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729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docx

网络道德建设试题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试题

2014年11月

一、单选题:

(1×30=30分)

1、下列不属于网络社会特征的是(C)

A、网络社会的“主体虚拟性”

B、网络社会的“无中心性”

C、网络社会的“无序性”

D、网络社会的“偶发性”、“盲目性”

2、不符合于树立网络社会管理的正确理念的是(D)

A、“执政为民”与“信息公开”理念。

B、“疏导信息”与“公开对话”理念

C、“社会减压阀”与“网上统一战线”理念。

D、“三网融合”与“宽带中国”的理念

3、不是建设“宽带中国”的措施是(B)

A、加快网络接入的宽带化建设。

B、推进互联网向IPv6的平滑过渡。

C、完善互联网国际网络布局,持续提升国际出入口能力。

D、加快构建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

4、不属于打造诚信守则的互联网市场环境的是(A)

A、完善互联网资源发展和管理制度。

B、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C、大力倡导行业自律。

D、建立健全互联网用户权益保护机制

5、不属于互联网监管立法的原则与价值选择的是(B)

A、法制统一

B、三网融合统一

C、实现利益平衡

D、结合技术发展

6、主动净化互联网环境,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根本的策略是

(D)

A、坚持立法的科学性

B、重视国际合作

C、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相应救济机制

D、法治与德治并举

7、不是各国网络监管立法特点的是(D)

A、加强网络监管立法是各国通行选择

B、保护国家安全成为网络监管的重要内容

C、各国普遍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D、重视行政管理

8、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B)

A、网络诈骗、犯罪动机

B、网络犯罪、网络色情

C、网络色情、高智能化

D、犯罪动机、高智能化

9、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A)

A、科技化、智能化

B、科技化、多元化

C、智能化、多元化

D、低龄化、多元化

10、在犯罪本质上,网路恶犯罪与(A)具有同质性

A、传统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新型犯罪

D、高智能犯罪

11、(D)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A、学校教育

B、网络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道德教育

12、对网络舆论发展没有作用的是(D)

A、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

B、传统媒体的加入。

C、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

D、推行网络实名制

13、不属于各国政府采取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措施的是(A)

A、加强立法调研

B、加强对垃圾邮件的查处

C、推行网络实名制

D、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14、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B)的信息交流方式。

A、一对一

B、多对多

C、一对二

D、一对多

15、网络用户安全、健康上网的最大威胁是(C)

A、违反法律的信息。

B、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

C、破坏信息安全的信息

D、病毒入侵

16、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其他因素中,不包括(D)

A.黑客攻击

B.病毒传播

C.网络犯罪

D.宣传自己的图书

17、下列不属于信息安全产品的是(C)

A.路由器

B.服务器

C.游戏机

D.交换机

18、互联网不良信息存在形式(D)

A、文本形式

B、图像形式

C、视频的形式。

D、文本、图像和视频的综合形式

19、网络诈骗是犯罪行为主体以(A)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的行为

A.非法占有

B.网络赌博

C.社会危害

D.犯罪客体

20、互联网信息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互联网道德建设,下列不包括的是(D)

A.文明上网

B.下载歌曲

C.下载电影

D.传播法轮功

21、不属于健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措施的是(C)

A.制定信息安全计划

B.加强安全产品的监督

C.取缔网吧等场所

D.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管理

22、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解决最终还是要回到管理中去,需要建立(C)体系

A.发展

B.利用

C.监管

D.管理

23、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做法典型的是(D)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24、信息不被非授权的解析、知晓甚至公开,不非授权人使用的特性指的是信息安全的(C)特征。

A.完整性

B.真实性

C.保密性

D.可用性

25、网络道德的本质是(B)

A.现实道德

B.社会道德

C.心理道德

D.网络道德

26、“(B)”病毒案的破获,是我国破获的首例制作计算机病的的大案

A.鸽子

B.熊猫烧香

C.猴子

D.疯狂的兔子

27、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B),政府网站的开通,被认为是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措施

A.《深化政府改革纪要》

B.《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C.《政府的职能改革》

D.《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28、现当今,全球的四大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D)

A.手机

B.杂志

C.电子邮件

D.网络

29、针对计算机网络或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称为(D)

