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586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docx

完整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听泉》教案范文三篇

  教学目标:

  1.体味作家平淡中蕴含高深的文字境界。

  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重点与难点:

  1.对“泉水”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对阿柄艺术风格的感悟理解。

  突破口:

创设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学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爱听音乐吗?

听过民乐吗?

有一首中国民乐使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理应跪下来听,大家到底想不想听啊?

  二.介绍阿炳,放送音乐《二泉映月》,听后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1.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

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

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因为天资聪颖和练习刻苦,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

他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

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

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

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

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很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

而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2.播放《二泉映月》。

  3.引入———今天我们来拜读韩静霆的《听泉》,看他对盲人阿丙的《二泉映月》有怎样的理解?

  三、师范读课文后,生再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细心品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赏析第三段“泉水一冲出深山……跑向山外的世界”这个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曲子的美妙动听?

  齐读相关文句,问:

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吗?

  四、探究问题:

  1.文题中的“泉”指的是什么?

  2.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那作者围绕《二泉映月》写了些什么内容?

(板书)

  明确:

(1)产生

  

(2)流传

  (3)内容(曲子的意境)

  (4)评价(崇高的艺术地位)

  五、我们学习了《听泉》,你有什么感受?

你赞成小泽征尔的评价吗?

那你对他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六、课外拓展:

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谈谈你对这首钢琴曲的感受。

  贝多芬简介: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

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升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七、背诵第三自然段。

  八、欣赏春江花月夜

  九、小结

#9F00005pxsolid;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MARGIN-BOTTOM:

8px;BACKGROUND:

#FFEEEE;COLOR:

#9F0000">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出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轮美奂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全文一共由5个自然段组成,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四、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理解8个字。

  2、读准并理解“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湿漉漉、清纯、悠悠扬扬、安详、循着、繁花似锦、古树参天、借宿、万籁俱寂、聆听、雄浑、流连、孕育、蓬勃生机”等词语。

在学生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

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

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

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能够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

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

鼎湖山是我国的风景区。

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

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

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

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仅仅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

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

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

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

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

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

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

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

能把这个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

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能够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出示:

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

(听泉声)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

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

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

注意:

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

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小黑板出现:

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

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

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

这琵琶是谁弹响的?

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

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

(大自然)

  14、引读:

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

美吗?

妙吗?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

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

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

泉声是怎样?

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画出相关的句子。

  4、交流。

  

(1)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能够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2)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A、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泉水很多)

  B、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

(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C、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

  (3)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A、你体会到了什么?

(泉声很好听)

  B、从哪些词语上特别能够体会到?

(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C、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

说说听到的声音。

  D、指导朗读。

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

(练读、指名读、齐读)

  (4)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

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A、指名读。

  B、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

——说说体会。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C、齐读。

  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

(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1)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2)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

那是()的声音,多象()一样()呀!

  (3)师:

果然不同,此时不但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4)想听一听吗?

(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

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5)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6)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实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7)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A、指名读,齐读。

  B、你体会到了什么?

(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

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鼎湖山的清泉仅仅给人美妙的享受吗?

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

(滋润树木)

  2、师小结:

是呀。

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

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

同学们,大家爱泉吗?

作者也是如此。

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

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板书设计:

20听泉

泉声美妙泉水润物

  作业设计: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繁华()()古树()()万籁()()

  ()()生机()()磅礴不绝()()

  二、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忽()忽()忽()忽()

  忽()忽()忽()忽()

  我发现:

  请再写出几个像这样的词语:

  三、读句子,完成练习。

  1、满山笼罩这轻纱似的薄雾。

  这句话把()比作()。

  2、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这句话把()比作()。

#9F00005pxsolid;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MARGIN-BOTTOM:

8px;BACKGROUND:

#FFEEEE;COLOR:

#9F0000">篇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

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

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

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能够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

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

鼎湖山是我国的风景区。

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

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

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

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仅仅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

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

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

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

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

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

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

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

能把这个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

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能够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

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

(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

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

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

注意:

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

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

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

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

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

这琵琶是谁弹响的?

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

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

”(大自然)

  14.引读:

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

美吗?

妙吗?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

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

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

泉声是怎样?

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

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画出相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能够看出泉声很响。

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

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

(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

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

(练读、指名读、齐读)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

(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能够体会到?

(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

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

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

(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

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名读。

  ——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

——说说体会。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齐读。

  过度:

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

(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过度:

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

那是()的声音,多象()一样()呀!

  ——师:

果然不同,此时不但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想听一听吗?

(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

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实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过度:

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指名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

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过度:

鼎湖山的清泉仅仅给人美妙的享受吗?

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

(滋润树木)

  2.师小结:

是呀。

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

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

同学们,大家爱泉吗?

作者也是如此。

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

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