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11266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docx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要点

第6章、缠绕成型工艺

§6-1、概述

定义:

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玻璃纤维或布带,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脱模成为增强材料制品的工艺过程。

因此三大过程:

预浸、缠绕、固化脱模。

细节见图7-1

§6-1-1、缠绕工艺分类及特点

1、干法缠绕

预浸纱带(布带),加热粘流后缠绕。

特点:

严格控制纱带含胶量和尺寸,质量稳定,速度快,劳卫条件好,投资大。

2、湿法缠绕

浸渍无捻粗纱直接缠绕。

特点:

材料经济,质量不稳。

3、半干法缠绕

预浸渍粗纱(或布带)随即缠绕到芯模上。

特点:

无需整套设备,烘干快,室温操作。

§6-1-2、缠绕制品特点

1、比强度高

F:

3Ti,4Steel。

原因:

(1)表面缺陷小

(2)避免纵横交织点和末端的应力集中

(3)可控方向与数量,实现等强

(4)纤维含量高80%

2、可靠性高

克服材料的韧性不够及缺口带来的可靠性降低。

3、生产率高

机械化,大批量。

4、成本低

无捻减少了纺织等其它工费。

缺点:

形状限制,投资大,必须大批量。

§6-1-3、原材料

纤维增强材料,树脂基体

选择原则:

满足设计性能指标,工艺性参数及经济性要求。

1、增强材料

玻纤(无碱,中碱无捻粗纱,高强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

纤维要求:

(1)高档产品:

碳纤维,芳纶纤维

(2)制品性能要求

(3)表面处理

(4)与树脂浸渍性好

(5)各股张力均匀

(6)成带性好

2、树脂基体

指合成树脂与各种助剂组成的基体体系。

选用要求:

(1)工艺性好,粘度与适用期最重要,适用量>4小时,η=0.35~1Pa·S。

(2)树脂基体的断裂伸长率与增强材料相匹配,方能获得满意效果。

(3)固化收缩率低和毒性刺激小

(4)来源广、价格低

§6-1-4、应用

航天、导弹、军用飞机、水下装置,高强度、质量轻的高压容器,壳体。

民用管道,贮罐,质轻,耐腐,费低。

形成缠绕工艺的两部分——空间技术及民用部分。

§6-2、缠绕规律

§6-2-1、缠绕规律的内容

由导丝头(绕丝嘴)和芯模的相对运动实现。

1、纤维不重叠不离缝,均匀连续布满芯模表面。

2、纤维在芯模表面位置稳定,不打滑。

这是缠绕线型必须满足的两点。

所谓缠绕规律:

是描述纱片均匀稳定连续排布芯模表面以及芯模与导丝头间运动关系的规律。

§6-2-2、缠绕线型的分类

环向缠绕、纵向缠绕和螺旋缠绕

1、环向缠绕

芯模绕轴匀速转动,导丝头在筒身区间作平行于轴线方向运动。

环向缠绕参数关系:

W=πDctgα

b=πDcosα

b/D=πcosα

D:

芯模直径

b:

纱片宽

α:

缠绕角

W:

纱片螺距

2、螺旋缠绕

芯模绕自轴匀速转动,导丝头依特定速度沿芯模轴线方向反复运动。

3、纵向缠绕(平面缠绕)

导丝头在固定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芯模绕自轴慢速旋转。

图7-19

 

tgα=(r1+r2)/(lc+le1+le2)

两封头极孔相同时:

tgα=2r/(2le+lc)

即:

α=tg-12r/(2le+lc)

平面缠绕的速比:

单位时间内,芯模旋转轴数与导丝头绕芯模旋转的圈数比。

(即芯模转一周时,导丝头绕芯模旋转的圈数)

纱片宽度为b,缠绕角为α,则速比为:

i=b/πDcosα0

i=(Δθ/360°·1/t)/(1/t)

由图πD:

360°=S:

Δθ,S=b/cosα代入i

纵向、环向缠绕视作螺旋缠绕的特例。

纤维在芯模表面上排布规律的研究是通过研究切点在极孔周围上的分布和出现的规律来解决。

——切点法描述缠绕规律的基本思路。

§6-3-3、线型

线型的定义:

——即连续纤维缠绕在芯模表面上的排布形式。

完整循环定义:

——由导丝头在芯模上完成一次不重复的纤维布线称为“标准线”。

——反应规律的基本线型。

完成一个标准纹缠绕称为一个完整循环。

1、切点及分布规律

每条纱片在芯模极孔圆周上只有一个切点,在一个完整循环中,极孔圆周上只有一个切点,称为单切点。

在一个完整循环中,有两个以上切点称为多切点。

切点排布顺序:

1

单切点:

n=1

 

n=21

 

n=3,n=4,n=5见图7-212

2、芯模转角与线型关系

导丝头一个单程,芯模转角θt

导丝头往返一次,芯模转角θn

则θn=2θt

一个完整循环(导丝头n次往返),芯模转角θ,θn=θ/n

(1)单切点:

芯模转角θ1=1个完整循环缠绕的芯模转角θ

θ1’=360°±Δθ

以后的θ1=(1+N)360°±Δθ

(2)两切点:

芯模转角θ2’=1/2·(360°±Δθ)

以后的θ2=1/2·(360°±Δθ)+N·360°=(1/2+N)360°±Δθ/2

(3)三切点:

(4)四切点:

(5)五切点:

(6)n切点:

θn=(K/n+N)360°±Δθ/n

K/n最简真分数

各切点不同排布顺序的个数

暂不考虑微调量,线型以导丝头往返一次时,芯模旋转的转数来表示。

S0=K/n+N=θn/360°=M/n

其中M=K+nN

M:

一个完整循环的芯模转数

则六切点以内的线型S0所对应的n,K,N,θn值由表7-3表示。

例如:

4切点的线型S0

n=4,K=3,N=3

芯模转角θn=1350°

M/N=15/4

芯模转数为15,导丝头往返数为4。

§6-3-3、转速比

1、转速比定义:

简称速比,单位时间内,芯模转数与导丝头往返次数之比。

i0=M/n

考虑速比微调部分,实际转速为:

i=θn/360°±Δθ/(n·360°)=(K/n+N)±Δθ/(n·360°)

2、i0与S0的关系

i0

S0

共同点

同层缠绕规律问题

不同点

纤维在芯模表面的排布型式

芯模与导丝头相对运动关系

关系

一一对应,i是S0的代号,数值上i0=S0

3、i的计算

Δθ的计算较不方便,采用直观的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即:

Δθ转化为与纱片宽度、缠绕角、芯模尺寸等直观参数相关联的式子。

如图7-22

AC=BC/cosα0=b/cosα0

Δθ/360°=AC/πD

Δθ=AC·360°/πD=b/(πD·cosα0)×360°

i=i0±Δi=(K/n+N)±b/(nπD·cosα0),Δi=Δθ/n

这里把各物理量归纳一下:

b:

纱片设计宽度

α0:

缠绕角

n:

切点数

N:

正整数

D:

芯模圆筒段直径

K:

使K/N为最简真分数,各切点不同排布顺序数

Δθ取>0时,纱片滞后,脱线。

Δθ取<0时,纱片超前,压线。

为避免打滑,Δθ<0。

§6-3-4、线型设计

设计的缠绕成型,对应于某个缠绕角,除满足前面的①不重叠、不离缝,均匀布满芯模表面②纤维位置稳定,不打滑,还必须满足③封头不滑线的条件,要求缠绕在表面上的每条纤维都是相应曲面的测地线。

封头曲面上,由微分几何的克列络定理,测地线方程为:

Sinα=r0/r(7-19)

α:

测地线与封头曲面上子午线夹角

r0:

封头极孔圆半径

r:

测地线与子午线交点处平行圆半径

r=r0,测地线与子午线交点处的平行圆就是极孔圆,此时α=π/2。

r↑,Sinα↓,一直小到筒身段时,Sinα最小,再往下Sinα不变。

说明:

(1)封头曲面上满足(7-19)式的就是测地线。

(2)在筒身段,由于缠绕纤维的连续性,筒身段的任意缠绕角螺旋线都是测地线。

(3)通过上式求得的缠绕角所确定的纤维位置,无论在封头和筒身段都是测地线,且是稳定缠绕。

(4)以均匀、布满且稳定缠绕时,芯模的转角也相应固定。

1、由测地线求芯模转角

芯模转角通过单程线芯模转角θt’来得到,θn’=θt’。

θt’由单程初始的封头缠绕转过的角度β(包角)和单程后期的筒身缠绕转过的角度γ(进角)。

θt’=β+γ(7-20)

