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022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docx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霜霉菌科孢囊梗上着生()。

A.游动孢子B.子囊孢子C.子囊D.孢子囊

2.植物体表白菜根肿菌的休眠孢子囊着生在()内。

A.寄主细胞内B.孢子囊内C.植物体表D.游动孢子囊内

3.植物病毒是通过对()病的研究而发生的。

A.黄瓜花叶病B.芫菁花叶病C.马铃薯Y病毒病D.烟草普通花叶病

4.游动孢子囊内形成()。

A.孢囊孢子B.游动孢子C.厚垣孢子D.分生孢子

5.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芽殖B.复制C.裂殖D.两性生殖

6.影响潜育期的长短最大因素是()。

A.湿度B.温度C.pH值D.光照

9.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粉状物D.粒状物

10.植物对病原物侵染初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反应是呼吸强度的()。

A.降低B.不变C.增加D.停止

11.植物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它们可能是)。

A.菌脓B.闭囊壳C.菌核D担子果

12.霜霉科分属的根据主要是()。

A.孢囊梗分枝类型和孢子囊形态B.孢子囊着生部位C.孢囊梗定型或不定型D.孢子囊有色或无色

1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以生于()。

A.子囊壳内B.孢子囊内C.闭囊壳内D.

14.根霉属的孢囊梗顶端膨大成鼓锤状,称为()。

A.囊轴B.中轴C.孢子囊球D.孢子囊堆

15.每个子囊内一般含子囊数多为()个。

A.2B.4C.6D.8

16.锈菌中的()在一个生长季节发生多,其作用相当于子囊菌的分生孢子。

A.锈孢子B.担孢子C.性孢子D.夏孢子

17.()有鞭毛。

A.游动孢子B.担孢子C.孢囊孢子D.接合孢子

18.影响病原菌侵入期最大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pH值D.湿度

19.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重寄生D.竞争作用

20.菌丝近似直角分枝,分枝附近有隔膜并缢缩的菌为()属。

A.腐霉菌B.青霉菌C.镰刀菌D.丝核菌

21.子囊和孢子囊()。

A.都属于同一亚门B.都可称为子实体C.其内都形成无性孢子D.其内都形成有性孢子

23.霜霉菌属引起植物的霜霉病,其病征为()。

A.粉状物B.霜霉状物C.疱状物D.小黑点

24.胶锈属引起()。

A.蚕豆锈病B.葡萄锈病C.梨锈病D.玫瑰锈病

25.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雨水B.空气C.昆虫D.本身的游动

26.大多数专性寄生的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是()。

A.种子B.肥料C.病残体D.活的寄主

27.着生担子和担孢子的结构体称为()。

A.担子果B.孢子囊C.子囊果D.配子囊

28.真菌繁殖时,营养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器官,菌体本身继续执行营养功能称()。

A.整体产果B.分体产果C.担子果D.子囊果

29.白粉菌科的子囊果为()。

A.子囊壳B.子囊座C.子囊盘D.闭囊壳

30.TMV的形状是()形的。

A.X状B.球状C.线状D.杆状

31.菌丝体相互平行组成绳索状结构,称为()。

A.孢梗束B.菌丝块C.菌索D.子座

32.许多棍棒状担子排列于植物体表形成子实层,无担子果,此菌为()。

A.外囊菌属B.外担菌属C.卷担菌属D.隔担菌属

33.CMV的形状是()的。

A.杆状B.线状C.X状D.球状

34.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主要途径是()。

A.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C.伤口D.自然孔口或伤口

35.黑盘孢目的分生孢子生于()。

A.子囊盘内B.分生孢子盘内C.分生孢子器内D.孢囊梗上

42.锈菌生活史中可出现多种类型的孢子,最多有()。

A.4种B.6种C.5种D.3种

43.锈菌需经过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

A.单主寄生B.活体寄生C.转主寄生D.专性寄生

45.菌丝寄生在寄主细胞间,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结构称为()。

A.子实体B.菌索C.吸器D附属丝

46.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粉状物D.粒状物

47.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雨水B.鸟类C.昆虫D.空气

48.植物线虫从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是第()龄幼虫。

A.1B.2C.3D.4

49.锈菌生活史中,可出现多种类型的孢子,称为()。

A.层出现象B.多态现象C.转主寄生现象D.双游现象

50.大多数病毒只能从机械的或传毒介体所造成的()侵入。

A.微伤口B.气孔C.水孔D.大型创伤

 

