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100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35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100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语100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语100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语100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语100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100完.docx

《成语100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100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100完.docx

成语100完

100,半斤八两。

★喻彼此一样,不分高下。

《水浒全传》107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多含贬义。

近义词有“旗鼓相当”“不分轩轾”等。

“旗鼓相当”:

双双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中性词。

“不分轩轾”:

不分高低优劣。

——1995全国卷考查。

101,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能说。

“赞”:

说。

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看法或意见。

《史记·孔子世家》: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102,上下其手。

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典出《左传·襄公26年》:

春秋时,楚攻郑,穿封戌活捉郑将皇颉,王子围欲占为己功,与穿封戌争。

请伯州犁裁处。

伯州犁欲偏袒王子围,叫皇颉作证,上其手曰:

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下其手曰:

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皇颉会意曰:

颉遇王子,弱(即败)焉。

103,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多指坏事。

白居易《策林·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

所谓上开一源,下生百端者也。

岂直若此而已哉?

盖亦君好而臣为,上行则下效;故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

104,五颜六色。

形容色彩纷繁。

《官场显形记》14回:

船头上,船尾巴上,统通插着五色旗子……五颜六色,映在水里,着实耀眼。

和“五彩缤纷”有细微区别。

“五彩缤纷”:

各种颜色杂错繁复,非常好看。

“五彩缤纷”表示的喜爱色彩较“五颜六色”浓烈,且可兼指抽象的东西。

105,五光十色。

形容色泽鲜丽,花样繁多。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

到了次日,便是迎娶之期,周家妆奁自然早已送妥,其中五光十色,也不必细表。

该词重色彩繁复、色泽艳丽,只能形容有光泽色彩的事物。

高考模拟试题有下面这个句子:

从群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气球飞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向西飞去。

“五光十色”在此处一般被视为正确的,不妥。

106,投鼠忌器。

意谓拿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具。

喻欲除弊害而有所顾忌,不敢放手。

贾谊《治安策》:

“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喻也。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温州晚报》之《巴格达攻防战八大悬念》:

全球各地引发更大规模的反战浪潮,给英美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

如美英联军不惜一切敢于投鼠忌器,将有引火烧身的可能。

此处“投鼠忌器”使用错误。

107,刮目相看。

去掉旧日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

指对有显著进步的人或事物不再用老眼光看待。

褒义。

始见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揽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附蒙背曰: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108,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不敢从正面看。

形容敬畏的神态。

也省作“侧目”。

《史记·汲黯传》:

(黯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张)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109,重足而立。

后脚紧挨前脚站立,不敢迈步。

形容非常恐惧。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使天下之士,侧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

苏洵《上皇帝书》:

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人,可以使天下歼吏重足而立。

110,间不容发。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有两义。

一喻严谨精密,不容有丝毫差错。

叶梦得《石林诗话》:

荆公(王安石)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

二喻距离某种态势(多指灾祸)极近,情势异常危险。

苏轼《留侯论》:

子房(张良)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111,有口皆碑。

★人人的嘴都是记颂功业的碑。

比喻人人称颂。

褒义。

《老残游记》三章:

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白鹿原》二三章:

单是这次赈灾,先生所作所为无论朝野有口皆碑。

有时略为“口碑”:

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

如:

口碑甚佳。

使用“有口皆碑”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人们赞颂的对象必须是功业较著者,②这种功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

112,众志成城。

原作“众心成城”:

众人同心,可以筑成一道长城。

喻大家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力量,就能取得成功。

《国语·周语下》: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韦昭注:

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113,守望相助。

原意为“为防御盗贼或其他意外事故,邻近的村人协同看守瞭望,一旦出事,就互相援助”。

“守”:

防守;“望”:

瞭望。

二者的目的都是使彼此的利益不出意外。

今意多用为“在巨大灾祸出现时,人们同舟共济,互相关爱和帮助”。

如:

守望相助中,我们知道有一种力量比病毒强大,那就是人间的温暖。

114,见仁见智。

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因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道理。

该词语的直接主语不可能是一个人,更不可能是一本书之类;病例:

他终于写出了一篇充满真知灼见的见仁见智的优秀论文。

正例:

