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621.21KB ,
资源ID:51504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1504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docx

1、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附答案主观题精选精练专题7 分析与评价类实验探究题1.【安徽】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1)(认识铁的腐蚀) 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_(填字母序号)。A.未擦干的铁锅 B.除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 (3)(探究铁的腐蚀) 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_。(4)(拓展探究) 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

2、,按上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温度/10203040506070铁钉质量增加/g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 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 ;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分析: 。 【答案】 (1)A (2)+3价 (3)40;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温度;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5)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

3、50的环境中放置3天;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则分析成立 【解析】(1)A、未擦干的铁锅,跟潮湿的空气接触最易生锈; B、涂油漆的栏杆隔绝了铁与氧气、水的接触,不易锈蚀;C、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抗腐蚀性能强; 故答案为:A。 (2)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3)铁锈蚀消耗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根据题意知,量筒内有50mL空气,其中有氧气10mL,铁丝生锈要消耗掉这10mL氧气,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进入量筒10mL,最后量筒内水面最后约在40mL刻度处;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强同

4、学的实验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由数据可知:温度在105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铁钉腐蚀的速度越快; (5)由表中数据可知,50以后铁钉质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剩余的铁不能继续锈蚀;可继续通如氧气,并保持在50,几天后观察现象,可得出结论,具体操作:向乙装置的试管中充入氧气,并在50的环境中放置3天;若铁钉增加的质量大于,则分析成立。2.【苏州】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填化学式)等物

5、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3)(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人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实验I实验实验实验内容现象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 。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5)(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

6、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如图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6)如图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O2、H2O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3)(4)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5)钢铁与水样中的H+发生反应(6)钢铁表面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O2、H2O与钢铁的接

7、触 【解析】(1)干燥试管A和不含氧气的试管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装有蒸馏水的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所以铁的锈蚀是铁跟水和氧气有关,化学式为O2、H2O; (2)试管B和试管C做对比,由控制变量法,试管C还有氧气,而是管B不含氧气,因此,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3)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题意,我们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首先我们要看是不是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从而使溶液变为浅绿色,因此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8、。实验盐酸溶液中FeCl3溶液仍然呈现黄色,说明不是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从而使溶液变为浅绿色;实验在水中(中性环境)下,FeCl3与铁钉不能发生反应生成FeCl2;实验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 , 因此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 (5)当pH4时溶液中存在游离的H+ , 因此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钢铁与水样中的H+发生反应促进钢铁腐蚀。 (6)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氧气与钢铁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钢铁腐蚀速率,因此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钢铁表面

9、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O2、H2O与钢铁的接触。3.【重庆】化学规律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许多化学实验加以验证。 (1)小东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_,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小东想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又能更快地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提出了以下设想: (提出设想)设想一:增大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设想二:用更活泼的金属锌代替铁钉(实验验证)小东将以上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1烧杯中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几小时后溶液颜色几乎不变天平读数不变铁钉表面有变化实验2铁钉

10、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实验分析)从以上现象分析,两个设想都不合适,其中按设想_(填“一”或“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实验1中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 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B.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水也参与了该反应,但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水太少(4)实验2虽然很快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但出现了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情况,老师提醒小东,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 (5)小东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究得出:向实验1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11、的水,将实验2中的烧杯换成如图所示装置,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该装置中缺少一种物品,请你在装置图中画出_。 【答案】 (1)红色的固体; (2)二 (3)C (4)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5)【解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实验分析(2)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铁钉换成锌粒,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天平读数减小,锌粒表面有变化,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按设想二进行的实验能

12、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A不正确; B、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不是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为氧化铁,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B不正确;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C正确;D、铁和水不反应,则水不参与反应,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BC。(4)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5)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锌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应该用弹簧夹夹住导管,故图为 。4.【通辽】新型洗涤剂过氧碳酸钠(Na

