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888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x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茶叶产业是我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产业链长,涉茶人口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制走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现状

(一)生产情况。

2016年全省茶园面积377万亩、毛茶产量43万吨,其中:

红茶4.99万吨、绿茶13万吨、乌龙茶22.83万吨、白茶L75万吨。

(二)产值情况。

2016年茶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873亿元,其中:

第—产业产值220亿元,占25.2%;第二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占21.4%;第三产业增加值466亿元,占53.4%(详见附件1-1X

(三)产业特点。

我省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茶类众多,茶叶品牌认知度高,茶叶生产科技领先,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精深加工不断拓展”效益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也存在茶叶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面不广,精深加工开发不够、价值链不高”茶叶品牌多而不彰等问题。

—\目标思路

(一)发展目标。

以茶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到2020年哉省茶叶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90.6亿元目标,比2016年新增产值217.6亿元,年均增长率5.7%。

重点是稳走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252.5亿元z占23.2%,比2016年新增产值32.5亿元,年均增长率4%;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亿元,占20.8%,比2016年新增产值40.3亿元,年均增长率5%;第三产业增加值610.8亿元,占56%,比2016年新增产值144.8亿元,年均增长率7%(详见附件1-1)。

(二)主攻方向。

围绕〃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总体要求,按照转型升级■项目带动.集聚发展.精准施策等原则,分产业实施重点突破。

一产以品质提升、质量安全、优化品种结构为重点;二产以拓展茶叶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三产以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和产业融合为重点。

三、主要任务

(一)第一产业方面,产值增加32.5亿元。

一是优化茶类区域布局。

在福鼎、政和、建阳等闽东北茶区,加大白茶等福建特有茶类发展,到2020年,白茶产量提高到4万吨左右,增加2.2万吨;在红绿茶区改造完善设施设备,调高特色高香型红茶类比重,通过优化茶类布局”新增产值13.2亿元。

二是推广茶树优新品种。

在闽东红绿茶区、闽南乌龙茶区重点推广金牡丹、紫玫瑰、

1=1

春闺等高香型、制优率高、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推进低产茶园改植换种,提高品质。

至2020年,全省完成1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新增产值9亿元。

三是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积极推进茶叶

标准化生产”推行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到2020年,全省实施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80万亩以上。

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茶树栽培技术相结合,配备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茶园水肥管理精准化、病虫害防治科学化、茶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到2020年,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100万亩,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带动节本增效2气电等)替代柴、煤等传统能源,提高茶叶初制加工产品清洁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全面完成老旧加工厂改造升级,全面实现清洁化初制加工。

预计改造850家初制加工厂,每个加工厂平均新增产值100万元左右,新增产值8.3亿元以上。

(二)第二产业方面,产值增加40.3亿元。

一是健全完善标

准体系。

推动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制走完善企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改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组织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茶叶产品,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

到2020年,全省新增茶叶精制加工不落地自动化生产线100条z精制茶加工量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

二是拓展茶叶深加工。

鼓励开发速溶茶、保健功能茶、休闲茶食品、茶生物制剂和添加剂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重点扶持企业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系列化开发,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茶叶深加工设备。

到2020年,茶叶精深加工新增产值10.3亿元。

(三)第三产业方面,产值增加144.8亿元。

一是培育茶叶品牌。

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大以〃清新福建、绿色农业〃为主题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巩固提升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10个重点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品牌茶叶的系列化多样化开发,推动茶叶标识销售。

到2020年,新增产值100亿元二是拓展茶叶市场。

鼓励新型茶业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线上线下结合”促进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加快实体店功能转型。

支持开设品牌专卖店、连锁营销、电子商务和现代茶馆茶楼等经营网点,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加强品牌推广,逐步构建现代营销体系。

持续开展〃闽茶海丝行〃茶叶经贸活动,扶持有条件的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到2020年,实现茶叶出口4万吨上匕2016年翻一番,增加销售额14.8亿元。

三是促进产业融合。

按照建设〃茶叶生产示范区、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的目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茶叶)小镇建设新模式、新业态。

在武夷山、安溪、福安、福鼎、大田、漳平、永春、华安、建瓯、蕉城等地建成10个特色农业(茶叶)小镇,到2020年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专门成立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农业、财政、发改、商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工作小组

要围绕有关目标任务,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整合项目资金。

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福建农民创业园等项目资金,集中打造现代茶叶产业园。

到2020年,全省形成100个生产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茶业产业园,其中省级以上10个、市级20个、县级70个。

(三)出台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以下领域投入。

_是扶持茶叶品牌培育与营销。

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

二是支持福建茶叶走出去。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继续组织茶叶企业等参与

〃闽茶海丝行”活动,指导和支持企业制走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产品标准,鼓励茶叶企业持续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重点支持茶叶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对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粘板、性

