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13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docx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

李双套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

今天我想给大家一起来谈一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

从前不久的一个报道我们来看一下,2014年4月份的时候,国家信访局的原来的副局长徐业安自杀,然后我们看到云南省原来的副省长,现在的常委会的副主任叫孔垂柱多次自杀未遂,这些领导干部都还是级别比较高的干部,省部级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2014年的4月份,浙江宁波奉化有一幢居民楼倒塌,不久,这幢楼所在街道的建设办的副主任叫何高波自杀,是不是只有中国的官员,中国的领导干部出现这种问题呢?

也不是。

我们知道,2009年的时候,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

当然自杀这个问题反映出我们一部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问题,但是这个是比较极端的一种表现,但这也说明我们要关心呵护心理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的时候,有18名官员“非正常死亡”,2010年和2011年都超过这个数字,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0日期间,有54名各级官员非正常死亡。

我们刚刚在前面看到,这些官员级别有的低有的高,它们地方全国有各个不同的区域,工作领域也各不相同,有党委、政府、金融、教育、公安等各个领域。

所以这就解释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十五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的数据显示,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是最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其中政府•公共事业组织,也就是我们的公务员群体在15个行业当中排名第三。

2005年,《求是》杂志,《求是》我们知道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叫《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

它里面提到这样一句话:

“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干部工作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就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做的怎么样呢?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咱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对于不同群众、不同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来看,我们现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做的比较好,有一些专门的从业人员,而且搞了各种活动,我以前是学心理学的,我的很多同学都去了中小学担心心理健康的老师,那么公务员群体有没有建立类似学校这种心理辅导机构呢?

据我了解还非常少。

比如说在公务员的招聘过程当中,很少有机关单位招聘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比较喜欢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的单位主要是监狱,但是这批人招进去之后也主要是负责监狱里边关押人员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关注我们狱警、关注公务员的心理问题,我们的机关当中还很少有配置一个比较全面的心理健康的机构,我们有人事处,有办公室等等这样的机构,但是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这样一个机构,而且过去我们对心理健康的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可能还存在混为一谈的情况,认为做心理健康,那首先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啊,实际上,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解决的。

所以今天我想跟各位来谈这个话题,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聊一聊:

第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怎么样的状态才是心理健康?

也就是谈一谈心理健康的涵义和标准。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谈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第三个方面,我想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领导干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最后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作为领导干部,如何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自己的包括心理健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心理健康的涵义,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健康,什么是健康啊?

有些同志可能讲,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啊,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要填一个应聘的简历,其中健康状况我们一般都写健康,那就是指身体健康啊,这里我就要反问,健康仅仅指身体健康吗?

还有的同志讲,健康就是没有病啊,我没有生病,没有住医院,这就是健康啊。

健康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当然,健康首先就是指身体器官或系统发育比较正常、没有疾病的一种状态。

我都躺在医院里了,那还能叫健康吗?

我有腰椎间盘突出,那还叫健康吗?

那肯定不叫健康。

但是,健康也不仅仅指没有疾病,也不仅仅指没有住医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表现。

也就是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来看,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当然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道德的健康,所以至少包括这四个方面,身体、心理康、社会、道德,都健康才能叫做健康的状态。

如果身体有病了,那不是健康,如果心理有问题,我有抑郁症,每天都想跳楼,我有攻击性我见到人我就想上去揍他一顿,这也不是健康,我在单位里面,为人处世处的特别差,碰到谁我都想和他吵架,不管谁说什么我都马上发火,处在一种非常差的社会适应状态,这也不是健康,道德上健康,看到别人遭殃了我幸灾乐祸,我想这也不是一种健康的状况。

那具体到咱们这个话题,心理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的状态,这就是心理健康。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良好的心态,并能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外界环境相协调。

这才是心理健康。

我们知道,比如说很多同志在换了一个环境的时候就存在不适应的感觉,比如说,高中毕业了去读大学,很多大学的新生不适应。

有些同志调离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在原工作岗位工作了20年,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他一时半会没办法调整。

有些同志60岁退休了,他一时半会没办法调整,这些都是心理存在着不健康的一些表现。

如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很快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状态,高中毕业了去读大学,经过很短暂的一个适应时期,就能马上适应大学的生活。

在原岗位工作了二十年,调离原岗位到新的工作岗位,经过非常短时期的适应过程以后马上能够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去,这就是心理健康。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60岁退休了,很快的能够从工作状态转入到退休状态,能够很快的适应退休生活,这就是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具体而言,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就是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自己。

在哲学上,有这么几个问题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两千多年来从古希腊哲学到当代哲学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人是什么?

