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221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docx

玻璃幕墙方案中部位内容

4.3.1.过渡件的焊接:

⑴经检查,埋件安装合格后,可进行过渡件的焊接施工;

⑵焊接时,过渡件的位置一定要与墨线对准;

⑶应先将同水平位置两侧的过渡件点焊,并进行检查;

⑷再将中间的各个过渡件点焊上,检查合格后,进行满焊或段焊;

⑸控制重点:

水平位置及垂直度;

4.3.2焊接作业顺序:

清理、确认焊接位置→焊接→除掉焊渣→检查焊接质量→防锈处理

焊接时应注意:

用规定的焊接设备、材料,操作人员必须持焊工证上岗;焊接现场的安全、防火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要求焊缝均匀,无假焊、虚焊、夹渣;防锈处理要及时,彻底。

4.3.3玻璃幕墙铝龙骨安装:

⑴将加工完成的立柱按编号分层次搬运到各部位,临时堆放。

堆放时应用木块垫好,防止碰伤表面;

⑵将立柱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逐层上墙,安装就位;

⑶根据水平钢丝,将每根立柱的水平标高位置调整好,稍紧连接件螺栓;

⑷再调整进出、左右位置,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分格尺寸及进出位置,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不能让偏差集中在某一个点上。

经检查合格后,拧紧螺帽;

⑸当调整完毕,整体检查合格后,将连接铁件与过渡件、螺帽与垫片间均采用段焊、点焊焊接,及时消除焊渣,做好防锈处理;

⑹安装横龙骨时水平方向应拉线,并保证竖龙骨与横龙骨接口处的平整,连接不能有松动,横梁和立柱之间垫片或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注意事项:

立柱与连接铁件之间要垫胶垫;因立柱料比较重,应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划伤;挂料时,应将螺帽拧紧,以防脱落而掉下去;调整完以后,要将避雷铜导线接好。

4.3.4防火材料安装:

⑴龙骨安装完毕,可进行防火材料的安装;

⑵安装时应按图纸要求,先将防火镀锌钢板固定(用螺丝或射钉),要求牢固可靠,并注意板的接口;

⑶然后铺防火棉,安装时注意防火棉的厚度和均匀度,保证与龙骨料接口处的饱满,且不能挤压,以免影响面材;

⑷最后进行顶部封口处理即安装封口板;

⑸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对玻璃、铝板、铝材等成品的保护,以及内装饰的保护。

4.3.5玻璃安装

⑴安装前应将铁件或钢架、立柱、避雷、保温、防锈全部检查一遍,合格后再将相应规格的面材搬入就位,然后自上而下进行安装;

⑵安装过程中用拉线控制相邻玻璃面的平整度和板缝的水平、垂直度,用木板模块控制缝的宽度;

⑶安装时,应先就位,临时固定,然后拉线调整;

⑷安装过程中,如缝宽有误差,应均分在每条胶缝中,防止误差积累在某一条缝中或某一块面材上。

4.3.6、密封

密封部位的清扫和干燥,采用甲苯对密封面进行清扫,清扫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让溶液散发到接缝以外的场所,清扫用纱布脏污后应常更换,以保证清扫效果,最后用干燥清洁的纱布将溶剂蒸发后的痕迹拭去,保持密封面干燥;

贴防护纸胶带:

为防止密封材料使用时污染装饰面,同时为使密封胶缝与面材交界线平直,应贴好纸胶带,要注意纸胶带本身的平直;

注胶:

注胶应均匀、密实、饱满,同时注意施胶方法,避免浪费;

胶缝修整:

注胶后,应将胶缝用小铲沿注胶方向用力施压,将多余的胶刮掉,并将胶缝刮成设计形状,使胶缝光滑、流畅;

清除纸胶带:

胶缝修整好后,应及时去掉保护胶带,并注意撕下的胶带不要污染玻璃面或铝板面;及时清理粘在施工表面上的胶痕。

4.3.7、清扫

清扫时先用浸泡过中性溶剂(5%水溶液)的湿纱布将污物等擦去,然后再用于纱布擦干净;

清扫灰浆、胶带残留物时,可使用竹铲、合成树脂铲等仔细刮去;

