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054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周经济观察80303.docx

每周经济观察80303

信息资料

仅供参考

每周经济观察

2008年3月3日(第8期)

 

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能变5

中美利差急剧扩大将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大6

CPI增幅创新高引发加息争议8

雪灾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影响不大9

今年房地产价格将向理性回归11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12

从紧货币政策对宏观调控很难奏效15

中国股市迟早将过万点20

今年韩国经济增长总体将呈“上高下低”态势20

每周经济观察编辑委员会编辑

本期导读

鉴于雪灾和外部环境恶化只是使得经济从偏快增长向正常状态转变,不宜因雪灾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明显放松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能变》

一边是美国政府不断地减息,一边是中国政府迫于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压力需要继续加息,中美利差倒挂,明显加大了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

《中美利差急剧扩大将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大》

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一些短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中存在着加息的压力。

《CPI增幅创新高引发加息争议》

对当前的雪灾损失不宜估计得过于严重,在我国经济增长周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仍应强调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雪灾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影响不大》

2008年上半年还将会有一系列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整个中低端市场的房价应当很难明显上涨,但是对房价的实际跌幅不能期待过高。

《今年房地产价格将向理性回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波动等,仍然是困扰着宏观决策者的难题。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防止通胀仍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央行将落实从紧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手段使通胀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防止通胀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宏观调控很难奏效,而且容易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应该更多地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扩大公共消费。

《从紧货币政策对宏观调控很难奏效》

中国股市迟早都会突破一万点,也许五年,也许十年,虽然我不明确什么时候中国股市才会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但我对它的表现会很有信心。

《中国股市迟早将过万点》

2008年经济增长总体将呈“上高下低”态势,上半年和下半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4.9%和4.7%。

《今年韩国经济增长总体将呈“上高下低”态势》

 

第一视点

 

要靠改革开放建立一个好的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我们要靠改革开放建立一个好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市场化改革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把我们的市场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

建设法治国家有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

从立法的方面来说,数量是不少的,但是从一些基本的立法看来,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党中央一再强调《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的法律,但是这个法搞了13年。

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干预和坚持,很可能在2006年就给搅黄了。

还有一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反垄断法》,也花了13年,而且现在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目前有一种说法,说反垄断应该只反那些不好的垄断,对于好的垄断则不能反。

如果这种意见占了上风,那么,一种垄断应不应当反就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确定的事情了。

怎么能够做到独立和公正的执法,难度可能比立法还要大一些。

但是对于一个现代市场经济,所谓非人格化交换占主要地位的市场经济,没有独立的公正的司法,合同的执行是不能得到保障的。

经济活动的参与人为了保证自己财产的安全性,它的办法就只有去投靠官府。

为什么这些年来买官卖官越来越盛行呢?

恐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公法不彰,行政官员的个人权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决定企业家的基本生存条件和企业的成败祸福。

不受约束的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约束权力的唯一的办法是靠法治。

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均实际收入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我们更需要关注不同地区实际生活和就业人口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指标的变化。

我们讲地区发展差距,所关心的是这些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所以,“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是一个适宜的比较性指标。

这个指标除了关注货币收入外,还考虑到剔除不同地区物价水平差异后的实际购买力水平。

在劳动力和其他人口合理流动的情况下,不同地区“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将逐步趋于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被打破,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和非农产业,不仅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是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条主线。

我们的各种政策,不论产生于何种背景,都应当促进而不是延缓这一进程。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接近50%,要大体完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至少还需30年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使之“出得去”、“留得住”,包括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人口在城市生存、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转移支付等方式,提高仍然居住在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之与城市人口,包括已转移至城市的原农村人口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至少要让他们“过得去”。

短期波动对汽车产业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短期波动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大势产生根本性影响。

从紧的货币政策,其含义在于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这样,自2005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今年将变成“一稳一紧”相搭配。

所以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局部性的、是温和性的影响,对一些企业会有些影响,比如贷款可能比较困难。

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比如说汽车产业的资金来源一直存在着直接融资少、间接融资多的问题—从资本市场获取资本少,从银行贷款多。

我们认为应该直接融资多一点,间接少一点。

在这种环境下,可能推动企业向资本市场转移。

在资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而汽车价格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生产效率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显现出来了。

现在看,汽车产业对上游产业价格上涨的吸纳能力还比较强。

同时要注意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可能导致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现阶段农产品价格上涨处于合理范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这一轮农产品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尽管推动了前期CPI的结构性上涨,但目前仍处于合理范围。

