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087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docx

企业改制时支付给职工所有补偿金包括哪些

区域(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实证与发展对策

EmpiricalStudyofEvaluationandDevelopmentStrategyofEnterpris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bilityofRegionandIndustry

周宾杨琳裴成荣

ZhouBin,YangLinAndPeiChengrong

摘要: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和实施者,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后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觉性、系统性、持续性、溢出性等特征;影响其发展内部因素主要有:

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创新机制等;影响其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政策背景、经济水平、发展机遇等;提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陕西实际,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企业技术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产业财税政策引导、金融信贷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同时,再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要求“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因此,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不断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增强发展后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创新型陕西和西部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相关文献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1],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包括:

引入新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开拓并利用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

熊彼特给出了总体上的创新理论,没有对相应的单项创新做出专门的分析研究,但是他的创新理论为后来的单项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早期的技术创新理论主要针对技术推广、扩散和转移,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等,初步搭建起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

英国学者Freeman认为[2],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装备的商业化应用。

Larry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后认为[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Burgelman研究指出[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的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以及战略管理能力。

Barton认为[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能力以及企业的价值观。

国内研究技术创新的学者傅家骥把技术创新界定为[6],“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这个概念比较全面,注重内涵也把握了外延。

董中保指出[7],我国企业的创新投入主体错位,造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市场与技术的关系颠倒,创新投入递减,导致创新后续过程乏力。

魏江等界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和结构框架,并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联性[8]。

制度创新理论主要是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制度学派的“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制度变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关系,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理论。

常修泽研究指出[9],企业创新包括四个方面: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是整个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制度创新就是组织创新,重点研究企业产权制度问题。

同时结合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制度创新理论体系。

美国学者彼得·得鲁克将“创新”概念推广到管理,认为“创新”是大胆开拓的具体手段,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能力[10]。

美国学者戴布拉·艾米顿认为[11],创新是“新思想到行动”,新思想的应用可能是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改革和最终达到持续发展的核心。

我国学者厉以宁指出[12],创新作为经济学概念就是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潜在的利润进行的体制上或手段上的改革。

肖云龙在其《别无选择一中国创新论》中认为“中国人的最常见的创新观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意识创新”[13]。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相关文献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由于分析视角和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

英国学者Freeman深入研究了那些创新成功的企业,归纳其特点为[2]:

企业内部研发能力很强,能够从事基础研究或相近研究;利用专利保护,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价;企业规模足够大,能够长期资助研发,研制时间比竞争对手短;发现并关注潜在市场,努力去培养关注客户;具有能有效地使研发、生产和销售相协调的企业家精神;与客户和科学界保持联系。

秦培锦等归纳了曼彻斯特商学院关于创新型企业的概念,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以不断的技术、管理、营销、执行等一系列创新行为,成功应对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持续性生存和发展的企业[14]。

石变珍概括创新企业的特点为[15]:

明确“创新”的真正意义;制定切合实际的企业创新战略;了解适合于创新动态过程的目标、方向和衡量标准;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重视创新并身体力行。

刘吉研究指出[16],创新型企业应具备五项基本特征:

有若干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的自主创新;全面的系统的创新;可持续的创新;高速发展的企业;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企业。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标准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丰富的实证分析。

郭韬和史竹青对创新型企业的概念与特征、创新型企业评价、创新型企业建设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指出了创新型企业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17]。

田波认为[18],创新型企业就是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并提出了创新型企业评估的逻辑视角,即创新素质、创新绩效、“素质一绩效”协调性评估,建立了创新型企业的创新素质评估指标体系和创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史竹青分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作用机理,从创新意识、创新资源、外部环境、创新行为、成长绩效五个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形成的概念架构[19]。

刘耀研究了影响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建立了以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为一级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的SZMR医疗设备公司做了实证分析,提出加快广东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与措施[20]。

魏巍从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四个方面对创新型企业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春市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十家企业做了实证分析[21]。

冯海昱分析了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因素,选取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共七个一级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三家大型医药企业(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和哈药集团)做了实证研究,给出了加快江苏省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22]。

何鹏根据我国中小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数据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小企业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8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23]。

胡卫敏分析了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六个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作了实证分析[24]。

马永红等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四个角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确定权重给出了一种合理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方法[25]。

何建洪和贺昌政分析了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资源禀赋和投入,用专家访谈和因子分析方法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了以创新资源与投入、创新文化与激励、自主技术创新、创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创新绩效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26]。