诱剂物理防控和使用捕食嗚等生物防控技术的茶叶生产基地给予补助,对推广应用茶叶病虫害市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组织给予补助,着力从源头上解决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和茶叶农残超叶)小镇建设,支持茶庄园、茶园观光、茶叶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五是扶持茶叶精深加工。

对引进国外先进茶叶精深加工设备给予

—走比例奖补,推动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系列化开发。

六是强化金融支持。

积极推动茶业无抵押纯信用贷款,扩大各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对茶业信贷担保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茶叶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格局。

附件:

1J.2016-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业产{j

「2•到2020年茶叶全产业链新增产值分年度指导性计划

任务

".现代茶叶产业重点项目情况表

附件1T

2016-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业产值预计增长情况表

产值

(亿元)

2016年

2017年(预计)

2018年(预计)

2019年(预计)

2020年(预计)

年均增长

2020年比2016年新増产值(亿元)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增

比重

产值

比增

比重

产值

比增

比重

产值

比增

比重

一产产值

220

25.2%

227.7

7.7

24.7%

235.7

8

24.2%

243.9

8.2

23.6%

252.5

8.6

23.2%

4%

32.5

—产増加值

187

21.4%

196.4

9.4

21.3%

206.2

9.8

21.1%

216.5

10.3

21.0%

227.3

10.8

20.8%

5%

40.3

三产增加值

466

53.4%

498.6

32.6

54.0%

533.5

34.9

54.7%

570.9

37.4

55.4%

610.8

39.9

56.0%

7%

144.8

总产值

873

922.7

49.7

--

975.4

52.7

1031.3

55.9

1090.6

59.3

5.7%

217.6

加快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蔬菜产业是我省特色现代农业中的优势产业,是丰富菜篮子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制走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现状

(一)生产情况。

福建是蔬菜外调、出口大省,出省蔬菜占蔬菜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国内主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港澳等地区,国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韩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出口额分居全国第三、第二位。

2016年全省蔬菜面积1151万亩,产量1833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加17万亩、43万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二)产值情况。

2016年蔬菜全产业链产值1548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579亿元,占37.4%;第二产业增加值136亿元,占8.8%;第三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占53.8%(详见附件2-1X

(三)产业特点。

福建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蔬菜品种丰富多样,产品质量优良;冬春蔬菜和夏秋高山蔬菜优势明显;设施蔬菜发展迅速;蔬菜自给有余、大量外销,蔬菜出口稳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也存在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覆盖面不广,冬春等优势蔬菜挖潜不充分,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不强,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冷链物流短板较为突出等问题。

—\目标思路

(一)发展目标。

着力优化区域布局,调优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提升蔬菜产品质量,提高商品价值,到2020年,实现全省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982亿元,比2016年新增产值434亿元,年均增长率6.3%O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677亿元,占34.2%,比2016年新增产值98亿元,年均增长率4%;第二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占8.7%,比2016年新增产值36亿元,年均增长率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3亿元,占57.1%,比2016年新增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率8%(详见附件2・1)。

(-)主攻方向。

围绕〃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总体要求,按照转型升级、项目带动、集聚发展、精准施策等原则,推进规模生产,优化区域布局,提升设施水平,强化采后处理,完善冷链物流,提高质量品质。

一产着重推进优势区域的规模化生产、调优品种结构、提高设施栽培比例和水平、促进节本增效。

二产着重加强商品化处理水平和蔬菜精深加工,重点建设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完善分等分级、清洗、包装生产线,开发干制蔬菜、冻干蔬菜、蔬菜汁、蔬菜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

三产重点配备冷链物流,做到净菜包装上市、二维码标识销售、

质量安全可追溯,发展定制配送、休闲采摘等新业态。

三、主要任务

(一)第一产业方面,新增产值98亿元。

一是扩大优势蔬菜面积。

充分利用冬春温光资源,重点在闽江口以南冬春蔬菜优势区域(福清、长乐、涵江、惠安、晋江、同安、南安、龙海、漳浦、云胃、诏安、南靖、平和、长泰等地),扩大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苦瓜、黄瓜等瓜类冬春上市蔬菜面积,到2020年增加面积40万亩。

在鹫峰山、戴云山脉等中高海拨山区(屏南、周宁、寿宁、建瓯、闽清、大田、尤溪、政和等地),充分利用夏秋冷凉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夏秋高山蔬菜,满足市场空档需求,到2020年增加30万亩。