具体来说就是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是哲学自始至终都关注的问题,也是心理学所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我觉得了解自己既包括你外在的一些东西,比如说身高、外貌,我比较矮,我比较高,我长的比较帅,我长的很一般,既包括了解这些外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等内在的东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识。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了解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看待一些问题,比如说我是近视眼,我非常想当飞行员,这显然就是没有正确的了解自己,不从自己客观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二个,悦纳自我,也就是喜欢自己。

我们不管长的美也好,丑也好,高也好,矮也好,胖也好,瘦也好,这都是客观的,是后天没法改变的,当然有些同志说,我长的比较丑,可以去整容嘛,当然这也是。

但总体上来说,人的很多的先天的因素、生理上的因素是没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长处,但是也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对于可以改正的缺点,比如性格上有些不好的地方,努力的去改正,对于自己生理上的有些不足,比如说我比较矮,就要正视自己、悦纳自己,而不是整天郁郁寡欢。

我有一个朋友个子比较小,有一次读书的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这个粉笔盒里面的粉笔怎么都这么短啊,我那个朋友当时眼泪唰的就流下来了,他说老师啊,你说这个粉笔头特别短,是不是在说我啊?

这就是一种非常敏感没有正式的悦纳自己的表现,说白了就是心理不太健康的表现。

我们讲,人的常态就是不完美,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去接近完美、去创造完美。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我们要发挥我们的长处,对于我们的长处当然会非常高兴,但是对于我们的缺点,我们也要正视、喜欢,我们讲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是充满自信的人,只有悦纳自己的人,才是一个精神放花的人,才是一个有自信的人。

心理健康不仅仅指接受自己,同时也能接受他人,与人为善。

这里就涉及一个社会适应协调的人际关系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你总是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一个单位当中,一个社会当中,一个组织当中,在这个社会、这个群体、这个组织当中,肯定有我们自己的朋友,我们比较喜欢的人,但是同时肯定也有我们不太喜欢,比较讨厌的人,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我们既能与我们喜欢的人,我们的朋友良好相处,同时对于我们不太喜欢的人,我也要积极看待别人的优点,积极的向别人学习,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试想在一个单位当中,我们每天看到彼此都非常烦,这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吗?

如果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们如何的工作呢?

第四个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人在一生的发展当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世界上有两个词,一个叫成功,一个叫失败,大家想世界上如果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我们怎么会把失败这个词造出来呢?

所以成功和失败总是伴随在一起的,我们既要接受我们的成功,但是遇到困难、遇到问题、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更要接受,在逆境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正确看待成功、正确看待失败。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五个,我觉得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我们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人。

在生活当中求得温暖,在工作当中求得自信。

第六,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适度的情感表达与控制。

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生活当中总是会遇到挫折,遇到挫折之后总是会影响心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发泄,但是发泄一定要适度。

你说今天我非常火,我去逛个街发泄一下,我去跑步发泄一下都可以。

但是你说我今天非常火,我去杀个人发泄一下可以吗?

所以心理健康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度的合适的表达情感。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健康,要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喜欢他人、接受挫折、适度的情感表达。

二、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二个方面,我们想来谈一谈我们的领导干部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一,心理疲劳。

这是领导干部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工作压力非常大,任务非常繁杂,非常容易出现心理疲劳的状态。

心理疲劳主要表现在感到身体劳累,常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容易厌倦,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术语,叫职业倦怠,就是从事一个职业几年以后,长时期从事一份工作以后,会出现对职业的不感兴趣,不像刚开始工作那样,信心满满,激情澎湃,工作兴趣和激情减退,心理疲劳及其容易引发心理疾病,甚至身体上的疾病。

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焦虑心理,是人在应激状态下最容易产生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威胁的存在,产生的紧张、忧虑、害怕、思维杂乱等这样一种状态。

工作压力特别大,生怕出什么事,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就会形成焦虑的心理。

那么如果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处于焦虑症或者焦虑心理或者焦虑症的状态呢?