从熊彼特开始,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了描述,对创新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随着创新研究向微观层面深化,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和目标,以及对企业创新的评价标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对企业技术的内涵挖掘不够,理论深度欠缺;多数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定性评价,忽视了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定量评价;各类指标体系对创新能力包括的因素各有差异,导致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论有所不同,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解释。

但迄今仍未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权威定义。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10]:

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习惯。

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从事持续而有生产性的创新,他们组织起来使“变革”成为“规范”。

郑刚研究指出[27],创新型企业是相对之前的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等而言的一种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的定义是:

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关注焦点,企业通过整合包括全体员工在内的国内外创新资源,在全时空范围内实现技术及战略、文化、制度、市场、组织与流程等方面的全面协同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吉认为[16],创新型企业应具备五项基本特征:

有若干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的自主创新;全面的系统的创新;可持续的创新;高速发展的企业;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企业。

2006年,科技部、国资委等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并把创新型企业的建设作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下发的《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给出了创新型企业的初步定义。

创新型企业需要具备如下五个条件:

一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三是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四是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五是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

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这反映了国家对企业创新的鼓励、扶持和最新要求。

由于研究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不同,因而对创新型企业内涵的理解不同,但基本认识趋于一致。

简而言之,创新型企业就是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

其基本内涵是:

企业拥有自发的创新理念,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潜力,在外界环境的助推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多元化的创新形式,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不断发展的企业。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通常主要包括:

①技术研发的自觉性,即企业在针对创新活动的态度和导向上的自觉性。

②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即企业创新内容的全面性和体系化。

③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即企业创新进程的动态性、协调性和周期性。

④创新成果的溢出性,即企业产出的产权化、品牌化与综合效益化等。

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

(1)企业的技术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没有理念创新,其他创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创新理念可以分为企业家的创新理念和员工的创新理念。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的领航人,企业家的创新理念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取得创新成功的关键。

企业由每一个员工组成,员工的创新理念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家提出创新理念,制定创新战略,全体员工表现出良好的革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如此才能推动创新决策的执行,引领企业创新求发展。

因此,企业的创新理念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前提因素。

(2)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R&D活动人员是企业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来实现。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创新各种资源要素配置核心,又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为使创新成为企业持续性的活动,创新型人才的作用非常关键。

一个企业具有一定数量、高素质、高层次的研发人员,是企业具有较强实力的表现。

企业的经济实力是企业创新的保证。

企业持续创新活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较高的成本。

企业在资产总额、整体收益水平以及融资能力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经济实力,就会成为企业创新的有力保证。

创新资源的投入是一种持续性的风险投入。

虽然某一创新项目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结束,但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企业存续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

因此创新实际上是持续性的活动,并且一般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

若是缺乏承担创新活动持续性和风险性的经济实力,盲目加大创新投入,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资金匮乏,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危险境地。

因此,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可以使企业具有加大研发资金、设备设施资金投入、技术及人才引进的能力,并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过程中承担风险的能力。

由于技术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资源,企业技术实力不同是企业创新差异的一个主要根源。

企业技术实力是企业技术素质的外在表现,企业技术实力(技术知识存量)对技术能力的动态发展(技术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基础。

若企业原有技术实力较强,企业创新基于原有核心技术优势,那么创新行为得到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若企业技术实力不足,阻碍企业追求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可考虑使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逐步在创新中提高企业技术实力。

因此,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3)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制度规范的人的行为,影响人的决策。

良好的企业制度表现为产权明晰、管理高效、考核公平和奖惩明确,这是企业良性运行、企业创新活动生长发育的土壤。

对创新活动的激励制度能够保障那些参与创新活动员工的利益和回报,同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有助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

因此,企业的创新机制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支撑因素。

2.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

外部环境与条件是否有利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有:

(1)配套政策环境

国际经济、金融、政治等格局与态势;国内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科技教育水平,产业政策等。

(2)技术市场情况

企业所处地区的技术市场发展情况、所采用的技术在同行业的竞争力、技术市场规模与市场结构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等。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的实证研究

1.指标体系构建的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对评价对象总体数量、质量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科学实用的指标体系是做好评价工作的基础。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并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力求全面概括和充分体现企业创新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在指标选择上,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等要相互兼顾;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力求指标简单明确、指标体系简洁应用,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基本原则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结构和影响因素是多层次的,且结构复杂,只有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

为了全面、客观地衡量各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与准确性相结合

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指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可能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地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

