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131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docx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陆生生态

1拟建输送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状况

1.1地理位置

马边磷精矿管道输送项目位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3° 14′40′′~103°49′40′′,北纬28°25′30′′~29°04′14′′。

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其东以黄连山、五指山为分水线与沐川县、屏山县相邻;南抵马边河水系与金沙江水系分水岭分水岭山脊的茶条山脉与雷波县、屏山县相接;横断山脉的一支黄茅岗从北向南,像天然的屏障屹立在西缘;北达药子山、山木埂分水线与峨边彝族自治县接壤。

东西最宽58km,南北最长60.5km,全县总面积为2382.93km2。

1.2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属马边西部地区杨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凉山褶皱带,呈南北纵向平列,构成横断山系的一部分。

断裂构造发育,河流切割深,地形起伏大。

属山地地貌,为全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峰峦重叠,岭谷相间,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

黄茅埂是大小凉山的分界线,其主峰大风顶海拔4042m。

1.3气候

由于地势相差高度大,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凉,四季分明。

由于本地区处迎风坡向,阻挡了东南季风的运行,强大的东南季风与北方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热带雷雨、气旋雨,雨量充沛,为“华西雨屏”、“天漏”的组成之一。

保护区雨日多达240d左右,年降水量1800~2000mm。

37年平均日照为960.8h,仅为可照时数的22%,比同纬度的华东地区偏少50%,是全国低值区之一。

年平均风速1.5m/s。

海拔1200~2500m的地区,气候温凉,年均温8~14℃。

1.4土壤

由于复杂的地形、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土壤类型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

海拨1800m以下为山地黄壤;1800~2200m为山地腐植质黄壤;2200~2400m为山地黄棕壤;2400~3000m为山地灰棕壤;3000~3600m为山地灰化灰棕壤;3600m以上为山地草甸土。

1.5水文

区内有2条大的溪流,其中,管道沿线为大院子河,又名高卓营河,源于大风顶主峰摩罗哦觉西南侧,向西南流,经觉都至麻咪泽,急转向北,经永红、铁觉、高卓营、白家弯、烟峰,至苏坝乡河口入注入马边河。

长47km,集雨面积564km2。

年径流量6.49×108m3。

管道输送项目终端站雪口山辅助工业区用地内有一条小溪流自西向东穿过。

此小溪流为雪口山河,又名金银河,源于温水凼乡陈子岩,经雪口山至下溪桥北侧注入马边河,长19.7km,集雨面积111km2,年径流量1.35×108m3。

1.6野生动植物资源概况

马边县植被分为四个垂直带谱,分别为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及灌草丛和草甸。

其中,阔叶林带包括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植被型,针叶林带包括寒温性针叶林和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及灌草丛带包括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植被型。

如此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并维持着丰富的动物多样性。

马边县内共有脊椎动物332种,动物种类十分丰富。

其中,兽类8个目27科79种;鸟类16目49科218种;爬行类2目5科10属14种;两栖类2目7科13种(亚种);鱼类2目4科7属8种。

其中,国家I级保护兽类有6种,分别为大熊猫、川金丝猴、豹、云豹、林麝、羚牛。

国家II级保护兽类16种,分别为猕猴、藏酋猴、豺、黑熊、小熊猫、黄喉貂、水獭、斑林狸、小灵猫、大灵猫、金猫、水鹿、鬣羚、斑羚、岩羊、中华穿山甲。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即四川山鹧鸪和绿尾虹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0种,分别是凤头鹰,黑鸢,赤腹鹰,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大鵟,红隼,燕隼,红腹角雉,勺鸡,白鹇,血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楔尾绿鸠,短耳鸮,领角鸮,斑头鸺鹠。

两栖动物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鲵。

爬行动物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凉疣螈。

由于海拔跨度大,县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共计141科,473属,1107种(包括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其中蕨类植物21科,31属,54种;裸子植物5科,11属,27种;被子植物115科,431属,1026种。

包括许多珍贵的Ⅰ级、Ⅱ级保护植物,如红豆杉、珙桐、水青树、润楠等。

2调查时间、方法及评价范围

2.1陆生生态调查及评价范围

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

2.1.1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的确定

直接影响区指修建管道工程占地或开挖的区域,以及施工人员人为活动、生活废弃物、施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垃圾等带来的直接影响区域。

间接影响区指工程施工和运营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景观等影响带来的潜在影响、生态风险的区域。

2.1.2陆生生态的调查及评价范围

管道长度为52km,未涉及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线路走向基本沿马边河,为充分体现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同时涵盖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确定调查范围为线路沿线所在的马边河两岸第一重山脊,评价范围为从首站至终端沿管道两侧300m的范围。

