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604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docx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关键词:

“雪”诗;意象;内涵;作用

Abstract

InthepoetryandpoetryofChina,"Snow"hasalwaysbeenpraisedasafavoriteimage.Thisarticlestartswiththeimageof"Snow"inTangpoetryandsong.Inordertohaveaclearlogicalrelationship,thefirstpartfirstgivesageneralintroductiontotheoriginoftheimage,andthenintroduc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magerysymbolof"Snow"andtheearlyliterarycreation.Inthesecondpart,thedissertationcentersonthestudyofTangpoetryandsnowimagery,classifiesthesnowpoetry,andnarratesitsconnotationinfiveaspects:

auspiciousvicissitudes,people'slivelihood,dedicationtothenation,separationfromtheaffair,andfemininemetaphor.Thethirdpartwilldescribethefunctionofthesnowpoetryindetail,mainlydescribedinthreeaspects:

sentiment,expression,andrenderingatmosphere.Finally,thepaperwillsummarizethesignificanceandimportantstatusofthesnowimageasaconclusion.Thisarticlefocusesontheanalysisofhowthe"snow"poemswerechanted,praised,andsentforworry.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Keywords:

"snow" poetry; image; connotation; functi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1

一、“雪”意象及唐前相关创作3

(一)“意象”之辨3

(二)“雪”与早期文学创作4

二、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内涵5

(一)祥瑞之兆5

(二)民生疾苦6

(三)报国之志7

(四)离愁别绪8

(五)女性之喻9

三、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功能10

(一)抒发情感10

(二)托物言志10

(三)渲染气氛11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目录

绪论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拥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不拘一格的文化意义以及社会意义备受文人喜爱。

古今中外有关意象的研究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如袁行霈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叶郎的《美在意象》等等。

人们对意象的不同角度和更深层次的探讨,使得意象广泛运用于美学领域。

也为之后的研究作了典范,后人沿着前人开拓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学术界对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韩慧的《简论唐诗宋词意象的典型类型》在文中通过对典型的“酒”“月”“山”等意象分析,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意趣,表达了华夏民族共同的文化情感体验[[1]]。

上海市复旦大学张琼文在其硕士论文《中晚唐边塞诗意象研究》中,把自然现象云雾雨雪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对诗词中的云雾雨雪做了解释,以及对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进行了评述[[2]]。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翁玉玲在《略论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一文中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讨论,找寻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此对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作了评论[[3]]。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赵长慧,程丽在《浅析唐诗宋词中几种常见的意象》中对“月”“梧桐”“夕阳”等意象的内涵作了分析[[4]]。

韩慧的《简论唐诗宋词意象的典型类型》]张琼文《中晚唐边塞诗意象研究》]翁玉玲《略论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赵长慧,程丽《浅析唐诗宋词中几种常见的意象》] 

绪论

对唐诗宋词中意象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者们克服种种困难,无所谓时间的长短,夜以继日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随着“国学热”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诗词意象将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青睐。

哈尔滨师范大学郭帅在其《浅析李商隐诗歌中的“雪”意象》中,分析李诗“雪”这一意香独特而丰富的象征意义,得出故乡,仕途,美人是经常出的三种象征意义[[5]]。

在谢穑的《宋代女性词中“雪”的意象》中,作者从女词人着手,通过“雪”意象来触碰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以此研究宋代女性的真实想法[[6]]。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雪”这一意象,会立足于相应的文献资料,同时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郭帅《浅析李商隐诗歌中的“雪”意象》]谢穑《宋代女性词中“雪”的意象》] 

纳、整理并标注。

以及大量阅读唐诗宋词,整理相关的诗词。

将查找的文献和诗词进行归纳分析。

目前在前人对唐诗宋词的意象进行研究的诸多论述中,仍然有很大空间值得我去开拓。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发展,从作品中所呈现的关于唐诗宋词中“雪”意象诗词着手,分析唐诗和宋词中的“雪”这一意象。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佼佼者,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之所以被赞颂,无疑和意象分不开。

“雪”作为其中一个备受人喜爱的意象,有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研究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时,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会对意象的来源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介绍“雪”这一意象符号在唐诗之前的运用。