从全局上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今后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也将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趋势。

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首先由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禽、蛋、水产以及粮食等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特征。

这既有国际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也有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影响。

既是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拉动的必然趋势,也是动物疫病等突发因素影响的结果。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必须切实让农民真正分享价格上涨的好处。

2007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比不涨价增长11.5%,相当于中央财政补贴农民1600亿元。

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善于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杠杆来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物业税的开征可以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在一些因素的制约下,物业税的开征可以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的办法,而物业税的完善将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

开征物业税主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

一是我国目前没有全面地建立起完整的房地产登记和信息系统,以及隶属于政府系列直接管理的房地产评估系统;二是对非生产、经营性的居民房地产的分布状况研究不够,各阶层居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对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没有研究;三是税收的征收管理能力正在提高的过程中,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国税征管信息系统与地税征管信息系统还处于自成体系,相互不衔接的状态;四是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十分淡薄,税收法制环境还不完善;五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面有效地控制税源的体制和机制,欠缴税款的追讨和罚则的执行都缺乏有效的手段。

G&L

WeeklyEconomicObserver每周评论

本期开卷

 

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能变

由于2007年我国经济增速较高,因此,从积极的一面来看,雪灾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为国内经济降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状态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明显缓解,投资反弹的体制性基础没有根本改变。

根据当前情况,应该继续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适当把握政策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是紧还是松及其力度取决于经济形势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仍然能够达到10%以上,仍处于较高水平。

从2007年投资增长情况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然很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一直在加快,预示着未来投资反弹压力仍存在。

而雪灾的滞后影响可能促使二、三季度的投资增长出现反弹。

因而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并没有完全解除。

另一方面,受雪灾影响CPI涨幅可能会有所扩大,而目前存在的电煤矛盾不仅是雪灾带来的运输困难造成的,还是煤电联动的未能落实所造成电煤供给紧张带来的,理顺资源价格的压力相当大。

如果采取行政手段人为将电煤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则将导致电煤的供给短缺。

为改善资源的供给状况,动用价格杠杆是必要的。

而煤炭、石油、电力等资源价格的上涨必将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目前经济运行状况并不支持改变既定的政策基调。

如果突然放松政策,投资反弹造成经济过热的风险以及全面通货膨胀的风险都会加大,这会使得前期的宏观调控成果毁于一旦。

从过去的经验看,政策变化是滞后的,只有有了明确的信号表明经济减速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比如低于9%,宏观调控的基调才应作出调整。

鉴于雪灾和外部环境恶化只是使得经济从偏快增长向正常状态转变,不宜因雪灾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明显放松财政政策。

由于2008年是新一届地方政府执政的第一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比较强烈,放松财政政策容易引发投资的快速增长。

受灾害对部分产品供给的不利影响,一季度消费价格的涨幅继续提高。

由于价格是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价格上涨也是2007年经济增长偏快的滞后反映。

同时,考虑到灾害对产品供求和价格的不利影响是暂时性的,因此,暂时不宜再出台提高利率等进一步紧缩性政策。

从资本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近期美国股市继续大幅度下行,考虑到中外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为了避免国内股市出现剧烈振荡,也应该暂停加息等紧缩措施。

利率政策应该视中美利差情况斟酌使用,在目前美国大幅减息,中美利差逆转情况下,应该谨慎加息,而不应持续大幅加息。

但仍要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搭配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大力对冲流动性,加强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引导商业银行控制信贷投放。

 

权威角度

 

中美利差急剧扩大将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增大

可能以后会更多采用数量型工具来控制流动性

本刊讯最近一个时期随着中国进入升息周期,美国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急剧扩大。

国家信息中心著名分析师祁京梅撰文指出,中美利差超百基点创6年新高,这将使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选择。

一边是美国政府不断地减息,一边是中国政府迫于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压力需要继续加息,中美利差倒挂,明显加大了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

目前,我国国内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反弹压力较大、物价涨幅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照此分析,我国应继续上调基准利率,逐步改变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充分发挥价格型工具的调控功能。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随着中美利差倒挂现象的出现,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更多的国际热钱流入我国境内,将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继续推高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

一是通胀的压力大于热钱涌入的压力。

利差倒挂1.14%,对于这一汇改以来从未出现的全新挑战,央行已然面临“内有通胀,外有热钱”的两难境地,汇率与利率,内忧与“外患”之间的博弈,成为当前央行必须直面的困局。

