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773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docx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重点

第一篇总论

  绪论

  1.广播、电视是把信息传播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的两种新型媒介。

  2.广播电视出现后,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形成了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概念

  1.广义的广播(Broadcast)与狭义的广播(Radio)的区别

  答:

广义的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狭义的广播:

专指声音广播

  2.了解声音广播与电视广播的几种分类

  声音广播:

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

  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

  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

  电视广播:

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

  甚高频和超高频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

  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

  3.什么是数字广播,有何特点?

  答:

数字广播指采用数字技术的音频广播。

  特点:

音质纯正,抗干扰强,增加利用频率数,能够提供传输数据等多种业务。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发展

  [广播]

  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匈牙利将700条电话线连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组成所谓的“电话报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

  1895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机。

  1906年加拿大费森登教授在美国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是人类利用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开端。

  1920.11.2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ADA.

  (1923年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广播电台)

  1925日内瓦成立国际广播联盟,决定把全世界的广播域分为15个波长。

(1925年电视雏形产生)

  1927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1935年安蒂文·H·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后,调频广播电台开始出现。

  90年代中期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DAB)

  [电视]

  电视之父:

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

利用尼普库原理在1925年制造了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

  1935年英国广播公司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服务社。

  首座电视台:

1936.11.2英国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这是电视广播诞生的标志!

  1945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50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有线电视。

  1962年7.10美国首次利用发射成功的“电星1号”传送节目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的时代。

  20世纪70年代卫星直播电视应运而生。

数字压缩卫星直播,将成为未来卫星广播的主流。

  有线电视也称“电缆电视”

  2.通讯卫星的特点:

传送距离远,环节少,投资少,质量高,信息容量大。

  有线电视的特点:

频道多,信息容量大,质量高,双向传播。

  3.分别简述广播、电视发展的三个阶段

  4.电视发展趋势(重点)

第三节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广播]旧中国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6.10.1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限广播电台”诞生。

  1927.3上海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私人经营的广播电台,即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1927.5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交通部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

  1928年国民党横幅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建成并开始播音。

  1929.9国民政府公布的《电信条例》是第一个国家法规。

  新中国

  1940.12.30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是XNCR.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1949.6.5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从此广播电台与新华社分开,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

  1950.4.正式建立对外广播电台,呼号“北京广播电台”

  1958.5.1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黑白电视节目。

9.2日正式开播

  1978.5.1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1984.4.8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试验通讯卫星,并进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送试验。

  1986.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国家级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

  1978年5“北京广播电台”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1993年实行电视节目栏目化《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1996.12.16数字音频广播在广东省佛山广播电视中心试播。

标志着中国广播的数字化已揭开了序幕。

  1997被广大观众誉为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

  香港回归的72小时直播创造了我国电视直播的时间新纪录。

  “直播范例”指的是三峡工程的直播

  第四节我国港、澳、台的广播电视业

  1.香港的第一个电台:

1928.6.30香港广播电台

  目前香港的3家广播电台:

香港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新城电台。

1998香港电子传媒的公信力评估为:

香港电台第一。

  2.香港目前的六家电视台:

亚洲电视有限公司(ATV)、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台或港视TVB)、卫星电视、香港有线电视台、香港华侨娱乐电视广播公司(华娱)、传讯电视。

  1998.3香港是世界上第一个体工商业互动式电视服务的主要城市。

  4.台湾的6家电视公司:

第一座-——国力教育电视试验广播电台、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视,第一家民营)、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视,CTV)、在原教育台基础上扩建的“中华电视台”、全民电视公司、公共电视台。

  2.简述我国广播发展的历史.简述新时期广播宣传工作取得进展的表现。

  答:

我国广播宣传工作取得的主要表现有:

  

(1)重新确定了广播“自己走路”的方针,逐步增加自采自编的稿件,积极开发具有广播特点的报道形式。

使广播成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新闻媒介。

  