第二部分,论文将把中心放在唐诗宋词雪意象的研究上,对雪诗进行分类,叙述其内涵。

第三部分,将对雪诗的功能进行细致描写,主要从抒情、言志、渲染气氛三个方面描写。

最后论文将对雪意象的意义和重要地位进行总结,作为结语。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雪”意象及唐前相关创作

(一)“意象”之辨

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雪”作为其中一个受人追捧的意象,历来都被赞颂,吟咏。

其代表着的独特含义和情愫是文人喜爱的缘由。

雪由一种纯客观的物象逐渐演变为诗坛上历久弥新的主题,成为诗人某种特定感情和自然形象表达的媒介。

历史有其局限性,在言不由衷的时代,“雪”则成了文人表情达意最好的替代。

意象一词较早出现于《周易·系辞》: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不见乎?

”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

”由此看出意象的古意是“表意之象”[[7]]。

 《周易·系辞》]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在《淮南子》中首先提出一个相当于象征的概念叫“譬喻”。

其云:

“略杂人间之事,总同乎神明之德,假象取耦,以相譬喻[[8]]。

”《要略》中又说:

“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乃以相同窘滞,决渎壅塞引人之意,系之无极;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相应,阴阳之合,形浮之联,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9]]。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王充的《论衡·乱龙》里,其云:

“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10]]。

总之,在汉代以前,人们将意象理解为圣人用象征手法创造的物象。

 《淮南子》] 《要略》]《论衡·乱龙》] 

第一章“雪”意象及唐前相关创作

在整个古代文论中,意象不断拓展,演变,由最初的“表意之象”逐渐延伸到更深层次的概括。

而代表的意蕴内涵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知道意象的演变大概是这样一个流程,“立象以尽意”“譬喻”“意象”“象征”“隐秀”“别材别趣”“意境”。

而“意象”演变的最好杰作就是意境。

意象由一个简单的符号代表逐渐变成了一个富有人性化的个性代表,也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发,研讨,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让我们体会到诗词的无穷意蕴。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二)“雪”与早期文学创作

在《诗经》中,“雪”就已经展露。

如: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颊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邶风·角弓》“北风其凉,雨雪其霏”等。

这些诗语言优美,音律和谐,在当时广为传唱。

尽管此时在《诗经》中已出现“雪”这一意象,但是此时的“雪”还只是处于“佳丽三千”的地位,并不能受到独宠。

魏晋南北朝是动乱的年代,在这个世道,诗人必须学会随遇而安。

这时,诗人最容易感受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感叹世事无常,命运的捉弄以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使得“雪”这一意象出现得比以往更加活跃,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操的《苦寒行》;曹植的《朔风诗其二》等,但是此时的“雪”依旧作为“绿叶”来衬托“红花”。

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有了专门吟咏雪的诗歌。

如: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裴子野《咏雪诗》)等。

但是相比魏晋诗人,南北朝诗人更加注重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华丽。

亦因此掩盖了真性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详细描写当时诗坛的情况:

“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豪芥。

故能瞻言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对当时诗坛“文贵形似”,“巧构形似之言”的艳丽绮靡,矫揉造作的风气进行了批评。

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风气鲜少有文人能将个人情感与“雪”进行紧密融合的创作。

雪的意象及唐前相关创作

二、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内涵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两座高峰,唐代和宋代一度被认为是诗和词的国度。

李白、杜甫更是耳熟能详的诗人,当然除了他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

这些诗人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宋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个个都爱词。

范仲淹、苏轼、李清照、柳永等都是著名词人。

无论是诗人还是词人,他们的佳作被后人膜拜、临摹,他们与诗作的事迹也被流传,吟咏。

众所周知,文人喜好借雪吟诗,多爱游山玩水,只有山川美景才让诗人诗兴大发,顷刻间一首好诗应运而成。

固而唐诗宋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

“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11]]。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归纳分析“雪”诗的内涵:

钱锺书《谈艺录》] 

(一)祥瑞之兆

“雪”在诗人心中最为浓烈,也最为真挚,因为它承载着诗人内心的哀怨情愁。

诗人们爱雪,不仅爱它神圣高洁的灵魂,也爱它善解人意的“心”。

历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渴求雪的到来,雪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祥兆,吉利。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有利的环境。

统治者清明,喜爱文学,往往会通过一些意象表达内心的祝愿。

如李世民的《喜雪》就写道:

“怀珍妒隐德,表瑞伫丰年”;李隆基的《野次喜雪》又写道: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丰年。

”古往今来,瑞雪兆丰年一直都是世人心中的期盼,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都渴望有一个好收成:

朱湾《长安喜雪》,刘庭琦的《奉和圣制瑞雪篇》,再如李世民《咏雪》,韩愈的《春雪》等。

这些诗句无不表达出对瑞雪的喜爱和殷切期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百姓有个好收成,个人的成就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章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内涵

宋词的风格倾向于通俗化,形成了与唐诗迥异不同的风格。

宋词大致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委婉含蓄,柔美而悠扬。

豪放派则气势雄宏,用词

大胆。

可以说,婉约派和豪放派是两个末端。

婉约派和豪放派都有“雪”意象代表的词作。

在这,着重写豪放派。

为什么写豪放派呢,因为这些词作是用雪来衬托的水花。

展示的则更多的是雄宏,豪放,是壮美。

我暂且把这些词作归为豪放派这一类。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12]]。

在这些用雪意象来描写壮美的水花的词作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个杰出代表,该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诗了,其他如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王之道《青玉案·送无为守张文伯还朝》;辛弃疾《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这些词作都是用雪来形容壮美的波涛,能够给人更直观的感受,直击人心。

无论是瑞雪还是壮美的水花,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固我把它们放一块进行了描述。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二)民生疾苦

一方面上到最高统治者下到平民都企盼“瑞雪”的降临,但另一方面百姓们又害怕“瑞雪”的到来,对于无数靠天吃饭的穷苦百姓而言“瑞雪”一定意义上便是“雪灾”。

在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现状下,他们的土地本来就少的可怜,此外朝廷沉重的苛捐杂税已经让这些穷苦的百姓们难以负担。

诚言之“瑞雪”的降临会使来年的收成好几分,但是在缴纳了大量的赋税之后,真正留给老百姓的又有多少呢?

除此之外,常年频繁的战乱,迫使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年轻力壮的都被官府抓去从军,让剩下的老弱病残该怎么办?

这样后果便是土地荒芜,颗粒难收。

可是统治阶层却丝毫不体恤民情,体察民意,只知道一味的享乐。

如:

卢仝(《苦雪寄退之》)“天王二月行时令,白银作雪漫天涯。

山人门前遍受赐,平地一尺白玉沙。

”韩愈的《辛卯年雪》,孟郊的《饥雪吟》,刘叉的《雪车》,这些诗句不疑有他地描写了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处境,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官家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批判。

祖咏的《终南山余雪》表面写终南山雪之美,但最后让人恍然大悟的是作者的凌云壮志。

白居易《重赋》“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誓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此时的“雪”正是压倒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诗人看到了这样痛心的情况却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诗人只能借助诗词表达内心的悲愤和不满,从侧面控诉统治者的无能。

也有另一部分诗人,他们用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如高骈的《对雪》,从字面意思我们就能看出诗人对光明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每朝每代都不乏奸恶之人,或是当权者一心只为政权,不管黎民百姓死活。

也只有诗人能真实的看到百姓生活,然而他们也无能为力,况且自身都不能解决温饱,谈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三)报国之志

边塞诗受到很多诗人的喜爱,唐朝尤盛。

在边塞诗中,尽管描写的是残酷的战争,恶劣的环境,却有一种力量美,阳刚美吸引着诗人。

无论是未及冠的男子还是知命之年的男人,在他们心中都有保家卫国的意识和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雄心。

雪作为一种自然景观,与边塞冷冽的环境相得益彰,如王昌龄的组诗代表作《从军行》第四首。

说到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是最好的代表,高适长于七言古诗,他的诗作境界深远,气势磅礴。

岑参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他用色彩来描写塞外冰天雪地的异域风光,赞美将士奋勇杀敌,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少茫茫黄入天。

”这样的诗在岑参的作品中最常见,也最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情绪,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在别的诗人作品中少见的。

“雪”虽然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种客观物象,但因其洁白无瑕的外观,被众多诗人用来自喻,承载了诗人的某种特定感情,由于诗人所处的情境不同,也导致了其作品中的“雪”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他们借雪来抒怀言志,以“雪”喻高洁的自我净化。

