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443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docx

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1章X线检查操作规范

X线检查操作规范

本规范目的是规范操作过程、使用最优技术,尽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为获得满足诊断的影像质量提供保证。

各部分内容通用于数字X线摄影、模拟X线摄影及常见X线特殊检查。

除说明外默认探测器(暗盒)与照射野保持中线准直,推荐条件以成人标准体型为准。

第一节  总则

一.设备、器材要求

1.设备表面清洁,运行正常,无不安全因素;

2.摄影台滤线栅:

栅焦距f=100cm,栅比R=8~10,栅密度n≥40L/cm;

3.立位摄影架:

胸部摄影用滤线栅,栅焦距f=180cm,栅比R=10~12,栅密度n≥40L/cm;其他部位摄影用滤线栅规格同摄影台;

4.每年校准X线机电参数、几何参数,符合规范要求;

5.每月用TG18-QC或SMPTE等类似测试图形校正显示器、影像打印机;

6.屏/片系统标称感度400;

7.数字摄影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曝光指数或敏感数随影像显示并打印在照片上,左右标志自动生成,技师识别符,存有TG18-QC或类似测试图形;

8.洗片机:

应保持质量控制所确定的最佳状态,工作稳定、无划伤;

9.灯箱亮度2000~4000cd/m2;阅片室亮度在50lx左右。

二.技术要求

1.根据患者检查部位、体型、病情,使用适当曝光参数(管电压、管电流量、滤过厚度)。

除特殊说明外摄影距离默认100cm、总滤过≥3.0mm Al当量;

2.尽量使用小焦点、较短曝光时间;

3.照射野范围适当,一般不超过检查部位要求范围的10%;

4.注意屏蔽防护,特别是腺体部位。

三.屏胶系统照片标记放置规则

1.标记包括:

医院名称、设备名称、受检者编号、“左”“右”标记、检查日期、技师识别符等必要信息;

2.编号和“左、右”一起排列,“右”排放在号码序列之首,“左”排放在号码序列之尾;

3.正位摄影时号码序列置于肢体外侧,号码底边向外(胸部摄影时号码至于肩上部);

4.侧位及斜位摄影时左右标记用近片侧,号码序列置于肢体前侧、底边向外;

5.前后位、后斜位及内外向侧位摄影时号码正放,后前位、前斜位、外内向侧位及胸部侧位摄影时号码反放;

6.尽量选择不与肢体影像重叠的边角位置摆放标记。

四.影像要求

1.体位要求:

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照射野适当,画面布局合理,其它详见各部位质量标准。

为了获得准确的影像,应重视测量器具和固定技术在摄影中的使用。

2.模拟照片:

密度适当,对比度、锐利度好,层次丰富;密度要求:

基础灰雾D0<0.25,诊断区D=0.25~2.0,空曝光区D>2.5;

3.数字影像:

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指数在推荐范围内。

例如,富士FCRS:

200~800,飞利浦EI_s:

125~250(EI:

200~800),西门子EXI:

200~800,锐科1100~1700,AgfalgM:

1.4~1.8;

4.标记准确、齐全;

5.图像无伪影。

五.影像评级标准

1.一级影像标准:

全面达到影像要求的各项标准;

2.二级影像标准:

按一级标准,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诊断者;

3.三级影像标准:

按一级标准,有两项或三项不符合要求,尚不影响诊断者;

4.废像:

影像不能满足诊断,需重新摄影者。

六.影像评级达标要求

1.三级医院:

一级影像率 >50%,废像率<2%;

2.二级医院:

一级影像率 >40%,废像率<3%;

3.一级医院:

一级影像率 >30%,废像率<4%。

第二节  头颅

一.头颅正位(后前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部弯曲两手置于头部两侧;下颌稍内收,前额和鼻尖紧靠台面;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对准照射野中线(照射野中线与探测器中线保持准直,下同),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2)照射野范围:

上缘超出颅顶2cm,下缘包括下颌骨,两侧包括耳廓;

(3)中心线对准两侧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70~80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头颅正位像,上缘包括顶骨,下缘包括下颌骨体部,左右包括两侧耳廓;

(2)两侧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颞骨岩部顶端投影于眼眶中心;

(3)额窦、筛窦、颞骨岩部顶端以及内听道清晰显示。

二.头颅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下颌骨略收,被检侧紧贴台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肩部;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