诗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尤其是旧诗。

(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

115,人满为患。

人太多了,造成某种麻烦。

超市购物之类,人多,不得用“人满为患”形容,可以用“人山人海”,因它可能给某一个人带来不便,但却是商业繁荣或人们购买力较高的反映。

春运期间,返乡民工剧增,铁路运输压力过大,人们想坐车却非常困难,这时可以使用“人满为患”。

原作“人满之患”(人太多而带来的麻烦)。

这个词语的用法:

一定是人多而带来坏处;仅仅人多,不能使用之。

116,忍俊不禁。

★原指热衷于某事物而不能克制,今多谓忍不住笑或要笑。

“禁”:

忍住。

张贤亮《绿化树》二七:

那最后一段话,要使我在这荒村的小土房里忍俊不禁。

典型错误如“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赘余,或曰叠床架屋。

——1993全国卷考查。

117,如虎添翼。

两种含义:

一是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三国演义》75回:

某素知关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添翼。

又《三国演义》39回: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二,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注:

该用法使用不是太普遍)。

另有形近短语“为虎缚翼”——给老虎添上翅膀,喻助长强暴者的势力。

贬义。

118,咬文嚼字。

原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

《红楼梦》27回:

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得我冒火,他们哪里知道?

后多用来讥讽人死扣字眼儿。

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该成语一般用作贬义,有时也作中性词甚至褒义词(言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使用。

119,休戚相关。

指彼此之间的欢乐忧愁、幸福祸患互相关联。

形容彼此的利害一致。

“休”:

喜悦、吉利。

“戚”:

忧愁、悲哀。

《醒世恒言》卷二:

那荐人的,与所荐之人,休戚相关,不敢相乱。

所以公道大明,朝班清肃。

易误用为“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

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

前者强调利害关系,后者强调密切关系,侧重点有较大不同。

120,始作俑者。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意为第一个制造木偶来殉葬的人,那他应该断绝后代吧。

后用来比喻某项坏事的开例者或恶劣风气的提倡者。

贬义。

如有颂扬之意,可酌情使用“不祧之祖”。

121,不祧(音tiāo)之祖。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

比喻受到尊崇的创立事业的人或对后代影响极大且不可废除的事物。

褒义。

古代宗法立庙祭祖,远祖的祠堂叫祧;家庙中祖先的神主,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合祭,只有创业的或影响大的远祖不迁,叫不祧。

122,百身何赎。

即使生命有一百次,用这样的身体也是无法抵换回来的。

《白居易《祭崔相公文》:

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何赎,一梦不还。

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

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生死虽殊,情亲犹一。

宋·刘克庄《祭林晋武博文》:

酸风吹讣,白日永诀,西山之门,存者几人?

又弱一个,莫赎百身!

该词只能用于悼念死者。

123,空穴来风。

比喻自身存在弱点,病菌、流言才得以乘隙而入。

宋玉《风赋》:

臣闻于师,枳句(音zhîgǒu,枳树上弯曲的树杈)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初病风》:

六十八衰翁,乘衰百疾攻。

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今多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124,空谷足音。

在空旷的山谷中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极为难得的音信、言论、事物。

《黄勉斋文集·复李随甫书》:

朋友凌凋,每兴索居之叹,反覆来求,真所谓空谷足音也。

明·祁彪佳《饮泉》:

北人能南词,如空谷之音。

纪昀《姑妄听之三》:

“幸空谷足音,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

125,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骤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

李贺《李凭箜篌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后用作:

①形容突然爆发的出人意料的事件或声响令人震惊,中性词;②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褒义词。

黄宗羲《轮庵禅师语录序》:

余与宣城沈眉生、芜湖沈昆铜、江右刘孝则牵连而往,入室,讲《论语》《周易》,凿空新义,石破天惊。

126,李代桃僵。

《鸡鸣》(乐府诗集28):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原意是用桃李之能共患难以讽兄弟反而不能互助互爱。

后用李代桃僵比喻用这个人顶替那个人,也比喻代人受过。

该成语原来的“兄弟互爱互助,患难与共”之义,今较少用。

127,穷形尽相。

指刻画得十分生动细致,描绘得极其形象逼真。

字面义是“穷尽(完全描绘出)事物的形相(情形)”。

是动词性短语,非名词性短语;故只能作谓语、状语,而不能做宾语。

韬奋《美国的新闻事业》:

赫斯特的报,往往迎合低级趣味的社会心理,把男女的秘闻,强盗的行径,穷形尽相地描述与夸大,同时便在这种引人注意的技术里散布他的反动的毒素。

128,踌躇满志。

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多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庄子·养生主》: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传略》:

