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676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docx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

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

—以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为例

罗芬方妮周琴

摘要:

我国乡村旅游是以自下而上的内生式发展模式为主,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面临着众多困境,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长沙市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个案研究,半结构访谈40名经营业者与管理者,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了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变化。

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早期,农家乐经营者主导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随着各种行动者的介入,在发展方式、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乡村旅游管理等方面存在异议,整个行动者网络缺乏沟通,各主体缺乏对等意识,趋于僵化、丧失活力。

只有既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当地农户主导的有效基层组织,又得到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管理的倾斜与支持,才可以解决当前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

关键字:

内生式发展理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理论;农家乐;桃花岭村

1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绿化美化农村村风村貌的有力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从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到201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土地流转等核心内容,都离不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

统计显示,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发展乡村旅游是满足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最主要的途径[2]。

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乡村民俗文化和乡野风光、活动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和娱乐休闲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小部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是通过国家政策推动,由外来者参与并主导,引入外来技术与知识的外生式发展模式[4]。

而大部分内生式发展乡村旅游地出现了经营模式单一、管理混乱,开发产品特色少,配套设施滞后、生态遭到破坏,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5],严重影响此种类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行动者网络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等为核心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巴黎学派提出的,是一种描述参与者相互作用、联系和影响的方法[6]。

该理论将人类行动者与“自然现象”看成是“行动者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把社会技术集合描述为人与非人类行动者的异质网络,为资源利用、机制互动、技术创新和参与者维持控制权、价值的条件提供战略指导[7,8]。

内生式发展是一个本地社会动员的过程,能够将各种利益团体集合起来追求符合本地意愿的战略规划过程以及资源分配机制,最终实现形成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全面、稳定与可持续发展[4]。

但是现有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模式与业态[9]、发展路径与动力[10]、旅游产品设计[11]、旅游体验评价[12]、可持续发展[13]等内容,而忽视了从行动者角度来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解读。

本文认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性和相互行动的难以有效协调,要解决当前困境,必须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进行深层次地解读,才可以找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途径。

2研究设计

2.1研究理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又称为转译社会学,是内生式发展的基础理论,是内生式发展的概念化过程[4]。

该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1)对等认识人类与非人类因素原则。

消除人与非人的界限,将行动者的概念延伸到自然领域。

(2)跨越传统的二元对立观点。

现实的研究对象存在于自然—社会的连续体中。

(3)构建行动者网络,形成自然与社会重整。

如果通过一个行动者网络,使得乡村旅游成功地发展,必然使得该乡村发生某种程度上的重整;乡村中的地方资源,例如传统文化、人际关系、基础设施等,也会影响到行动者网络的形成[7,8]。

2.2研究地介绍

桃花岭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区桃花岭景区西侧,辖20个村民小组,共1295户,人口3060人,土地约551.25hm2。

东邻长沙市城市主干道—二环线,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紧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该村于2002年创办第一家农家乐,是长沙市发展最早、规模较大的农家乐集聚地,截止2011年9月共创办61家。

2.3实地调研与数据获取

首先,笔者于2011年5月8日至10日对桃花岭村村长、村支书、农家乐协会会长、副会长(2人),桃花农家乐、桃花山寨农家乐等10名经营者进行了半结构访谈,每次访谈时间约为1-1.5h。

然后,笔者对预调研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对调研问题进一步优化,于2011年8月14-9月1日期间,对董家冲农家乐、康意农家乐等30家农家乐经营者就兴办背景与动机、各阶段经营特点与问题、重要事件影响、社会文化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访谈,访谈时间一般约为0.5-1h。

3桃花岭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

3.1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参与解读

2002年前,桃花岭村居民生活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方式,与外界的联系不大。

但情况从桃花岭村2002年的第一家农家乐开始转变。

农家乐创办数量和接待游客人数自2002年的1家,4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61家,25万人次。

2002年到2005年期间,是桃花岭村农家乐的探索期,共开办农家乐7家,接待游客人次从4万人增加到14万人,同时,岳麓区街道办事处也开始成立村容整治小组,开始对村里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2006年到2009年期间,是桃花岭村农家乐的发展期。

农家乐从16家增加到60家,接待游客从16万人次增加到24万人次,同时农家乐协会和垂钓合作社应运而生,工商局也开始对农家乐的卫生、经营状况等定期检查来。

农户开始与周边的蔬菜、肉类、果园供应商合作,定期供给,丰富农家乐项目。

从2010年开始,居民创办农家乐的热情降低,游客人数基本保持不变,处于稳定期。

如图1所示。

 图1桃花岭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参与解读

分析发现,该村农家乐的发展既受到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政府相关职能部分管理的影响,又是桃花岭村村民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筹集资金、开拓市场、加强管理而内生化发展的过程。

桃花岭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被视为“过程由本地控制,选择由本地决定,利益保留在本地”的内生式发展。

桃花岭村农家乐发展的外生与内生因素分析,见表1。

表1桃花岭村农家乐发展的因素

因素

内容

外生

内生

政策

国家推出乡村旅游免税政策

工商局、卫生局等机构的规定和检查

资金

农户自有资金

亲朋好友的支持

资源

具有浓郁乡野风情的自然环境

市场

.农户获得经济收益

当地果农、周边肉类销售卖主获取部分收益,使桃花岭村经济发展迅速

参与者

农家

果农合作

周边肉类销售卖主

工商局、卫生局等相关机构

桃花岭村村委会

3.2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网络组构

卡隆(1986)指出,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依赖于“5个转译的关键”,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及异议。