A.网络行为

B.网络安全

C.黑客

D.网络犯罪

30、属于我国网络舆论特点的是(D)

A.可操作性

B.匿名性

C.社会危害性

D.信任冲击性

二、多选题:

(2×15=30分)

1、互联网监管具有重要性是因为(ABCD)

A、网络监管是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B、网络监管是互联网安全的需要

C、网络监管是现实社会的需要

D、网络监管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因为(ABC)

A、网络道德建设是维护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B、网络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C、网络道德建设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D、高度重视网络社会的管理

3、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有(ABCD)

A、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

B、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C、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D、互联网诚信缺失、互联网市场行为亟待规范

4、加强体系建设,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措施有(ABD)

A、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B、加强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应急管理能力。

C、加强互联网立法

D、培育网络信息安全环境和文化。

5、为维护网络秩序及网络健康发展,必须从(ABCD)方面改善我国互联网监管立法。

A、坚持正确的立法思想

B、坚持立法的科学性、法治与德治并举

C、重视国际合作

D、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相应救济机制

6、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法(ABCD)

A、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

B、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C、加强网络媒体建设

D、加强网民自律建设

7、根据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内容分类(BCD)

A、病毒信息

B、暴力及暴力倾向信息

C、诱赌信息、淫秽色情信息、厌世信息

D、虚假信息、小道信息、网络垃圾信息

8、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特点有 (ABCD)

A、广泛性

B、匿名性

C、来源的多渠道性、传播快捷性

D、社会危害性

9、目前常见的不良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ABCD)

A、HTTP方式。

B、手机WAP方式。

C、P2P方式。

D、IM方式(即时通信)

10、我国对不良信息治理的措施有(ABCD)

A、法律规制。

B、行政监管。

C、自律管理。

D、技术控制。

11、要完善互联网建设的法律法规应该(ABC)

A、完善目前互联网建设的法律法规。

B、制定治理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C、健全互联网的立法体制。

D、将专项治理行动制度化和常态化。

12、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表现形式(ABCD)

A、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

B、垃圾邮件的泛滥、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C、黑客行为

D、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13、我国信息安全与保护的主要成就有(ABD)

A、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迅速

B、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突出

C、网络犯罪全都得到惩治

D、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14、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保护的软件因素(ABCD)

A、缺乏自主创新的信息核心技术

B、互联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C、互联网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D、信息运行的基础设施

15、网络道德的特点有(ABCD)

A、自主性。

B、自律性。

C、开放性。

D、多元性。

三、名词解释:

(2×6=12分)

1、互联网不良信息:

是指行为人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公然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违背社会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及个人造成有害影响并为国家、社会及个人所排斥的,反映现实社会不良现象的互联网信息。

2、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本身的安全,更是指一个国家网络社会的信息化状态不受外来威胁与侵害,一个国家社会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到外来的威胁与侵害。

四、简答题:

1、我国互联网监管立法的缺陷是什么?

(5分)

答:

(1)立法主体多元,立法层级不高;

(2)过于强调政府监管,缺乏对网络主体权利保护的关注;

(3)立法程序的公众参与程度有限;

(4)缺乏对政府违法监管行为的救济规定;

(5)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专门保护。

2、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危害是什么?

(10分)

答:

一方面,造成网络信息冗余,严重干扰了网络信息的正常传播与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网络不良信息,对整个国家、社会、个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具体来说是:

1.危害国家安全;

2.扰乱社会秩序;

3.诱发犯罪行为的发生;

4.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导致社会道德失范;

6.危害文化的发展;

7.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综合治理的趋势是什么?

(8分)

答:

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应该是: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完备的规制互联网的法律体系,强化行政监管,弘扬网络社会道德,鼓励互联网技术创新,提倡行业自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互联网行业要加强自律性建设,提升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加大对互联网先进技术的研发;公民个人也应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积极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主动地对不良信息进行监督,从而达到对互联网不良信息进行有效治理的目标。

或:

1.完善互联网建设的法律法规;

2.加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行政监管;

3.继续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

4.大力开展互联网道德教育;

5.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4、我国网络犯罪预防与治理策略是什么?

(5分)

答:

(1)加快完善我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

(2)提高防范网络犯罪的技术水平;

(3)加强对网络罪的管理力度;

(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展良好网络文化;

(5)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