禁止使用金属清扫工具,更不得使用粘有砂子、金属屑的工具;

禁止使用酸性或碱性洗剂。

1.玻璃幕墙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构件和组件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

检查材料、构件、组件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性能检测报告和材料的复验报告。

2.玻璃幕墙的造型和立面分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

3.玻璃幕墙使用的玻璃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幕墙应使用安全玻璃,玻璃的品种、规格、颜色、光学性能及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幕墙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

全玻幕墙肋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12mm。

⑶.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

明框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聚硫密封胶及丁基密封胶;隐框和半隐框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聚酮结构密封胶及丁基密封胶;镀膜面应在中空玻璃的第2或第3面上。

⑷.幕墙的夹层玻璃应采用聚乙稀醇缩丁醛(PVB)胶片干法加工合成的夹层玻璃。

⑸.钢化玻璃表面不得有损伤;8.0mm以下的钢化玻璃应进行引爆处理。

⑹.所有幕墙玻璃均应进行边缘处理。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5、建筑幕墙物理性能

1.抗风压性能

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1条的规定,建筑幕墙的抗风压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分级表

分级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分级指标值P3(kPa)

1.0≤P3<1.5

1.5≤P3<2.0

2.0≤P3<2.5

2.5≤P3<3.0

3.0≤P3<3.5

3.5≤P3<4.0

4.0≤P3<4.5

4.5≤P3<5.0

P3≥5.0

注1:

9级时需同时标注P3测试值。

如:

属9级(5.5kPa)

注2:

分级指标值P3为正、负风压测试值绝对值的较小值。

底商幕墙风压计算

基本项目

符号

取值

备注

本地区地面粗糙度

C类

计算高度(m)

13

基本风压(kN/m2)

wo

0.4

阵风系数

βgz

2.05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

0.676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μSl

墙面区

面板

1.2

支承结构

1.2

墙角区

面板

1.6

支承结构

1.6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

墙面区

面板

0.666

支承结构

0.666

墙角区

面板

0.888

支承结构

0.888

注:

风荷载标准值取值不应小于1.0kN/m2。

塔楼幕墙风压计算

基本项目

符号

取值

备注

本地区地面粗糙度

C类

计算高度(m)

107.2

基本风压(kN/m2)

wo

0.4

阵风系数

βgz

1.205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

1.8064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μSl

墙面区

面板

1.2

支承结构

1.2

墙角区

面板

1.6

支承结构

1.6

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

墙面区

面板

1.045

支承结构

1.045

墙角区

面板

1.393

支承结构

1.393

注:

风荷载标准值取值不应小于1.0kN/m2。

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1条的规定,建筑幕墙的抗风压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分级表

分级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分级指标值P3(kPa)

1.0≤P3<1.5

1.5≤P3<2.0

2.0≤P3<2.5

2.5≤P3<3.0

3.0≤P3<3.5

3.5≤P3<4.0

4.0≤P3<4.5

4.5≤P3<5.0

P3≥5.0

注1:

9级时需同时标注P3测试值。

如:

属9级(5.5kPa)

注2:

分级指标值P3为正、负风压测试值绝对值的较小值。

P3为建筑幕墙抗风压性能分级指标,其取值不小于wk,且不小于1.0kPa,在P3作用下,幕墙的支承体系和面板的相对挠度和绝对挠度不大于下表要求。

支承结构类型

相对挠度(L跨度)

绝对挠度(mm)

构件式玻璃幕墙/单元式幕墙

铝合金型材

L/180

20(30)a

钢型材

L/250

20(30)b

玻璃面板

短边距/60

石材幕墙

铝合金型材

L/180

金属板幕墙/人造板幕墙

钢型材

L/250

点支承玻璃幕墙

钢结构

L/250

索杆结构

L/200

玻璃面板

长边孔距/60

全玻幕墙

玻璃肋

L/200

玻璃面板

跨距/60

a,b:

括号内数据适用于跨距超过4500mm的建筑幕墙产品。

本工程底商,标高13米处转角风压标准值1.0KPa,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应为1级;

