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268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docx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新建石家庄至济南铁路客运专线个别路基设计图(DIIK117+459.28~DK162+863.42)

1.2、《路基通用设计图》

1.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4、《通线(2012)8001铁路路基防护栅栏》、《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10)8401》

1.5、新建石家庄至济南铁路客运专线SJZ-4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1.6、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2、工程概况

2.1路基总况

本标段范围内的路基总况见表1-1。

表1-1本标段路基总况

序号

里程桩号

长度(m)

备注

1

DK147+025.18~DK149+873.26

2848.08

2

DK153+123.52~DK153+782.24

658.72

3

DK153+817.76~DK154+307.5

489.74

4

DK154+443.4~DK154+480.8

37.4

2.2各部位设计情况

路基附属设施的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拱型骨架、栽植乔灌木、扶壁式挡土墙、路基排水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综合接地、电缆槽、六棱块砌筑及防护栅栏等。

路基边坡防护统计表

里程

左、右侧

护坡形式

备注

DK147+029.88~DK147+298.1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7+298.1~DK147+496.4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7+496.4~DK147+657.3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7+657.3~DK147+900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7+900~DK148+183.2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8+183.2~DK148+523.7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8+523.7~DK148+720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8+720~DK148+922.5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8+922.5~DK149+194.9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49+194.9~DK149+571.2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3+128.22~DK153+370.39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3+370.39~DK153+600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3+600~DK153+782.24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3+817.82~DK153+900.9

左、右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3+900~DK154+302.8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3+900~DK154+286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DK154+443.4~DK154+476.4

C25拱形截水骨架内种紫穗槐

路基扶壁式挡墙防护

里程

左、右侧

护坡形式

备注

DK154+286~DK154+308.47

扶壁式挡土墙

DK154+442.43~DK154+476.4

扶壁式挡土墙

四电接口统计表

里程

名称

型号

根数

长度(m)

距中线长度(m)

备注

DK147+025.18~DK149+873.26

接触网支柱基础

ZH160

56

4.5

3.25

接触网支柱基础

ZH140

60

4.3

3.25

拉线基础

ZM55

32

4.1

3.25

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

35mm2

5

13.94

每500m左右横向布设一道

DK153+123.52~DK154+500

接触网支柱基础

ZH160

28

4.5

3.25

接触网支柱基础

ZH140

20

4.3

3.25

拉线基础

ZM55

16

4.1

3.25

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

35mm2

1

13.94

每500m左右横向布设一道

DK147+512

过轨管

通信4、信息2

6

12.09

I型电缆井,100mm涂塑钢管6根

DK147+515

过轨管

牵引变电2

2

12.09

I型电缆井,150mmHDPE管2根

DK147+540

过轨管

通信4、信息2

6

12.09

I型电缆井,100mm涂塑钢管6根

DK147+627

过轨管

接触网4

4

12.09

Ⅲ型电缆井,150mmHDPE管4根

DK148+095

过轨管

牵引变电4

4

12.09

I型电缆井,150mmHDPE管4根

3、施工组织机构

施工组织机构见图3-1。

 

图3-1施工组织机构

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4.1拱型骨架护坡施工

4.1.1拱形骨架设计情况

(1)C25混凝土拱形骨架内栽种紫穗槐护坡

拱形骨架护坡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主骨架宽0.8m,主骨架肋厚0.6m,骨架起、终点侧边、底部及顶部设镶边。

侧边镶边宽0.6m,顶部及底部镶边宽1.0m,镶边均采用C25混凝土浇筑。

为便于养护,在涵洞或桥台附近设置宽0.6米,厚0.6mC25混凝土踏步。

踏步两侧的骨架的流水面宽度均为0.2m。

每隔5个主拱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路堤坡脚在主骨架护坡基础外侧采用C25混凝土铺砌,铺设至排水沟内壁,基础外厚0.1m,外漏截水槽0.1m,宽0.1m。

如图所示:

4.1.2施工工艺

(1)施工前应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并拍实使坡面平整。

(2)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前,技术人员要根据桥台位置、涵洞位置以及混凝土踏步位置整体布拱,在所有拱圈位置确定后才能根据里程位置精确放线。

