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192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淮北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

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

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

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

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个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

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

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

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

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选自《大众科技报》)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不能滥用。

B.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抗生素在抑制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做斗争。

C.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答案】1.D2.B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关于抗生素的说法,A项,“杀死病毒”错,原文无依据。

B项,结合文本内容“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

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分析可知,“进而”错,是并列关系。

C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分析可知,“所有”错,以偏概全。

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正常水平”错,原文“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个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

C项,偷换概念。

原句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项,“无药可治”不合文意,原文为“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集中主要精力”原文中没有推出此观点的充分依据。

B项,结合文本内容“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分析可知,“所以”错,强加因果。

C项,结合文本内容“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分析可知,“不会出现”太绝对。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卢潜,范阳涿人也。

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

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

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

潜曾从容白世宗云:

"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

"世宗谓左右曰:

"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

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

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

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

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②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

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

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

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

依所请。

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③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

陈主与其边将书云:

"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

"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

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

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

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

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④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

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

潜叹曰:

"正恐不久复来耳。

"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

五年,与王琳等同陷。

寻死建业,年五十七,其家购尸归葬。

(节选自《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讥议魏书坐:

因……犯罪B.王琳锐意图南图:

谋划

C.逮天统、武平中逮:

捉拿D.领行台尚书领:

兼任

5.对文章②处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B.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C.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D.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潜精明能干。

他被世宗信任,被认为能够担当重任,成就一番事业。

他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政绩卓著。

B.卢潜仕途坎坷。

他曾因为奏事触犯皇上被免官,还曾被郑子墨告发而遭受杖刑、降职等处分。

C.卢潜长于治边。

在扬州任上,曾多次打退陈国的进攻。

陈国人对他非常忌惮,陈国的君主在信中明确表明他是陈国的大患。

D.卢潜深受百姓爱戴。

淮南刚平定时,卢潜免除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后针对苛捐杂税及高元海的苛政,安抚百姓,地方宁靖。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曾从容白世宗云:

“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

(2)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

(3)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

【答案】4.C5.B6.D

7.

(1)卢潜曾劝说世宗:

“王思政不能以死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

(2)卢潜都击退他们,因战功加授散骑常侍。

(3)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死,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逮”,结合“天统、武平”分析可知,译为等到。

句意:

到了天统、武平年间。

故选C。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道行台左丞”是官职名,不能断开,排除A项、C项。

结合动词“拥”“归”等,“多”修饰“在扬州”,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

句意: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

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归顺寿阳(北齐),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

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州,和陈接壤。

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卢潜免除十年的租税和徭役”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

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

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

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

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分析可知,是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

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白”,劝说;“死”,为……而死;“足”,值得;“重”,看重。

(2)“之”,代词,他;“以”,介词,因为;“加”,加授。

(3)“犹”,仍;“其”,代词,他;“此”,代词,这;“患”,祸患;“备”,戒备、防备;“之”,代词,他。

【点睛】参考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

卢潜长得魁梧俊美,擅长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

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深得世宗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担当大任。

王思政在颍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

卢潜曾劝说世宗:

“王思政不能以死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

”世宗对左右说:

“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

”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

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

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

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任黄门侍郎。

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瑱,收受了梁的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

显祖将卢潜杖责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

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归顺寿阳(北齐),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

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州,和陈接壤。

卢潜安抚内外,实现了边境风俗的和谐。

陈朝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卢潜都击退他们,因战功加授散骑常侍。

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陈朝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

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这一请求。

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

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兼任行台尚书。

卢潜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非常有成绩,陈朝对他很害怕。

陈主在写给边关守将的信中说:

“卢潜仍驻守在寿阳,要打探他什么时候回朝,这个家伙一日不死,就是国家的祸患,你要对他加强戒备。

”显祖刚平定淮南时,免除了十年的租税和徭役。

十年之后,到了天统、武平年间,各种税收非常繁杂。

再加上高元海执政时,禁止百姓捕鱼打猎,百姓没有了生活来源。

由此百姓骚动,怨恨之极,卢潜逐事安抚民众,并利用计谋加以调和,江淮地区才得以平安无事。

武平三年,入朝任五兵尚书。

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了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

卢潜叹惜说:

“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

”到达邺都不久,陈将吴明彻渡过长江侵掠,朝廷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

五年,和王琳等人同时被俘。

不久死在建业,时年五十七岁,他的家人买出他的尸体运回北方安葬。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

“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

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8.①色美:

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

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

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9.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2分)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鲜明而和谐的色彩对比,活化出菊花的佳色神韵。

诗人又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

本题只要抓住诗歌前4句对梅花形象描写的诗句,淡紫的花心、嫩黄的花瓣,而“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则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高人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

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借菊花抒发人生的感慨及不为世用的苦闷。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逐联分析,此题注意抓住诗中对梅花描写的诗句,重点抓诗歌尾联带有强烈主观感受的句子来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诗歌的梅花形象,及诗歌尾联来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

②《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③《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④《归去来兮辞》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居室狭小)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

【答案】

(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翳”“潦”“暮”“奄”“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①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②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

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③“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1.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情节:

花房邂逅,感受温暖→①     →重戴桂冠,冷落花农→ ②    

好处:

____________

1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试作简要概括。

13.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

试从文中①②③三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14.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其作用是什么?

1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