塔楼,标高107.2米处转角风压标准值1.393KPa,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应为1级;

2.水密性能

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2条的规定,建筑幕墙的水密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水密性能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5

分级指标值ΔP(Pa)

固定部分

500≤ΔP<700

700≤ΔP<1000

1000≤ΔP<1500

1500≤ΔP<2000

ΔP≥2000

可开启部分

250≤ΔP<350

350≤ΔP<500

500≤ΔP<700

700≤ΔP<1000

ΔP≥1000

注:

5级时需同时标注固定部分和开启部分ΔP的测试值。

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2条的规定。

受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的地区,水密性设计取值可按下式计算,且固定部分取值不宜小于1000Pa;

P=1000μzμsw0

式中:

P——水密性能指标(Pa);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风力系数,可取1.2;

W0——基本风压(kN/m2),取值为0.4

经计算得,P=835Pa,故本建筑幕墙雨水渗透性能分级应为4级。

其他地区,水密性可按上式计算值的75%进行设计,且固定部分取值不宜低于700Pa。

3.气密性能

建筑幕墙的气密性能以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差为10Pa的空气渗透量q为分级依据,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3条的规定,建筑幕墙的气密性能分级标准如下面的两个表所示。

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分级指标值qL(m3/m·h)

4.0≥qL>2.5

2.5≥qL>1.5

1.5≥qL>0.5

qL≤0.5

建筑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分级指标值qA(m3/m2·h)

4.0≥qA>2.0

2.0≥qA>1.2

1.2≥qA>0.5

qA≤0.5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3条规定了建筑幕墙气密性能设计指标的一般规定,如下表所示;《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第4.2.4条规定了有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要求时,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3级。

地区分类

建筑层数、高度

气密性能分级

气密性能指标小于

开启部分qL(m3/m·h)

幕墙整体qA(m3/m2·h)

夏热冬暖地区

10层以下

2

2.5

2.0

10层及以上

3

1.5

1.2

其他地区

7层以下

2

2.5

2.0

7层及以上

3

1.5

1.2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第4.2.4条规定有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要求时,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3级。

本工程的气密性能分级应为3级

4.平面内变形性能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非抗震设计时,应按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设计;抗震设计时,应按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3倍进行设计。

主体结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如下表所示:

主体结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

建筑高度

结构类型

建筑高度H(m)

H≤150

150<H≤250

H>250

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

1/550

板柱-剪力墙

1/80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线性插值

筒中筒

1/1000

线性插值

1/500

剪力墙

1/1000

线性插值

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

注:

1)表中弹性层间位移角=Δ/h,Δ为最大弹性层间位移量,h为层高

2)线性插值系指建筑高度在150m~250m间,层间位移角取1/800(1/1000)与1/500线性插值。

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6条的规定,建筑幕墙的平面内变形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5

分级指标值γ

γ<1/300

1/300≤γ<1/200

1/200≤γ<1/150

1/150≤γ<1/100

γ≥1/100

注:

表中分级指标为建筑幕墙层间位移角

本工程的平面内变形性能分级应为2级

5.耐撞击性能

建筑幕墙的耐撞击性能以撞击物体的撞击能量E和撞击物体的降落高度H为分级指标,以不使幕墙发生损伤为依据,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7条的规定,耐撞击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耐撞击性能分级表

分级指标

1

2

3

4

室内侧

撞击能量E(N·m)

700

900

>900

——

降落高度H(mm)

1500

2000

>2000

——

室外侧

撞击能量E(N·m)

300

500

800

>800

降落高度H(mm)

700

1100

1800

>1800

注:

1性能标注时应按:

室内侧定级值/室外侧定级值。

例如:

2/3为室内2级,室外3级。

2当室内侧定级值为3级时标注撞击能量实际测试值,当室外侧定级值为4时标注撞击能量实际测试值。

例如:

1200/1900室内1200N·m,室外1900N·m。

本工程的耐撞击性能分级应为2级

6.光学性能

建筑幕墙的光学性能以建筑幕墙的透光折减系数TT为分级指标。

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8条的规定,有采光功能要求的幕墙,其透光折减系数不应低于0.45.有辨色要求的幕墙,其颜色透视指数不宜低于Ra80,光学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采光性能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5

