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3278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docx

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人民版必修2

(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重点: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2.难点: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1.背景

(1)前提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国内因素:

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威胁政权。

(3)国际因素:

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4)战争破坏:

长期的战争破坏了苏俄的经济,物资匮乏。

2.内容

(1)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

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强制劳动:

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3.特点

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评价

(1)积极方面:

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战争破坏: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破坏了苏俄经济。

②自然灾害:

1920—1921年苏俄发生大旱灾,导致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

③政策因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人、农民、士兵等强烈的不满。

(2)表现

①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

②大批工厂无法开工,无产阶级队伍涣散。

2.政治危机

(1)原因

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余粮收集制的强化。

(2)表现

①农民:

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②工人:

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

③士兵:

1921年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3.内容

(1)农业: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

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

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意义

(1)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是列宁从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思维点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十月革命后,为了应对严峻的内外局势,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但在实行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和错误。

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合作探究·攻重难]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史料一]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1)史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史料解读] 根据史料中的省略号把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层是措施,第二层是目的。

【提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史料二]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2)史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这种变化的实质。

这个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解读] 根据“1921年”“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等信息进行分析。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提示】 变化:

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质:

俄国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影响:

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资极度匮乏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

主要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贸

禁止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商品买卖

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评价

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相同点

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上的不良后果

(1)余粮收集制:

既损害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2)全盘国有化:

超出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并且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在反革命的一边。

(3)取消商品贸易:

取消市场,否认货币和价值规律,使投机猖獗,影响了正常供应。

(4)给经济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工人下降,城市人口大量减少,数千万人面临饥饿和死亡。

总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双重性,作为在战争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暂时巩固了政权,但作为“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它是失败的,并使苏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堂达标·固双基]

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D.义务劳动制

A [根据题干材料“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可知,该士兵说的是余粮收集制。

]

2.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这说明了(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B [从材料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

3.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D [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

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C项正确;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经济政策;D项属于政权建设问题。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

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材料三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

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

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

多得很呢!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

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

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解析】 第

(1)问,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分析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以及“不愿意要卢布”分析出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和卢布的贬值。

(2)问,根据“粮食税”推断出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第(3)问,概括材料分析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市场的繁荣。

【答案】 

(1)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措施:

新经济政策。

出发点: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本目的: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