(2)围绕更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

增强了广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坚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业务建设方针。

努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强深度报道和广播评论工作,有效的增强广播的舆论引导功能。

  (4)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努力按广播的自身规律调整、完善电台的办台体制和节目的管理、运作机制。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与制式

  1.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包括:

发射网、传送网、接收装置三部分

  2.广播的制式(调频、调幅)

  3.电视的三种制式及几个主要国家所采用的电视制式(选择)

  NTSC制:

正交叉平衡条幅制。

美、日、加、台。

  PAL制:

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我国内地、港澳。

  SECAM制:

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沙特。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1.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和劣势(全书重点)

  劣势:

(1)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3)声光符号不易保存

  优势: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

(2)广泛深透,覆盖面广(3)受众广泛,对象性强(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语言

  1.广播电视语言的特点:

便于口说耳听、符合语言规范

  2.理解并能将广播电视的语言特点及要求真正理解,并且应用到实际的改稿中。

  3.ENG和EFP

  ENG:

录像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摄录机,简称“ENG”

  EFP:

电子现场制作

第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性质

  1.广播电视的一般性质是什么?

  答:

广播、电视是以新闻为主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舆论工具,他们既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本身又是一种信息产业;在有阶级区分的时代,有都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这就是广播、电视的一般属性或一般性质。

  名词解释:

“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20世纪20年代初,广播在苏维埃试验成功时列宁用这句鲜明、简洁的比喻贴切的说明广播具有同报纸相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新闻节目办得好坏,成为衡量广播电台、电视台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是从属于政治属性的。

  2.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哪些具体体现

  耳目喉舌、桥梁纽带、舆论工具、建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上。

  具体表现:

(1)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并着重强调为社会主义服务同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

(3)保持旗帜鲜明,生动活泼的风格。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职能和任务

  1.广播电视的一般社会职能

  

(1)传播舆论,引导舆论

(2)普及社会教育(3)丰富社会文化娱乐(4)提供社会服务

  2.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任务

  

(1)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2)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

  (4)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5)广泛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6)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发表正确的评论。

  (7)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3.广播电视的社会教育职能有哪些?

  

(1)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我国广播、电视社会教育职能中占重要地位。

  

(2)增进法律观念,普及法律知识,促进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广播、电视的社会教育职能除体现在教育性节目外,还越来越多的渗透在娱乐,服务性节目中。

  第三节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素养

  1.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有哪些?

  

(1)高度的时效观念

  

(2)为听众、观众服务的观念

  (3)新闻传播活动的群体观念(相关工作人员的紧密协作)

  2.时效和时机

第二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第四章广播录音采访

  第一节广播新闻采访与录音采访

  1.广播采访包括录音采访和非录音采访

  2.广播录音采访的概念及其独特功能(02年考题)

  录音采访:

是为运用音响表现内容、制作各种录音报道而采集音响素材和其他新闻事实的广播采访活动。

  功能:

独特的认识功能:

注意到音响之间联系,记录详尽。

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独特的表现功能:

增强叙事和再现事物的表现效果。

  3.现场录音采访的目标是什么

  

(1)在抓预发性事件采访质量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突发性事件现场录音采访上。

  

(2)在重视人物讲话和现场访问录音的同时,适当加强现场音响尤其是环境音响的采录。

  (3)在广泛采录音响素材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用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典型音响。

  (4)在重视录音专稿音响采录的同时,从音响精炼化入手加强录音消息的音响采录。

  第二节新闻音响及其作用

  1.新闻音响的概念:

新闻音响之所报道的事物和人物,以及相关事物、人物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2.新闻音响的类型:

主体音响

(2)环境音响(3)背景音响

  作用:

(1)增强报道的可信性

(2)增强报道的现场感(3)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3.新闻音响的三种作用,最基本的是增强可信性。