唐贞观年间,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在房玄龄、魏征等一批名臣的辅佐下,建立了一个廉洁、清明的中央政府,史称“贞观之治”,初唐的官场正气盛行。

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奸臣当道,权臣弄权,导致官场腐败,政治黑暗,再加之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恰巧唐朝的许多诗人都在朝为官,或文官或武官,他们厌恶官场,同时也体恤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纷纷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坚贞的美好情操。

屈原在《离骚》中以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来表示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用香草、美人来寄托自己的人生追求;孔子也曾以松柏、玉石等物象来比喻君子美好的品德。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诗人们常常以“清流”自喻,抨击其对立面“浊流”,不与其同流合污,并进行深刻地揭露和嘲讽,而“雪”作为“清流”的一种,成为诗人们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表明自己崇高人格的载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乍看让人觉得是在冰天,雪地的户外,只有寒江、飞鸟、没有任何行人,一位老者在孤舟上静静垂钓。

粗看很容易让人有老者太孤单的想法。

但如果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样的画面是一种遗世独立的象征,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孤”、“独”二字显示出其出世的个性特征。

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眼前”。

诗人通过对寒冷境界的营造,描绘了一幅一尘不染的白雪世界,这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白,与当时黑暗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代诗人对雪的钟爱,不仅仅是因为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之美,更是因为雪的洁白、晶莹,不含一丝杂质,这正是诗人所向往的高尚人格的外在表现。

如雪一般纤尘不染,也是诗人所追求的崇高品质。

宋代咏梅词有很多,无外乎因为梅坚贞,高洁的品格,因此常用来代表作者独具一格的品质。

另外,梅还是纯洁高雅的象征。

这些词作中,一部分是通过“雪”来突出天气的严寒,从而反映梅花的不畏强暴的高尚品格。

代表的词作有张先《汉宫春·蜡梅》;欧阳修《蝶恋花》;贺铸《南歌子》等等。

另一部分是用“雪”的颜色来写梅花高洁的品格。

代表的词作有晁元礼《菩萨蛮》;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等等。

由此,咏梅词所以被吟唱,离不开“雪”意象的功劳。

(四)离愁别绪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一个亘古的主题,在“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古代更是如此。

在古代,交通不便利,通信也不发达,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大家都是阔别数年才能见一面。

也正是如此,离别成了最珍重的道别。

长亭外,古道边,离别之时心中往往百转千回,万千思绪。

试问“离”愁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因此会设酒饯别,折柳相送。

这些无不引人神伤,触动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同样,纷飞的雪也让人增添几分清冷与孤寂,多几许离愁。

受儒家对人伦重视的影响,友情被人们视为不可缺少的情感。

友人之间的情谊难得且不可替代。

在送别友人时,文人们总会作诗赠与对方,或祝福,或鼓励,借着诗词一吐为快。

这类诗除了依依不舍之情外,还有对友人遭遇的担忧以及和自己如出一辙的经历的惆怅。

如“还比相思意,纷纷正满空。

”(韦应物《雪中闻李儋过门不访,聊以寄赠》)这些诗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风格或豪放,或含蓄。

当然在送别诗中,不仅仅是感伤的离别之情,也不仅仅是担忧和惆怅。

还有一种是开朗的,明亮的基调,伴随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即使离别之际已经到来,但在未来注定是一个人的路途上,愉悦的心情显然在悲伤的情绪中更胜一筹。

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送别诗在表面上看就好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没有极深的韵味,没有出彩的地方。

但是如果细细品味,再三斟酌,就会发现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蕴含遣倦之情。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写了西域风光的壮丽景色,诗中有雪中送别、送客,表现离愁别绪。

但是并没有让人感到伤感。

虽然字面上没有情字,倘若多吟诵几遍,便能感受到诗人的浓浓情意,此时无情胜有情。

(五)女性之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子向来会给人留下一个美艳、窈窕的印象,而描写女子的佳作也数不胜数。

佳人也向来是美酒的标配。

在宋代,个性鲜明的女子尤为多。

一代名妓的李师师;抗金英雄梁红玉;一代词宗的李清照;悲剧才女的唐婉。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在彰显理学的时代,她们表现出的从容、叛逆是别的朝代不曾有的,是属于她们的独特美。