我们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比较简单的评价标准:

第一个,情绪上有没有症状,比如说是否感到不安和害怕,预感到自己或他人即将发生不幸,有一种莫名的危险威胁自己,总是这样有这样一种感觉。

第2,躯体上的症状。

经常出现口干、心悸、头晕、尿频尿急这样一些现象。

第3,外部行为上的症状。

比如说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经常这样,你就要看一下是不是处于焦虑心理甚至焦虑症的状态。

第三种是强迫心理,甚至强迫症。

什么叫强迫心理或强迫症呢?

就是不由自主的反复出现模式化的意念或行为。

什么叫反复出现模式化的意念或行为?

明明这个事已经办成了,但是心理总是想着这个事,反复想着这个事,总怕出现什么问题。

什么叫反复出现模式化的行为?

给大家举个例子,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总是不断的洗手,洗完了到办公室坐一会,又觉得不干净,不断的去洗。

这就是一种强迫症。

还有一种人,早上出门,门、窗明明已经关好了,已经走到了楼下,但总觉得门、窗没有关好,又回去,再关一回,门再锁一遍,走到楼下又觉得门窗没有关好,这就是一种强迫症。

当然比较轻微的强迫心理没有问题,比如说强迫症,比如说洗手,不断的洗手,把手搓破了还在洗手,这种心理问题就是强迫症了,早上出门总是觉得门窗没有关,来回两次还行,一早上来回了八次,那就是强迫症了。

第四个,嫉妒心理。

我们作为领导干部,作为公务员,在一个群体当中,总会面临着竞争,职务升迁,优秀的评比等等,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时产生的一种愤怒、怨恨、羞愧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的时候,就是一种嫉妒心理。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周瑜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但是和诸葛亮相比,稍微差那么一点,如果在三国当中没有诸葛亮这个人物,那周瑜无疑也是no1啊,在智慧、策略等等方面,但是由于有了诸葛亮,周瑜这么出色的人、这么能干的人,最后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啊?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如果换一个时代,不与诸葛亮同一个时代,他不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嘛,但为什么和诸葛亮生在同一个时代呢?

生在同一个时代,就让他产生了嫉妒的心理,嫉妒的心理在我们领导干部当中,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

当然如果是比较轻微的不太严重的嫉妒心理的话,反而是好事,激起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我比你差一点,我嫉妒你,我要好好努力,超过你。

但是如果这种嫉妒心理非常严重,甚至于严重到影响自己的状态,影响到自己的工作,那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心理问题的表现了。

再一个就是抑郁心理。

什么叫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严重一点就叫抑郁症,抑郁症这个词大家都非常熟悉,抑郁心理就是以低沉、灰暗的心理情感为基调,以情绪低落为主征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整日默默无闻沉默不语;自卑甚至绝望、厌世。

抑郁心理在很多名人当中都有,大家知道崔永元,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曾经就很抑郁,得过很严重的抑郁症。

香港的著名演员、歌手张国荣同志就是因为抑郁症在愚人节的时候自杀了。

据统计,领导干部当中,公务员中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大概在3000万,大家知道,抑郁症是比抑郁心理严重得多,抑郁症它已经是一种病症了,不仅仅是心理不健康了,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一种状态了,抑郁症的患者国内目前有3000万,预计到2020年,因抑郁症死亡或残疾的人数将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死人数。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抑郁心理呢?

