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358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

电子稿高中会考纲要必修二

地理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考点解析~

◆分析资料,比较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分析资料,应用图表表达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分析图表资料,应用文字概括表述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差异。

◆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结合实

例,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如分析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及美国人

口在本土范围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

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1)从人与环境的矛盾,理解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从目前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手,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

解决措施。

(3)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

理性。

(4)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

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适应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l2.95亿人,图2—1—1反映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l0年前相比,我国O~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l.3亿。

读材料,完成l~2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

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2.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人口年龄结构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图2—1—1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图2—1—2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1997年,福建省人口H;生率为l2.41%。

人口自

然增长率为6.32‰,图中与福建省人口增长模式似的

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图2—1—3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5~6题。

5.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

A.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

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组织B.环境恶化

C.经济差异D.投亲靠友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

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

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

7.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8.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9.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

作。

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

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

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2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D.生活消费水平

12.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3.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人口控制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冲突

图2—1—4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图2—1—4

14.结合示意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期出现在1989年

B.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15.依据该图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至1%以下,不应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C.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属于发达国家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但是人口总量大,人口问题仍十分严峻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

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

家在美国定居。

分析所给材料,回答l6~18题。

16.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B.政治因素迁移C.经济因素迁移D.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17.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B.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C.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D.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18.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集团性迁移B.劳务输出C.政治因素迁移D.国际人口迁移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据此回答l9~20题。

19.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20.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一项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工程建

设也产生了大量的移民,如何安置库区移民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峡地区长期以来土

地过度开垦,人地矛盾尖锐,围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为了妥善安置好库区百万移民,政

府采用了原库区居民就地后靠与外迁相结合的方案。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三峡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环境容量不足B.安置的资金严重不足

C.乡土观念强,不愿搬迁D.人口文化素质低,影响搬迁工作

22.三峡移民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是()。

A.生活水平提高问题B.就业问题

C.耕地问题D.住房问题

二、非选择题

2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

大批

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以下是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表”。

四川

安徽

湖南

江西

河南

湖北

其余

流出

16.4%

10.2%

10.2%

8.7%

7.2%

6.6%

40.7%

广东

浙江

上海

江苏

北京

福建

其余

流入

35.5%

8.7%

7.4%

6.0%

5.8%

5.1%

31.5%

(1)材料一提出了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的问题,如果在你的家乡开展“农民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你会采用怎样的思路来研究这个问题?

 

(2)为了了解你学校所在地的农民工现状,你会通过哪些方式(途径)收集资料?

 

(3)根据材料二分析,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从经济__________地区流向经济___________地区,可以看出,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诸因素中,________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4)近年来我国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

读图2—1—5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7%

 

各地区人口比例各地区面积比例

图2—1—5

(1)请将图中所示的三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

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25.读图2—1—6,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型;B图中,人口增长属于此模式的地区有等。

(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型,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转

代型的过渡阶段,其原因是(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

总数的80%。

26.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距离(千米)

0~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万)

39054

26740

33452

10344

占总人口数(%)

35,9

24.3

30.4

9.4

面积(万km2)

97

133

235

495

占总面积(%)

10.1

13.9

24.5

51.5

人口密度(,&/kin2)

407

201

142

21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I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3

面积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O

10.2

16.9

25.O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0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2)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27.阅读材料和图2—1—7,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

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

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

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

的自然条件。

这个地区的面积占美国的1/4,但人口占

美国近一半,美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化学工业以及

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1)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2)现代,美国退休的老年人又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迁往地带,该地带吸引人口

的主要原因是。

28.图2—l—8是“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注:

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人或迁出的方向),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

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将图中字母与所代表的大洲画线连接。

A大洋洲

B非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3)C地区“二战”后仍以人口迁出为主,这对于缓和该地区有一定

好处,但也往往造成;D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人区的主要原因是。

29.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

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2-1—9

(1)图2—1—9是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

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是。

(2)从图2—1—9中截取1975年至l990年15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1975~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

年份(年)