也因为如此,词作中对女子的描写特别多。

在加上世人狎妓游乐的影响以及天性的释放,或是仕途坎坷寻求内心的刺激,为排解苦闷,促使了词人和歌妓的往来。

在描写女子的时候,就有通过“雪”意象来展现,如欧阳修《蕙香囊》;苏轼《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和《三部乐·情景》,晏几道《鹧鸪天》;晏几道《浪淘沙》;柳永《少年游·十之六林钟商》;曹勋《花心动·入破第三》;史浩《采莲舞》等等。

这些诗中,一个雪字就可概括女子肤色的晶莹亮白和舞姿的优美,简洁而意义丰富,无怪乎在宋词中俯拾皆是。

“雪”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最常见的就是用雪写白色的头发或者胡须,例如张先的《庆佳节·双调》;黄庭坚的《采桑子》;晁补之的《千秋岁》等。

也有写雪的形态,像晁补之的《声声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也有用雪花来表达轻盈的,如赵长卿《小重山·杨花》。

即使仅仅作为雪的本意,也有很多作品含义不同,如欧阳修《蝶恋花》,晏几道的《临江仙》。

不同的雪表达不同的感情,还有很多这样的词,以上的词只是比较常出现的。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功能

(一)抒发情感

在古代,情感通过诗词传达,诗词呢,又通过意象传达。

诗人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附注在意象的身上,旁者通过解读意象,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切想法。

我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当我们做了一件好事经过花旁边,我们总有一种花对着我们笑的错觉,是花真的在对我们笑吗,其实不然,是因为我们愉悦的心情使然,使花人格化。

此可以称为移情。

即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古人常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感情是一种很抽象的心理活动,摸不着,看不见。

要想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仅靠语言是不够的。

而此时只有借助意象,才能让倾听者感受到你的内心想法。

即古人所谓的“立象以尽意”。

比如,一场雪,会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征夫,凭栏眺望的少妇感到凄清寂寥,更容易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引发他们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

晏几道《临江仙·浅浅馀寒春半》,李白的《战城南》,这首诗极具抒情性,诗人通过描写战争,揭露了苦难和统治者的黑暗。

作者把难以言说的痛苦通过诗词表达的淋漓尽致。

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全词先从乐景着手,词中以乐景衬托哀情,词人的感情跃然纸上。

由开始的豁达转为无奈,将桑榆暮年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抒情性功能的表现。

(二)托物言志

第三章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功能

“诗言志”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合声”[[13]]。

那究竟什么是“志”呢,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将“诗言志”称为“开山的纲领”[[14]]。

闻一多《歌与诗》从诗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认为 《尚书・尧典》] 朱自清《诗言志辨》] 

“志有三个意义:

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15]]。

《说文》云:

“诗,志也。

从言,寺声。

”又云:

“志者,心之所之也[[16]]。

”综上,我们发现先秦人对“诗言志”中“志”的理解,主要是从志气、志向、抱负来说。

简言之,怎样为人。

因此,诗歌的早期作用,侧重于表达人的一生追求。

但归根结底,“诗言志”表明了诗歌的一种最本质的功能。

如唐代诗人祖咏的《望蓟门》。

这首诗写了要塞的险峻,让人胆战心惊,却触动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基调高昂,气格雄健,使人读了慷慨激昂。

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作者殷切希望能真正有一个安定的社会,人人都能定居,不用颠沛流离,不用担惊受怕而流离失所。

众所周知,在宋代,党派纷争激烈,朝廷政治腐败,在一个人不由己的时代,诗人想要一吐为快对社会阴暗面的愤懑,又避免因此获罪,只能通过意象,作委婉的表达。

这样既可以发泄自己的心中之愤,又避免了灾祸,不失为一种聪明的举动。

如毛滂《浣溪沙》;张先的《汉宫春》。

闻一多《歌与诗》]《说文》] 

(三)渲染气氛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渲染气氛的目的分为两种。

一种为主题服务,另一种是烘托心境。

比如韩愈的《春雪》,这首诗前两句的一个“都”字反映了诗人急切盼望春天的到来,一个“惊”字则写出了诗人在见到初生的草芽时那种惊喜之情。

后两句作者借雪抒情,就好像白雪也嫌春光来得晚,它像落花一样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