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023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先秦至近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中国上古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2、《诗经》的有关常识。

3、《诗经》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4、《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5、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学特征。

6、《左传》的艺术特征。

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8、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9、《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

10、“楚辞”的含义和特色。

11、《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12、《天问》的文学价值。

13、屈原的其他著作常识。

14、屈原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15、秦代刻石文的主要特征。

16、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17、汉初政论散文的风格。

18、《过秦论》的艺术特征。

19、《史记》的结构特点。

20、概述《史记》的实录精神。

21、《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22、《史记》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23、简述《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24、“赋”文体的来源与演变。

25、司马相如赋的艺术成就。

26、汉代散体赋的艺术特征。

27、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28、文人五言诗的产生与流变。

29、《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30、曹操诗歌的特点。

31、曹植前后期文学创作的特点。

32、曹丕在七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3、阮籍诗歌的艺术特色。

34、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艺术特色。

35、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36、山水田园文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对后世的影响。

37、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艺术风格。

38、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39、鲍照诗歌的艺术特征。

40、谢朓新体诗的创造与历史地位。

41、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2、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3、《搜神记》的内容、艺术特征。

44、《世说新语》的内容、艺术风格。

45、《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46、《文心雕龙》的内容与价值。

47、《诗品》的主要内容与倾向。

48、陆机《文赋》的理论价值。

(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1、汉四家诗2、《九歌》3、《九章》4、《九辩》

5、《论衡》6、《史记》五体7、《汉书》8、“劝百讽一”9、骚体赋10、抒情小赋11、《七发》12、汉乐府

13、《古诗十九首》14、建安风骨15、建安七子16、正始之音

17、“竹林七贤”18、阮籍《咏怀》八十二首19、太康诗风

20、玄言诗21、司马迁22、宫体诗23、永明体

24、四声八病;25、骈文;26、《典论·论文》;27、《文心雕龙》;28、陆机《文赋》

*隋唐五代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唐代文人的时代特点。

2、唐代诗歌发展繁荣的表现。

3、唐代诗歌发展分期及盛唐、中唐时期诗歌特点。

4、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及发展情况。

5、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

7、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影响。

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成就。

9、如何理解孟浩然田园诗“淡而有味”的艺术特点。

10、高适《燕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1、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1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3、王昌龄《出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4、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

15、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

16、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因。

17、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

18、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倾向及艺术特点。

19、新乐府运动兴起的条件和原因及主张。

20、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点。

21、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

22、分析白居易《琵琶行》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

23、韩愈的文学思想及主张。

24、韩愈散文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25、柳宗元诗歌的特点。

26、李贺诗歌的特点。

27、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8、杜牧诗歌的特点。

29、晚唐小品文的形成原因及艺术特点。

30、唐代传奇兴起繁荣的原因。

31、唐代传奇的思想意义及成就。

32、敦煌变文的种类内容及艺术特点。

33、敦煌曲子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34、温庭筠的题材内容及艺术成就。

35、韦庄《春妇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6、分析温庭筠、韦庄词的不同。

37、花间词产生的原因及创作倾向。

38、李煜词的特点及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39、分析冯延巳词的特点。

40、分析司空图的诗论主张。

41、分析皎然的诗论主张。

(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1、古体诗、2、乐府诗、3、律体诗、4、初唐四杰、5、边塞诗派、6、山水田园诗派、7、大历十才子、8、新乐府运动、9、韩孟诗派、10、古文运动、

11、词、12、上官体、13、沈宋体14、长庆体、15、边塞诗派、

16、寓言小品、17、山水游记、18、“无题”诗、19、变文、20、话本小说、

21、唐传奇、22、敦煌曲子词、23、花间词派

宋代文学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宋代学术思想状况对宋代文人思想的影响。

2、宋词繁荣和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3、简述宋诗思想内容的特点及艺术风格手法特点。

4、以《村行》为例简述王禹偁诗文创作的成就。

5、简析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6、简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7、分析柳永对宋词的发展的贡献。

8、柳永[雨淋铃]“寒蝉凄切”词的艺术特点。

9、欧阳修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条件。

10、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11、简述欧阳修诗歌的创作特点及成就。

12、结合[踏莎行]“侯馆梅残”简述欧阳修词的风格。

13、论述欧阳修的“文”的创作的特点和成就。

14、王安石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5、结合《孟尝君传》浅谈王安石“文”的艺术特色。

16、简析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特点。

17、简析苏轼的文艺观和美学思想。

18、结合前后《赤壁赋》谈谈苏轼赋的特点。

19、简析苏轼诗的艺术成就。

20、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21、简析黄庭坚的论诗主张。

22、结合《登快阁》分析黄庭坚诗的艺术特色。

23、结合[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分析秦观词的风格特点。

24、简析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的艺术特点。

25、结合[兰陵王]“柳阴直“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26、简析张元幹[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写作特点。

