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286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docx

必修一物理教案doc

必修一物理教案

篇一:

高一必修一教案试讲物理

试讲内容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

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问题

1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分析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

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例1:

到底哪些物体可看成质点?

1、研究雄鹰飞翔的距离2、研究雄鹰飞翔的姿态

3、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4、研究刘翔跨栏时间

5、研究地球自转6、研究地球公转

例2:

下列物体能否看成质点

1、书本经过A点所用时间2、研究书本移动距离

3、火车过桥时间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

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例1: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例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

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

例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

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B.是一定的

例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

_______

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C.一定相同

总结:

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

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

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

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

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

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

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

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

x=5m。

学生讨论:

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坐标系

坐标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坐标位置标示:

XA=3m,XB=-2m

例1:

如右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

学生的描述在生活中能够简单表明意思

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

解决方式:

可以A点位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

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

A、B(0,-50m)、C

(100m,-50m)、D(100m、100m)

练习

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

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B。

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

C。

电扇的叶片D。

自转中的地球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B。

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

C。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D。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

B。

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

D。

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

A。

船和山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

篇二: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

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例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D.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错误。

B选项,a?

?

v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

t更大,a不一定大,B也错。

?

t

C选项,加速度a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越大,所以C对。

D选项,

?

v?

v称为速度变化率,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

所以D对。

?

t?

t

故答案应选C、D。

点拨:

本题往往会误将A、B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与v、?

v的关系。

而D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

a?

?

v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t

[例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x-t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

当直线与t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

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图象,你认为正确吗?

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

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0=-20m/s,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是正的,大小为a=10m/s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点拨:

图线是一条直线,斜率不变,故加速度不变,且a0,但速度的大小、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三)课堂练习

1、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BD)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3、由a?

?

v

,可知(CD)?

t

A.a与?

v成正比B.物体加速度大小由?

v决定C.加速度方向与?

v方向相同D.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大小与速度变化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意思

C.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的大小表示速度增量的大小D.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v

就是加速度?

t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所用的实验和推论方法,体会科学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2、在掌握相关规律的同时,通过对某些推论的导出过程的经历,体验物理规律“条件”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很多规律都是有条件的,科学的推理也有条件性。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

主要关系式: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v?

v0?

at

v?

v0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

1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x?

v0t?

at

2

22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v?

v0?

2ax

意义:

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位移-时间图象

应用:

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

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

意义:

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

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

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

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特点: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g)(重力加速度)

定义: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

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数值:

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

g取9.8m/s2,粗略计算g取10m/s2

注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

动,只要把v0取作零,用g来代替加速度a就行了

篇三: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3.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4.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5.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6.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2.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思路

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探究的流程步骤:

实验——处理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分析寻找小车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

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

问题一:

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

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步骤: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1-

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

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

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问题三:

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

3.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4.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5.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6.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处理数据】

问题四:

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1、纸带要选择打出的点清晰的

2、舍掉开始过于密集的点

3、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为时间单位选取计数点

即T=0.02×5s=0.10s这样既可方便计算,又可减少误差。

(也可取多个间隔为一个计数间隔时间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定;原则上能取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参考表格一:

参考表格二:

4、不要直接去测量两个计数点的距离而是要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

5、速度的计算方法: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是用计数点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v1=s01?

s12

v2=s12?

s23

【画速度—时间图象】

问题六:

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

-2-

.图象法:

运用图象来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这是一个难点,作图象时要标明横纵坐标轴代表的物理意义,选择合适的标度,以各点瞬时速度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所得数据,描点:

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问题七:

从图上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

从函数关系:

v=kt+bv与t线性关系。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变化)小车做匀变速的直线运动

问题8:

如何根据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求小车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①取任意两组数据求出Δv和Δt,然后代入Δv/Δt求解。

②在v—t图象上取一段时间Δt(尽量取大一些),找出两个时刻对应的坐标值求出Δv,代入Δv/Δt求解。

哪一种方法更好?

(画图时让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等量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就是为了使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尽可能地抵消,所以图象也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应该用图象上的点,而不是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创新拓展】

1、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的小车的v-t图象,先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轴,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t图象。

请你按以上办法绘制这个图象。

这样做有道理吗?

说说你的看法。

(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秒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

2、某组同学实验过程中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垫高,使木板有一倾斜角度,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画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无;图象与时间轴的夹角不同)

典型例题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哪些器材是本实验必须的?

___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直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①④⑤⑥⑦⑨)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器材是:

(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2、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舍掉开头过于紧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B、为了实验精确,选取纸带上第一个点作计时起点

C、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只能取0.1s。

D、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可视打点密度而定,可取0.02s、0.04s、?

n×0.02s均可。

3、图中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

0,1,2,3,4,5,6均为计数点。

(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S423

S5S6

?

x-3-

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78cm

那么①计时器在打出1,2,3等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1=cm/s;v2=cm/s;v3=cm/s;v4=cm/s;v5=cm/s②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③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参考答案:

(v1=16.50cm/sv2=21.40cm/sv3=26.30cm/sv4=31.35cm/sv5=36.30cm/s)。

个性设计与教学反思

-4-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用v-t图象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直观明了。

那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下列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讨论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提问:

(1)两个物体分别在做什么运动,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两个物体都在做

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是朝正方向运动的,而b物体的运动方向与规定

的正方向相反,朝负方向运动)

(2)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吗?

为什么?

(不一定,因为两条图线

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不能确定它们的方向关系)

大家在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