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连同美联储的降息,将让中国重新严肃思考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

有些研究机构,已将今年的加息预测从“上半年两次加息”调整为“全年无加息动作”。

但是现在最为关键的是,通胀压力的确仍在攀升之中,严重的暴雨雪天气再次加大了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电力等能源资源的短缺,也增加了资源生产性物价的上涨空间,大部分机构预计一季度物价涨幅至少应在7%,因此政府对通胀的忧虑大大超过了对热钱的忧虑。

在通胀和热钱这两个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反通胀更重要。

如果物价形势继续恶化,不排除政府要继续加息,通胀压力不断增加可能会促使政府继续提高短期存款利率,但在3月“两会”召开前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中国进一步加息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可能以后会更多采用数量型工具来控制流动性。

利差是需要关心的,但不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利率政策还是应该根据本国经济情况而定。

很多人非常在乎中美间利差缩小的问题,但中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资产价格过高。

如果中国要实现贷款增幅放缓,必须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

同时,尽管美联储减息,中美利差变化有可能导致热钱继续流入,但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因此并不会直接导致热钱的大量涌入。

不过,对资本流动的监管也是必要的,中国政府也会更加严格地控制资本的流入。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也将影响紧缩力度。

2008年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块转向过热,从紧货币政策成为降温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

但是,新年首月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使得货币政策面临新的考量因素。

一是近期国内暴雪造成部分工厂停产、农作物受损,一季度工业增速减慢、经济增长减缓的可能性很大。

二是美联储再次降息表明次债危机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先前的想象。

美联储的连续大幅降息举措实际上再度表明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加大,从而全球经济减速的幅度可能会更高,对于过热的中国经济而言,这反而是有利的。

外部需求的降低本身为中国经济的降温创造了条件,从而对于货币政策的从紧会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如果美国经济放缓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不排除中国货币政策会出现转向的可能性,央行加息的次数可能会减少,紧缩信贷的力度也可能有所放松。

三是中美利差变化对资本流动带来的影响,如果央行简单执行上年确定的从紧政策,不断上调存贷款利率,将使中美利差倒挂越来越严重,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对于上述三方面的考虑,将会促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谨慎,加息迫切性趋于减弱,紧缩力度予以调整。

对于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考虑新的思路,不是简单的紧缩发行量。

2007年底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年初相比增加了5.1902万亿元,200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与年初相比增加了4637亿美元,为此央行等额发行了3.4万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它相当于20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额的60%左右。

因此调整现行的强制性结售制度和外汇占款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流动性的方法,对此可以推行有比例的自主结汇制度,直接将结售汇转入企业和个人的外汇账户,同时对这部分外汇建立相应的外汇市场,建立人民币的期货体系实现预期收益与当期收益的平衡,以这种货币调整政策推进货币市场的改革。

参考消息

倒挂破百点中美利差创6年新高

今年1月30日,美联储再度宣布降息50个基点,从3.50%降至3.00%。

由此,参照中国目前4.14%的利率水平,中美利差已达到114个基点,6年来首次突破1%。

2007年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和金融危机迫在眉睫,为了扭转不利局面,美国选择结束升息周期。

美联储在2007年9月进入了大刀阔斧的降息周期,特别是2008年1月24日联邦基金利率由之前的4.25%降至3.5%,一次降低75基点,这是美国自1984年10月以来的单次最大降息幅度。

至此,中美利差开始出现“倒挂”局面,中国的基准利率超过美国64个基点。

接踵而至的是8天时间里美联储进行第二次降息,美国利率由5.25%降至3%,几乎降了50%。

短短一年多时间,中美利差由3%到-1.14%,中美利差出现了戏剧性的角色转换。

 

热点关注

 

CPI增幅创新高引发加息争议

应该尽快通过货币政策扭转负利率的现状

本刊综述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就曾经判断,短期恶劣天气影响食品类价格加速上涨,使得市场预期今年通胀水平仍将维持高位,1月份CPI不排除创新高可能。

对CPI创新高的预期与央行可能加息的预期相伴而行,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对年内可能加息的次数作了预测,市场对央行可能加息的猜测变得越发强烈。

多重因素导致CPI上涨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今年1月份之所以CPI上涨较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第一是春节因素。

按照往年的惯例,春节前夕食品类价格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今年春节在阳历2月,价格因素集中反映在1月份。

第二是在1月份发生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因素。

第三与去年1月CPI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2007年1月CPI涨幅仅有2.2%。