二、填空题

1.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寄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__根寄生_和__茎寄生__。

2.植物侵染性病害由__生物病原物__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_由不良的环境因素__引起。

3.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_变色__、_斑点__、腐烂_、_萎蔫_和_畸形_。

4.接合菌门的无性孢子是_孢囊孢子__,着生在_孢子囊_内。

5.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将寄生性植物分为_半寄生种子植物__和_全寄生种子_两类。

6.根据自然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的传播可分为_介体传播_和_非介体_两类。

7.病原真菌的无性孢子有_游动孢子_、_孢囊孢子_和_分生孢子_。

8.根据影响寄主的范围,将毒素分为_寄主专化性毒素_和_非寄主专化性毒素_两类。

9.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_病状__和_病症_。

10.菌丝体的变态有_菌核、_菌索_和_子座__。

11.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腐烂可分为__干腐__、_湿腐_和_软腐___。

13.真菌菌丝体有两种类型,它们是有隔__和__无隔__。

14.雌雄异形的线虫,雌成虫为_梨形或肾形_形,雄成虫为__线形__形。

15.线虫的生活史分为__卵_、__幼虫__和_成虫__3个阶段。

16.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将寄生性植物分为_半寄生_和_全寄生两类。

17.白粉菌科的分属依据是_闭囊壳附属丝的形状_和_壳内子囊数目_。

18.侵入前期,病原物受环境条件的较大,其中以_温度_和_湿度__影响最大。

19.TMV主要通过_汁液摩擦__传染,CMV主要通过_蚜虫__传染。

20.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是_子囊孢子_,无性孢子是_分生孢子___。

21.假菌核是指由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颗粒状物。

22.半知菌的分类是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3.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24.植物病毒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5.植物病理学中常使用__致病性_和_毒性_侵染力__等术语来表示致病性的差异。

26.侵染过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4个时期。

27病原物的致病性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途径发生变异。

28.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

29.线虫的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部分。

30.植物病原分子生物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1.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___,黄瓜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___。

32.卵菌门的有性孢子是_________,无性孢子是_________。

33.寄生性植物主要以_________进行繁殖,传播方式有和主动传播两种。

34.植物保卫素大都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化合物。

35.病原物产生的生长调节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6.毒性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一般用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范围。

37.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类型。

39.根据再侵染的有无,病害的侵染循环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0.病原物越冬和越夏场所,一般就是___________的来源。

41.气流传播的距离比雨水传播的距离要_远__。

42.植物病理学中有关病害流行规律的研究称为_植物病害流行学__。

43.病害流行的因素是_寄主___、_病原物____和___环境条件___。

44.病害在田间的扩张和分布型与病原物的___________有关。

45.1990年,Woese提出三域系统,将细胞生物分为古菌域、_________和_________。

46.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_霉状物__、_粉状物_、_小黑点__、_粒状物___、_菌核__和__菌脓__。

47.担子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是__担孢子_。

48.子囊菌门真菌的子囊果有_闭囊壳__、_子囊壳___、_子囊腔__和_子囊盘___。

49.构成植物病毒基因组的核酸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50.根据流行季节中病害循环的多少将植物病害分为_单年流行病__和_多年流行病___两类。

名词解释题

植物病害:

是指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受到其他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结构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外部形态不正常,甚至死亡,引起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和生态损失等。

病害三角:

是指病原物、寄主、环境构成植物病害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寄主间的相互作用是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进行的,这三个要素的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全寄生:

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只有少量叶绿素制造少量有机物,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得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

半寄生:

某些植物叶绿素,能够制造养分,但必须从寄主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方式。

有性生殖:

是指通过性细胞的结合过程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是指不通过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通过菌丝体或以裂殖的方式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子实体:

是指产生孢子的结构无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都叫做子实体

孢囊孢子:

产生于孢子囊内的,具有细胞壁,没有鞭毛的孢子

真菌生活史:

是指真菌的个体繁殖和系统繁殖的过程,大多数都有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

质粒:

存在于菌体染色体外的,可以致病或转移的小分子环状DNA

病毒:

是指由核酸、蛋白质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和侵染能力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亚病毒:

一类比病毒更小的、更简单的RNA

生理小种:

是指在病原物的种内,形态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和其他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局部侵染:

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只在侵染点周围细胞中繁殖扩散的侵染

系统侵染:

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侵染

钝化温度:

将病株组织提取液用不同温度处理十分钟,使其失去侵染力的最低处理温度称为钝化温度

稀释限点:

将病株组织提取液用水稀释到其失去传染能力的最大稀释度称为稀释限点

体外存活期:

将病株组织提取液在室温下能够保存其侵染力的时间称为

初侵染:

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的第一次侵染

再侵染:

初侵染后繁殖的新的病原物进行再次侵染的过程

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染后到寄主植物表现病状的一段时间

侵染过程:

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并在寄主内繁殖扩展,然后发生病害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

有再侵染而且在侵染次数多的病害

积年流行病毒:

是指病害经过多年积累病原物群体后,才逐年加重,达到流行程度

单年流行病害:

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病害就可以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

症状隐蔽:

是指病原物侵染寄主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在条件适宜时再次表现出来。

潜伏侵染:

是指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后不立即表现症状,在寄主内潜伏,而在一定条件下或寄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才表现出症状

小种专化性抗性:

是指病原物和寄主之间有特异作用,即寄主对病原物的某某些生理小种有抗性,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没有抗性。

非小种专化性抗性:

是指病原物和寄主之间没有特异作用,即寄主对于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过敏性反应:

是指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物的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

植物保卫素:

是指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的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毒素:

是植物病原菌或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再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生理功能,对植物有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寄主专化性毒素:

是一类对寄主植物和感病品种具有较高致病性的毒素

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是指没有寄主专化性,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都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使其全部或部分发病的毒素

植物检疫:

是指通过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

物理防治:

是指利用物理或机械方法防治病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

是指利用微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

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简答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有何特点?

答:

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生理、细胞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外部形态不正常,甚至死亡,引起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或生态损失的现象。

特点:

1、病原:

是指引致植物病害的原因,是外因,即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

2、病程:

是生理和组织结构病变的过程。

3、症状:

是患病植物外表呈现的不正常现象。

4、损失:

是指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或生态损失。

2.植物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答:

有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变色:

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斑点:

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局部坏死。

腐烂:

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萎蔫:

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畸形:

植物受病原物的影响,产生的激素类物质而使植物异常生长的现象。

3.什么是柯赫氏法则?

答:

科赫法则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具体内容为:

1致病的生物必须与症状有关系2必须分离得到病原物进行纯培养3将纯培养的病原生物与相同的健康进行接种,必须产生相同的症状4必须重新分离得到这种病原生物。

4.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哪些区别?

答:

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是可以传染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不良环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

通常侵染性病害较非侵入性病害更为严重,时间持续更久,也有可能交叉感染,加重病害。

5.什么是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答:

无性生殖是指没有经过性细胞的结合,直接有菌丝体发育成孢子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是指经过性细胞的结合产生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6.什么是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9.线虫的寄生性有何特点?

1线虫可以寄生植物的各个部位。

由于多数线虫存活在土壤中,因此,植物的根和地下茎、鳞茎和块茎等最容易受侵染。

2植物寄生线虫具有—定的寄生专化性,它们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

10.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线虫通过穿刺吸食,对植物组织内造成创伤,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1)刺激寄细胞的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或合胞体;

(2)刺激细胞分裂形成瘤肿和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3)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4)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5)溶解细胞壁,破坏细胞。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影响,植物受害后就表现各种病害症状。

11.植物病原细菌有何特点?

答:

1一般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大多是单生,少数是双生的。

2大多数具有鞭毛,不产生芽孢。

3都是死体营养生物,都可以人工培养。

4容易发生变异。

5通过裂值方式繁殖。

12.列举几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不同?

病原物侵入的方式有三种:

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径侵入,伤口侵入,直接穿透侵入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染丝通过机械和化学两方面作用穿透角质层,通过酶穿透细胞壁。

自然孔径侵入是通过气孔、皮孔、柱头等部位侵入寄主,许多真菌和细菌都是通过此途径侵入的。

伤口侵入是病原物通过植物表面各种的伤口、侵入植物体内的方式。

13.为什么把线虫列为植物的病原物?