各个行动者主题之间需要有共同的强制通行点(OPP)[4]。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是指行动者确定与其自身利益需求相一致的其他相关行动者的地位和利益,并设立一个强制通行点(OPP),以使自身成为网络必不可少的部分。

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发展中各行动主体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较好地开发桃花岭村的乡村旅游”。

为了解决该问题,逐渐形成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开发网络。

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行动者”及“强制通行点”(OPP)

(2)利益赋予利益赋予是核心行动者稳定其他主体的手段。

要获得各个行动者的目标利益,行动者都将遭遇到困难。

如岳麓区街道办事处认为,农家乐最大的竞争是自有房建设不规范,导致其他地方(天际岭、望城等)的分流。

农家乐协会则认为应加强规范管理(如制定行业规范、实施农家旅舍星级评审工作等)和强化旅游市场宣传等。

农家乐经营者则认为受到的支持与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支持。

(3)征召征召是指行动者网络中的每一个行动者被赋予的互相可以接受的任务。

例如,村容整治隶属于岳麓区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

该村村部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和垂钓协会,负责经营者培训、定价、矛盾协调等。

其他机构(工商局、卫生局等)负责规范管理与检查工作。

上述各个被征召的主体,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该村旅游开发。

但农家经营“农家乐”属于自发行为,并非受到征召。

反而开展“农家乐”之后,农家受到其他主体的征召,如其他相关组织机构的规定、国家的免税政策等。

(4)动员动员是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形成的阶段,只有达到这个阶段,一个成功的行动者网络才算完成[4]。

桃花岭村委会为主导,组织成立农家乐协会与垂钓协会,协调各方矛盾与意义,并对其他网络中的行动者行使权利,以维护该行动者网络顺利运行。

(5)异议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经组织起来的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发展行动者网络中各个行动者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异议也相应增加,如表2所示。

表2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发展中行动者异议

主体

认为吸引游客的主因

认为好的地方

认为不好的地方

农户

否认政府对农家乐的支持

经营很好,各有特色

交通不便,价格混乱

街道办事处

岳麓区政府对农家乐有支持

依托景区,价格低廉,分布集中

档次较低,设施设备不足

村委会

否认政府对农家乐的支持

自然资源较好,农家乐分布集中

可进入性不强,缺乏政府支持

其他机构(工商局、卫生局等)

无看法

无看法

农家乐过于混乱,不够规范

通过对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开发中5个转译关键点的描述与分析,由各个行动者所构成的行动者网络组构基本形成,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

 

图3 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开发的行动者网络组构

4讨论

在行动者构成上,原有研究侧重于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考虑人类因素对旅游地发展的影响研究[14],但是旅游是依赖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资源的消费性产品,要考虑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意境等非人类因素的影响。

而非人类因素的价值发挥固然离不开人类主体的规范。

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少不了政府的支持。

政府在该村乡村旅游发展早期起到了政策上面的支持,但是随着它进一步发展壮大,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到的土地使用、服务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的作为不够,制约了该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行动者赋权上,农家乐经营农户是这个行动者网络中的有力行动者。

由于农户的自发作用,使桃花岭村乡村旅游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但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政府颁布的土地限制政策,让“有力行动者”农户无法再扩大农家乐规模。

加上其他外部政策支持的缺乏,以致其发展停滞不前。

在行动者网络稳定性上,因各行动者主体之间的对等性因异议过多、沟通不足等原因而正在丧失,且表现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如农家与政府部门管理不到位,村委会无所作为而产生的内部交通不便等。

最关键的是,各相关主体并未与农户就异议达成一致如土地限制政策。

在资源保护上,并没有更加重视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部分因旅游的发展而逐步丧失。

也因为乡村旅游经营上的竞争,农户之间关系也变得紧张。

5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内生式乡村旅游地发展中,该行动者网络形成的外生与内生变量、形成过程与强制通行点(OPP)以及影响该网络结构稳定性的主要问题等。

研究发现,内生式乡村旅游地发展早期,在外生政策支持条件下,农户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原有支持政策可能转变为束缚其发展的因素,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当地农户意志,且有权干涉地区发展、制定决策的有效基层组织。

同时也需要政府政策、资金、管理的倾斜与支持,做到各个行动者赋权清晰,消除异议,解决当前乡村旅游的僵局,方可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1,32(7):

114-118.

[2]中国新闻网.国内游“爆发式”增长乡村旅游成新热点[OE/BL].

[3]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

1-4.

[4]李承嘉.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

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发展为例[J].台湾地理学报,2005,39:

1-30.

[5]张环宙,周永广,魏蕙雅.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

(2):

65-71

[6]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在行动:

怎样在社会中跟踪科学家和工程师[M].刘文旋等译.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5.

[7]Murdoch,J.Networks–anewparadigmofruraldevelopment[J].JournalofRuralStudies,2000,16:

407-419.

[8]BrunoL.ReassemblingtheSocial:

AnIntroductiontoActor-Network-Theory[M].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9]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程度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20(3):

63-68.

[10]杨军.中国乡村旅游驱动力因子及其系统优化研究[J].旅游科学,2006,20(4):

7-11.

[11]吕连琴,刘爱荣.我国乡村旅游高级化的产品设计导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4):

69-72.

[12]方贤寨,粟路军,蒋术良,等.基于乡村旅游者调查的乡村旅游体验研究-以长沙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

400-403.

[13]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3

(1):

15-19.

[14]高元衡.阳朔乡村旅游发展中各方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

58-62.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