今年全年CPI走势可能会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和发挥作用,预计下半年CPI涨势会趋于缓和。

不过,一些国际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对短期的通胀数据并不乐观。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CPI在一季度可能连创三次新高,2月份CPI将上涨约7.8%,到3月份预计超过8%。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表示,虽然前期CPI的增速加快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但近期PPI的表现暗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也在逐渐上升,这同样可能最终影响到CPI的表现。

CPI上涨短期内无法改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这次CPI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短期内无法改变。

首先,春节前后罕见的雪灾重创我国南方各个省份,这些省份是国内主要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而灾后重建还得有一个最短的周期,因此,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是必然。

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CPI全面上涨是不可低估。

其次,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尽管在春节前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行政措施来控制居民消费品特别食品价格的上涨,但是其所起到作用十分有限。

而且这种临时性价格管制一旦放松,相关消费品价格快速上涨是任何行政方式不可控制的。

第三,目前中国这一轮的CPI快速上涨,是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房价及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结果。

如果国内房价高位运行不改变,国内CPI要想在短期内回落是不可能的。

从国际市场的价格情况来看,由于近几年来美元迅速贬值,从而导致全球以美元计价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无论是农产品还是矿产资源产品的价格都在快速上涨。

再加上中国最近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矿产资源产品、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的出台,这些都是推高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继续加息几成共识

目前一项对55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预期2008年将再次加息的经济学家占比达到了95%。

其中有49%预期2008年中国央行将加息3次以及以上,32.7%预期将加息2次,12.7%预期将加息1次。

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物价水平相对较高,一些短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仍为负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中存在着加息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也表示,应该尽快通过货币政策扭转负利率的现状。

1月CPI上涨是在预料之中,更担心的是PPI的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一路走高,已创近3年新高,这将导致CPI上涨压力增大。

交通银行研究报告建议,未来物价上涨有向全面通货膨胀发展的压力,因此“从紧”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要控制物价上涨,央行年内应继续升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目前加息的空间很小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认为,1月CPI走高的因素应客观分析,慎重选择加息工具。

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褚洪波认为,加息的目的是收缩流动性,抑制信贷扩张和投资的无序扩大。

但是应该认识到地方政府换届已基本完成,根据经验,地方投资扩张对信贷的需求冲动并不因贷款利率的提高而发生明显变化—利率往往成为被忽略的成本。

对于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相反,加息更容易损及中小企业的利益,使他们因融资难和融资成本的提高而不堪其苦。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目前我国加息的空间很小。

一是美联储的大幅降息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的升息空间。

二是尽管1月份CPI创出新高,但其部分反映了雪灾所造成的供应短缺现象,而使用利率应对这种通胀并不合适。

樊纲在坦陈加息压力的同时也指出,是否加息还要权衡其他因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政策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

假如美联储持续降息,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

因为如果不顾及这个因素,将可能加大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

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工具中,价格杠杆和数量杠杆达到的效果有时候是一致的,不一定非要通过利率的调整达到目的。

 

重点问题

 

雪灾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影响不大

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继续紧缩

本刊综述年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的影响,国内多数地区交通受阻,农副产品等物资供应紧张。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目前已造成111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一些专家预计,这场暴风雪可能拉低一季度GDP增速0.5个百分点,推高CPI涨幅0.3个百分点,而它间接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它还将凸现出中国经济待改革的薄弱环节。

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趋势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雪灾不会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有重大的影响,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趋势。

这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南方一些区域,虽然这对当地的工业会有很明显的甚至很严重的影响,但是对全国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即使在外有次贷、内有雪灾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也并未显露出应有的放缓迹象,或许外界都大大高估了雪灾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

通胀减缓趋势不会改变

近期大范围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引发外界对中国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担忧。

不过,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指出,今年的雪灾肯定会对中国的食品价格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不会有太大影响。

粮食的价格应当说目前非常稳定。

以猪肉为主的肉类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略有上涨,但幅度不会很大。

蔬菜价格随着气候的转暖,肯定要回落。

著名经济学家樊刚认为,目前我国局部发生的雪、霜、交通等问题,是一个短期现象。

因为此问题产生的一些价格上涨,总体来讲属于局部的和短期的,不能用通货膨胀这个词来表述。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高辉清判断,近期的暴雪灾害的确将对通胀走势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雪灾对农作物生产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交通受阻影响商品流通,这都将加剧短期通胀压力。

但是,雪灾对长期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

相比水灾,雪灾的影响更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