接近饱和的粉土,团成小球放在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震击,则土中水迅速渗出土面

人工填土、淤泥质土、腐植土的鉴别方法

鉴别方法

人工填土

淤泥质土

腐植土(泥炭)

颜色

灰黑色

灰黑色

深灰或黑色

夹杂物质

砖瓦碎片,垃圾炉灰等

池沼中半腐朽的细小的动植物遗体,如草根、小螺壳等

半腐朽的动植物遗体或其它的污染物质(粪便)

形状(构造)

夹杂物质显露于外,构造无规律

夹杂物质经仔细观察可以发觉,构造常呈层状,但有时不明显

夹杂物质有时可见,构造无规律

浸入水中情况

浸水后大部分物质变为稀软的污泥,其余部分则为砖瓦、炉灰渣在水中单独出现

浸水后外观无显著,在水面出现气泡

浸水后大部分物质变为稀软的污泥,其余部分为植物、动物残体渣滓悬浮于水中

湿土搓条情况

一般情况下能搓成3mm的土条,但容易断裂,遇有灰砖杂质甚多时,即不能搓条

一淤泥质土接近中轻砂质粘土,故能搓成3mm的土条(长度至少3cm)容易断裂

一般情况下能搓成1~3mm的土条,但当动植物残渣甚多时,仅能搓成3mm以上的土条

干燥后的强度

干燥后部分杂质脱落,故无定形,稍微施加压力即行破碎

一般淤泥质土干燥后体积显著收缩,强度不大,锤击时呈粉未,用手指能捻散

干燥大量收缩,部分杂质脱落故有时无定形

 

粘性土和粉土的稠度鉴别方法

稿度状态

鉴别特征、方法

坚硬

人工小钻钻探时很费力,几乎钻不进去,钻头取出的土样用手捏不动,加力不能使土变形,只能碎裂

硬塑

人工小钻钻探时较费力,钻头取出的土样用手指捏时,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变形并碎散

可塑

钻头取出的土样,手指用力不大就能按入土中,土可捏成各种状

软塑

可以把土捏成各种形状,手指按入土中毫不费力,钻头取出的土样还能成形

流塑

钻进很容易,钻头不易取出土样,取出的土已不能成形,放在手中也不易成块形

粘性土的潮湿程度鉴别方法

潮湿程度

鉴别方法

稍湿

经过振动的土不易捏成团,易碎成粉沫,放在手中不湿手,但感觉凉,而且感觉是湿土

很湿

经过振动的土能捏成各种形状,放在手中会湿手,在土面上滴水能慢慢渗入土中

饱和

滴水不能渗入土中,可以看到孔隙中的水发亮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的鉴定标准

成因类型

堆积方式及条件

堆积物特征

残积

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的碎屑堆积物(未被搬运走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产物)

碎屑物从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其成分与母岩相关,一般不具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丘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

坡积和崩积

风化碎屑物由雨水或融雪水沿斜坡搬运及由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斜坡上或坡脚处而成

碎屑物从坡上往下逐渐变细,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在斜坡较陡处较薄,坡脚地段较厚(随斜坡自上而下呈现由粗变细的现象,矿物成分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

洪积

由暂时性洪流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风化碎屑物携带至沟口或平缓地带堆积而成

颗粒具有一定的分选性,但往往大小混杂,碎屑多呈亚棱角状,洪积扇顶部颗粒较粗,层理紊乱呈交错状,透镜状及夹层较多,边缘处颗粒细,层理清楚(离山较近颗粒较粗,离山较较远颗粒较细,不规则交错层理构造,如具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

冲积

由长期的地表水流搬运,在在河流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带堆积而成

颗粒在河流上游较粗,向下游逐渐变细,分选性及磨圆度均好,层理清楚,除牛轭湖及某些河床相沉积外厚度较稳定

淤积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伴有生物化学作用而成

颗粒以粉粒、粘粒为主,且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或盐类,一般土质松软,有时为淤泥质粘性土、粉土与粉砂互层,具清晰的薄层理

砂土的野外鉴别

鉴别特征

砾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颗粒粗细

约有1/4以上颗粒比高梁粒(2mm)大

约有一半以上颗粒比高小米(0.5mm)大

约有一半以上颗粒与砂糖或白菜粒籽(>0.25mm)近似

大部分颗粒与粗玉米粉(>0.1mm)近似(较精制食盐稍粗)

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0.1mm)近似(较精制食盐稍细)

干燥时状态

颗粒完全分散

颗粒完全分散,个别胶结(一碰即散)

颗粒基本分散,部分胶结,胶结部分一碰即散

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结部分稍加碰撞即散

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即能分散)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

表面无变化

表面无变化

表面偶有水印

表面有水印(翻浆)

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

粘着程度

无粘着感

无粘着感

无粘着感

偶有轻微粘着感

有轻微粘着感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