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10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 模块检测卷三.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模块检测卷三

人教必修一模块检测卷三

(测试时间:

150分钟 评价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

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解析:

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诗句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解析:

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阐释。

解析:

“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答案:

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街小面

王春迪

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貌不惊人的一道面,里头大有讲究。

巴掌大的面团,要加一遍蛋、两遍水、三遍碱、九九八十一遍揉,直至面团柔润光滑,再将其抻好。

有了年月的师傅手如杆秤,要几两全凭手抓,眯着眼都不差毫厘!

面细,入锅不合盖,多用笊篱来煮,八分熟捞出,冷水凉过,长筷挑起,那面条根根细如银丝,条条绵如垂柳。

小面的卤,更是独特!

卤汤里头配有鸡鱼虾肉。

鱼,多用辫子鱼、黑鱼,正月的沙光鱼最好!

所谓“正月沙光赛羊汤”,再浇半勺新鲜的海蛎子,滴点热辣油,温一壶老坛烧酒,边吃边喝,那味道,啧啧,说句不好听的,吃完面上枷子送你上路都值了!

老街上,平时跑腿抡膀子的苦力,给人缝补洗涮的婆娘,口袋里有了几个不用救急的铜板,就会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给老人孩子弄碗面,自个儿带块干饼,向面馆孙掌柜要点卤子,一家老小这就算解了馋。

老街首富海爷,也特好这口。

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

管家瞧见,不用问,立刻抄起海爷用的正德碗、牙骨筷,揣上紫砂壶、汝窑杯,捏点龙井、拎个酒壶,跟着走吧,海爷一准儿想吃小面了!

海爷吃面,总是先喝三口鲜汤开胃,再吃口面、续口酒,面吃完,碗里必留一口鲜汤。

最后碗一抬,头一仰,缓缓低眉,胡须一捋,呼出一口热辣辣的白气。

此时,再看海爷的脸,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这天,面馆孙掌柜隔着几桌人瞅见海爷正往外呼白气,正拨着算盘,立刻从柜台里头出来,到门口候着,海爷的管家正欲结账,孙掌柜弓着腰作揖道,海爷,您老的账,早有人结了。

海爷心想,必定是刚才哪位东家、掌柜,付账时就手把自己的面钱给付了。

一碗面不值几个钱,无须吆喝。

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

海爷遂转身,无论识与不识,贫富贵贱,跟在场的老少爷们儿抱了抱拳,道了声慢慢吃,抬脚就走。

身后,面馆的伙计将海爷用过的碗筷碟壶规规矩矩地收好、洗好,一会儿由专人给海爷送府里去。

此后,隔三岔五,海爷又来吃了几次小面,回回都被人预先结了账。

海爷忍不住问孙掌柜,谁啊这是?

孙掌柜说,我也不认识,这人浓眉阔脸大胡子,行事像生意人,说话像镖师,身板像土匪,来时吃了碗面,狼吞虎咽地拨到嘴里,喊了声好,就是这个味儿!

而后就向我打听您,边说边扔了两块银锭给我,说海爷这辈子的面钱,他都包了。

海爷纳闷了,多新鲜的事儿!

哪有光给人掏银子不留名的?

孙掌柜作揖道,海爷莫怪,江湖水深,人家不说,咱也不好问。

要我猜,定是海爷您早年积德,人家不便留名留姓,暗中报您的恩来了。

海爷微微一笑,哪有报恩报到面馆来的?

孙掌柜笑道,那可不一定!

早年您在这儿吃面,看到有人拖儿带女地要饭逃荒,您哪回不顺手买碗面给人家?

保不准那人就是当年被您救过的孩子。

转脸,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

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

孙掌柜将银子捏在手里,眉毛皱成一条线,不知咋办好。

几天后,孙掌柜又碰见海爷,赶忙笑脸相迎道,海爷,那位爷又来了,我把您的话照实告诉他,他那脸沉得像块黑秤砣,愣说您不给面子。

您看这事……

话音未落,海爷哈哈一笑。

这人有点意思。

海爷笑道。

这样好了,海爷说,今后,我来吃面,面钱我照给。

他的那份心意,你就记下来,贴到墙上,我吃一碗,你就贴一张。

将来,若有老幼病残孤儿寡母的流落到这儿,你就撕一张,替我给人家下碗面。

如何?