(2)照射野上缘超过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前后包括鼻骨和枕骨粗隆;

(3)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65~75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头颅侧位像,应包括额骨、枕骨、顶骨及颅底等头颅诸骨;

(2)双下颌角及其升支重叠;蝶鞍影像居中,鞍底呈单边显示;

(3)颅骨内、外板、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

三.副鼻窦(Water′s)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观察窦腔内有无积液时应取坐位或立位),头颅下颌颏部紧靠台面,两手置于头部两侧,支撑头部保持稳定;正中矢状面对准照射野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头稍后仰,听眦线与台面呈37º角;

(2)照射野上缘超出前额、下缘至颏部,左右含两侧颧弓;

(3)中心线经鼻尖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70~80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矢状缝及鼻中隔呈直线、居影像正中;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

(2)颞骨岩部上缘与上颌窦下缘重合;

(3)上颌窦的三壁(即内侧壁、外侧壁及底壁)显示清晰,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

第三节  胸部

一.胸部正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面向并紧靠胸像架站立,两脚分开与双肩等宽、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胸像架面板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头稍后仰、前伸,下颌置于立位摄影架颌托上,使胸骨柄尽量贴近摄影架面板;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位;肘部弯曲内旋,两手背分别置于髋部侧后,使双肩胛骨不致与肺野重叠;

(2)照射野上缘超出双肩峰约3cm,两侧含胸壁,下至第十二胸椎;

(3)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水平,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曝光。

2.摄影技术

(1)推荐使用摄影架与X线管中心线非固定准直的支架;

(2)滤线器(+);

(3)摄影距离:

180cm;

(4)焦点标称值:

≤1.2;

(5)管电压:

屏胶系统、标准体型患者(24cm):

110~125kV;

数字摄影、标准体型患者(24cm):

90~110kV;

(6)自动曝光控制:

右侧电离室(曝光时间:

≤20ms)。

3.影像要求

(1)胸部深吸气正位影像(横膈在前六肋或后十肋下),影像上至第一胸椎上缘,下至两侧肋膈角,无遗漏;

(2)双侧肺野对称(胸推棘突中心在两锁骨近端正中),肩胛骨内侧缘投影于肺野之外,锁骨对称水平;心影、膈肌隆顶后的肺纹理能清楚显示,并可追踪到肺野外带;

(3)胸椎可见;气管和邻近的支气管、心脏和主动脉边缘等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胸壁及肩部软组织的层次;膈肌隆顶下肝区有轻度噪声可见。

二.胸部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立于立位滤线器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面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使身体站稳,双臂上举交叉抱肘或抓固定架,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野重叠;身体矢状面与摄影架面板平行,身体长轴中线对准照射野中线;

(2)照射野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平12胸椎,含前后胸壁;

(3)中心线对准腋中线第六胸椎水平,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摄影距离:

180cm;

(3)焦点标称值:

≤1.2;

(4)摄影管电压:

屏胶系统、标准体型患者(31cm):

125kV;

数字摄影、标准体型患者(31cm):

110kV;

(5)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4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胸部侧位影像,影像包括肺尖、前后胸壁、膈肌及后肋膈角;

(2)两侧肩胛骨不与肺野有过多重叠;

(3)气管、心脏前后缘、前后间隙、主动脉、横膈、胸骨及胸椎清晰显示。

第四节  腹部

一.腹部正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摄影台面并对准照射野中线;

(2)照射野上缘包括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下2cm;

(3)中心线对准剑突至耻骨联合上缘联线之中点垂直入射;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标准体型患者(23cm)70~80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500ms)。

3.影像要求

(1)腹部正位影像,影像上缘包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括腹侧壁;

(2)脊柱居中,两侧髂骨对称,双肾轮廓、腰大肌边缘清晰可见;

(3)腹壁脂肪线显示清楚;无肠腔气体粪便影像。

二.骨盆正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双下肢伸直,稍外展、内旋;

(2)照射野上缘超出髂骨嵴约3cm;下缘达耻骨联合下3cm;

(3)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联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联线之中点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摄影管电压:

70~80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5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显示骨盆诸骨、股骨近端1/4以及两侧软组织;

(2)骨盆位于影像正中,骶骨棘与耻骨联合位于中线;左右对称显示;耻骨不与骶骨重叠;