首先对什么事都没什么兴趣,不管做什么事,都获得不了快乐,我们讲,我们在工作当中,工作做的比较棒,比较好,是能够得到快乐的,但是有些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没什么兴趣,都感受不到快乐,这是第一个表现。

第二个表现,无望感。

感觉到这个社会啊,自己的人生啊,没有希望。

第三个,无助感。

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社会支持,寻求不到帮助。

第四个,没有动力、没有动机。

不管做什么事,提不起劲儿,感觉没有动力,得过且过。

第五个就是说没有价值,不管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如果我们长期处于这样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可能就是有抑郁心理甚至抑郁症。

第五个就是躯体化的症状。

也就是,由于心理痛苦而引发的身体不适,表现为常见的是头痛、胸闷、心悸、胃肠道不适等等。

当然头痛、胸闷、胃肠道不适等这些症状只有心理问题才会导致,但是很多的心理问题能够导致身体上的不舒服,也就是病由心生。

第六,公务员群体当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是人格冲突(人格背离),也就是“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不一致。

公元801年,也就是1200年前,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曾经中对公务员群体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说:

公务员是“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脚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囁嚅。

”也就是说,官场中人士在许多时候,尤其是遇到大官、出入大场合时,往往就没有了自己的性格了、没有自己的主张了,以致于脚步不稳、行走困难、犹豫不前,说话也吞吞吐吐、想说又不敢说、想说又不说,这就是人格背离,就是表现出来的状况和自己真实的状况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面具,真实的根本就不是这样。

1200年过去了,韩愈说的这种情况今天又怎样呢?

我觉得今天公务员群体当中,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

有些人常常是想说,但是不能说,想干不敢干;不想说的必须说,不想干的必须干,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往往看着“一把手”的脸色“说话”、“做事”,揣摩上司好恶“做秀”。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公务员群体是一个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是社会的精英。

但是,公务员群体中的人格冲突现象不是个别现象,缺乏独立的人格、自由的人格,所以陈云同志才说那么9个字: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但是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我们觉得领导干部当中,人格冲突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的,一边在台上说着反腐倡廉的话,一边背后收受贿赂。

中央在通报薄熙来案件过程当中曾经使用了一个词,叫两面人,薄熙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两面人,人格冲突,背后做一些有悖于党有悖于人民的事,台上说的是天花乱坠。

前不久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也被逮捕了,冀文林在逮捕之前最后的一次活动竟然是纪委的活动,典型的人格冲突,两面人。

第七个方面,公务员群体当中,领导干部当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心态失衡。

我们知道,在公务员群体当中,大家同时进去的,但是当走到终点的时候,到60岁退休的时候,大家的级别是不一样的,大家所做的事也都不一样。

比如说一同进单位的两个同志,5年以后一个当处长了,一个仍然是小科员,其中没有被提拔的那位同志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心态失衡的心理,这是我们想讲的领导干部的一些常见的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三个方面,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我们讲,导致领导干部出现上述心理问题原因非常非常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压力过大。

所以围绕着心理压力过大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聊一聊。

具体而言,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职业环境,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我们党给领导干部的约束越来越多,也不是说约束,就是越来越严格,各种“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突发事件的提防、忧虑等,使干部的担子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个,竞争压力。

我们知道,随着公务员改革的深入,公务员之间的竞争,不同部门之间,一个部门内部、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的科室之间,同一个科室不同的人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竞争。

第三个,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两个问题询问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同志,第一个就是说下列哪些情况会让你感到有压力?

其中有29%的人选择“单位人际关系复杂”。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你最希望学习哪方面的内容?

有73.4%人选择“人际沟通”。

第四,就是作为公务员,作为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权力、职务的领导干部,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非常多,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加。

我们知道,特别是一些与企业接触非常多的一些部门,随着与企业项目的落户,接触的企业老板越来越多。

在与他们相互交往的过程里,看到他们挥金如土、“潇洒做人”的生活,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这种时候,如果这些老板给了一些诱惑给我们的领导干部,我们领导干部能不能顶得住,长期受这种诱惑能不能顶得住,我想至少会有心理的压力。

第五个就是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

我们知道,领导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领导干部也要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等等方面的压力,领导干部也要孝敬老人、疼爱儿子,领导干部也存在着普通人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

第六个方面就是职务升迁的压力。

越到上面,因为它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所以越到上面,压力越大。

四、领导干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四个方面,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如何维护和增进我们的心理健康。

