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21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docx

高填深挖施工专项方案

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LZ2路线段

(桩号:

K8+740~K23+715)

高填深挖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定:

审核:

编制: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梁忠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部土建二分部

年月日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项目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等及现场考察所获得的有关地形、水文、地质、交通、电力等资料;

2、本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所累积的相关经验及现有技术装备和施工能力;

3、业主相关合同文件要求;

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国家、交通部、市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路[2011]110号)

(3)《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渝交委路[2012]30号)

(4)《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标准化指南》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

2编制范围

重庆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LZ2路线段K8+740-K23+715范围内高填深挖施工。

1.3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的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的工期、质量等目标编制技术标文件.

2、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坚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合理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4、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5、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施现场三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控制原则,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

8、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及《重庆市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环保、水保措施,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布局合理、文明有序,切实做好环保、水保及文物保护工作.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梁忠高速公路施工总承包部土建二分部施工路段起止桩号为K8+740—K23+715,全长14.975Km。

路基长度约9070m,设计路基宽度24.5m(整体式)。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时为高填路堤.本项目地处丘陵地貌区,局部地形起伏较大,横坡较陡,填挖不平衡,沿线废方较多。

为消化路基废方,需设置高填方路堤,LZ2路段中共有土石方高填路堤7段。

另线路区受地形的限制,路基开挖将形成大于30m的高边坡共计3段。

2。

2高填路堤设计

高填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整体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问题,为减小不均匀沉降对路堤需进行强夯+土工格栅设计,以减少工后路面开裂;对基底存在过湿土路堤,需加强基底过湿土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换填片石、片石+盲沟、抛石挤淤、塑料插板、碎石桩等处理措施,以增加路堤的稳定性,减少工后沉降;

高填路基范围内需严格按照路基压实标准执行。

按相关规范及标准图要求对高路堤进行沉降观测,加强观测管理,保证观测质量,详见《高填方路基监测设计图》SⅢ-12-1.

本合同段分布高填方7段,1255米,现分述如下:

1、K8+770—K8+890段:

工程区属沟谷段,覆盖层厚度3-6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

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风化层1-3米,岩层稳定.填方最大高度23米,填料为附近挖方砂、泥岩.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

5,二级高10米,坡比1:

1.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碎石桩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位置在路床底部,在路床铺三层土工格栅。

2、K10+160—K10+330段:

工程区属沟谷段,覆盖层厚度4—6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

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风化层2—4米,岩层稳定。

填方最大高度34米,填料为附近挖方砂、泥岩.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5,二级高10米,坡比1:

1。

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

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碎石桩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位置在路床底部及一级平台,在路床铺三层土工格栅。

其中K10+160—240陡斜坡段一、二级平台各增设三层土工格栅,位置及间距见通用图。

为增加填方路基基底抗滑性能,在填方区沟槽中底部2米修筑填石路基,填料要求用挖方中砂岩。

3、K10+440-K10+530段:

工程区属沟谷段,覆盖层厚度4-8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

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风化层3-6米,岩层稳定。

填方最大高度24。

7米,填料为附近挖方砂、泥岩。

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5,二级高10米,坡比1:

1.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碎石桩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位置在路床底部,在路床铺三层土工格栅,K10+490—530陡斜坡段一、二级平台各增设三层土工格栅,位置及间距见通用图。

为增加填方路基基底抗滑性能,在填方区沟槽中底部2米修筑填石路基,填料要求用挖方中砂岩。

4、K11+015—K11+310段:

工程区属沟谷段,覆盖层厚度1—5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

基岩为侏罗系新田沟组砂岩、页岩,风化层1—4米,岩层稳定。

填方最大高度36.9米,填料为附明月山隧道挖方砂岩、页岩。

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5,二级高10米,坡比1:

1。

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换填+盲沟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位置在路床底部、一级平台,在路床铺三层土工格栅。

5、K17+000-K17+160段:

工程区属沟谷段,覆盖层厚度4—8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基岩为侏罗系珍珠冲组页岩,风化层1—4米,岩层稳定.填方最大高度24米,填料为附明月山隧道挖方砂岩、页岩。

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5,二级高10米,坡比1:

1.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

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碎石桩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位置在路床底部,里程K17+000—K17+145.在路床铺三层土工格栅。

在一级平台处进行强夯处理。

6、K17+600-K17+720段:

工程区属沟谷段,覆盖层厚度4—5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风化层2-4米,岩层稳定。

