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044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

专题7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

1.【安徽】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1)(认识铁的腐蚀)

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未擦干的铁锅B.除油漆的栏杆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3)(探究铁的腐蚀)

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

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_______(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________。

(4)(拓展探究)

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上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

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答案】

(1)A

(2)+3价(3)40;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温度;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5)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的环境中放置3天;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则分析成立

【解析】

(1)A、未擦干的铁锅,跟潮湿的空气接触最易生锈;

B、涂油漆的栏杆隔绝了铁与氧气、水的接触,不易锈蚀;

C、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抗腐蚀性能强;

故答案为:

A。

(2)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2)×3=0,则x=+3价;

(3)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根据题意知,量筒内有50mL空气,其中有氧气10mL,铁丝生锈要消耗掉这10mL氧气,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进入量筒10mL,最后量筒内水面最后约在40mL刻度处;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由数据可知:

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5)由表中数据可知,50℃以后铁钉质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可继续通如氧气,并保持在50℃,几天后观察现象,可得出结论,具体操作:

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的环境中放置3天;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则分析成立。

2.【苏州】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

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3)(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人过量10%稀盐酸,浸泡。

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

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5)(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

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如图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

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6)如图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

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1)O2、H2O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3)

(4)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

(5)钢铁与水样中的H+发生反应

(6)钢铁表面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O2、H2O与钢铁的接触

【解析】

(1)干燥试管A和不含氧气的试管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装有蒸馏水的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所以铁的锈蚀是铁跟水和氧气有关,化学式为O2、H2O;

(2)试管B和试管C做对比,由控制变量法,试管C还有氧气,而是管B不含氧气,因此,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3)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意,我们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

首先我们要看是不是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从而使溶液变为浅绿色,因此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实验Ⅰ盐酸溶液中FeCl3溶液仍然呈现黄色,说明不是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从而使溶液变为浅绿色;实验Ⅱ在水中(中性环境)下,FeCl3与铁钉不能发生反应生成FeCl2;实验Ⅲ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因此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

(5)当pH<4时溶液中存在游离的H+,因此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钢铁与水样中的H+发生反应促进钢铁腐蚀。

(6)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氧气与钢铁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钢铁腐蚀速率,因此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钢铁表面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O2、H2O与钢铁的接触。

3.【重庆】化学规律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许多化学实验加以验证。

(1)小东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小东想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又能更快地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提出了以下设想:

(提出设想)设想一:

增大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设想二:

用更活泼的金属锌代替铁钉

(实验验证)小东将以上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1

烧杯中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

①几小时后溶液颜色几乎不变

②天平读数不变

③铁钉表面有变化

实验2

铁钉换成锌粒

①溶液颜色明显变浅

②天平读数减小

③锌粒表面有变化

(实验分析)从以上现象分析,两个设想都不合适,其中按设想________(填“一”或“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实验1中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

B.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D.水也参与了该反应,但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水太少

(4)实验2虽然很快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但出现了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情况,老师提醒小东,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5)小东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究得出:

向实验1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将实验2中的烧杯换成如图所示装置,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该装置中缺少一种物品,请你在装置图中画出________。

【答案】

(1)红色的固体;

(2)二(3)C(4)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

(5)

【解析】

(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2)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铁钉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按设想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A不正确;

B、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不是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为氧化铁,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B不正确;

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C正确;

D、铁和水不反应,则水不参与反应,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

BC。

(4)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

(5)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应该用弹簧夹夹住导管,故图为

4.【通辽】新型洗涤剂过氧碳酸钠(Na2CO4)固体,能瞬间清除衣服上的汗渍、果汁渍等顽固污渍。

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产生的其他化合物进行探究。

实验1:

溶解样品。

取适量洗涤剂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形成无色溶液a。

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化合物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H2O2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H2O2、NaOH

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2O2的其他理由是________。

实验2:

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

________

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

(2)(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正确。

写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该洗涤剂保存时应密封、防潮。

【答案】

(1)过氧化氢是液体且能生成氧气;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或完全除去碳酸钠);产生气泡(或有气泡生成);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NaOH生成

(2)一;

【解析】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2O2的其他理由是过氧化氢是液体,且分解能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

实验2:

①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或完全除去碳酸钠);

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

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猜想一正确;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

Na2CO4+H2O=H2O2+Na2CO3。

5.【福建】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1)配制溶液

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E.玻璃棒

(2)(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的结论。

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4)(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2溶液呈中性;ii.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B

(2)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3)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气压减小”等其他合理答案)

(4)CaCl2与NaOH溶液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产生沉淀

(5)A中有气泡冒出;

【解析】实验1: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实验步骤为:

称量(托盘天平);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故不需要的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

B;实验2: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中右边液面下降,故填:

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也会使U型管中右边液面下降,故填:

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气压减小”;(4)钙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有沉淀产生,故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填:

CaCl2与NaOH溶液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产生沉淀;(5)步骤④中,稀盐酸被吸入A中,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湖北】教材中用图1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根据图2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①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②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③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

a、________,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

④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________,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

(2)问题讨论:

①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

③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提示:

SO2与C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④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移除直角玻璃管

(2)需要手动点燃硫,可能会有空气进入集气瓶;纯氧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高;亚硫酸;

【解析】

(1)③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故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

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

④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移除直角玻璃管,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

(2)①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手动点燃硫,可能会有空气进入集气瓶。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纯氧中氧气的浓度较高,故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纯氧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高。

③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亚硫酸。

④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甘孜】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_色。

由此得出:

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I.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______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7)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______ 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潮湿

(2)蓝;红(3)无;NaCl、HCl(4)OH-;H+(5)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6)④(7)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变红色。

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由此得出:

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3)I.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遇中性溶液呈无色。

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

NaCl、HCl;Ⅱ.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实质是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与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OH-、H+;(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6)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④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实验⑤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是碱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④;(7)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使软矿泉水瓶中的气压降低。

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

8.【北京】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1)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下图裝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装置

现象

试管内壁有水雾

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②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

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由实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Ⅱ.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g

0

0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解释与结论)

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4)第2组,⑦中x为________。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6)(反思与评价)

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2)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

(3)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4)5

(5)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

(6)不同意。

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

故不是越多越好

【解析】Ⅰ、解释与结论: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丙酸钙加热后生成的固体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得出:

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Ⅱ、解释与结论: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组实验,其它因素相同,只有丙酸钙的质量不同,故该实验是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与第1组其它数据相同,只是第1组无蔗糖,而第2组有蔗糖,且第2组加入蔗糖的质量应相同,故x=5;(5)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开始发霉的时间相同,故说明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反思与评价:

(6)由题干信息可知,丙酸钙属于食品防腐剂,且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

故不是越多越好。

故填:

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

故不是越多越好。

9.【青岛】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

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