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042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docx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仿照例句,在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默写。

(每题1分,共5分)

(1)在这四年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2)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3)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敌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读了阿累的回忆录《一面》,我们更体会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5)假日的清晨,人们游览湖光山色,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你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轻轻地吟诵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一)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

回答问题。

(4分)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个名句:

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请你对这两句加以赏析,并回答另一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9~14题。

(共16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教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

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

10.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虫蚁为兽B.太祖常劝以读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跪而拾之以归\以刀劈狼首D.普又以其人奏\何不试之以足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12.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2分)

A.闭门读书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D.闻鸡起舞

13.“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6.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2分)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7.默写。

(每题1分,共6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2)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

(4)《西江月》里描写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霜湿桂花。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一11题。

(共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0.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完成12一15题。

(11分)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日: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释:

①东渡:

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

13.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A.明帝问何以致泣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跪而拾之以归

14.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分)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5.根据文义揣摩第

(2)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2分)

(1)我喜欢“书山漫步”,收获颇多:

我在赵帅秀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悠闲的心情;我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洒里品尝到乡愁思乡的滋味;我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顽强开拓的精神……

(2)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

“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5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首鸟有拥肿的根。

(4)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诗词中,描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写的句子中须含有“雨”字)

二、阅读理解(舍7一19题,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题。

(共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清从艺术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黄鹤楼>。

完成8~12题。

(共13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州城西南隅()

(2)遂以名楼()(3)高标巃嵸()(4)观其耸构巍峨()

9.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贻以金钗B.以幽阴深邃奇\普又以其人奏

C.跪而拾之以归\俱以假山显D.遂以名楼\则以钳搏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作者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2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5.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2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宽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

(每题一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2)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词》

(5)杜甫《孤雁》中用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爱憎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虞世南《蝉》中借蝉抒怀,表达品格高洁者,不许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含8—22题,共4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8题。

(共4分)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8.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鸱鸪的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句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9--13题。

(共13分)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②乎?

楚王田

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

拂王旃⑪而过,翼若垂云⑫。

王注矢于弓⑬,不知其所射。

养叔⑭进曰: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

向。

②道:

道理。

③田:

同“畋tián”,打猎。

④云梦:

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

让。

引:

拉。

⑥虞(yú)人:

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⑦起:

赶起。

⑧发:

跑出来。

⑨交:

交错。

鹄(hú):

天鹅。

⑪旃(zhān):

赤鱼的曲柄旗。

⑫垂云:

低垂下来的云。

⑬注矢于弓:

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⑭荞叔:

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蔽林间窥之()

(2)稍出近之()(3)以为且噬已也()(4)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读之竟日\至之市B.放之山下\事列《神仙》之传C.臣之射也\是吾剑之所从坠D.心之所向\方为秋田之害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

(2)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

12.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甲】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甲】文的故事内容。

(3分)

———————————————————————————————————————————————————————————————————————————。

13.【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5.在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续写一个分句。

(2分)

例句: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抛向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每题一分,共6分)

(1)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鹧鸪》中用典故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3)无情有恨无人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5)《蝉》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含7~25题,共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题。

(共4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呜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请从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本诗的颔联。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8~14题。

(共14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费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

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

,故称瑞

耳。

体兼彩

,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

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瑞:

吉,善。

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3)而名之不可()(4)莫能肖也()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lO.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

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香味:

莲——__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2分)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5.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全诗句。

(4分)

诗人说:

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我说:

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每题一分,共5分)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雪迎春到。

(4)《再别康桥》一诗中,呼应第一节,反复表露诗人对康桥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5)《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冒着酷暑辛勤劳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含7—22题,共43分)

(一)阅读《沁园春·雪》,完成7—8题。

(共4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2分)

------------------------------------------------。

8.作者在诗中列举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有什么用意?

(2分)

------------------------------------------------------------------------------------------------------。

【二】阅读古文《木兰诗》,完成9—13题。

(共12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