根据测放的里程桩现场排出骨架位置,撒白灰线标示,排出骨架位置后,要对相邻的里程桩再次进行闭合测量。

后进行纵向每级拱圈拱顶线、坡脚线和护坡顶线放样。

(3)基槽开挖:

开挖顺序:

坡脚基础及护肩开挖→基础及护肩浇筑→竖向主骨架(含检查梯)→圆弧段骨架

首先开挖拱形骨架坡脚基础,采用挖机进行开挖,开挖时连同护脚一同开挖,开挖前依据测量放样桩点洒出基础及护脚开挖轮廓,并计算出开挖深度,后进行开挖,挖成后,人工清除基础及护脚底部松散土体,报现场监理进行验收。

合格后,依据5个拱为一组(5×3.8米=19米)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并在模板上标示出坡脚基础及护脚浇筑高度,同时预埋固定护脚处泄水孔(每个拱圈内两根¢100PVC管,高出基础顶面20cm),后进行基础及护脚混凝土浇筑,。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时,进行骨架基槽开挖,开挖拱形骨架竖向主骨架基槽开挖深度为沿设计坡面垂直向下60cm,宽度80cm,采用人工配合挖机进行开挖,开挖时从上往下开挖,并修筑方便施工人员上下的台阶。

圆弧段骨架基槽开挖深度同为60cm,宽度为40cm,采取人工开挖。

拱形骨架基槽开挖沿线路方向长度不能太长,能保证三组(3*19=57米)拱架混凝土施工循环就可以,在基槽开挖完后应立即进行验槽、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施工,以防止基槽暴露时间过长造成边坡坍塌,从而破坏路基实体质量。

基槽挂线开挖,以确保基槽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拱形骨架基槽在开挖时,严格按照挂线施工的作业要点进行施工过程控制。

一次开挖后,预留人工二次修整余地,二次修整到位,避免超挖现象,减少混凝土的超方量。

(4)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0.2m×1.5m(圆弧形)的小型钢模组合,挡水槽处采用特制的带10cm×10cm凸起的定型模板。

采用外吊内拉的支模方法进行模板支设,骨架模板在现场拼装完成后,用人工进行安装。

模板支设完成后挂线对模板进行精调,确保模板支设尺寸符合要求。

模板调整好后,对模板进行加固,顶面采用钢管加固,侧面采用砂袋封堵。

模板支设好后要经技术员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进行混凝土浇筑前,人工清除基槽表面松散颗粒,洒水湿润。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采用滑槽送混凝土入模,由于坡面较陡,必须控制好砼的坍落度在100~140mm。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对于拱形骨架混凝土的施工,从坡脚处逐层向路基顶面施工。

混凝土应使用小型振捣棒振捣,并随时人工整形,混凝土初凝后应压面收光,对于拱形骨架挡水缘连同骨架一次浇筑成型。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拱形骨架侧模,侧模拆除后及时对侧面混凝土进行修整。

采用“Z”型逐层浇筑、平行流水作业的施工原则进行浇筑,这样既能减少混凝土的胀模又能提高施工效率。

(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压面收光后,用塑料布覆盖,养护。

养护期为7d。

(7)伸缩缝施工:

沿路线方向每5个拱(5×3.8=19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木板,深0.2m。

施工时,首先按照19米一组支设两端挡头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沿预留伸缩缝处粘贴宽60cm,厚2cm泡沫板,后进行下一版19m拱圈浇筑,以此类推。

在施做伸缩缝时,先将2cm厚泡沫板抠处20cm深,后将沥青木板塞入即可。

(8)培土:

在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及时将拱圈内的多余填料清除,进行培土,待来年春季进行拱内种植。

4.2栽植乔灌木施工

拱形骨架内栽种紫穗槐,梅花形布置,穴距0.6m,每穴种植两株。

为保证灌木成活率,种植应在适当的季节、气候条件下进行,并按时浇灌,另外骨架内换填0.2m厚种植土。

路堤坡脚2m护道上种植1排灌木,穴距1m,每行每公里1001穴,每穴4株。

排水沟外侧至防护栅栏间,种植1排灌木与1排乔木,种植灌木时,穴间距1m,每行每公里1001穴,每穴4株;乔木株间距2m,每行每公里501株。

灌木采用紫穗槐,乔木采用国槐。

(见下图)