  第三节录音采访的原则

  1.录音采访的原则

  坚持从新闻题材的实际出发

  注重音响基本素质

  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的节奏

  2.如何做到音响的真实(如何理解音响的真实性)

  本体真实:

采录的音响必须是所报道的事物或人无,以及与报道内容有关联的事物或人物本身发出的声音。

  采录真实:

坚持采录的同步性,严格按音响本来的面目和实际发生过成采录音响。

  3.如何使采访音响自然

  注意以下问题:

受访人对话筒的畏惧心理;记者无意举止干扰;采访不合时宜;提问不当。

  记者要善于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主动性的环境和气氛。

  4.怎样掌握广播录音的采访的主动权

  熟悉采访对象;充分的先期采访;形成明确的采访意图。

第五章电视摄像采访

  第一节电视摄像采访及其类型

  1.电视摄像采访的概念及其特点

  定义:

摄像采访时电视采访主题从新闻题材出发,按一定的报道意图,以摄像机为工具,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反映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活动全过程的图像和声音的采访方式。

  特点:

直接性;完整性。

  类型:

(1)预发性事件摄像采访和突发性事件摄像采访。

(预发性事件进行过程中;纯粹突发性的事件)

  

(2)新闻现场摄像采访和访问摄像采访。

  (3)无剪辑摄像采访和现场直播摄像采访。

  2.新闻现场摄像采访的三个配套成龙

  内容配套成龙;景别配套成龙;拍摄角度配套成龙。

  3.名词解释:

无剪辑摄像采访:

在摄像采访时不关机,而通过摄像机上的录像按钮来控制拍摄的方式。

  第二节电视采访活动的群体性

  1.电视摄像采访的主体有哪些

  记者、摄像师、录音师、照明师、主持人在内的群体。

  2.在电视摄像采访中新闻记者应如何对待采访对象

  保持“平视”角度;审慎选择采访环境;帮助受访人设计良好的屏幕形象;帮助受访人消除心理紧张。

  3.在电视摄像采访中编辑与出镜记者的职责是什么

  编辑职责:

确定新闻报道的立意、内容、结构,寻求恰当的切入点,拟定采访计划和访问提纲,与受访单位和受访人接洽联系;协调摄制组各个岗位工作,保证采访计划的实施。

采访结束后,负责撰写总解说词、编辑画面积后期包装,直至送审播出。

  出镜记者:

深刻领会编辑意图,选择恰当的出镜时机和环境;不失时机地进行现场访问;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新闻主题,恰如其分的进行现场解说,以及涉及相应的形体语言。

  第三节电视摄像采访的的前期准备和先期采访

  1先期采访的定义及其必要性(作用)。

  先期采访,俗称踩点,是在进入正式摄像采访前进行的采访,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要性:

先期采访对于策划方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为设计采访方案提供依据;二是对策划方案的可行性作初步的检验,后一方面说,先期采访是对采访方案的“放大样”,可以是修改后的方案更具操作性。

  第四节电视摄像采访的拍摄要求

  1.在电视摄像采访中同期声有哪些功能?

  

(1)增强画面生命力和表现力

(2)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段(3)增强新闻的信息张力(4)使画面组接多样化

  2.电视摄像采访的双重任务是什么?

既注意好拍摄画面,又认真记录声音。

  3.景别;指被拍摄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

  长镜头:

又称多构图镜头,旨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对一个事件,一个场景进行拍摄。

  4.什么叫采访中的“挑、等、抢”

  挑: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的现场分析、判断、概括和提炼,挑选拍摄最能说明事件本质的形象——动作、神态、表情或事件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临界状态。

  等:

善于等待最佳拍摄时机

第三篇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

  第六章广播消息

  第一节广播消息及其特点

  1.广播消息的概念及特点(重点)

  运用由电波传送的声音(包括声音语言和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题材。

  特点:

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区别纸媒还有:

取材更精萃;更富传真性;结构更紧凑的特点。

  第二节广播消息的种类

  1.广播消息的种类

  不带音响的消息(口播消息):