在城市郊区(闽侯、闽清、连江、同安、翔安、龙海、长泰、蕉城、延平、新罗等地)发展不耐贮运的叶类蔬菜,保障城市蔬菜供应,到2020年增加30万亩。

通过扩大上述蔬菜优势区域,可新增种植面积100万亩”新增产值48亿。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引导设施蔬菜向〃一带三区〃(即闽江口以南沿海高优设施蔬菜优势生产带和闽江流域、闽东沿海、闽西地区三大设施蔬菜生产次优势区)集中,打造高优设施蔬菜优势产区。

在闽东南沿海着重发展抗台风、控温控湿性能高的设施棚型,在闽东、闽西北、闽西重点发展保温性能好的设施棚型,扩大冬春设施蔬菜面积”提高设施蔬菜在我省蔬菜产业中的比重和全国冬春季蔬菜市场占有率。

到2020年增加设施蔬菜面积30万亩,新增产值30亿元。

三是强化科技引领。

积极打造集约化专业育供苗中心,推广蔬菜新品种,提高嫁接苗的普及率”减轻连作障碍,提高产量、质量、效益。

到2020年,培育年供苗能力1亿株以上的企业10家,全省专业育供苗应用面积达到360万亩,比2016年增加2倍。

积极发展蔬菜集约化、轻简化生产,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物联网、智能操控等设施装备。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行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推广应用商品有机月巴,扶持发展基质等无土栽培,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增强土地产出能力。

到2020年全省推广各类新技术500万亩以上。

合计新增产值20亿元。

(二)第二产业方面,新增产值36亿元。

完善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冷藏、气调X初加工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提升采后商品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推进蔬菜精深加工,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开发干制蔬菜、冻干蔬菜、蔬菜汁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到2020年,全省蔬菜产品产地分级分拣比例达到50%以上,田间预冷处理比例达30%以上,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蔬菜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亿元的企业50家。

到2020年,通过蔬菜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新增产值36亿元。

(三)第三产业方面,新增产值300亿元。

一是完善蔬菜;令链物流。

加强蔬菜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现代物流与冷链系统等公共服务能力,做到物流及时通畅,打造一批蔬菜冷链物

流园,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延长蔬菜特别是优质蔬菜的货架期”提高蔬菜采后增值率。

到2020年新增产值70亿元。

二是开拓闽菜市场。

重点建设闽菜外调物流中心,在主产区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厦门闽南果蔬批发市场,形成我国南方重要的冬春蔬菜物流中心。

进一步发挥我省冬春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港澳等地区市场,以及日本、东南亚、韩国、欧盟、俄罗斯等境外出口市场。

到2020年,新增产值165亿元。

三是发展新兴业态。

创新营销服务,推广农超直供对接、产品直销直供平台,完善电商销售模式,打造一批较成熟的蔬菜走制配送、农超直供、电商销售主体。

不断拓展蔬菜产业的多种功能,加快与休闲观光、定制配送、中央厨房等相结合,打造一批集生产、物流、科硏、展示、旅游、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龙头。

探索发展开心农场认种、网络监控、微信微博关注等新模式、新

业态。

到2020年,全省蔬菜新业态销售比重提高到10%以上,品牌,突出打造〃福鼎槟榔芋"、〃永安飞桥萬苣"、〃永安黄椒〃、

〃建宁莲子〃等一批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建立完善产品分级标准,使用统一包装、统一标识销售,强化公共品牌管理,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品牌运营管理机制。

到2020年z新增产值4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专门成立加快现代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农

业、财政、发改、商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工作小组要围绕有关目标任务,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着力构建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整合资金项目。

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福建农民创业园等项目资金,集中打造现代蔬菜产业园。

到2020年,全省形成100个生产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蔬菜产业园”其中省级以上10个、市级20个、县级70个。

(三)出台扶持政策。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以下

领域投入。

_是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

支持扩大设施蔬菜温室大棚面积,不断提高设施蔬菜在蔬菜产业中的比重。

二是设立基质无土栽培专项补助资金。

在设区市以上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开展基质无土栽培补贴试点,加快示范推广基质无土栽培,克服土壤连作障碍。

三是扶持建设集约化专业育供苗中心。

重点扶持建设

一批蔬菜集约化专业育供苗中心,为菜农提供优质蔬菜种苗,增蔬菜主产县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对经营主体使用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进行补助。

五是扶持蔬菜精深加工。

对蔬菜加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蔬菜精深加工设备给予一定

补助。

六是扶持闽菜批发市场。

对闽菜外调物流中心、产地批发市场给予补助,提高闽菜市场占有率。

2・2.到2020年蔬菜全产业链新增产值分年度指导性计划任务

2・3•现代蔬菜产业重点项目情况表

附件2-1

2016-2020年福建省蔬菜产业产值预计增长情况表

产值

(亿元)

2016年

2017年(预计)

2018年(预计)