分级指标值TT

0.2≤TT<0.3

0.3≤TT<0.4

0.4≤TT<0.5

0.5≤TT<0.6

TT≥0.6

注:

5级时需同时标注TT测试值。

本工程的玻璃幕墙的玻璃参数如下:

写字楼塔楼标准层幕墙玻璃采用TP8(low-e)+12A+TP6中空玻璃:

可见光透射率为57%,反射率为19%,遮阳系数为0.46,传热系数U值为1.70W/(m2·K),颜色为浅灰色,具体以设计封样为准。

本工程的光学性能分级应为Ⅳ级

7.空气隔声性能

建筑幕墙的空气隔声性能以计权隔声量作为分级指标,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第5.1.5条的规定,且隔声量不低于35db;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建筑幕墙空气隔声性能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5

分级指标值(db)

25≤RW<30

30≤RW<35

35≤RW<40

40≤RW<45

RW≥45

注:

5级时需同时标注RW的测试值。

本工程的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应为X级

8.热工性能

幕墙的保温性能系指建筑幕墙室内外两侧存在空气温差的条件下,幕墙阻抗从高温一侧向低温一侧传热的能力(不包括从缝隙中渗透空气的传热),幕墙的保温性能用传热系数K来表示。

传热系数K的物理意义为: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幕墙室内外两侧的空气温度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以W/m2.k计。

1)建筑幕墙传热系数应按GB50176的规定确定,并满足GB50189、JGJ132-2001、JGJ134、JGJ26和JGJ75的要求。

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幕墙遮阳系数应满足GB50189和JGJ75的要求。

2)幕墙传热系数应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

3)幕墙在设计环境条件下应无结露现象。

4)对热工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建筑,可进行现场热工性能试验。

5)幕墙传热系数分级指标K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建筑幕墙传热系数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5

6

7

8

分级指标值K/[W/(m2k)]

K≥5.0

5.0>K≥4.0

4.0>K

≥3.0

3.0>K

≥2.5

2.5>K

≥2.0

2.0>K

≥1.5

1.5>K

≥1.0

K<1.0

注:

8级时需同时标注K的测试值。

玻璃幕墙的遮阳系数应符合:

1)遮阳系数应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

2)玻璃幕墙的遮阳系数分级指标SC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玻璃幕墙遮阳系数分级

分级代号

1

2

3

4

5

6

7

8

分级指标值SC

0.9≥SC>0.8

0.8≥SC>0.7

0.7≥SC>0.6

0.6≥SC>0.5

0.5≥SC>0.4

0.4≥SC>0.3

0.3≥SC>0.2

SC≤0.2

注1:

8级时需同时标注SC的测试值。

注2:

本工程的热工性能建筑幕墙传热系数分级应为5级,玻璃幕墙遮阳系数分级应为5级。

9.承重力性能

1)幕墙应能承受自重和设计时规定的各种附件的重量,并能可靠地传递到结构。

2)在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水平受力构件在单块面板两端跨距内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该面板两端跨距的1/500,且不应超过3mm。

7、幕墙构造设计和结构设计要点

1.幕墙构造设计

1)建筑幕墙构造设计要点

a、建筑幕墙的构造设计严格符合安全、适用与美观的原则。

b、建筑幕墙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构造严格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相对位移的能力,且便于制作安装、维护保养及局部更换面板或构件。