准确性要求指标的概念要准确,涵义要明晰,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主观臆断,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

同时应充分考虑已有资料来源的限制及资料渠道的真实可靠程度,准确处理数据,尽可能减小调查误差,使评价指标符合实际。

——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所选指标范围要宽,既没有疏漏也没有重复,要求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要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所有方面,反映各个层次与维度方面的属性。

代表性原则指必须注意指标体系的简明精练,应在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多种指标中选取可以度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

——层次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身是具有特定层次结构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

同时,任何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因而所设计的指标要体现出创新能力的系统性。

——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可比性要求指标体系应尽量选用相对成熟和为大家所熟知的指标,便于评价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人员理解,尽可能保持统计口径和范围的一致。

可操作性要求尽可能选取规范化的定量指标,对于确实无法量化而又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选取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要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定性指标要有等级分明的评价标准,并能找到合适的专家进行评价。

同时要做到指标选择相对简单,能够有效测度和统计,利于掌握与推广。

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为了对我国各地区(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其包括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指标、技术创新成果产出指标、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指标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

其中,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指标、技术创新成果产出指标作为核心指标,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指标作为扩展指标,反映了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政策支持程度。

基于AHP-Delphi原理,测算出评估地区(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的权重(表1),并由下式计算出地区(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级分值(ETA):

表1全国各地(行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Ai

二级指标Bi

指标测算与解释

权重wi

指标性质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指标A1

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占地区(行业)工业企业比重(B1,%)

=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地区(行业)企业总数

0.0504

核心指标

工业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B2,%)

反映地区(行业)工业企业R&D人员投入情况

0.0846

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B3,%)

=企业R&D经费总支出÷地区(行业)工业企业总产值

0.1465

地区(行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经费支出额(B4,万元)

=企业引进技术消化经费支出+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0.2464

技术创新成果产出指标A2

地区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投资回报比(B5)

=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0.1552

新产品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B6,%)

=新产品产值÷地区(行业)工业总产值

0.0923

工业企业单位专利转让收益金额(B7,万元/件)

=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人÷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

0.0533

地区(行业)工业企业形成国家和行业标准数(B8,项)

反映技术创新成果的国家或行业的认可度

0.0317

技术创新政策环境指标A3

地区(行业)工业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数额(B9,万元)

反映出政府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0.0931

扩展指标

地区(行业)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数额(B10,万元)

反映出政府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补助

0.0465

2.1我国省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

根据表1从《2012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中甄选计算出相应的地区工业企业有关数据(表2)。

就单个指标分析,R&D企业活动和人员投入较大的主要是京、津、浙和湖南;R&D资金投入相对于地区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经费支出方面,除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外,湖南和四川也较大;技术创新经济产出回报方面,除了京、津,粤以及长三角地区外,吉、渝、豫也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政策支持方面,除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外,陕西也较有优势。

结合表1中的各指标权重及表2中国内地各省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数据,计算得出2011年中国内地各省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ETA值,并绘制出相应的评级图(图1),根据该ETA值得到当年全国内地各省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排序结果(表3)。

可知,改革开放后,由于地缘经济优势不断凸显,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实力较强,川、渝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多为边远民族地区,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东部差距较大,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协调发展,其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表22011年中国内地各省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量纲参见表1)

地区

A1

A2

A3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北京

24.85%

5.74%

1.28%

1032690

16.29

24.45%

213.17

283

167097

50707

天津

20.70%

4.59%

1.05%

949820

20.73

18.20%

60.36

447

67601

116152

河北

5.67%

2.07%

0.41%

1931421

12.69

5.01%

0.39

422

61460

83617

山西

5.66%

1.92%

0.60%

1345006

10.68

5.56%

15.72

407

67321

70581

内蒙古

3.57%

1.68%

0.41%

1198339

9.70

3.05%

22.61

126

33223

15678

辽宁

3.86%

2.06%

0.68%

2482501

10.33

6.82%

11.17

461

292930

68350

吉林

4.25%

1.75%

0.31%

611003

33.94

13.53%

2.03

467

43354

18204

黑龙江

8.06%

3.65%

0.81%

755792

7.50

4.97%

9.29

118

102437

22263

上海

14.86%

3.86%

1.14%

1603876

17.36

22.02%

38.89

840

292568

294199

江苏

17.18%

3.41%

0.88%

6969144

12.55

12.80%

11.87

4139

322156

305600

浙江

23.13%

3.47%

0.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