(3)骨盆诸骨、股骨近端皮质及骨小梁清晰可见;无明显的粪便气体及其他干扰影。

第五节  脊柱

一.颈椎(3~7)正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双上肢置于体侧,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头稍后仰,使听鼻线垂直于台面;

(2)照射野上缘超过外耳孔,下缘平胸骨柄切迹,两侧含颈部软组织;

(3)中心线向头侧倾斜7~10° 角,通过甲状软骨下2cm处射入。

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65~75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第三颈椎~第一胸椎全部椎骨及两侧颈部软组织;

(2)诸椎体位于影像中线,棘突投影于正中线,两侧钩椎关节对称显示;第四、五颈椎椎体各缘呈切线位显示;椎间关节、棘突和横突均清晰可见,椎间隙清晰显示;

(3)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二.颈椎侧位(常规右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右侧靠近摄影架;双肩尽量下垂,身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头稍后仰,颈部置于照射野中线;

(2)照射野上缘超过外耳孔2cm,下缘平胸骨柄切迹,前后含颈部软组织;

(3)中心线经下颌角向下2cm处水平射入,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65~75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第一颈椎至第一胸椎椎骨及颈部前后软组织;

(2)第四、五颈椎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枕骨与环椎关节间隙清晰显示;

(3)椎间隙、椎体骨皮质、骨小梁结构清晰显示,颈部软组织层次可见。

三.颈椎后斜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背向立位摄影架站立,身体侧后方贴紧摄影架面板,冠状面与面板呈约50º角。

头稍后仰,使听鼻线呈水平状态,颈部置于照射野中线;

(2)照射野上缘超过外耳孔2cm,下缘包括第1胸椎,两侧含颈部软组织;

(3)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º角,经甲状软骨的颈部中间射入。

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65~75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第一颈椎至第一胸椎全部椎骨及两侧颈部软组织;诸椎体显示于影像中线;

(2)颈椎椎间孔、小关节清晰显示;

(3)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四.腰椎正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对准照射野中线;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使腰部靠近台面;

(2)照射野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左右包括腰大肌;

(3)中心线对准脐上方3cm处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75-85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4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第十一胸椎至第二骶椎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

(2)诸椎体显示于影像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第三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关节、棘突和横突均清晰显示;

(3)椎骨小梁清晰显示,腰大肌及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五.腰椎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台面;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背侧第三腰椎棘突置于照射野中线后5cm;

(2)照射野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3)中心线对准髂嵴上3cm垂直入射,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80~90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5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第十一胸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分软组织像;

(2)第三腰椎椎体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棘突显示;

(3)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六.腰椎斜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使身体冠状面于台面呈约40°角;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棘突后缘置于照射野中线后4cm;

(2)照射野上缘包括第一腰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3)中心线对准脐与上侧髂前上嵴连线外1/3垂直入射,嘱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2.摄影技术

(1)滤线器(+);

(2)焦点标称值:

≤1.2;

(3)管电压:

75~85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5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腰椎斜位影像,影像包括第十二胸椎至第二骶椎;

(2)第四腰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清晰显示;

(3)椎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第六节  四肢

一.肩关节正位(前后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受检侧上肢伸直置于体侧,掌心向上,对侧肩部稍垫高;被检侧肩部紧贴台面,肩胛骨喙突置于照射野中线;

(2)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2cm,包括肱骨上段,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60~70kV;

(4)自动曝光控制:

中间电离室(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肩关节诸骨及周围软组织像,肩关节显示于影像中心或稍偏外侧;

(2)肩锁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肩关节盂前后缘重叠,与肱骨头无重叠;

(3)肩关节诸骨小梁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二.肘关节正位(前后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被检侧肩部放低,上肢平直伸向摄影台,掌心向上,腕部用棉垫、沙袋固定;

(2)照射野包括肱骨远端、尺挠骨近端及两侧软组织;尺骨鹰嘴置于照射野中心;

(3)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中心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0~55kV;

(4)曝光时间:

≤1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正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肘关节间隙位于影像中心;

(2)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鹰嘴窩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侧;

(3)肘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三.肘关节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被检侧肘关节屈曲呈90°~120°角,手掌侧立,肩部尽力放低与肘部相平;

(2)照射野包括肱骨远端、尺挠骨近端及两侧软组织;肘关节置于照射野中心;

(3)中心线对准肘关节间隙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0~60kV;

(4)曝光时间:

≤1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肘关节侧位及周围软组织像,关节间隙位于影像中心;