孙掌柜点了点头,弓腰拱手,佩服不已。

这事,很快传遍了老街。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吃小面时也学海爷,吃一碗,付两份钱,那一份贴墙上。

墙上的纸片,不断有人撕,也不断有人贴,天长日久的,纸片不仅没少,反而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现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

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

唯有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老街小面里头大有讲究。

有经验的师傅全凭手抓,眯着眼睛都几乎不差斤两。

巴掌大的面团揉得柔润光滑,抻出的面根根细如银丝,绵如垂柳。

B.海爷吃面,好讲排场,为的是显出身份高贵。

“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海爷对小面无比喜爱之情。

C.面馆的孙掌柜是一个地道的精明的商人,但也有当地人的质朴重义的一面,从这个人物身上同样可以看出老街的人性人情之美。

D.如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表现出了作者对过去无比留恋,对现实的深切失望。

解析:

A项,“几乎不差斤两”错,而是不差毫厘。

B项,“为的是显出身份高贵”错。

D项,“表现出了作者对过去无比留恋,对现实的深切失望”错。

答案:

C

5.老街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概括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守信自约,②乐善好施,③重义轻利,④知恩图报,⑤质朴纯善。

(任选四点)

6.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掉,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认为最后一段不能删。

①从小说情节看,最后一段可以说是小说的结局或尾声,是情节必不可少的部分,使情节更完整。

②从小说环境看,老街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的环境,古朴的民风民俗至今保持,已经成为生活的宝贵传统和精神命脉,删掉最后一段会缺少传承感。

③从小说主题看,本文通过老街小面中透出的人情世态,人间百象,热情歌颂了乐善好施的传统,质朴淳厚的民风,传统风尚应该弘扬光大,删掉最后一段会使小说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弱化。

(赞成删掉也可,言之有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

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中央电视台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

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

D项,向“国家地理频道”提供片源的是“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答案: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解析:

A项,从材料一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已经采用“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播出,并非“以期将来”。

D项,由材料二图表可知,55岁以上人群及“大学及以上”学历关注度下降。

E项,“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于文无据。

答案:

BC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运营模式的不同表现在“制”和“播”两方面的差异,依据材料三可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情况,依据材料四可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片源、节目制作和播出情况。

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对点概括,分条表述。

答案: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中央电视台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

中进士第,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

三迁谏议大夫。

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

郾进曰:

“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

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谢曰: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

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帝惭曰:

“朕少间当请益。

”高釴适在旁,因言:

“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

”帝重咎谢,成赐锦、币。

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

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

郾曰:

“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即以府常费代之。

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

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

民悦,忘输之劳。

改鄂、岳等州观察使。

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

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

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

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

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

室处痹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

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

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或问其故,曰:

“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

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闻者服焉。

崔氏四世缌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唐兴无有也。

居光德里,构便斋,宣宗闻而叹曰:

“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因题曰“德星堂”。

后京兆民即其里为“德星社”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B.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C.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D.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

解析:

解答断句题,注意相似句式,根据语意断句。

本题“昨日得之”与“今日失之”句式一致,中间应断开。

“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句意完整,其前应断开。

答案: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田猎、游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

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解析:

“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错误,不是专指。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郾任吏部员外郎时,拟吏公允精当。

崔郾进士出身,多次升迁,任吏部员外郎,每次拟定官吏,都是亲自确定标准,对官员的褒扬、废黜都很准确,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

B.崔郾任翰林侍讲学士时,委婉劝皇上读书。

崔郾被任命为翰林侍讲学士后入朝拜谢,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皇上对自己没问崔郾问题很惭愧,表示随后就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C.崔郾担任虢州观察使时,关心民生问题。

皇帝下令百姓要把粟米缴纳到太仓,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崔郾就在支流建立粮仓收受百姓的粟米,然后使用漕运,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百姓很高兴。

D.崔郾在虢、鄂为官时,为政十分注重变化。

崔郾认为陕地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就用宽容的政策;他认为鄂州土地肥沃,百姓剽悍,又加上此地有夷人风俗,就用重罚来治理这个地方。

解析:

“从自己上任半年没有问皇上读书的事情说起”错误,原文有“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意思是陛下半年来没有问有关经义的问题。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

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崔郾和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分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方便阅览。

(2)官吏不能养活自己,怎能有时间体恤百姓?