调查重点为首站、终端直接占地区和拟建管道中心线两侧10m的范围。

2.2陆生生态调查方法

采用植物区系、植被、两栖、爬行、鸟类与兽类、鱼类等专业的野外工作规范要求进行。

具体调查方法分述如下:

2.2.1植物区系和植被

结合植物区系学和植物群落学考察进行。

●植物区系学调查包括物种识别、统计、鉴定等。

植物区系调查限于维管植物,重点是种子植物。

●植物群落调查采用目测法,对代表植被垂直带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和主要植物资源出现区采用样方统计法调查其区系组成和相对数量。

在路线调查中,有时根据森林、灌丛、草甸的优势种确定群落类型,并在地形图上勾绘。

●植物和植被调查采用路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并在植被图上勾绘。

沿样线随机确定抽样样方,作样方调查,样方分成乔木、灌木和草本三种类型,其大小分别为20m×20m、5m×5m和1m×1m。

路线调查在沿线两侧第一重山脊范围内各不同生境进行标本采集、植被类型记录以及植被拍照。

调查中对植物种属能直接进行鉴定的就立即鉴定,不能立即鉴定的带回,根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四川植物志》进行鉴定。

鉴定中记录植物的科、属、种名,形态特征、生境、海拔、经纬度等。

样方调查在典型植物群落内设置样方。

样方调查中对随机确定的样方中的植物记录属种、盖度、胸径(乔木)、郁闭度等基本特征。

GPS地面类型取样GPS样点是卫星遥感影像判读各种植被类型的基础,在野外对每个GPS样点作如下记录:

1经纬度和海拔值

2植被类型(以群系为单位)

3拍摄典型植被外貌与结构特征

2.2.2野生动物调查

两栖类:

因与水体有很大关系,样线的布设沿主要河道及支沟设置。

通过野外采集标本,收集相关资料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确定。

爬行类:

样线的布设可以根据生境类型不同分别布线,覆盖居民区、农耕区、森林、灌丛、草丛、人工林等生境。

通过野外采集标本,收集相关资料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确定。

鸟类:

以实地调查、访问、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确定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类群组成。

鸟类的相对数量则主要采用样线法调查,鸟类种类和数量根据见到的个体和鸣声(能分出种类的)进行记录。

鸡形目的种类还采取访问的方法补充调查。

兽类:

小型兽类主要使用铗日法采集标本进行调查。

对于中型兽类,在野外直接根据观察到的皮毛、粪便和其它痕迹识别,同时采用入户调查访问猎获的兽皮头骨、收集有关部门历年野生毛皮药材的收购资料、访问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等部门的相关资料等方法掌握调查区域兽类区系组成和相对数量。

2.3评价依据

2.3.1相关法规与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04-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0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

2.3.2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评价》(HJ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3陆生植物多样性

3.1野外调查样地情况概述

评价区域集中于马边河两岸呈带状,因此实地调查沿河从马边县白家湾乡洛括到雪口山辅助工业区布设了1条主样线,在沿途各支沟设置了分样线进行调查,主样线经过了工程主要占地区,分样线经过调查区域。

本次调查样线涵盖了评价区内的主要植被生境类型。

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

表3-1评价区调查样线及调查样方信息表

样方编号

植被类型

地理位置

海拔(m)

经度E(°)

纬度N(°)

1

栓皮栎林

103.44169

28.68150

876

2

慈竹林

103.44433

28.69185

723

3

柳杉林

103.45545

28.69912

762

4

醉鱼草灌草丛

103.47351

28.70991

719

5

五节芒、狗尾草灌草丛

103.50028

28.72291

627

6

野核桃灌丛

103.52935

28.74394

627

7

巴柳灌丛

103.54631

28.74713

613

8

水竹林

103.53772

28.75804

645

9

喜树林

103.54414

28.77199

604

10

山矾、细齿叶柃灌丛

103.53740

28.78573

661

11

方竹林

103.52586

28.81115

556

12

柏木林

103.53850

28.83766

641

13

桤木林

103.54427

28.86253

582

14

臭椿林

103.54318

28.93398

580

15

蕨草丛

103.52490

28.93411

581

16

马桑灌丛

103.48849

28.93535

636

17

水竹林

103.52621

28.79934

596

18

柳杉林

103.51767

28.74596

675

19

箭竹林

103.53905

28.91073

580

20

箭竹林

103.46935

28.92659

655

21

栓皮栎林

103.55350

28.88890

551

22

野核桃灌丛

103.55548

28.86093

572

23

栓皮栎林

103.54347

28.76434

668

24

五节芒、狗尾草灌草丛

103.48409

28.72252

630

3.2维管植物多样性

3.2.1维管植物物种组成

经对沿线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现状的实地调查,整理出评价区维管植物名录(附表一)。