4.3扶壁式挡土墙

4.3.1基坑开挖

(1)根据测量放线进行开挖,开挖前,在上方作好防、排水设施。

(2)土质地基时挖掘机能到位,用挖掘机开挖,不能到位时,人工开挖。

在机械开挖基坑时必须预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开挖完成后,截除CFG桩头至设计标高,后请第三方检测单位对CFG桩进行小应变及承载力检测。

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3)基坑开挖及CFG桩检测完成后,铺设厚20cm的碎石垫层,夯实平整后,顶部浇筑一层10cm后C20素混凝土垫层,作为钢筋绑扎作业面,进行扶壁式挡土墙施工。

4.3.2立模

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立模时采取内撑外顶的加固措施,脱模剂采用新机油,模板经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混凝土浇灌施工。

按设计间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填塞沥青木板。

4.3.3混凝土灌注

扶壁式挡墙混凝土采用C35混凝土,采取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车灌注,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2m。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0%后进行拆模,同时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生。

4.3.4施工注意事项

(1)挡土墙地面以上0.2m处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并设墙背砂砾石反滤层。

在反滤层的最下面和最上面用混凝土将反滤层封死,以免渗水浸泡路堤和挡墙基础。

洒水养护,保持覆盖物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各节挡土墙间或与其他建筑物相接处,设伸缩缝,缝宽2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20cm。

(3)挡土墙砌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路基土方施工,墙背后最低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3m攻读内设0.3m厚袋装砂加卵石反滤层,反滤层有0.15m厚中砾(粒径4~6mm,平均粒径4.6mm)和0.15m小卵石(粒径30~40mm,平均粒径34mm)组成,粗粒径填在靠墙一侧。

随路基土方填筑时回填、压实,边角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冲击打夯机或平板振动夯夯实,泄水孔部位按设计要求增设混凝土反滤层。

(4)碾压先从路基中部开始碾压,再向两边碾压,最后碾压挡墙附近(距挡墙1.0m以外)土方。

先静压1~2遍,然后再进行振动碾压至要求密实度,最后对距挡墙1.0~1.5m范围内采用静压至要求密实度。

(5)边部压实采用冲击打夯机或平板振动夯等小型机械作业,严禁采用打夯机接触挡土墙。

(6)挡土墙于桥台或其他结构连接处,应协调配合,衔接平顺。

挡土墙与路堤采用锥体填土连接,挡土墙端部深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

(7)墙身施工应严格执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4]241号)的要求。

根据地表水或地下水等环境对混凝土侵蚀类型、侵蚀程度,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选用适宜的水泥品种及掺合料。

4.4路基排水沟施工

4.4.1、适用范围

(1)DK147+025.18~DK149+873.52段路基

(2)DK153+123.52~DK153+782.24段路基

(3)DK153+817.76~DK154+307.5段路基

(4)DK154+443.4~DK154+480.8段路基

4.4.2、排水沟断面形式

(1)一般地段采用现浇C25混凝土梯形沟,排水沟基础和侧壁均为0.15cm厚;流水面1.8m宽,流水面底部净宽0.6m;净高0.6m。

(2)一般地段采用现浇C25混凝土梯形沟,详细尺寸见下图。

图4-1钢筋混凝土排水沟横断面

4.4.3、排水沟施工工艺

(1)开挖:

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基坑,尺寸如上图所示。

要求开挖尺寸与设计尺寸相符。

若发生欠挖的情况,人工开挖把尺寸补足;严格控制超挖,对超挖部分,则采用水泥砂浆或采用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

排水沟开挖时注意流水方向的设置,即按照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流水方向,以确保排水畅通。

(2)排水沟采用C25混凝土支座,钢筋采用HPB235,排水沟每10m为一现浇段,每两个单元间设伸缩缝一道,缝宽2cm,伸缩缝下侧7.5cm为沥青木板,上侧7.5cm为M15水泥砂浆填缝(见伸缩缝设置图)。

