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73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含答案13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想要生生不息、蓬勃向前,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只能是痴(cī)人说梦;中华民族要增进民生福址、实现民族复兴,不坚持绿色发展只会是半途而废。

B.韩国海上调查情报科长黄俊贤表示,“扣留、没收、报废”等处罚能起到与“停止、取缔营业资格”一样的制裁效果,相信经济杠(gàng)竿惩罚能让那些试图继续进行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和船主“彻底死心”。

C.在明清以前,乡村是美好的代名词。

孔子说过“礼失而求诸(chǔ)野”,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也同样在乡村里发现了诸多旷世奇才,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更是长年隐居在山林里,不愿意出来做官。

D.熄了引擎(qíng),旋下左侧的玻璃窗,早春的空气遂漫进窗来。

岑(cén)寂中,前面的橡树林传来低沉而嘶哑的鸟声,在这一带的山里,荡起幽幽的回声。

(命题思路:

原创。

考查常用规范汉字的读音和书写。

选项来自美文及报刊,关注文化和时事热点,语言材料新鲜。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3题

【甲】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

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

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

【乙】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丙】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你也会乐此不疲。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

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虽然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丁】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搅扰B.顾影自怜

C.乐此不疲D.虽然

(命题思路:

原创。

考查词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涉及一般实词、虚词、成语,范围广。

3.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

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B.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C.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你也会乐此不疲。

D.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命题思路:

原创。

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涉及冒号、顿号、逗号、句号的运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把资金投到电影制作环节中,参加国际电影节赚得口碑,之后再去宣发、销售和推广,在当下这是一条独立电影的可行之路。

至于这条路能走多远,仍需时间验证。

B.很多人认为山寨是祸水是阻碍行业发展、影响创新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然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则认为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山寨,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

C.对于“异地养老”模式还是应以市场来进行调节,把选择服务的权利交给老人。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政府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转变,也就是将补贴发给作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以此来解决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目前中国房地产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化越来越严重,在价格上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三四线城市房价大体上是回落的,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命题思路:

原创。

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的辨析能力,ABD项来源于时政新闻,C项没有作修改,报刊语言不规范现象严重。

5.某校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教室拟一个室名,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

请你代拟一个室名,要求内容健康,有文化内涵,并用一两句简洁的话来阐释室名的涵义。

(3分)

示例:

凌云阁——胸怀凌云壮志,心系天下苍生。

答: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仿写,所选材料贴合学生生活,在考察对联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的挖掘。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展开想象,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写一段100左右的文段,再现它的意境。

(6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命题思路:

原创。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合并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共10分,其中选择题3分)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

什么是“盈”呢?

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

月满则亏,盛极则衰。

老子曰: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

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

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

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

老子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

老子认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

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

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王爱群)来源:

人民日报

7.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为声名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其所需,就是有德。

C.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极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大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高“有求必应”,其实质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命题思路:

综合考查学生的对现代文语段的理解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B.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命题思路:

综合考查学生的对现代文语段的分析理解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9.请概括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4分)

答:

(命题思路:

部分原创。

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里面蕴含有丰富的修身、治民、治国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在浮华的现实中,我们很少能沉下气来对传统文化作一些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共20分)

哑巴与春天——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

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

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

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

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

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

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

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

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

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

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

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

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

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

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

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

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

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

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

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

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

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

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

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

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

后来,他终于安静了。

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

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

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

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

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10、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中“积雪”的含义。

(2分)

(命题思路:

原创。

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来解读重要词语的含义,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丰富含意的体会。

11.请赏析文章第二自然段。

(4分)

答:

(命题思路:

原创。

本题考查的是作品术魅力的领悟,通过对语段的赏析,考查艺术手法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12.作者在刻画老哑巴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文中老哑巴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命题思路:

原创。

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考查学生结合人物的言行及其他人物的评论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13.简要分析文章以“哑巴和春天”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通过体会文章标题表现力,注重挖掘文章的主旨,)

14.对于老哑巴的去向,作者没有放多少笔墨,而看似平静的小镇也出现丝丝的涟漪,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感受和看法。

(5分)

答:

(命题思路:

原创。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作个性化的阅读,从不同层面对作品意蕴和人文精神的挖掘。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陶渊明集序

萧统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其故何也?