答:

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内,引起病害。

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植物被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和一般的病害症状相似,习惯上把线虫作为病原物来研究,所以它是植物病理学内容的一部分。

14.多循环病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1这些病害在寄主生长的后期有再侵染且有多次再侵染。

2季节变化大,一般有始发、盛发、衰退三个阶段3侵染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感病时间长。

4病害的潜育期短5在有利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具有明显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过程

15.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主要有哪些?

答:

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病株、土壤、粪肥、昆虫、温室或贮藏室。

16.植物病毒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

①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或RNA);②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②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④病毒形态;⑤核酸分段状况。

17.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是什么?

简述它们的作用和类型.

答:

18.什么叫做子实体,举出典型的子实体?

其上产生何种孢子?

答:

产生孢子的结构无论简单或复杂,无论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统称为子实体。

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孢子囊产生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担子产生担孢子;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雄器、藏卵器产生卵孢子。

19.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原理和程序?

答: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中,而不被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薄,脂肪含量高,经过乙醇处理后,细胞壁部分溶解而使其孔径变大,因而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能够被脱色,程序:

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20.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染方式?

在介体传染中,病毒与介体有何依赖关系?

答:

1介体传播,其中包括昆虫介体、土壤中的介体、螨类介体等2非介体传播,主要有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等。

病毒经口针、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过程称为循回,这种病毒与介体的关系称为循回型关系(circulative),其中的病毒叫做循回型病毒,介体叫做循回型介体。

循回型相互关系中又根据病毒是否在介体内增殖而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

病毒不在介体体内循环的相互关系称为非循回型。

根据介体持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非持久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三种相互关系。

非循回型的关系全是非持久性的。

而循回型关系中又进一步分为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两种。

21.如何判断真菌所引起的病害?

答:

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1要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因为在病斑部、尤其是老病斑或坏死部分常有腐生真菌和细菌污染,并充满表面。

2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历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必要的,一些特殊性诊断技术也可以选用。

3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靠的一项。

22.为什么植物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会发生改变?

答:

23.试述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24.什么是植物检疫?

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

25.生物防治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哪些?

答:

1重寄生,有些微生物可以寄生到病原物上,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或致死。

2抗生,一种微生物对另一种微生物有抑制生长发育甚至消解菌体的作用。

3交互保护,是指植株中的病毒落株系可以保护植株避免同一病毒强株系的严重危害。

28.什么是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是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害的方法。

1种子处理,用药剂处理种子以消灭种子内的病原物,或使其着药保护幼苗免受病原物的侵染。

2土壤施药,是将药剂施在土壤中,以消灭土壤中的病原物或保护幼苗免受病原物侵染。

3植株喷药,是将化学药剂直接喷在植株上,使其免受病原物的侵染。

29.什么是植物病害的病征?

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病原物侵入植物后在其表面上的特征结构。

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菌脓。

30.全寄生和半寄生植物有何区别?

答:

全寄生植物是指没有根、茎,或只有少量叶绿素,只能制造有限养分,其大部分养分必须从寄主中获得的植物,对寄主的危害大,很快就可以使寄主黄化致死。

半寄生植物是指其有根、茎,能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但必须从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植物,对寄主的影响较小危害较轻。

31.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哪些?

答:

1,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2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产生对寄主生命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

3诱发一系列病害,产生病害特有的症状。

32.确定检疫对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1危险性病害2局部地区发生的3由人为传播的。

问答题

2.试述植物的抗病机理主要有哪些?

答:

1物理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是指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它们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而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和扩散。

2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病原物侵染引起植物代谢的变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水平的形态结构改变,产生了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3化学的主动性抗病因素:

抗病性植物可能含有天然抗菌物质或抑制病原物的某些酶类物质,也可能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的重要成分4化学被动抗病性因素:

主要有过敏性坏死反应,活性氧迸发植物保卫素形成以及防卫相关蛋白的积累。

3.为什么人往往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答: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有寄主、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作用,栽培管理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各项流行因素而影响病害流行,所以。

4.什么是病害三角关系?

如何理解病害三角关系?

5.如何诊断植物病害?

答:

首先要仔细观察患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作用的症状特点,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熟悉资料,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等全面检查。

诊断程序包括:

1症状识别和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和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6.试述各种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7.比较植物病害各防治方法的优缺点。

答:

1,化学防治,优点:

见效快,防治效果好,用法简便。

缺点:

化学防治涉及药剂的种类、性质、毒理、药械等多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环境污染,影响人、畜安全引起植物药害。

2生物防治:

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