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68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ocx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陈玉梅

单位:

林甸县红旗镇中学

学科:

初中地理

时间:

2014.5.30

 

中文提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是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地理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以核心价值思想为核心,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核心价值思想的教育。

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崇高性。

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1)言传身教的原则。

传道者须闻道在先,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2)学科性原则。

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必须从学科教材特点出发,通过学科知识补充具有地方性、时代性的新素材,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层次性原则。

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就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不能偏高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力。

(4)渗透性原则。

学科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要如春雨润物般实施于课堂中。

(5)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设亲身体验和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获得真情实感与心得的机会。

三、在教学中初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标准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四条目标,从注重学生个性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出发,在心理素质方面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思想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审美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审美的情趣”。

在教学目标中,由于升学压力和课时的原因,教师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点的教授,忽略了对“价值观”这一目标的确定。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挖掘和设计,而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其实在教材的编写上,已经渗透了这些要求。

例如,地理必修1重点落实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及其要素有其自身的运动和发展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辩证的等观念;地理必修2重点落实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应符合自然规律,人类应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观念;地理必修3重点落实区域是有差异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时而不同,区际联系和竞争,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由此可见,正确的价值观”目标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四、地理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真心关怀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以人为本”是衡量和谐社会阶段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阶段,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不同的是把实现阶级利益的终极目标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真正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的主人。

 “以人为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主体权益的有机结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具体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把握地理教学中的政治导向教育根据教材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导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后天素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形成的,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

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增强他们的政治辨别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寓价值观培养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教师的导入创设了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则能让学生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充满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改就是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通过创设广泛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空间,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原理时,对知识理解透彻,可以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做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对地理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在课堂上互相渗透

  中学地理教学中蕴涵丰富的价值观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潜在素材,在课堂上相互渗透,抓住时机,适时教育。

例如在“地理1”的第一条标准中就提出“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

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

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

  所以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写出关于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却是渗透着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也容易联想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适时进行教育,不要让价值观形成空话。

  3.引导学生从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人类的建设成就等具体的实例中,进行自我教育

  以“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为例,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了解到甚至参与其中的问题。

在掌握环境污染对气候、水文、土壤、大气、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后,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资料收集,并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通过师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了解当前问题的发展动向,认识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探讨解决发电厂的选址和处理大量垃圾的对策和途径。

从而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学生身边找素材,在学生生活中积累素材”这一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五、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的家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他们的心里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

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师素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因此,完美的人格,浓郁的爱国情结,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特别重要。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起高大形象,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

 从地理教育的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将产生积极的意义,也体现新课改精神所倡导的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它作为终极目标也是重要参考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以实现地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信在我们课堂教材的学习中,在故事情景的熏陶中,在无私付出的关爱中,新时代的民族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定能如春风化雨,滋润我们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田,使之健康茁壮成长!

作者签名: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

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李虹.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学月刊,2008,12.

  [4]顾娟.地理新课程中的美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南宁: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刘玉颖.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福州:

福建地理,2005,6.

[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