27、简析张孝祥[六洲歌头]“长淮望断”的写作特点。

28、结合[醉花阴]“薄雾浓云”、[声声慢]“寻寻觅觅”简述李清照词的写作特点。

29、杨万里诗的成就及特点。

30、朱熹的文学主张。

31、陆游爱国诗歌的具体内容及艺术。

32、陆游诗歌的具体内容及总体艺术风格。

33、简述陆游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34、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35、简述辛弃疾对词的贡献。

36、简述辛弃疾词的表现手法。

37、简析苏、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异同。

38、结合[扬州慢]“淮左名都”分析姜夔词的写作特点和论词主张。

39、试论汪元量诗的诗史意义。

40、简述严羽《沧浪诗话》的论诗主张及影响。

41、为什么说元好问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大家。

(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1、词(词的别称:

长短句、乐府、曲子、曲子词、琴趣等;词的体式:

令、引、近、慢;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正体、变体;段、片、阕、拍;过片、换头、结拍等)2、西昆体、3、苏门四学士、4、田园杂兴六十首、

5、江西诗派、6、一祖三宗、7、点铁成金、8、夺胎换骨、9、无一字

无来处、10、诚斋体、11、江湖派、12、永嘉四灵;13、婉约派、14、豪放词

派、15、易安体、16、半山体、17、辛派词人、18、中兴四大诗人、

19、以文为诗、20、以文为词、21、以诗为词、22、妙悟说、

元代文学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元代杂剧繁荣发展的原因。

2、元代杂剧衰微的表现及原因。

3、南戏剧本的构成及表演特点。

4、简析南戏与杂剧的不同。

5、简述词与曲的区别。

6、简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写作特点。

7、简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特点。

8、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9、分析《窦娥冤》中窦娥形象。

10、分析《窦娥冤》的艺术特点。

11、分析《救风尘》中赵盼儿形象。

12、王实甫对崔、张爱情故事做了哪些加工改造?

13、分析《西厢记》中红娘形象。

1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5、分析《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

16、比较分析《梧桐雨》、《汉宫秋》的主题和艺术。

17、简析《赵氏孤儿》中程婴、公孙杵臼的艺术形象。

18、简析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

19、分析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

20、分析南戏《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二、名词解释、风格流派

1、元曲、2散曲、3、元杂剧、4、南戏、5、科介、6、小令、7、带过曲、8、套数、9、衬字、10、元曲四大家、11、《董西厢》、12、四大南戏、1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4、元诗四大家、15、铁崖体.

明代文学部分

一、论述题、简答题

1、简述《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2、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

3、谈谈《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4、分析《水浒传》结构特点。

5、分析《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

6、谈谈《西游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具体体现。

7、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8、谈谈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繁荣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9、谈谈《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10、谈谈明代小说续书的情况。

11、西门庆形象的意义。

12、谈谈明代拟话本的体制。

13、简述汤显祖的思想主张和戏剧主张。

14、简析《牡丹亭》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15、简述《牡丹亭》传奇对前代题材的继承与发展。

16、简析杜丽娘形象。

17、李贽的文学主张及对明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18、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其意义和局限。

19、简述冯梦龙的小说创作观。

20、张岱散文的思想艺术。

二、名词概念、风格流派

1、台阁体、2、茶陵诗派、3、复古运动、4、唐宋派、5、公安派、6、竟陵派、7、前七子7、后七子8、章回小说、9、话本、10、拟话本11、传奇、12、童心说、13、骈俪派、14、临川派、15、吴江派16、复社、17、“三言二拍”、18、“四声猿”、19、“临川四梦”、20、晚明小品文。

清代文学部分

一、论述题、简答题

1、清初文言小说出现高峰的原因。

2、《聊斋志异》艺术方法的特点。

3、《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4、谈谈《长生殿》的成书过程。

5、《长生殿》在传奇发展史上的贡献。

6、谈谈《桃花扇》反映南明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7、分析李香君的形象。

8、《桃花扇》人物塑造和结构情节的特点。

9、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吴县作家形成的原因。

10、《儒林外史》的批判精神。

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2、分析杜少卿形象。

13、《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描写的意义。

14、《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5、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及文学主张。

16、清代骈文中兴的原因。

17、金圣叹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18、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

19、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20、龚自珍的诗歌成就。

二、名词概念、风格流派

1、神韵说、2、格调说、3、肌理说、4、性灵说;5、桐城派、6、阳羡派、7、浙西词派、

8、常州词派;9、阳湖派、10、《闲情偶寄》、11、“一人永占”、12、《己亥杂诗》。

元代文学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元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

