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521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世界史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教学案

第10讲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15-18世纪)

从新航路开辟前后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并为工业文明准备了条件。

政治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

1688年“光荣革命”

(2)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3)发展:

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

(4)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2.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1)背景:

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体制,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

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

(3)内容

①联邦制: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民主共和制:

立法权归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4)影响: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国家出现“寻金热”;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2)过程:

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殖民扩张

(1)概况

①荷兰:

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通过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在美洲、非洲、亚洲广占殖民地。

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成为“海上马车夫”

②英国:

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影响:

为欧洲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牛顿经典力学

1.文艺复兴

(1)实质: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

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代表: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彼特拉克的《歌集》

(4)影响: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

(1)背景:

文艺复兴的推动;长期受天主教会压榨的德意志因为教皇兜售“赎罪券”而矛盾激化

(2)实质:

披着宗教外衣反对罗马教会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并提出信仰得救、《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主张

(4)意义:

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启蒙运动

(1)兴起:

17~18世纪兴起,倡导理性主义,呼唤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2)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人物及观点

①伏尔泰:

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卢梭: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④康德:

“人非工具”;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尊重他人

(4)意义: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构建蓝图

4.经典力学体系

(1)奠基: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内容: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其中运动三大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时段特征

政治上:

英、美等国逐渐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成为基本类型。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文化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以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旗帜,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下,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考情分析:

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卷Ⅰ,42;18卷Ⅱ,33;17卷Ⅰ,33、42;17卷Ⅱ,40;16卷Ⅱ,40;15卷Ⅱ,32;14卷Ⅱ,41;11卷,41

2.近代英美的民主政治建设

17卷Ⅱ,34;16卷Ⅰ,33;16卷Ⅲ,40;15卷Ⅰ,33;14卷Ⅰ,33;14卷Ⅱ,41;13卷Ⅰ,27、34;13卷Ⅱ,33

3.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18卷Ⅲ,33;17卷Ⅱ,33、42;17卷Ⅲ,33;16卷Ⅰ,41;15卷Ⅰ,41;14卷Ⅰ,40;13卷Ⅰ,28;11卷Ⅰ,35

考向一 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从不同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的特征

总体特征:

从纵向看,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从横向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同亚非拉其他地区一样,渐趋衰落。

具体表现:

(1)从一体化进程看: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从社会转型看: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逐步向近代社会过渡。

(4)从中西关系看:

这一时期中西贸易频繁,中国的传统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广受欢迎,白银不断流入中国,但没有转化为资本,中国总体上处在传统社会的衰落期,逐渐落后于西方。

2.区分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不同特点

(1)工业革命前列强侵略特点

①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②主要方式是抢占殖民地、武力抢劫、欺诈式贸易、贩卖黑奴等。

③殖民侵略的重点在美洲和非洲。

(2)工业革命后列强侵略特点

①主要目的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②主要方式是利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

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廉价商品的“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以炮舰政策扩大侵略。

③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亚洲。

3.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与特征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影响(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

新航路

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现端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凭工业优势

以炮舰和商品进行不平等贸易

初步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以来)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2)主要影响

①对欧美:

攫取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②对亚非拉:

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当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发展。

(文明史观与近代化史观)

③对世界:

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与交往,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全球史观)

唯物史观: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部掠夺和侵略史。

1.命题点:

13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抓题眼 市民意志影响了教堂建设和宗教理念,这是当时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找错点 “人文主义”兴起于14世纪;“教会权威”与材料信息不符;“新教”出现于16世纪。

答案 A

2.命题点:

近代欧洲的奴隶贸易

(2018·课标全国Ⅱ,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抓题眼 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找错点 “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因为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而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材料不足以说明“极盛”。

答案 A

1.命题点:

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的影响

(2018·衡阳高三12月联考题,15)“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

”这说明(  )

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中“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个人化纹章的瓷器”表明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

2.命题点:

17世纪中国的瓷器出口与世界市场

(2018·吉林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考试,23)下表为明末清初某国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的航线表。

据表可知(  )

广州—澳门—印度—欧洲

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由广州至澳门再至印度,途经马六甲、古里、果阿等地,是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一直有往来的“西洋”航线;第二段则由果阿经好望角至欧洲

广州—澳门—马尼拉—美洲—欧洲

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从中国沿海港口直航菲律宾;第二段则横渡太平洋,通过墨西哥的阿卡普尔,再到欧洲

A.新航路开辟前中国瓷器已销往美洲

B.新航路开辟拓展了中国瓷器出口

C.中国瓷器销往欧美得益于新航路开辟

D.中国垄断了对欧洲的瓷器运输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前,亚洲与美洲没有往来,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中国瓷器有多种路径到达欧洲,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拓展了中国瓷器出口,故B项正确;中国瓷器销往美洲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但中国与欧洲的瓷器贸易由来已久,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瓷器出口的路径,不能体现中国垄断了对欧洲的瓷器运输,故D项错误。