1975

1980

1985

1990

全国人口

9.2

9.9

10.5

11.4

非农业人口

1.4

1.7

3

非农业人口比例(%)

17

21

26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问题,根据下表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世界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24

0.08

0.76

0.87

1998年人均GDP(美元)

5020

775

31520

2300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人口的迁移以短距离的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的频率呈上升趋势。

省际迁移人

口从地区分布上看既分散又集中,迁往外省的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但又主要集中于华东区的

六个省市,迁入人口相对集中地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湖南8个省区。

迁出人1:

7的性别比高于迁入人口的性别比。

迁往省外的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高于外省迁入人口相应的比重。

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华人、港澳台胞是流入福建的主要对象。

而侨眷侨属到海外探亲旅游也逐年增多。

(1)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影响福建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

因素是什么?

 

(2)福建省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的省内迁移为主”,你认为其人口迁移的具体指向是

什么?

说明理由。

 

(3)分析福建省的迁人人口相对集中地来自四川、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江

苏、湖南8个省区的主要原因。

 

(4)分析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考点解析~

◆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分析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

同的。

(2)了解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及其范围是不同的。

◆应用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应用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2)应用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适应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从宝安、龙岗两区27万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转换开始,深圳就成为

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D.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2.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是()。

A.农业现代化8.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工业的发展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3.下列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B.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辐射的范围就越大

C.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

D.城市等级大小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大小不相对应

4.下列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住宅区多分布在有污染工业区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上游

B.CBD是城市中地价最高、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商业核心区域

C.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则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5.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C.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6.唐人街的形成()。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B.是收入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不同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D.发展程度不同

8.一般来说,外部形态比较破碎的城市多分布在()。

A.平原地区B.山区或丘陵地区

C内陆地区D.湿润的气候区

9.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0.图2—2—2反映出青岛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海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B.对外开放不断引资

C.科技、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区位因素

D.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竣工

读图2—2—3,回答11~12

11.图中⑤所示的国家可能是()。

A.德国B.新加坡C.美国D.印度

1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楼层高度

P

A.①B.②C.③D.

13.图2—2—4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

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质量B.交通条件

C.地租高低D.建筑水平

14.图2—2—4所示规律在下列哪个城市表现最明显?

()。

距市中心距离

A.北京B.澳门

C.香港D.新加坡

15.下列关于上海市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路网发达

②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③长江的出海口

④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

A.①②③8.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和嵌套规律是在研究了哪一个地区城市的基础上提出的?

()。

A.德国南部B.德国北部C.英国南部D.美国南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是,同时也

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

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

“公交先行”的交通策略。

阅读下表,回答17~18题。

城市

人口密度

(人/百平方米)

平均每户拥有汽车数(辆/户)

上班交通方式百分数(%)

单独开车

公用汽车

公共交通

纽约

92

0.6

24

8.5

53.4

旧金山

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

47

1.O

46.3

14.8

29.7

波士顿

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

12

1.5

71.7

15.5

6.5

凤凰城

9

1.6

73.7

15.1

3.3

17.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B.降低能源消耗

C.缓解交通拥堵D.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18.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A.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高,私人交通发达

B.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人口密度小,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

D.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图2—2—5是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

工业区

图2—2—5

19.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

A.甲一绿化用地、乙一住宅区、丁一商业区

B.甲一商业区、乙一住宅区、丁一绿化用地

C.甲一住宅区、乙一商业区、丁一绿化用地

D.甲一绿化用地、乙一商业区、丁一住宅区

20.若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①东风②西风③西北风④东南风

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

图2—2—6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城镇可能位于()。

A.我国东南沿海

B.印度半岛境内

C.地中海沿岸

D.西欧平原

22.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座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

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部B.东南部

C.西南部D.东北部

23.图2—2—7为A、B两个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有关王明家购物的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选择A中心地

B.一定选择B中心地

C.一般选择A中心地

D.一般选择B中心地

二、非选择题

24.图2—2—8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的符号与其代表的工业污染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轻度污染工业

口重度污染工业

△中度污染工业

(2)图2—2—9中能正确表示图2—2—8中沿“A—B”虚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