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361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docx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精品版

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

 

0定义

地下管线电子标识器采用低频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款无源产品,工作时依靠外部电磁场提供能量,埋设在地下设施附近作为地下设施的身份标志,帮助精准定位、查找、识别和管理地下设施,帮助建立地下设施的信息化数据,为信息化管理地下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地下电子标识和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管理地下设施。

1应用背景

市政管线分为给水管、排水管(雨水、污水管)、电力管(含路灯)、通信电缆(含光缆)、煤气管和工业管道(如石油、化工管道)6种类型[1],按管线材质又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这些管道担负着城市水、电、通信能量的传输,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目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随着水、电力、煤气等行业,特别是通信线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道将被埋置在地下,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及一些人为因素,将使原先地上标识所指明的地下管线与您的图纸发生一些变化,这样会给维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某些重要地段,交通要道,沙漠地区,仅凭借图纸和经验是很难判断路由的。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查明城市现有的各类地下管线的确切位置和埋深、规格、尺寸等信息参数,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和未来城市规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既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又是实际管理、建设、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它的重要性日益引起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根据场源不同,地下管线的探测方法可分为:

磁偶极感应法、夹钳感应法、直接法、工频法、示踪法、探地雷达。

市政管线的场地条件复杂,使得地下管线探测工作是在干扰较大的地区进行,管线的分布又很复杂,在工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压制或消弱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识别方法,这给管线的探测与识别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上随之而来的工程造价、人员数量增加也使得该项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2RFID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它能穿透雪、冰、涂料、水泥、金属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1RFID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应答器、阅读器、应用软件系统组成[2]。

一般由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由芯片、射频前端与存储器组成,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识别目标对象。

阅读器主要用于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

应用层软件则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为用户所使用。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阅读器通过内部线圈发送一定频率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线圈工作区时,内部电路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被激活,其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线路发射出去,系统接收模块接收到从标签发送过来的编码信号,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

此时,应用层软件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是否合法,针对不同的情况后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

RFID的基本原理图如图1所示[3]。

图1RFID基本原理图

2.2RFID主要特点[4]

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自动数据采集技术,RFID应用到资源管理系统上,其优势表现尤为突出,如以下几点。

(1)防水、防磁、耐高温,不受环境影响,具有放冲突功能。

(2)无源和免接触操作,应用便利,只需置于阅读器形成的电磁场中就可准确读入数据,减少甚至排除因人工干预数据采集而带来的效率降低和纠错成本。

(3)RFID读取数据快、距离长,可读取标签上的编码,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后台管理系统中的电缆信息相关联,实时显示电缆信息。

(4)RFID标签的识读不依赖于可见光,因此不需以目视可见为前提,可在条码、铭牌技术无法适应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5)通过标签对电缆信息数据具有保密功能,使得数据只有专用阅读器可识读。

3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

该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平台主要基于RFID技术,由电子标签、标签探测仪、移动智能终端(带GPS模块)和后台服务系统组成,充分利用RFID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地下管线的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为地下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其工作结构图如下图2。

图2地下电缆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工作结构图

3.1RFID数据采集系统

RFID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5],分别为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RFID数据采集终端。

3.1.1射频识别(RFID)标签[6]

系统的射频识别标签采用的是只读非接触射频卡,由天线和微型芯片组成。

电子标签微型芯片里面存在一种为UID(UniqueIdentification,唯一标识号),用来唯一标识电子标签,它固化在电子标签中(只读)。

本系统中的地下电缆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电子标识器,以电子标识器的唯一编码ID号作为该标识位置点的标志,通过标识探测仪识读电子标识器ID号,将ID号蓝牙传输至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移动互联网实时显示该位置点的管线信息、管线名称、敷设方式、埋深、附属设备描述、标识器安装位置描述、经纬度坐标、该位置点窖井内部情况照片及外部外景照片。

3.1.2RFID数据采集终端

RFID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标签探测仪和移动智能终端组成。

标签探测仪由识读模块和线圈组成。

只要距离适当,标签探测仪的线圈和电子标签的天线之间就会形成磁场,能够识读标签的唯一的编码ID号,通过蓝牙将标签ID号传输至移动智能终端,再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前端软件上将管线属性、窖井内管线照片等采集到的信息与标签ID号相关联,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上传至后台服务管理系统,其应用场景如图3.

图3基于射频识别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应用场景

本系统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RFID电子标识器上的相关联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录入电脑网络,实现了对地下管线的实时观测。

3.2后台服务管理系统

本文中提出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是通过GIS结合RFID技术来实现地下管线静态信息的管理,方便信息的查询和管线资源的规划。

通过电子标签的经纬度坐标及时、精准定位管线故障发生地点进行抢修,减少损失,提高地下电缆的管理水平。

3.2.1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通常泛指用于获取、存储、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即GIS以地理信息为内容,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

智学网教师端下载3.2.2后台服务系统设计目标

基于本文所提到的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如下:

(1)在管理中心可视化浏览、编辑和查询辖区内地下管线、窖井的详细资料,并通过与数据采集终端的通信,对地下管线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日常维护。

(2)

(3)杨浦区高三英语一模答案2018发生异常事件时,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后台数据库,调出相关的电子地图,通过电子标签记录的经纬度坐标信息,GPS定位导航事件发生地点,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做不同的处理。

(4)

(5)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维护、历史事件及相关数据做统计分析,形成报表,总结经验,为提高维护水平提供有力的材料和思路。

新初一语文3.2.3后台服务管理系统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并使GIS与管线属性信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如图4软件功能模式。

探索发现生命尔雅答案图4系统软件功能模式

前端、后台服务软件调用GIS电子地图,利用电子地图上标记的电子标签对应的地下管线及窖井属性信息、图像等,可以方便的得出地下管线路径及信息、窖井及井内管线具体信息、巡检路径等功能,从而达到信息可视化管理的目的。

4系统工程化实现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在使用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前,先需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现场施工安装时,通过前端软件将地下管线、窖井及井内管线有关属性数据等信息一一写入后台数据库。

将各电子标签安装在直埋管线附近或窖井井壁上,标签探测仪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识读电子标签的ID编码号并蓝牙传输至手持智能终端,通过以现场安装点的标签及其唯一ID编码作为位置点标志,采集位置点GPS数据,前端软件通过输入GPS数据、编辑、绑定ID号,在GIS电子地图上生成标签位置点图标,并与数据库里的直埋管线、窖井及井内管线等信息一一关联起来。

教师上课在巡检维护时,以标签及其唯一ID编码作为索引,利用标签探测仪和手持智能终端,通过探测、前端后台软件调用GIS地图和数据库,快速搜索探知电子标签的位置点,完成对该位置点电子标签的定位及数据读取,从而获得直埋管线、窖井位置的所在和管线、窖井及井内管线的敷设方式、标签编号、经纬度、埋设深度、现场描述情况、现场图片、管线名称等。

如此即能准确对地下管线定位和信息化、可视化管理。

李笑来学习这里

参考文献

[1]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

[2]李泉林,郭龙岩.综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中国电子商情:

RFID技术与应用,2006

(1):

51-52.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3]李昕.RFID系统的优点及应用前景[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8):

76-77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4]李苏东,司少先,杨玉坤等.基于RFID/GIS的市政管线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6):

67-68.

[5]熊春如,冯俊域,戴青云等.射频识别(RFID)数据采集系统终端设计[J].新余高专学报,2006(4):

89-90.

[6]秦虎,王红卫,谢勇.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系统[J].物流技术,2004(10):

49-51.

[7]郑华武,刘正光,王伟.基于GIS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的电信电缆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2(28):

216-2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