13、2CO4)固体,能瞬间清除衣服上的汗渍、果汁渍等顽固污渍。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产生的其他化合物进行探究。 实验1:溶解样品。取适量洗涤剂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形成无色溶液a。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化合物是什么?(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H2O2猜想二:NaOH猜想三:H2O2、NaOH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2O2的其他理由是_。实验2: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

14、的是_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_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将步骤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_(2)(实验结论)猜想_正确。写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该洗涤剂保存时应密封、防潮。【答案】 (1)过氧化氢是液体且能生成氧气;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或完全除去碳酸钠);产生气泡(或有气泡生成);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NaOH生成(2)一; 【解析】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2O2的其他理由是过氧化氢是液体,且分解能够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 实验2: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

15、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或完全除去碳酸钠);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将步骤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没有生成氢氧化钠;实验结论: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猜想一正确;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Na2CO4+H2O=

16、H2O2+Na2CO3。5.【福建】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1)配制溶液 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标号)。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2)(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4)(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17、实验。 查阅资料:2溶液呈中性;ii. 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K1、K2 , 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 , 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关闭K1 , 打开K2 , 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步骤“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5)步骤中,若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1)B (2)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3)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气

18、压减小”等其他合理答案)(4)CaCl2与NaOH溶液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产生沉淀(5)A中有气泡冒出; 【解析】实验1:(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实验步骤为:称量(托盘天平);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故不需要的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B;实验2:(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中右边液面下降,故填: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也会使U型管中右边液面下降,故填: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溶于

19、水或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气压减小”;(4)钙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有沉淀产生,故步骤“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填:CaCl2与NaOH溶液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产生沉淀;(5)步骤中,稀盐酸被吸入A中,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湖北】教材中用图1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

20、的实验装置如图2,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根据图2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a、_,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_,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2)问题讨论: 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 。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

21、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_(提示:SO2与C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移除直角玻璃管(2)需要手动点燃硫,可能会有空气进入集气瓶;纯氧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高;亚硫酸; 【解析】(1)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故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

22、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移除直角玻璃管,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2)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手动点燃硫,可能会有空气进入集气瓶。氧气具有助燃性,纯氧中氧气的浓度较高,故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纯氧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高。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亚硫酸。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甘孜】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 (2)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

23、液变成_色,实验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 I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填化学式)。 (4)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_、_。(5)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填数字序号)。 (7)实验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潮湿 (2)蓝;红

24、(3)无;NaCl、HCl (4)OH-;H+ (5)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6) (7)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实验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实验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3)I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酚酞遇中性溶液呈无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

25、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实质是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与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OH-、H+;(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6)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实验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是碱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实验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

26、是;(7)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使软矿泉水瓶中的气压降低。实验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8.【北京】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1)I.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下图裝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序号装置现象试管内壁有水雾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解释与结论)中现象说明有CO2产生。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 (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组别第1组第2组序号配方面粉/ g5050505050505050酵母/ g蔗糖/ g000055x5丙酸钙/g00开始发霉时间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解释与结论)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4)第2组,中x为_。 (5)对比第1组、第2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6)(反思与评价) 某同学认为“制作面食、糕点时,丙酸钙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2)丙酸

28、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3)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 (4)5(5)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6)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 【解析】、解释与结论:(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丙酸钙加热后生成的固体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得出:丙酸钙受热后产生的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解释与结论:(3)由表中数

29、据可知,第1组实验,其它因素相同,只有丙酸钙的质量不同,故该实验是探究丙酸钙的质量大小是否对于丙酸钙防霉效果有影响;(4)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与第1组其它数据相同,只是第1组无蔗糖,而第2组有蔗糖,且第2组加入蔗糖的质量应相同,故x=5;(5)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开始发霉的时间相同,故说明在加入面粉质量相同,酵母质量相同时以及其他条件相同时,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反思与评价:(6)由题干信息可知,丙酸钙属于食品防腐剂,且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故填:不同意;国家标准规定了丙酸钙用于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说明过量使用可能有害。故不是越多越好。9.【青岛】水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对应的作用是_(选填字母序号,下同),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