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

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

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舞之娱①,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

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

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

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

主父偃言:

“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

”卒如其言,岂不痛哉!

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

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

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

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

或怀釐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

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故加搜校,粗为区目。

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惜哉!

亡是可也。

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注]①齐讴赵舞:

齐讴,齐国的乐调;赵舞,赵国的舞女。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忮:

妒忌

B.寄遇谓之逆旅逆旅:

旅游

C.结驷连骑之荣驷:

四匹马拉的车子

D.与道污隆污:

(命题思路:

原创。

实词多为常见词语,而且在文中可以经过推断得出其文中含义。

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和推断能力。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或披褐而负薪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C.轻之若脱屣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命题思路:

原创。

虚词在考纲要求内,主要考查学生的积累和活用的能力。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赞扬自古有道之士能够避世全身,第二部分评论陶渊明的诗文和人品。

B.文章以议论开头,首先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身处世态度,这个起笔十分警拔,辞分宾主,两相对照,以“士女之丑行”来“衬托“明达之用心”,从而颂扬了“不忮不求”的高尚品德。

C.文章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强调了追求富贵的害处,并对智者贤人能够认清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对愚夫贪士追求富贵深致慨叹。

D.作者认为陶渊明写了一篇《闲情赋》,是“白璧微瑕”,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形式的角度来批评陶渊明的。

至于其他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认为有助于教化人民。

(命题思路:

原创。

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并对文章内容有清晰的把握,同时还要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鉴赏,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命题思路:

原创。

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并对文章内容有清晰的把握,同时还要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鉴赏,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

(4分)

译文:

(2)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3分)

译文:

(命题思路:

原创。

选文是序文,符合近年来浙江卷文言文选材的思路。

考查点涉及实词、虚词、句式、翻译、断句和作品欣赏。

在设题上注重于教材的联系,和教材内容的迁移。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20—21题。

(7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①。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露:

酒的泛称。

②赊:

远,长。

20.从上阕看,“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两句运用______▲______的手法,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

(2分)

21.黄庭坚称作者“发妙旨于律吕之中,运巧思于斧凿之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

即有巧思而自然。

请结合“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简析这一特点。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思路:

原创。

本是题目虽是送春,但并不是表达悲伤的情感,这首诗是“送春”诗中的另类,有益于打破学生思维上的固定模式。

题目考查了艺术手法、情感和本诗的特色。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22-23题(共6分)

子日: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日:

“吾

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日: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日: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22.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思路:

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思想的把握,注重现实的联系性)

四、古诗文默写。

(共6分)

24补写出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任选3小题)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黄实甫《长亭送别》

(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3)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4)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

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5)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

独夫之心,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的名句默写能力)

五、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提挈之恩,夜里怀金十斤馈赠,被杨震拒绝。

王密说:

“暮夜无知者。

”杨震答道: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王密听后“愧而出”。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天热口渴。

路遇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为什么,他说:

“此非吾梨,岂能乱摘?

”别人笑他迂腐:

“乱世梨无主。

”许衡正色回答:

“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发表你的见解。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思路:

原创①本材料来自对典故的理解和感悟。

材料一体现了慎独,即一个人在独处时也需要自我约束,材料二则体现了人在人群中,无论别人如何处事,都需要坚守原则,不盲从。

结合两则材料,最后得出的观点是人无论处于什么的环境中,都需要坚持自我,坚持原则。

②本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关注自我修养,因此材料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A福祉痴(chī)B杠杆C诸(zhū)常年

2.D“虽然”改成“即使”,语句中列举的是假设情况,而非事实情况。

3.C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B“摆龙门阵”指的就是谈天说地,吹牛闲聊。

A“从而”改“然而”;C“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改成“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是佛教用语。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D“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改成“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