填方最大高度25.6米,填料为附近挖方页岩。

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

5,二级高10米,坡比1:

1。

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

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碎石桩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位置在路床底部,在路床铺三层土工格栅,一、二级平台各加三层格栅。

二级平台以下填料用挖方硬质石料填筑,在填方范围沿沟心设一条深1.5米的横向盲沟,以保证底部排水顺畅。

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二级平台格栅放置位置应高出填石顶面30厘米,以保证其正常发挥作用。

7、K17+970-K18+280段:

工程区属浅丘区,覆盖层厚度4-6米,沟心为水田段,软至硬塑状,承载力差,需进行处理。

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质泥岩,风化层3-6米,岩层稳定。

填方最大高度23米,填料为附近挖方砂、泥岩.填方边坡采用折线形,一级高8米,坡比1:

1。

5,二级高10米,坡比1:

1。

75,三级10米,坡比1:

1:

2,各级设宽2米平台。

坡脚沟槽为水田段,直接填筑时,填方体容易沿着软弱带发生滑动。

采用碎石桩处理。

为防止高填方顶部差异沉降,对K17+970—K18+130在路床和一级平台各加三层土工格栅;对K18+130-K18+280段在路床加三层土工格栅,路床底部进行强夯。

2。

3深挖边坡设计

线路区受地形的限制,路基开挖将形成大于30m的高边坡,部分段落岩石风化破碎,路堑边坡的稳定性主要与岩体破碎程度、岩层层面及外倾结构面密切相关。

沿线高边坡挖方以岩质边坡为主,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高边坡主要根据勘探资料,结合工程类比确定边坡类型,按规范查表方法进行设计;根据地质情况,按规范要求选定各级坡率组合;并根据坡率、岩石风化程度,采用锚杆格子梁+截排水等综合防护型式.

鉴于边坡岩土体复杂多样,在内外地质应力,特别是公路开挖、堆渣、排水等工程活动作用下,岩体处在不断风化、卸荷、解体的活动之中,在边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严格执行“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原则,动态调整设计,以便保证工程安全.

本合同段分布高填方3段,485米,现分述如下:

K9+470—K9+615段:

线路以挖方通过一圆缓丘包,基岩出露,强风化层厚1—3米。

基岩为侏罗系粉砂质泥岩、砂岩,岩层产状315°∠12°,结合程度一般。

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

①、第一组产状168°∠75°,微张~张开状,面平直,延伸0。

8~1。

5m,间距0。

6~1。

8m,无充填;②、第二组产状34°∠81°,微张~张开状,面粗糙,延伸1。

1~1.8m,间距0。

7~2.1m,无充填。

边坡无外倾结构面,但岩层薄,强度低,易风化产生局部垮塌,所以对边坡需加强防护处理。

本段地表及地下水不发育。

边坡采用折线形,每级高10米,坡比1:

1,平台宽2米,最大坡高38米。

本段边坡岩层呈薄至中厚层,节理发育,坡面稳定性较差,对边坡采用锚杆框架加固,框架内进行绿化。

坡顶设截水沟,在二级平台设平台截水沟引排坡面水至两侧沟谷中。

K17+230—K17+290段:

线路以挖方通过沟谷一侧,基岩出露,强风化层厚5-8米。

基岩为侏罗系新田沟页岩、灰岩、砂岩,岩层产状136°∠9°,结合程度一般。

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

①、第一组产状119°∠52°,微张~张开状,面平直,延伸0。

8~1.5m,间距0.6~1。

8m,无充填;②、第二组产状34°∠81°,微张~张开状,面粗糙,延伸1。

1~1。

8m,间距0。

7~2。

1m,无充填。

边坡无外倾结构面,但岩层薄,强度低,易风化产生局部垮塌,所以对边坡需加强防护处理。

本段地表及地下水不发育。

边坡采用折线形,每级高10米,坡比1:

0。

5,平台宽2米,最大坡高36米。

本段边坡岩层呈薄至中厚层,节理发育,坡面稳定性较差,对边坡采用锚杆框架加固,框架内进行绿化。

坡顶设截水沟,在二级平台设平台截水沟引排坡面水至两侧沟谷中。

K17+290-K17+570段:

线路以挖方通过沟谷一侧,基岩出露,强风化层厚5-8米。

基岩为侏罗系新田沟页岩、灰岩、砂岩,岩层产状13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