我无法一个人治理好地方,怎能使百姓富足?

参考译文:

崔郾,字广略,姿态仪表壮美,人们一看见他就会钦慕他,但不敢与他亲近。

考中进士科,屡经升迁任吏部员外郎,部下属吏不敢欺骗他,每次拟定官吏,他都亲自掌握标准,褒奖废黜公允精当,孤寒贫贱但有才的人没有被滞留不用的。

三次迁任谏议大夫。

穆宗即位,沉浸于游玩打猎,放纵饮酒,天已大亮还不能临朝处理政务。

崔郾进谏说:

“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劳,拥有广大的四海,万国的民众,天下是治是乱,都系于陛下一人身上。

自山以东有百座城池,地广千里,昨天刚得到,今天又失去。

举目西望各个营垒,距离宗庙才十舍远近,百姓憔悴,没有积蓄。

希望陛下亲自临朝处理政事而使天下人幸福。

”皇帝深表感谢,升任他为给事中。

敬宗继承皇位,拜授崔郾为翰林侍讲学士,他入朝谢恩说:

“陛下使臣任侍讲学士,半年过去了,没问过一次经书的义理。

臣下没有功劳,对不住圣上您的厚恩。

”皇帝惭愧地说:

“朕稍有时间即刻向你请教。

”高釴恰好在旁边,趁机接过话头说:

“陛下乐意请教却没有时间咨询,天下的人不知道陛下有接近儒士的意思。

”皇帝内疚道歉,赐给他们锦、币一类的财物。

崔郾和高重将《六经》中的主要言论按类分为十篇,进献给皇上,以方便阅览。

崔郾升任为礼部侍郎,后出京城外任虢州观察使。

先前,上供朝廷的财物缺乏,就削掉官吏的俸禄来资助进献,一年大概有八十万钱。

崔郾说:

“官吏不能养活自己,怎能有时间体恤百姓?

我无法一个人治理好地方,怎能使百姓富足?

”当即以官府日常费用代替上供的缺额。

皇帝又下诏将赋税的粟米缴纳到太仓,一年有数万石,百姓苦于缴纳,还要拉上车子送到河地一带。

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设置粮仓收受粟米,由运输通道而装入漕运之船。

百姓高兴,不再有转运的辛劳。

改任鄂、岳等州的观察使。

自从蔡州反叛,鄂州、岳州的百姓常常苦于战争,江湖一带盗贼盛行。

崔郾修造铠甲兵器,制作战船,穷追紧随,上下千里,一年之间盗贼全部被捕获、平息。

升任检校礼部尚书,在任上去世。

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德。

崔郾不积蓄财物,一有剩余就周济给亲友故旧,替他们治办婚丧大事。

他居家和悦,不训斥子弟,但子弟们都能自我教化。

他居住的地方低矮潮湿漏雨,没有走廊,到了雨湿泥烂时,客人大都穿着木屐站在外面。

他治理虢州十分宽松,时间过了一个月也没有鞭笞过一个人。

等到他到鄂州任官时,则施用严法重罚,对犯罪一概不予宽免。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

“陕地土地贫瘠而百姓穷苦,我抚慰他们还怕来不及,唯恐打扰了他们;鄂地土地肥沃而百姓剽悍,夹杂有夷人风俗,不用威严就不能治理。

所以说为政贵在知道变化。

”听到这话的人无不佩服。

崔家四代的缌麻之亲都同吃同住,崔郾兄弟六人都官至三品,这是建唐以来没有的情况。

他们一家居住在光德里,房屋构造简单,宣宗知道后感慨地说:

“一家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可以作为士族效法的榜样啊。

”因而题名叫“德星堂”。

后来京兆人就把光德里称为“德星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