不肯急功近名以取誉于世,殆欲积二三十年之力,成一满志踌躇之大著述,或至身后乃始布之。

茅盾《子夜》一二:

吴荪甫的脸上亮着胜利的红光,他踌躇满志地搓着手。

今多用作贬义。

129,奇文共赏。

奇妙的文章大家一起欣赏。

陶渊明《移居》: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现代汉语词典》特指出:

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130,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作本国洪水排泄的大水沟。

比喻把灾祸或困难推到别人身上。

贬义。

《孟子·告子下》: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131,巧舌如簧。

原作“巧言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委婉动听,有如笙中之簧。

《后汉书·陈蕃传》:

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该成语为贬义。

“巧言令色”为其近义成语:

花言巧语,伪装和善,以取悦于人。

郭沫若《屈原》四幕:

你这卖国求荣的无赖,你这巧言令色的小人,有什么值得你笑!

……你这无耻的谰言,你这巧舌如簧的挑拨离间,亏你还带着一个人的面孔。

132,如火如荼。

今形容旺盛、热烈。

多指气势或气氛。

梁实秋《厨房》:

在妇女运动如火如荼的美国,妇女依然不能完全从厨房里“解放”出来。

沈从文《八骏图》:

教授庚与女人的沉默,证明两人正爱着,而且贴骨贴肉如火如荼的爱着。

133,纵横捭阖。

运用手段进行拉拢联合或分化瓦解。

“纵横”,即合纵、连横。

“捭阖”,即开合。

姚雪垠〈李自成〉一卷:

“其实一部战国史,除写诸国不断战争之事外,就是写国与国之间的纵横捭阖。

”王火〈战争和人〉

(一)卷八:

我向来谨小慎微,只求四平八稳,不求出人头地。

可以著书立说,不能纵横捭阖。

该成语多被误解为“在演讲辩论或文学创作上无拘无束、自由挥洒、思想感情收放自如”。

此类意思,如用成语概括,可使用“纵横驰骋”或“大开大合”。

134,曾几何时。

原或作“曾未几何”,还没有多长时间。

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王安石《祭盛侍郎文》:

补官扬州,公得谢归。

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王火《战争和人》

(二)卷六:

人生的事真难想象,舅舅本来东躲西藏似地十分神秘,曾几何时,现在却公开以大商人的面貌出现了。

该成语多被误解为“不知何时”,从上述诸例可知,它只能解为“时过不久”。

判断“曾几何时”使用是否正确,用“时过不久”一代便知。

135,罚不当罪。

处罚或刑罚与所犯罪行不相称。

多指惩罚过重。

“当”:

相当、相称。

《荀子·正论》: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反其义而用,作“罚当其罪”:

惩罚得当。

136,罪不容诛。

罪恶极大,处以死刑都不能抵偿。

语本《孟子·离娄上》: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皆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汉书·王莽传》:

而安众侯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诚臣子之仇,宗室之雠,国家之贼,天下之害也。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19章:

臣当时无知人之明,贸然推荐,实亦罪不容诛。

137,披肝沥胆。

语本《史记·淮阴侯传》: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后汉书·诣阙拜章》:

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后世多作“披肝沥胆”,比喻对人对事业极尽忠诚。

褒义。

“披”:

剖露,表露。

“沥”:

往下滴。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

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也作“披肝沥血”。

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

臣虽无似,有慕先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138,肝胆相照。

对人忠诚,以真诚的心相待。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

某此来不及侍亲,处此亦大不安,俟疏决后惟有乞身归养。

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也作“肺肝相照”“腹心相照”。

韩愈《柳子厚墓志名》: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披肝沥胆”多表示个人对君主、集体、组织、国家的忠诚,有“下对上”之味。

“肝胆相照”多表示同志之间、朋友之间、组织之间的坦诚相见,彼此地位是平等的。

139,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

“命”有时也作“诲”:

教导。

元·张养浩《三事忠告》:

大抵常人之情,服其所遵,而信其所谓。

非是者,虽耳提面命,则亦不足发其良心。

近义词语如“谆谆教导”。

140,相敬如宾。

多用来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平等相待。

《后汉书·逸民传》: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

近义词语“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案”:

盛事物的有脚木托盘。

刘绍棠《黄花闺女池塘》:

当着高留住的面,谷秸又说:

“你们两口子,要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141,狗尾续貂。

原指封官太滥。

古代君主侍从官员用貂尾作帽子的装饰,由于被封官的人太多,以至貂尾不够使用,就用狗尾代替。

后比喻拿不好的货色接到美好事物上面,显得好坏不称。

该成语多用于文艺作品,用作对作品续作质量低劣的批评。

也多用来表示自谦,作谦辞用。

也省作“续貂”。

142,抛砖引玉。

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观点等),引出别人的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谦辞。

《镜花缘》82回:

妹子今日叨在主人之列,意欲抛砖引玉,出个酒令。

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

我对于木刻的绍介,……这是第三本,因为都是用白纸换来的,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

143,集腋成裘。

聚集起许多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就能缝成一件珍贵的皮袍。

语本《慎子·内篇》:

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

后比喻积少成多。

褒义。

《官场现形记》11回:

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144,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假”:

借。

《孟子·尽心上》:

五霸,假之也。

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20:

商公父正气的人,不是要存私,都只趁着兴头,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里分别你的我的,久假不归。

非长期请假不归来。

145,明日黄花。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

指重阳节(九月九日)后;“黄花”:

菊花。

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错过节令,不应时就没有兴味,因以“明日黄花”寓迟暮不遇之意。

后世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梁启超《满洲铁路中立问题》:

今提议虽不成,然其余波之影响于中国者,又当如何?

此我国人所亟当猛省,而未可遽以明日黄花置之也。

媒体报道多用“昨日黄花”喻过时事物,乃望文生义、不知语源而致误。

146,死灰复燃。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

多含贬义。

《史记·韩长孺传》: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

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六章:

他以屡经败亡之余烬,竟能死灰复燃,突然壮大声势,蹂躏中原,此人必有过人的地方,万万不可轻视。

147,东山再起。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在东山,朝屡降而不动。

后出为桓宣武(温)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

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今亦苍生将如卿何?

谢笑而不答。

后用“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

今用“东山再起”,比喻失势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

多含褒义。

148,卷土重来。

“卷土”:

卷起尘土。

形容人马奔跑之状。

比喻失败以后又重新恢复势力,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多作中性词用。

149,叹为观止。

赞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

可用于艺术。

景观等。

清·钱泳《石钟山》:

余生平所历佳山水,若江宁之燕子矶,镇江之金、焦两山……皆不足奇,得此(石钟山)而叹观止矣。

也省作“观止”。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十宫图序》:

虽使顾虎头泼墨,而吴道子点其睛,希文文正公纪其胜,而右军王逸少执笔而书,亦必不能阐其微也。

观止矣。

150,敬谢不敏。

“敬谢”:

恭敬地道歉。

“不敏”:

没有才能,自谦之词。

《论语·颜渊》: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又作“谢不敏”。

后用“敬谢不敏”或“谢不敏”作谦语,表示能力不够,推辞做不来。

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

于满肚气闷中的滑稽之余,仍只好诚惶诚恐,特别脱帽鞠躬,敬谢不敏之至了。

151,天伦之乐。

兄先弟后,天然伦次。

故称兄弟为天伦。

《谷梁传·隐元年》:

兄弟,天伦也。

后用“天伦之乐”指兄弟间团聚的欢乐,后又泛指父子、兄弟等骨肉团聚的欢乐。

凡家庭成员都能说享受天伦之乐,非独家庭中的长辈。

游子常年在外,一朝归于父母身边,亦可云享受天伦之乐。

《红楼梦》18回:

(元妃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152,优哉游哉。

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

“优、游”,皆悠闲无事也。

《诗经·小雅·采菽》: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注:

快乐呀,诸侯们,福呀,禄呀厚赐他。

多么悠闲自在呀,大家来到这里了。

“膍”,音pí.)王火《战争与人》

(一)卷一:

“得意则遨游于苏州吴江之间,失意则泛舟于浩瀚太湖之上,优哉游哉。

”注意“优、游”二字的写法。

153,匪夷所思。

★指超出寻常,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

多形容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非常离奇。

中性词。

张岱《陶庵梦忆·刘晖吉女戏》:

其他如舞灯,十数人手携一灯,忽隐忽现,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唐明皇见之,亦必目睁口开。

梁实秋《雅舍小品·偏方》:

“有些偏方实在偏得厉害,匪夷所思。

”——2003北京、2004全国·吉林等地考查。

154,予取予求。

从我这里要,从我这里求。

指任意索取。

《左传·僖公七年》:

(申侯)有宠于楚文王。

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

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范仲淹《淡交若水赋》:

甘言者不可不畏,藻行者予取予求。

155,涣然冰释。

★流散消失就好象春天的冰融化一样。

“涣”:

流散貌。

《老子》15章:

涣兮,若冰之将释。

后表示疑团、疑虑、误会、嫌怨等完全消除。

《野叟曝言》87回:

寡人竭力深思至数年之久而钻索俱穷者,今得先生数时之教,即无不涣然冰释,先生真非常人也。

——2003北京春招考查。

156,五风十雨。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

王充《论衡·是应篇》:

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后用来形容风调雨顺。

王炎《丰年谣(其一)》:

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元代萨都拉《送广信司狱》:

鹅湖山下秋稻熟,鹅湖山前秋水绿。

五风十雨乐太平,肯使人间有冤狱?

157,人心向背。

人民群众出自内心的拥护或反对。

宋·叶适《水心文集·君德》:

人心之向背,是岂可不留意而详择也。

该成语多被误用为“人心所向”:

民众一心所归向,一致所拥护。

“人心所向”是一方面,是拥护。

“人心向背”是两方面,是或拥护或反对;“向”“背”是一组反义词,是反义连用,“向”:

归向、拥护,“背”:

背离、反对。

158,大快人心。

指事情、举动符合人心(多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使人们非常痛快。

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

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兄请正坐了,就决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一般的使人高兴的事情并不必然等同于“大快人心之事”,今日用“大快人心”必是言坏人坏事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159,脑满肠肥。

也作“肠肥脑满”。

形容吃得饱饱的,养得很胖。

指养尊处优、一味地贪恋口腹、无所用心不谙事理的的庸人。

贬义。

纳兰性德《念奴娇·宿汉儿村》:

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瘦此荒烟落照。

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

该成语不指人的肥胖状态,而是指具有肥胖特征的无所用心之人。

近义词语“大腹便便”:

肚子肥大,多就腹内空虚而言。

贬义。

160,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好象在缝隙中窥见飞驰的白马,转瞬即逝一般。

《墨子·兼爱下》:

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马)驰而过隙也。

《庄子·知北游》: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邓一光《我是太阳》五部:

他想到的是可惜他没有机会和另一位军人掰手腕了。

这个念头如白驹过隙,一刹那就消失了。

此处用“白驹过隙”,不妥当。

该处用“电光石火”更好。

“白驹过隙”只是形容时间过得快;而“电光石火”既可指时间过得快,又可指念头、想法等事物转瞬即逝。

161,白衣苍狗。

也作“白云苍狗”。

语出杜甫《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后用它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十三》:

身世浮云偶尚存,白衣苍狗与谁论!

宋·连文凤《百正集上·鳲鸠》:

白云变苍狗,人事何错迕。

茅盾《蚀·动摇》:

自从先严弃养,接着便是戊戌政变。

到现在换了多少花样,真所谓白云苍狗了。

162,炙手可热。

★喻火焰盛,权势大,人不敢接近。

贬义。

语出杜甫《丽人行》: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宰相嗔。

”蒋子龙《阴差阳错》八:

见沈瑶年富力强,炙手可热,眼看要一统七二七所的大权,便攀附他。

——1999年全国卷、2004全国春招考查。

163,安土重迁。

安居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

重视,不随便。

《汉书·元帝纪》:

(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汪曾祺《落魄》:

我们那里的人,都安土重迁,出门十五里就要写家书的。

164,对簿公庭。

“簿”:

指起诉书之类的文字资料。

“对簿”:

受审问或质询。

“公庭”,也作“公堂”:

旧时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人民日报出版社《学生实用汉语成语词典》释义为“在法庭上对质”,附有例证:

双方各执己见,不肯退让,最后只得对簿公堂,等待法庭的判决了。

“对簿公堂”即俗谓“打官司”,用法亦如“打官司”。

165,不翼而飞。

原作“无翼而飞”。

今有两义较常用。

①比喻声音、名声、言论、消息等不经人力干预而迅速传播。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的面前。

②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

倘有甚靠不住,兄弟的一万金就不翼而飞的了。

实际上,能用“不胫而走”者,也能用“不翼而飞”。

如白居易《元公墓志铭》:

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

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即,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

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166,感同身受。

“感”;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