根据名录统计,评价区内维管植物有101科277属384种:

其中蕨类植物13科14属17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85科258属362种(表3-2)。

表3-2评价区维管植物科属种统计表

门类

科数

所占比例(%)

属数

所占比例(%)

种数

所占比例(%)

蕨类植物

13

12.87

14

5.05

17

4.43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3

2.97

5

1.81

5

1.30

被子植物

85

84.16

258

93.14

362

94.27

合计

101

100.00

277

100.00

384

100.00

3.2.2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野外调查和保护区珍稀保护植物资料查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中所列物种,评价区有银杏(Ginkgo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等分布,但全为栽培种,未发现评价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与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

表3-3评价区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科名

种名

红皮书

保护级别

银杏科Ginkgoaceae

银杏Ginkgobiloba(栽培)

稀有种

杉科Taxodiaceae

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hes(栽培)

稀有种

樟科Lauraceae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栽培)

渐危种

蓝果树科Nyssaceae

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栽培)

3.3植被

在四川植被的区划中,评价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黄茅埂东侧植被小区”。

组成该植被小区的植物区系具有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的特点。

植被的垂直分带现象出规律性的特点,构成较为完整的垂直带谱:

海拔2200m以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较大,特别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连续成片,是目前四川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之一。

但由于低海拔地带长期以来受伐木的影响,人为干扰严重,破坏极大。

在常绿阔叶林遭破坏沦为次生疏林、灌丛或草坡以后,常见树种主要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柏木(Cupressusfunebris)、桤木(Alnuscremastogyne)、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亮叶桦(Betulaluminifera)、野核桃(Juglanscathayensis)、麻栎(Quercusacutissima),村落旁则偶见人工栽种的核桃(Juglansregia)和银杏。

灌丛和草坡分布最广,不同环境下灌丛中灌木种类不同,常见灌木主要有:

火棘(Pyracanthaforfuneana)、几种山茶,白花毛蕊山茶(C.tsaiivar.synaptica)、川滇连蕊茶(C.lawii)、四川毛蕊茶(C.lawii),几种柃木,岗柃(Euryagroffii)、细齿叶柃(Euryanitida)、细枝叶柃(Euryaloquiana),以及山矾(Symplocoscaudata)、柔毛绣球(Hydrangeavillosa)、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石楠(Photiniaserrulta)、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等。

海拔2200-2800m为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主要的植物组成有云南铁杉(Tsugadumosa)、铁杉(Tsugachinensis)、油麦吊云杉(Piceabrachytylaplanata)、冷杉(Abiesfabri),其次有扇叶槭(A.flabellatum)、川滇长尾槭(A.caudatum)、青榨槭(A.davidii)、疏花槭(A.laxiflorum)、糙皮桦(Betulautilis)、红桦(B.albo-sinensis)、雷波桦(B.lepoensis)、山枇杷(Ilexfranchetiana)等、林下灌木层仍以竹类为主,常常由冷箭竹(Fargesianitida)、大叶筇竹(Qiongzhueamacrophylla)等分别成片分布而构成单优势层片,其它灌木主要有各种杜鹃等。

原始的针叶林分布于海拔2800-3100m,树种以冷杉为主,常形成大面积的冷杉纯林。

其上限局部区域达到海拔3300m。

林下灌木层以冷箭竹形成单优势层片,并有杜鹃渗杂其间。

高山草甸为区内的顶级植被,分布于海拔3000m以上,常分布于冷杉林之上,下限连接小面积的高山杜鹃灌丛,植物物种以羊茅(Festucaovina)、四川嵩草(Kobresiasetchwanensis)为主,伴生种以红北极果(Arctousruber)、淡黄香青(Anaphalisflavescens)、长叶火绒草(Leontopodiumlongifolium)、三叶萎陵菜(Potentillafreyniana)、马先蒿(Pedicularisspp.)、千里光(Seneciospp.)、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园穗蓼(Polygonumsphaerostachyum)。

3.3.1植被类型的划分

依据《中国植被》(1980)的分类原则、单位及方法,对评价区植被进行分类。

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的建群植物,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组成的植物群落联合成为植被型(Vegetationtype),是分类系统中的高级单位,用Ⅰ、Ⅱ、Ⅲ、……符号表示;在植被型之下,凡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近似,生态特点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组(Formationgroup),属群系以上的辅助单位,用