2019年(预计)

2020年(预计)

年均増长率

2020年

比2016年新増产值(亿元: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增

比重

产值

比増

比重

产值

比増

比重

产值

比増

比重

一产产值

579

37.4%

602.2

23.2

36.6%

626.2

24

35.8%

651.3

25.1

35.0%

677

25.7

34.2%

4%

98

—产增加值

136

8.8%

144.2

8.2

8.8%

152.8

8.6

8.7%

162

9.2

8.7%

172

10

8.7%

6%

36

三产增加值

833

53.8%

899.6

66.6

54.6%

971.6

72

55.5%

1049.3

77.7

56.3%

1133

83.7

57」%

8%

300

总产值

1548

1646

98

1750.7

104.7

1862.6

111.9

1982

119.4

6.30%

434

加快现代水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水果产业是福建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水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水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现状

(一)生产情况。

2016年全省水果总面积812.5万亩、总产量761.6万吨,其中:

柚子、芦柑、脐橙等柑橘类水果面积最大,约占水果总面积1/3;其他面积超过10万亩的水果依次还有:

龙眼、枇杷、李、荔枝、香蕉、桃、柿子、奈、青梅、杨梅、橄榄、葡萄等。

近年来,百香果、莲雾、青枣、獄猴桃、杨桃、火龙果等特色新兴水果得到快速发展。

(二)产值情况。

2016年水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931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291亿元,占31.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占11.1%;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占57.7%(详见附件3~1)o

(三)产业特点。

福建地处南亚、中亚两个气候带,境内多山,气候类型多样,水果种类众多,品质优良,鲜果供应期长,尤其是以福建百香果为代表的新兴水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果业发展中也存在果园基础设施薄弱,水果熟期集中导致结构性卖难,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水平不高,分等分级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缺乏,果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二、目标思路

(一)发展目标。

以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原则,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调优品种结构,到2020年,福建水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130.8亿元,比2016年新增产值199.8亿元,年均增长率5%。

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340.4亿元,占30.1%,比2016年新增产值49.4亿元,年均增长率4%;第二产业增加值125.2亿元,占11.1%,比2016年新增产值22.2亿元,年均增长率5%;第三产业增加值665.2亿元,占58.8%,比2016年新增产值128.2亿元,年均增长率5.5%(详见附件3_1)。

(二)主攻方向。

围绕“品种引领、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总体要求,按照转型升级、项目带动、集聚发展、精准施策等原则,分产业实施重点突破。

一产重点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和品种结构,发展设施栽培,完善喷滴灌等基础设施、推广果园机械。

二产重点强化釆后商品化处理,突破百香果等福建特色水果精深加工。

三产重点挖掘潜力,打造公共品牌,积极发展冷链物流,鼓励发展网上直销、配送等销售新业态。

三、主要任务

(一)第一产业方面,新增产值49.4亿元。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调优产业结构。

调减非适宜区果树面积,引导果农适地适栽,使主栽果类向适宜区、最适宜区集聚。

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水果产业,在闽南、闽东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百香果、莲雾、毛叶枣、番石榴、杨桃、火龙果等台湾水果,在闽西北、闽东山区发展百香果、蓝莓、獄猴桃、黄桃等特色果类,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至2020年新兴果类面积增加30万亩,新增产值25亿元。

二是调优品种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水果主产区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熟、晚熟品种的比例,适度扩大加工鲜食兼用品种比重,至2020年调整面积50万亩,新增产值10亿元。

三是发展设施栽培。

在闽南、闽东南沿海台湾水果主产区,发展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设施栽培;在闽西北、闽东山区百香果、獄猴桃等特色水果产区,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栽培;在葡萄、獄猴桃、桃、梨、杨梅、枇杷等水果产区,发展避雨设施栽培;同时,通过果实套袋、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髙果品品质。

到2020年水果设施栽培面积新增10万亩,水果优质率提高10个百分点。

建设果园喷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排蓄水系统、果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山地果园专用运输机、轨(索)道输送机等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果品效益。

全省推广使用果园机械设备10万台,减少果品损耗10万吨。

通过完善设施和装备,到2020年,预计可新增产值14.4亿元。

(二)第二产业方面,新增产值22.2亿元。

一是开展采后商品化处理。

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果品无损检测、分级、贴标、包装、保鲜(冷藏、气调)等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

到2020年全省建设处理能力强的水果清洗分级包装自动化生产线50条,新增产值5亿元。

二是积极发展精深加工。

积极发展柚子、青梅、橄榄、李、獄猴桃、黄桃、火龙果等福建特色果品精深加工,支持开发果汁饮料、冻干食品、精油等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高果品的附加值,至2020年,通过水果精深加工新增产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