c、幕墙保温材料采用保温岩棉,满足A级不燃材料,容重不小于100kg/m3,憎水率98%以上。

d、单元式幕墙、明框玻璃幕墙都设计导向排水构造,疏导可能形成的冷凝水。

e、建筑幕墙的所有连接部位设置柔性垫片或预留1~2mm的间隙,间隙内填胶,来防止构件之间因相互摩擦产生噪声的措施。

f、在不同金属材料相接触部位,采取设置绝缘衬垫的防腐蚀措施。

g、建筑幕墙面板的分格尺寸及接缝设计,能在平面内变形产生最大位移时,板块之间不发生挤压碰撞,且保持其密封性。

h、玻璃幕墙的非结构受力胶缝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密封。

开启扇的密封胶条采用氯丁橡胶、硅橡胶密封条或三元乙丙橡胶制品。

2)幕墙热工构造设计要点

a、采用中空LOW-E玻璃,气体层为12mm厚的空气层。

b、明框幕墙龙骨型材采用断桥隔热铝合金型材,隔热材料为PA66GF25(聚酰胺66+25玻璃纤维)材料。

c、非透明幕墙面板背后的空间内设置75mm厚的保温岩棉作为保温层,保温层与幕墙面板和主体结构外表面之间留有不小于50mm的空气层。

3)幕墙防火构造设计要点

a、防火分区间的防火玻璃幕墙,由单片铯钾防火玻璃、防火密封胶与支承构件共同组成,满足相应的耐火极限等级规定。

b、建筑幕墙的梁间和户间防火封堵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防火岩棉填充密实,并由厚度为1.5mm厚的镀锌钢板承托,其缝隙应以防火密封胶密封。

c、紧靠建筑物内防火分隔墙两侧的玻璃幕墙之间设置水平距离不小于2.0m、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

d、建筑物内的防火墙设置在转角处时,内转角两侧的玻璃幕墙之间设置水平距离不小于4.0m、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

e、消防排烟用的幕墙开启窗与相邻防火分区隔墙的距离应不小于1.0m,采用外倒下悬窗,开启角度不小于70°,并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

高层建筑采用外倒下悬窗时,其构造必须有可靠的窗扇防脱落措施。

f、泄爆窗在安装前应经压力测试。

泄爆窗被气浪冲开后,幕墙结构应能保持完整性。

4)幕墙防雷构造设计要点

a、本工程建筑为第二类防雷建筑,设置屋面接闪器、立面接闪带、等电位连接环和防雷接地引下线,屋面接闪器由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的网格组成,标高45m以上每隔不大于3层设置等电位连接环,专设接地引下线不应小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18m。

幕墙金属框架可按100㎡划分网格,网格角点与防雷系统连接,形成电气贯通。

b、构件式幕墙防雷构造:

a)隔热断桥内外侧的金属型材应连接成电气通路。

b)幕墙横、竖构件的连接,相互间的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0

形成良好的电气贯通。

c)幕墙立柱套芯上下、幕墙与建筑物主体结构之间,应按导体连接材料截面的规定连接或跨接。

d)构件连接处有绝缘层材料覆盖的部位,应采取措施形成有效的防雷电气通路。

e)金属幕墙的外露金属面板或金属部件应与支承结构有良好的电气贯通,支承结构应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连通。

f)利用自身金属材料作为防雷接闪器的幕墙,其压顶板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单板,截面积应不小于70

2.幕墙结构设计要点

1)建筑幕墙应按围护结构设计。

2)幕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幕墙结构设计应考虑永久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必要时还应考虑温度作用。

复杂幕墙体系尚应对施工阶段作补充验算复核。

与水平面夹角小于75度的建筑幕墙还应考虑雪荷载、活荷载或积灰荷载。

4)幕墙结构设计应根据传力途径对幕墙面板系统、支承结构、连接件与锚固件等进行计算或复核,以确保幕墙的安全适用性。

幕墙面板与其支承结构、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均应具有足够的相对位移能力。

5)荷载组合及传力途径

a、幕墙所承担的主要荷载:

重力荷载(自重),风荷载,地震荷载,施工荷载,屋面活荷载等。

b、荷载计算:

场地类别划分:

根据地面粗糙度,场地可划分为以下类别: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本工程按C类地区计算风压

c、风荷载计算:

(基本风压:

50年一遇0.40kN/m2)

本工程中所有风荷载取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规定取值。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Z:

瞬时风压阵风系数βZ=1.58,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μZ:

风荷载体型系数:

外墙大面上取-1.2,转角处取-2.0。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μS: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

1.663,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W0:

太原地区基本风压W0=0.40kN/m2

外墙大面上风荷载标准值

=βZμZμSW0

=1.76×1.05×1.2×0.40

=0.887kN/m2

转角处风荷载标准值

=βZμZμSW0

=1.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