我给大家提这么几句话,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作风。

一个中心是身心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就是糊涂一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就是说度量要大一些,潇洒一点就是发扬风格,风格高一点。

三大作风就是助人为乐、知足长乐、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在一个单位大家相互帮助,走到社会上去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知足长乐,面临着职务升迁,我现在是处长,我想晋升到副局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同志,还是科长,还是科员。

所以要知足常乐,即使50岁了还是科员,也要看到我的家庭很幸福,孩子很能干,知足常乐。

第三自得其乐,潇洒一点。

具体来说,维护和增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身心相关策略,前面讲到领导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提到一个躯体化障碍,就是长期的心里不健康会导致头痛、胸闷、胃肠道不适等等一些身体上的一些情况,同时身体上的一些痛苦,也会带来心理上的一些反应。

大家看,一般长期卧病的一些人,他总是心情不太好,这我们心理上也都能理解,所以第一个叫身心相关策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我们要爱惜我们自己的身体,维护好我们的身体。

作为领导干部经常要应酬,酒要少喝点,夜少熬点,同时及时发现身体的不良反应,经常做一些体检,做一些运动。

第二个,精神境界陶冶策略。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三种策略,一音乐陶冶法,我们知道,不同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听舒缓的音乐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安静,听非常劲爆的音乐,摇滚,我们会热血沸腾,听不同的音乐,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乡村的音乐。

第二,书籍陶冶法,什么叫书籍陶冶法啊?

看一些书,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看一些使自己高兴的书。

第四,幽默陶冶法,什么叫幽默陶冶法?

人,每一个人都是不拒绝微笑的,都是不拒绝开心的,我非常喜欢看喜剧,我把周星驰所有的电影都看过,有一次我和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聊起来,我说我非常喜欢看喜剧,那位老师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李老师啊,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快乐,所以幽默陶冶法。

第三,情绪调节策略。

遇到不开心的事,见到讨厌的人的时候,需要多角度的思考,平复一下消极的情绪,我们也可以用转移法淡化不良的情绪,今天这个事让我很不开心,下班之后和爱人一起去吃个饭,陪儿子一起做个作业,转移一下自己的情绪。

第三自寻乐趣,去跑个步,自己一个人跑到河边散散步,自己一个人开下车,自寻乐趣。

再一个就是,选用一些心理学训练,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合理情绪疗法,什么意思呢?

就是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给你的一个反应,我给你一个行为,比如扇了你一巴掌,你会立马有一个反应,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比如说你做错事了,我扇了你一巴掌,你可能对我有意见,但是你还是默默的接受者一巴掌,同样,你没有做错事,我给了你一巴掌,这个时候你可能非常愤怒,返回来给我一巴掌,同样是一巴掌为什么有不同的反应啊,是因为你大脑基因加工了。

当你确实做错事的时候,你可能就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巴掌,当你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还回来一巴掌,也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还有就是宣泄法,人总是要宣泄的,但是宣泄我前面第一部分提到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时候提到一个叫适度的情感表达,你的宣泄必须是无损的宣泄,不能损害自己,也不能损害他人,不能说我要宣泄,把手剁了把,割腕吧,这不是宣泄,宣泄我把这个人杀了吧,这不是宣泄。

今天心情很不好,摔东西吧,摔枕头可以,摔电脑不刻意,摔枕头是无损宣泄,摔电脑是有损宣泄。

再一个是自我安慰法,有时候要辩证的看。

最后就是列表化解法,我不是心情郁闷吗?

心理不高兴吗?

列一个表,为什么会不高兴,哪些原因?

逐一的列出来,逐一的去化解。

第四个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心理暗示策略。

心里暗示是用言语信息为手段,影响人的心里状态,使其发生相应的变化,达到提高心理活动效率的需要。

在教育学里面,有一种赏识教育,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皮格马利翁是心理学家,他到一个中学去,随便挑了五个人,偶然的挑了五个人,说这五个人非常聪明,这个时候,老师也不知道,皮格马利翁也不认识这五个人,随机的挑的,老师这个时候就想了,心理学家都说这五个人非常聪明,所以之后老师就会对这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