(2)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肱骨内、外髁相重叠呈圆形;

(3)肘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四.腕关节正位(后前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前臂伸直,掌面向下呈半握拳状;腕部置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近端;

(3)中心线对准腕部中心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45~50kV;

(4)曝光时间:

≤1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腕关节正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腕关节位于影像中心;

(2)尺、桡骨远端和诸掌骨近端、桡腕关节和掌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3)腕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五.腕关节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手掌侧立呈半握拳状;将腕部中心置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近端;

(3)中心线对准腕部中心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摄影管电压:

45~50kV;

(4)曝光时间:

≤1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腕关节侧位及周围软组织像;

(2)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月骨显示较清晰;

(3)腕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六.膝关节正位(前后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长轴与探测器中线平行,足尖向上;髌骨下缘置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股骨下段、胫腓骨上段和两侧软组织;

(3)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入。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5~60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及周围软组织,关节面于影像正中;

(2)关节间隙呈切线位显示,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许重叠,髌骨隐约可见;

(3)膝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七.膝关节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置于被检侧前方;被检侧膝关节屈曲约呈120°角,髌骨后缘置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股骨下段、胫腓骨上段和膝部软组织;

(3)中心线对准髌骨后下角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5~60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包括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髌骨及周围软组织;膝关节间隙显示于影像正中,股骨与胫骨长轴约呈120°角;

(2)股骨内、外髁重叠,髌骨呈呈菱形,股、髌关节面呈切线位;股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可有少许重叠;

(3)膝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八.踝关节正位(前后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稍内旋,下肢长轴与探测器中线平行;将踝关节置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胫腓骨下段和跗骨;

(3)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1cm处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0~55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包括胫、腓骨远端及距骨和周围软组织;

(2)踝关节间隙清晰,关节面呈切线位;

(3)踝关节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九.踝关节侧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侧卧摄影台上,膝关节屈曲,胫腓骨长轴与探测器中线平行;被检侧外踝紧贴台面,内踝上方1cm处置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胫腓骨下段和跗骨;

(3)中心线经内踝上方1cm处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0~55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胫腓骨远端、距骨及周围软组织;

(2)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胫腓骨远端相互重叠;

(3)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十.足正位(前后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部贴紧台面;足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2)照射野前缘包括足趾,后缘包括足跟,第三跖骨基底部置于照射野中心;

(3)中心线经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0~60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影像包括足部跗、跖、趾骨及周围软组织;

(2)第三跖骨基底部位于影像中心;

(3)足部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十一.足内斜位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屈曲内倾,足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足底与台面约呈30°角,第三跖骨基底部放于照射野中心;

(2)照射野包括足部全部;

(3)中心线经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2.摄影技术:

(1)滤线栅:

(-);

(2)焦点标称值:

≤0.6;

(3)管电压:

50~60kV;

(4)曝光时间:

≤200ms。

3.影像要求:

(1)显示足部诸骨斜位及周围软组织像;

(2)第1、2跖骨部分重叠,其余基本独立显示;跟距关节、楔舟关节及第3、4跗跖关节间隙显示;

(3)全足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第七节  乳腺

一.基本要求

(1)乳腺摄影专用机,阳极材料:

Mo、Rh、W;

(2)滤线栅:

专用活动滤线栅,栅比:

R=5;栅密度:

r=25~27l/cm;

(3)接受媒介:

DR、双面阅读乳腺专用IP或乳腺专用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屏/片系统;

(4)摄影管电压:

25~35kV;

(5)每次曝光前确认AEC探测器与腺体实质重合;

(6)嘱患者屏气后曝光;

(7)每次曝光平均腺体剂量:

≤3mGy;

(8)影像能显示0.2mm的细小钙化。

二.内外斜位(MLO)

1.体位要求

(1)受检者面对摄影架站立,转动支架使摄影平台与胸大肌外侧缘平行(45°~70°),摄影平台外上角置于被检侧腋窝内;受检侧手向前抓住手柄。

(2)托起乳腺,向前、向内牵拉,然后向上向外固定在摄影平台上,压迫的同时用手拉伸展平乳腺、并保持乳腺的位置不变、将手从上外方抽出,打开乳腺下皱褶;

2.影像要求

(1)腺体后方的脂肪组织显示充分,胸大肌下缘要延伸到乳头后线或以下;

(2)乳腺无皱褶,无下垂,乳头呈切线位轮廓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