考向二 近代英美的民主政治建设

1.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

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确立,以后逐渐发展完善,民主不断下移。

③创新性:

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三个转移”

(1)表现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颁布前,议会主要是限制国王征税权,颁布后议会有了立法权。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以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为标志。

“光荣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8世纪中叶,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的惯例。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但国王还保留一些形式上的权力。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以议会改革为标志。

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与新兴工业城市代表进入议会并最终实现了普选权。

(2)影响:

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最大程度稳定了社会秩序,避免了社会的分裂;与启蒙运动互相促进,推进了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3.美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衡原则的表现

(1)从联邦政府的设计上,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授予议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形成了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有效地降低了专制政体出现的可能性。

(2)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联邦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另一方面保留了地方自治的权力,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与平衡关系。

(3)美国的两党政治也是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表现,两党轮流执政、互相监督,防止了独裁政权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4)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代表社会的上层,众议院代表社会的下层,两者相互牵制,有利于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是分权制衡原则在立法领域的表现。

4.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比较

(1)背景

①《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独立和一系列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鼓舞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1787年宪法则是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为建设新国家而制定的根本大法。

(2)目的

①《独立宣言》目的在于反对殖民统治,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②1787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平衡各州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并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3)内容

①《独立宣言》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的权利。

②1787年宪法确定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是一大进步;但在民主性方面,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与《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的经济基础。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3.命题点:

美国总统的职权

(2017·课标全国Ⅱ,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抓题眼 总统免除内阁成员的职务,符合美国总统行使行政权的宪法规定。

找错点 总统对内阁成员行使免职权符合宪法规定,总统“行政权力”并未加强;“权限”分配在材料中未涉及;材料没有涉及“皮克林”的党派属性。

答案 C

4.命题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

(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抓题眼 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当时英国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可干涉行政权,尚未“统而不治”。

找错点 1689年后英王权力已受“制约”;“内阁制”形成是在1721年后;“《权利法案》”未限制英王的行政权。

答案 B

3.命题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

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

”这反映当时英国(  )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

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D.责任制内阁逐渐完善

答案 D

解析 “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表明责任制内阁逐渐完善,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故D项正确。

4.命题点:

美国总统权力与宪法的关系

(2018·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18)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决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

据此可知,美国(  )

A.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法案

B.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一致

答案 B

解析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参众两院的立法,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别以98:

2和419:

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决案”,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根据宪法总统只能接受,故B项正确;参众两院拥有立法权而非外交权,故C项错误;立场一致与材料中“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不符,故D项错误。

考向三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1.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1)文艺复兴:

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2)宗教改革:

强调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2.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制内阁,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3.启蒙思想、《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之间的关系

(1)联系:

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1787年宪法核心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而这些都是启蒙思想。

(2)区别:

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都是“原则民主”,把民主当作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加以赞美;1787年宪法是“程序民主”,把民主当作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予以认同。

具体如下:

①启蒙思想:

强调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为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独立宣言》:

被马克思誉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其中一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也阐述了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等。

③1787年宪法:

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了“分权与制衡”;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违背了启蒙思想和《独立宣言》关于“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4.世界近代化与社会文明的转型

(1)概述: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被称为“近代化”,近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2)表现

①经济领域:

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旧贵族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潮流。

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政治领域:

随着代议制的确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成为时代潮流。

③文化领域:

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并长足发展,科学思维逐渐兴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分别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巨大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向近代化的转变。

④世界联系:

相对隔绝的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

家国情怀:

我们要善于吸收和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近代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西方文明我们要借鉴、批判,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

5.命题点:

法国国民公会的政治理念

(2017·课标全国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抓题眼 材料说明国民公会既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监督,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找错点 材料中只有“国民公会”,不能体现“三权分立”;也不是“君主立宪”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监督不能体现“法律至上”。

答案 C

6.命题点:

法国的启蒙思想

(2018·课标全国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抓题眼 题干材料表明18世纪的法国“思想极为活跃”,反映出当时启蒙思想的流行。

找错点 材料未反映“宫廷文化”;当时法国“专制”王权强大;“平等”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A

5.命题点:

近代欧洲的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

(2018·洛阳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题,22)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著名的科学机构有巴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丙芒托学院和德国柏林学院等。

它们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并且使不论是政治或者商业势力都感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

”这些机构的成立(  )

A.配合了欧洲的政治革命B.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C.推动了实验科学的产生D.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科学机构的成立推动科学革命的出现,但不能推断它与政治革命的关系,故A项错误;科学革命的出现,推动启蒙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