(2)简述中国古代戏剧的特点。

(3)元代杂剧繁荣发展的原因。

(4)元代杂剧衰微的表现及原因。

(5)南戏剧本的构成及表演特点。

(6)南戏复兴的原因。

(7)简析南戏与杂剧的不同。

(8)简述南曲与北曲的不同。

(9)简述词与曲的区别。

(10)简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写作特点。

(11)简析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特点。

(12)分析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13)简析萨都剌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14)分析《窦娥冤》中窦娥形象。

(15)分析《窦娥冤》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

(16)王实甫怎样加工改造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

(17)《西厢记》怎样深化了反封建的思想主题。

(18)分析崔莺莺、张生和红娘形象。

(19)《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20)简析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和《梧桐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

(21)简析马致远杂剧《汉宫秋》中汉元帝和王昭君的形象及该剧的艺术特点。

(22)简析康进之杂剧《李逵负荆》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23)简析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写作特点。

(24)简析石君宝杂剧《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形象。

(25)简析郑廷玉杂剧《看钱奴》的喜剧特色。

(26)简析无名氏杂剧《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及该剧的艺术特色。

(27)简析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

(28)分析南戏剧本《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形象。

(29)分析《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30)为什么《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曲、元曲、散曲、剧曲、杂剧、元杂剧、南戏、南曲戏文、永嘉杂剧

曲、白、科、折、楔子、末本、旦本、杂剧色、末、旦、瓦肆勾栏、砌末

散曲、小令、带过曲、套数

元曲四家、元诗四家、铁崖体

 

明代文学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三国演义》成书的条件。

(2)谈谈《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3)分析曹操和诸葛亮的形象。

(4)《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和方法。

(5)《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和语言特点。

(6)分析《水浒传》反映现实深刻性的诸种表现;《水浒传》情节特色、结构特点、人物形象特点和塑造方法。

(7)结合“西游故事”的演变和吴承恩的家世经历谈谈《西游记》创作成功的条件。

(8)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9)谈谈《西游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具体体现。

(10)谈谈明代小说发展前期与后期的不同,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11)谈谈明代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叶以后繁荣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12)明代中期以后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繁荣的情况及原因。

(13)明代中期以后深魔小说流行的情况及原因。

(14)明代中叶以后世情小说繁荣的原因。

(15)谈谈《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16)谈谈明代拟话本发展的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7)谈谈明代前期戏剧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8)结合明代后期的现实谈谈明代后期戏剧繁荣发展的标志和原因。

(19)谈谈明代后期杂剧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20)谈谈明代昆山腔改革的成就及改革成功的原因。

(21)谈谈明代后期传奇创作极盛的标志。

(22)明代后期传奇创作发展的艺术情况和特点。

(23)简述汤显祖的思想主张和戏剧主张。

(24)说明《牡丹亭》突出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对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和意义。

(25)分析杜丽娘的形象。

(26)明代诗文发展基本情况及衰落原因。

(27)李贽的文学主张及对明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8)明代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其意义和局限。

(29)明末诗文发展的新形势及与时代现实的关系。

(30)简述薛论道、冯惟敏、陈铎、王磐等人的散曲。

(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台阁体、茶陵诗派、复古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复社;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文言传奇、话本、拟话本;传奇、骈俪派、昆曲、临川派、吴江派。

清代及近代文学部分

(一)简答题、论述题

(1)谈谈《聊斋志异》所体现的批判精神;《聊斋志异》的批判精神与蒲松龄身世经历的关系。

(2)《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3)《聊斋志异》艺术方法的特点;

(4)《水浒后传》怎样继承和发展《水浒传》的积极的和爱国主义的主题;

(5)钱采、金丰的《说岳全传》怎样改编以前的说岳故事;

(6)清顺治、康熙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小说发展的一般情况;

(7)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现实和小说发展的一般情况;

(8)嘉庆、道光时期社会现实和小说发展的一般情况;

(9)结合李隆基、杨玉环故事发展演变的过程和洪昇创作的道路谈谈《长生殿》的成书特点和思想影响。

(10)谈谈《桃花扇》怎样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

(11)《桃花扇》反映南明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12)《桃花扇》所描写的侯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的特点;

(13)分析李香君的形象;

(14)分析史可法的形象;

(15)《桃花扇》怎样继承我国古代戏剧创作传统?

(16)《桃花扇》人物塑造和结构情节的特点。

(17)结合现实特点和戏剧发展过程谈谈清代昆曲衰落和地方戏繁兴的原因。

(18)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吴县作家形成的原因。

(19)结合清初现实谈谈清初诗歌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0)雍正乾隆时期的主要诗歌流派及其主张;

(21)清初散文发展的特点及与现实的关系;

(22)清代桐城派古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张。

(23)《儒林外史》的批判精神及其表现的理想;

(24)分析杜少卿形象

(25)《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6)《红楼梦》产生的现实基础;

(27)《红楼梦》反映现实的深度;

(28)《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形象;

(29)《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30)《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名词概念、文学流派

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义法说、桐城派、阳羡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吴县作家、京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