(1)γ的求解

Wγ1=l1

Wγ=l

γ=l/W=l/W×360°

W=πD/tgα0

γ=l·tgα0/πD×360°(7-21)

(2)β的求解

由图7-25,上极圈,转过Φ+90°

相应下极圈Φ+90°

β=2(Φ+90°)(7-22)

a、过D点作平面Ⅱ∥平面HBC

→DF∈(平面Ⅱ∩平面HBC)

b、过D点作平面Ⅰ与筒体相切

→DE∈(平面Ⅰ∩平面HBC),DG∈(平面Ⅰ∩平面Ⅱ)

c、过G点作平面EFG⊥DG

→EG∈(平面EFG∩平面Ⅰ),FG∈(平面EFG∩平面Ⅱ),

EF∈(平面HBC∩平面EFG)

d、∠FDG=∠HBC=α0’

一平面与两平行平面交角相同,∠EDG=α0

纤维在赤道圆处的缠绕角,∠EGF=∠Φ

互余角,平面与两平行线交角转换。

e、tgα0’=FG/DG=EG/DG·FG/EG=tgα0·cosΦ

当Φ=0时,α0’=α0,就是平面FDG与平面EDG重合,即α0’=α0代表截平面与轴线夹角等于纤维在赤道圆的缠绕角,此时β=180°

而SinΦ=(htgα0’-r0)/R=(htgα0·cosΦ-r0)/R(7-23)

转化成一个三角方程求解问题。

工程上常用近似式计算:

Φ=Sin-1(htgα0-r0)/R(7-24)

将(7-21),(7-24)代入(7-20)

θt’=l·tgα0/πD×360°+2[90°+Sin-1(htgα0-r0)/R]

θn’=2θt’

2、线型的确定

在实际生产中,用控制线型和转数比这两个宏观参数来实现正常的生产。

已知极孔半径r0,芯模半径R,设计一定切点的线型,求出θt’,再算出θn’,与该切点的线型对照,再进行调整。

(1)变长不变角,适用于芯模还未设计之前

l’=[γ-(θt’-θt)]πD/(360°·tgα0)

或者l’=l[γ-(θt’-θt)]/γ

(2)变角不变长

容器尺寸不许变,而湿法缠绕角根据实际经验略偏离时,纤维仍不至滑移。

θt=l·tgα/πD×360°+2[90°+Sin-1(htgα-r0)/R]

(3)变径,不变长

变径,α也相应变

Sinα0=r0/R

θt=l·tgα0/πD×360°+2[90°+Sin-1(htgα0-r0)/R]

3、标准线展开

在实际缠绕前进行模拟,高级的用计算机数字模拟。

(1)交叉点数,交带数

交叉点定义:

交叉点数:

Xn=(M-1)n

交带定义:

交带数:

Yn=M-1

(2)交叉点及交带分布规律

a、筒身被K等分

b、交带间距相等

例题:

§6-4、缠绕工艺

缠绕工艺内容包含:

1、产品的使用、设计、技术质量要求,进行结构造型、缠绕线型和芯模设计

2、选择原材料

3、产品强度、原材料性能及缠绕线型进行缠绕层数计算

4、选定的原材料和工艺方法,为工艺流程制定工艺参数

5、由线型选设备,为设备设计提供参数

§6-4-1、内压容器的结构选型

属结构设计,目的是高比强度。

1、形状

筒球形理论上结构效率最高,最省料

身圆筒形理论上纵环向压力不均,不充分利用材料

实际上线型、设备复杂,不易

实际上可设计性、成型工艺简单,易等强度

2、筒形容器的封头外形

封头:

均衡型等张力封头,均衡型平面缠绕封头,扁椭球形封头

(1)均衡型等张力封头

特点:

纤维沿该封头曲面测地线缠绕并与极孔相切,各点经纬向等强度亦能同时得到满足,材料用量最少,重量最轻,较理想。

工艺条件:

a、封头曲线必须是等张力封头曲线

b、纤维缠绕轨迹必须是测地线(测地线决定缠绕角)

等张力封头曲线方程:

ζ=

ρ,ρ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