(一)、

(二)(三)……符合表示;凡建群种和共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Formation),是分类系统中的中级单位,用1,2,3……符号表示。

按照这一分类原则,评价区的自然植被及栽培植被共可分为7个植被型,13个群系组和18个群系。

表3-4评价区植被类型

植被型

群系组

群系

I暖性针叶林

(一)杉木林

1、柳杉林

(二)柏木林

2、柏木林

II落叶阔叶林

(三)栎林

3、栓皮栎林

(四)桦木、桤木林

4、桤木林

(五)人工林

5、臭椿林

6、喜树林

III竹林

(六)丘陵山地竹林

7、方竹林

8、水竹林

(七)河谷平地竹林

9、慈竹林

IV落叶阔叶灌丛

(八)山地落叶阔叶灌丛

10、野核桃灌丛

11、马桑灌丛

(九)河岸落叶阔叶灌丛

12、巴柳灌丛

V常绿阔叶灌丛

(十)低山常绿阔叶灌丛

13、山矾、细齿叶柃灌丛

VI灌草丛

(十一)禾草灌草丛

14、醉鱼草灌草丛

15、蕨草丛

16、五节芒、狗尾草灌草丛

VII大田作物

(十二)旱地作物

17、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作物组合

(十三)水田作物

18、单季稻作物组合

3.3.2评价区植被类型描述

下面将各个群落的分布、结构及演替特征结合野外调查数据描述如下:

自然植被

1、柳杉林

评价区的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林为人工林,多呈块状分布在山顶或山坡地。

群落外貌墨绿与翠绿相间,层次分明。

乔木层多为柳杉纯林或有少量柏木混生于其间,高度在8~15m之间,郁闭度0.6~0.85,胸径6-20cm左右。

林下灌木有马桑(Coriariasinica)、火棘、牛奶子(Elaeagnusumbellata)、悬钩子(Rubusspp.)等,灌木高0.5~2m,盖度15~35%左右。

草本植物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矛叶荩草(Arthraxonprionodes)、牡蒿(Artemisiajaponica)、紫萁(Osmumdajaponica)、苔草(Carexspp.)等,草本层高0.15~1.5m,盖度10~50%。

2、柏木林

柏木林分布在环境较为湿润的钙质土上,多为人工种植。

群落乔木层仅有柏木或有少许柳杉、栾树(Koelreuteriapanicalata)、盐肤木(Rhuschinensis)生长其间,群落高度在4~15m左右,郁闭度0.35~0.85,柏木胸径多在20cm以下。

灌木常见的有马桑(Coriariasinica)、黄荆(Vitexnegundo)、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小果蔷薇(Rosacymosa)等,灌木层高0.3~1.8m,盖度20~50%。

草本植物有矛叶荩草、丛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comosum)、白茅、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地瓜(Ficustikoua)等,草本层植株高5~40cm,盖度20~70%左右。

3、栓皮栎林

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具有乔木型和矮林型两种,评价区内多属萌生的幼年林。

群落外貌黄绿色,林冠整齐,林内结构简单。

栓皮栎的郁闭度常在0.4-0.8之间,由于评价区多属干扰严重的地区,栓皮栎多呈萌生的矮林状,甚至成为灌丛。

矮林型的栓皮栎林,林木生长茂盛,郁闭度0.7,平均树高5m左右,最高不超过8m,胸径均在10cm以内。

灌木稀疏,盖度10-30%,主要种类有盐肤木、杭子梢(Campylotropissp.)、马桑、青荚叶(Helwingiajapnoica)、荚蒾(Viburnumspp.)等。

草本层植物盖度常在20%以下,向阳、干燥地段有旱茅(Eremopogondelavayi)、芸香草(Cymbopogondistans)、穗序野古草(Arundinellachenii)、阴湿地段有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a)、香附子(Cyperusrotundus)、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等。

4、桤木林

桤木(Alnuscremastogyne)林是也是人工栽培的次生林,呈块状或条带状分布在丘陵坡地和河边。

通常有柏木、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和臭椿(Ailanthusaltissima)生长于其间,因而其群落外貌为翠绿与墨绿相间。

乔木高度在10~12m左右,郁闭度0.6~0.8,胸径10-25cm左右,最大胸径32cm。

林下灌木有黄荆、马桑、火棘、胡颓子、小果蔷薇、肖菝葜(Smilaxjaponica)等,灌木高0.5~2m,盖度15~35%左右。

草本植物有矛叶荩草、牡蒿、山马兰(Kalimerislautureana)、鬼针草(Bidensbipinnata)、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苔草、凤尾蕨(Pterisnervosa)等,草本层高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