包括动态消息,非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简讯,广播消息。

  带音响的消息(录音消息/新闻):

录音消息(狭义),现场消息,直播消息。

  2.现场消息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现场消息于录音消息的异同。

  特点:

立足于新闻现场;着眼于增强现场感;致力于浓缩现场。

  要求:

  1.全面了解基本情况,充分掌握背景材料。

  2.充分调动各种官能,敏锐捕捉现场场景。

  区别:

现场消息注重现场,追求现场感,不仅音响来自现场,解说词也多在现场进行。

  第三节广播消息的写作要求(本节重在理解运用)

  1.广播消息的导语、主体及结构

第七章电视新闻

  第一节电视新闻及其特点

  1.电视新闻: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送手段,运用图像、声音、字幕等符号,对新进或正在发生、刚刚发生的事实或社会现象所作的报道,是电视中的消息体裁。

  2.特点(重点):

优势:

符号多样性,信息直观性,现场亲历性,观众参与性。

  弱势:

视、听符号暂留性;线性传播局限性;画面信息的表现性;屏幕空间有限性。

  第二节电视新闻的具体形式

  1.口播新闻概念及其特点

  定义:

口播新闻是一种由播音员出图像播报的电视新闻形式。

  2.图像新闻概念,优势劣势及其发展趋势(重点)

  图像新闻是采用电子摄录系统(eng)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画面和声音,在经过后期编辑和包装,并配以解说词,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的形式。

  优势:

题材广泛,符号多样,充分发挥画面、声音、字幕和各种特级的综合效应,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真实感。

劣势:

要求新闻题材本身还含有与画面合同期省表现的新闻事实,题材具有一定局限性;经常面临如何处理各种符号的问题,处理不当,无法形成合力,声画两张皮。

  发展趋势:

(1)注重发挥多符号互补的表现优势

(2)开发同期声表现功能(3)重视后期包装

  3.现场直播新闻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图像新闻的区别;现场直播新闻与现场直播的区别。

  定义:

在新闻现场通过专用设备传送到发射中心直接拨出的图像新闻,是图像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

  区别:

现场直播新闻的财路、制作几乎与接受同步,是新闻的时效达到了极致。

  现场直播新闻与现场直播的区别:

现场直播新闻以动态性的实践作为主要的报道对象,现场直播除报道新闻实践的最新发展情况的直播新闻以外,往往还包括各种各样的专题报道。

 第三节电视新闻的采制要求

  1.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

新闻中的画面和声音自然结合,共同为表现同一个内容服务。

  声画对位:

声音和画面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声画对列效果。

  2.在电视新闻中如何发挥各种符号的综合表现效应。

  精心策划,融声画为一体;着力挖掘、捕捉和充分利用富于特点的画面素材;加强后期制作。

  3.简述现代新闻观念的要求(参照第二章第三节)求新,求快,求广,立足于受众。

第八章广播新闻的专稿

  第一节广播新闻专稿概述

  1.广播新闻专稿在新闻广播中运用的、除广播消息以外的所有新闻报道体裁和形式的总称。

  2.广播新闻专稿的分类:

  口播专稿:

广播通讯,广播速写,广播特写,广播调查报告,听众来信来访,广播新闻专稿。

  录音专稿:

广播讲话,录音访问,实况广播,录音剪辑。

  3.广播新闻专稿的基本属性(本章重点,注意与广播新闻的特点作对比)

  注重内容的深度;注重突出“为什么”“如何”这两个新闻要素;表现功能多样性;表现手段综合性。

  第二节广播讲话

  1.概念:

广播电台就挺中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邀请有关人士专题讲解的专稿形式。

  2.类型:

新闻性;政论性;知识性。

  第三节录音访问

  1.概念:

又称广播专访,是以记者于访问对象交谈为基础的专稿形式。

  2.表现优势:

题材广泛;亲切感人。

其他:

记者从容提问,有助于深化主题;后期制作比较简便。

  3.录音访问的采制要求:

做好采录前的准备;讲究访问艺术;精心做好后期工作。

  第四节广播特写及广播速写

  1.广播特写及广播速写的概念及区别

  广播特写:

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以类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某一局部的专稿形式。

  广播速写:

以白描手法勾勒事物的轮廓和特点的,短小精悍,注重时效的专稿形式。

  区别:

广播特写着眼于再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个性特点,重视捕捉典型情节和细节,侧重于对横剖面做细腻的描述;广播速写主要用于报道新鲜事物,虽然也讲究再现,但更注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粗线条的方式精确的叙述事物的瞬间状态。

  2.广播特写的体裁特征

  

(1)注重发掘典型情节和细节。

  

(2)着力凸现赋予特征的横剖面。

  (3)按特定的构想把各个横剖面集结成为有机整体。

  3.广播速写的体裁特征

  

(1)注重选取最富于特点的事实,以典型情节和细节浓缩时间的过程。

  

(2)主要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事物,再现典型的情节。

  第五节现场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

  1.现场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的异同

  同:

(1)都是以实况音响为表现内容的主要符号,并与解说词组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都具有很强的再现能力,能给予听众以强烈的现场感受。

  (3)通常用来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性活动。

  (4)多数安排在特别节目或新闻性专题节目中播出。

  异:

实况广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运用实况音响同步的再现新闻事件和活动发生发展全过程,但只能与实际过程同时播出;录音剪辑虽然时效性较差些,但可以处理得更精炼,也可以灵活安排播出时间次数。

第九章广播通讯

  第一节通讯与广播通讯

  1.广播通讯是通讯的派生题体裁

  2.广播通讯的特点

  

(1)诉诸现场感、对象感的新闻性

(2)诉诸听觉效果的倾向性(3)诉诸声音再现力的形象性

  第二节广播通讯的种类

  1.广播通讯分录音通讯和口播通讯

  2.录音通讯的表现优势(其中“录音通讯中音响的作用要重点掌握)

  

(1)利用音响的表现力,增强通讯的现场感和形象性。

  

(2)发挥记者的主体作用,增加报道的直接性和亲切感。

  (3)以及这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听众,增强通讯的交流感。

  3.什么叫口播通讯的“两次转化”

  第一次:

把所见所闻写成文字稿;

  第二次:

把文字稿变成有声语言。

  第三节广播通讯的写作要求(掌握本届的黑体标题及楷体标题)

  按听知规律提炼和表现主题:

  *广播通讯主题的特殊要求,更加集中、单纯和显豁

  *多层次或多侧面的表现主题

  *适当注入情感和点染主题

  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着力挖掘最能代表事物现状的材料

  *选取扣人心选的情节和细节

  *突出主体事实和骨干材料

  结构尽可能适应听知习惯

  *精心剪裁、繁简合乎听众关注重点

  *过渡顺乎思路

  按口语的要求锤炼语言

  *讲究语言的分寸感,立体感和动态感

  *讲究音调、韵律、节奏

  *恰当处理叙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第十章电视新闻专题

  第一节电视新闻专题及其特点

  1.概念: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或围绕重大新闻的详尽、深入或独特视角的报道,为观众提供深度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

  2.特点:

强烈的针对性;鲜明的倾向性;内容的启发性;手段的多样性。

  第二节电视新闻专题的基本类型

  1.纪实性专题的基本要求

  记录过程;记录真实时空;记录真实情节细节。

  2.分析性专题的基本要求

  以新的观念驾驭题材;坚持用事实说理;表达符合思维规律。

  3.调查性专题的基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筛选力求材料精当;适当再现调查过程。

  第三节电视新闻专题的采访和制作

  1.本节重点在于掌握理论,灵活运用。

  2.解说词的表现功能:

叙述功能;揭示功能(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