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797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崇礼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1.(6分)(2016高三上·吉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小题。

儒学与科学

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化势同水火。

对这种观点,有必要予以辨析。

对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在儒学作为中国哲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如果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儒学与科学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

儒学和科学的旨趣,当然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

但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一种追求以仁为核心的善的哲学;而在科学的价值取向中,求真是基础性的。

从这个角度说,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

儒学所求之善以科学之真为前提之一。

在求善的问题上,尽管儒学一向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也强调从求真的角度对什么是善、为什么要求善以及求善的方式方法有准确深入的认知。

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

所以,儒家历来强调以德摄知。

孔子明确主张“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把知作为得仁的手段,视利仁为知的目的。

孔子所确立的以德摄知传统,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

孟子认为: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董仲舒认为:

“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

”二者都强调知为仁和义服务。

朱熹认为:

“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强调穷理之知与居敬之德相辅相成,以及知服务于德。

王夫之强调见闻之知,认为“人于所未见闻者不能生其心”。

戴震则提出了“德性资于学问”的命题,明确把学问置于德性的基础地位。

儒学把明道德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但并没有否定和忽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而是把对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性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

所以,儒学并非与求真绝缘,也绝不反科学。

只不过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

正因为如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

譬如,敬授民时,需要天文历法;“安民富而教之”,需要农学;“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需要医学;治国安邦,需要地理学;等等。

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

求真有端正目的、提高效率的问题,二者均需要善的导向和规范。

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

其最常见的目的有:

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

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

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学家应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

其基本价值取向不是官本位,也不是金钱本位、名誉本位,而是事实本位、真理本位。

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

尽管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敬事而信的作风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等。

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善的规范。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这些关系,适当吸收儒家伦理必将大有裨益。

儒学所倡导的许多道德规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

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信”能够引导科学家坚守诺言,保持信誉;“恕”能够引导科学家推己及人,团结同事;等等。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7月18日)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B.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

对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

C.儒家认为,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

所以,孔子曾明确提出“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等主张,来强调以德摄知的重要。

D.在儒学看来,正是因为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所以,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

(2)

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

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孝道德,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等等。

B.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学可以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D.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目的。

(3)

依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儒学对现代科学的积极作用的一项是()

A.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

B.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儒学所求之善的规范。

C.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

D.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上,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

2.(9分)(2019高一上·四川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

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

1949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翌年1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

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

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

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

西方科学家评论:

“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

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

”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这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

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稼先曾说:

“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

”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

“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今年1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的于敏去世。

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摘自《于敏:

“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光明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4版)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

②1966年12月28日,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试验前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102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他并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B.于敏团队花费四年时间研究解决基础问题,为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奠定基础。

C.氢弹设计方案的形成,既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更离不开于敏的带领和贡献。

D.婉拒“氢弹之父”称呼,因为于敏认为这是团队的成绩,表现其谦虚淡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好静思,喜欢科学,物理成绩优异,这是他研制氢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氢弹研究条件落后却取得神话般的进步,说明我国科学家比外国科学家更优秀。

C.喜欢基础研究,却把一生都奉献给核武器研制,民族情感是于敏的精神动力。

D.中华古诗词给了于敏精神养分,在古代英雄身上他学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3)简要概括于敏身上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3.(12分)(2017高一下·汕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群山之巅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

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

乌热松还是回去了。

回家第二天清晨,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

来,磕头。

”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

”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

”阿什库说。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

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

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

我们出发!

”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

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

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

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

”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

”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

“没错,是狍子。

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

”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公斤重的大狍子。

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

“爸,快打!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

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爸,你咋不打呀?

”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

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

“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

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

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着自然的法则。

孩子,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

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

孩子,鄂伦春人该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

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

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

”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

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选自《啄木鸟》。

2016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父亲莫名其妙地让乌热松请假回家跟他上山学习打猎,这样写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

B.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什么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C.小说中阿什库哼起鄂伦春小曲,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小曲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体现出他们的勇敢。

D.阿什库不射杀追到的狍子,唯一的解释是他看出狍子正处于特殊期,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

(2)小说结尾说“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他们靠的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不能打猎了”,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

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登进士第,为郴洲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

“否将为君累。

”恪曰:

“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古俗,一个读书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书上签名,都要用此名字。

另外有一个“字”,供友人口头语文字上称呼之用。

B.“拜”指授予官职,相近意思的词还有除、授、辟、征、举等。

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常用词语有“升”“擢”“拔”“迁”“陟”等。

C.“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为四级: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D.明朝洪武元年,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侍郎,其次为主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

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

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

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

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

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

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②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5.(7分)(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1)

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借沙漠雪原、月下秋霜等边地寒气袭人的景物渲染了将士们愁惨凄凉的心境。

B.高诗用“雪净”“月明”等景象营造了一种寒冷萧瑟的气氛,与李诗环境氛围较为相似。

C.高诗第三句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

何处吹奏《梅花落》。

D.高诗三四句描绘出了梅花开满关山,花瓣随风飘落,洒满整个关山的奇异景象。

(2)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6高三上·武功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赤壁赋》中表达作者希望和仙人一道,与月亮同在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③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2017高三上·肇东月考)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

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救药的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④宜春一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在本次足协杯赛中大爆冷门的建业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于和天津泰达队在最后关头使自己双双跻身这次杯赛的十六强。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D.“心连心”艺术团在革命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9.(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漫天大雪,纷纷扬扬,似为失路之人而悲,而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

林冲怒起显露了英雄本色,兔起鹘落,枪搠刀剜,杀死了苦苦相逼的仇人,也杀了曾经懦弱的自己。

①一边是设好圈套,只等夜里放火杀人     ②一边是陆虞候等人在秘密地谋划    ③一边是林冲蒙在鼓中,随遇而安地过活    ④一边是幻想雪晴修屋安身长住,孤单寂寞地饮着冷酒     ⑤友人相逼,逼得狠毒,为一己之私,不惜害得他家破人亡    ⑥林冲能忍,忍得可怕,就像久积的堰塞湖水,一旦倾泻而出,就会淹没一切,不可遏止

A.②①⑥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②④①⑤⑥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5分)(2017高一下·台州月考)小图是鲁迅小说《祝福》的插图。

请为这一幅画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11.(5分)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①②③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

在礼仪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