图4-2排水沟伸缩缝设置图

钢筋绑扎安装到位后,首先浇筑水沟底部15cm厚混凝土,并且每10m设置一道伸缩缝。

新浇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75%。

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

凿毛、清理合格后两侧沟壁支模,采用竹胶板作模板,一次支设(安装)50m,定位准确并加固牢靠,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要求支撑牢固、模板不变形,无错台,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搅拌,要求每个工班配备最少2只25mm的手持振动棒。

要求混凝土振动密实、色泽均匀。

4.4.4、施工注意事项

排水沟施工时根据地形情况使沟底纵坡顺畅,保证沟底平整、排水通畅、无冲刷和阻水现象。

排水沟施工完成后,达到线形美观,直线线型直顺,曲线线型圆顺。

4.5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旋挖钻机,在路基基床表层最后一层级配碎石完成后施工。

采用旋挖钻机干钻成孔,顶部扩孔采用人工开挖施工。

为防止基坑内积水,基坑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不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

接触网支座基础施工工艺见图4-3。

 

 

图4-3接触网支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4.5.1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

(1)测量定位:

根据设计位置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施工放样,做好护桩;

(2)钻孔:

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施工,干钻成孔;对于ZH160型支柱基础顶部扩孔(方孔)段,首先采用旋挖钻机钻至方孔段底部,后采用人工扩孔,成型后再用旋挖钻机钻至设计孔底。

(3)清孔:

钻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用钻头将孔底部浮(渣)土清理干净。

(4)检孔:

检查钻孔桩的孔深、孔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钢筋笼采用加工场加工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焊接接地端子,再进行吊装。

根据设计要求,接地端子为桥隧L型,设在小里程侧方向,并沿地面(基床表层顶面)向下20cm处。

吊装完成后,检查验收,定位准确,报监理验收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6)对于高出地面(基床表层顶面)的20cm,沿桩孔四周放设护桩,后安装模板(ZH160型采用70cm*70cm*30cm钢模,ZH140型支柱基础及ZM55型拉线基础采用¢70cm*30cm钢模),模板中心根据护桩进行校核,完成后加固牢靠,然后在模板顶部测设标高,以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

(7)安装地脚螺栓,依据护桩确定地脚螺栓平面位置,并根据模板顶部标高点计算定位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后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地脚螺栓偏位。

(8)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串桶入仓,人工采用振动棒捣固密实。

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

(9)CPⅢ设置:

1)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基础上使用钢筋混凝土成对浇筑CPⅢ基桩,基桩直径不小于30cm,基桩顶面高于外轨轨顶面30cm。

2)CPⅢ基座设置于接触网杆基础内侧,每50m左右设置一对,CPⅢ标志埋设于基座靠近线路一侧,预埋件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偏上5°。

3)在做CPⅢ基座时要在=基座相应位置预留直径为10cm,深10cm的孔,以便安装CPⅢ预埋件。

4.5.2质量控制与要求

(1)接触网支柱基础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进行施工,基坑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如有破坏,应用混凝土补齐。

(2)接触网拉线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

(3)接触网支柱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按表控制,同组硬横跨基础底面标高应相等,控制两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线路正线。

4.6综合接地施工

4.6.1施工工艺流程

贯通地线与分支引接线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4-4。

 

图4-4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

4.6.2贯通地线及分支引接线施工技术要求

a.所用接地端子为路基型(如图4-5、4-6所示),其中端子又分为直杆型和直角杆型。

图4-5路基型图4-6接地端子类型及尾端压接线

b.接地端子所使用的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2个线鼻以及2个配套的防盗螺栓组成,每个螺栓上应配一个半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如图4-4、4-8所示)。

图4-5不锈钢连接线图4-8不锈钢防盗螺栓

图4-9线鼻子与接地端子连接

c.线缆接续应使用专用的压接钳,连接件连接方式分为C型、L型与栓接三种,C型压接压力不得小于12t。

图4-10C型压接件图4-11L型压接件

d.所有贯通地线及分支地线埋设、接续完成后需对压接裸露的铜导体、连接器进行防水防腐处理,采用防水防腐自粘胶带绕包保障综合接地长期安全可靠。

图4-12防水防腐自粘胶带

4.6.3施工工艺

a.测量放样:

基床底层完成以后,根据设计位置沿纵向每20米定点,后人工撒白灰线。

b.开挖沟槽:

对于无电缆井区段人工沿白灰线,向下挖30-40cm;有电缆井区段开挖,电缆井处纵向贯通地线从下约20cm通过,采取开槽机进行开挖。

c.敷设地线:

人工沿沟内进行展线,纵向贯通地线沿线路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

对于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采用2个C型卡压接,对C型卡接头处用防腐胶带缠裹处理。

e.在需要和电缆槽接地端子、接触网接地端子连接处的贯通地线上接分支地线引至路堤边坡并预留出大于500mm的回折长度,在电缆槽施工时再沿护肩底部回折至电缆槽底部设计砂浆找平层的位置,待电缆槽安装好后与电缆槽外侧壁接地端子(按需设置)尾端的分支引接线。

C型压接;与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端子上栓接的线鼻C型压接。

f.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用C型卡压接间距要求,2个C型卡之间净距不小于3cm,C型卡外露长度不小于2cm。

见下图4-13。

图4-13纵、横向贯通地线连接

 

图4-14接触网基础地线埋设与贯通示意图

每隔500米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方法与贯通地线相同,与贯通地线C型压接。

横向连接点设置位置。

横向连接点设置位置见如下表。

石济四标三分部路基段综合接地横向连接线

里 程 桩号

宽  度

备注

DK147+524.5

13.94m

DK148+025

13.94m

DK148+535

13.94m

DK149+025

13.94m

DK149+525

13.94m

DK153+460

13.94m

d.接地电阻测试

接地线埋设后,进行接地电阻测试,确保贯通后的地线接地电阻值符合≤1Ω的要求。

4.6.4质量控制与要求

(1)地线材料及安装按设计文件和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控制。

(2)由于贯通地线接地铜缆外径小,且铅护套外无塑料护套,敷设时在放线处专人看护,小心保护,避免铅护套受拉变形、刮伤破损。

(3)若遇铅护套不慎受损,则用铅焊锡补焊或采用直接包上空铅管严密封焊。

(4)综合接地设置位置、接头连接方式要符合设计,施工中及时观察测试。

4.7电缆槽施工

电缆槽施工工艺见图4-15。

 

 

图4-15电缆槽施工工艺框图

4.7.1技术要求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验标上的相关要求组织施工,在大面积施工前,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路基进行工艺试验,确定相关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4.7.2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贯通地线已经埋设完成,基底压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了确认,基底垃圾、杂物已经清理干净,预制成型的电缆槽已经就位。

(2)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沿线路方向每隔20m对电缆槽的平面及标高进行放样。

其中电缆槽的平面位置为:

外侧边缘距路肩为0.06m,内侧外边缘距左(右)线中心为3.52m。

开挖标高为:

设计的路肩标高-0.579m。

放样后沿着线路将平面位置用灰线洒出来,并根据测量桩的标高确定开挖深度。

(3)机具就位

切割机、风镐、发电机、小型挖机、自卸车等机械运至施工现场。

(4)切割电缆槽位

机具就为后,用切割机沿已定位好的灰线切除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切除范围为电缆槽安装位置靠线路侧偏移5cm,切割深度:

基床底层顶面标高。

切割完成后采用风镐对级配碎石进行凿除,小型挖机清理建筑垃圾。

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施工对路基表层的污染;切割完成后做好防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路基。

(5)基底压实检测

沿线路检测电缆槽下部路基基床底层的动态变形模量Evd,每侧每100米检测3点。

对不满足的压实质量要求的地段进行处理。

(6)土工布及碎石排水层

土工布及碎石排水层的施工步骤为:

清除基底范围内的泥块、垃圾→底部设透水砾石或碎石→小型打夯机夯实→M10水泥砂浆找平。

          

(7)电缆槽的安装

电缆槽采用汽车运输,车厢底部、四周以及两层板块之间应铺一层草帘或其它缓冲物,防止运输中边角磕碰、磨损。

车厢底部保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