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04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docx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纳谏与沟通是实现民主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之路。

旦凡民主管理成熟、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企业,纳谏机制必定健全,沟通渠道必定畅通。

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和溶入市场化经济的过程中,一直不懈地探索并实践着民主管理,但是由于对纳谏和沟通在认识上的偏差,致使一些民主管理实践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因而其作用和效果不太理想。

如何建立纳谏机制,开辟沟通渠道,应是民主管理发挥实质性作用研究的基础课题。

一、民主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中的民主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会来组织实施。

部分企业领导的民主管理意识不到位。

忽视了民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一些企业领导对民主管理意识不到位,并不是不想加强民主管理,而是方法不当,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运动式的民主管理方法,使民主管理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当然就效果不佳了。

㈡认为民主管理是工会的事情,强化工会的工作就是强化了民主管理由于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很多企业将民主管理工作全部放在了工会,由工会来组织企业的民主管理,而忽视了民主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过程作用。

㈢近年来,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变化不断,特别是报纸舆论新闻,给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行为选择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知不觉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民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㈣没有将“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联系起来思维,将以人为本的管理归结为少数能人的管理。

实际上在企业中大部分工作是靠“普通人”来完成的,没有“普通人”的企业是无法管理的企业。

㈤认为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企业就能生存发展,民主管理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在更深层次上探究和实践。

㈥缺乏应有的沟通,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将沟通列入管理之中,认为沟通是个人的能力,处于非组织的游离状态,组织之间的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动性,因而导致信息上的不对称,有许多对企业有利的意见和信息不能直达决策者。

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是制约民主管理发展的桎梏,如果不加以解决,就可能失去全体员工的发至内心的支持,同时也浪费了民智资源。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用新的管理视觉来审视民主管理。

然而,因思维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到位而收效甚微。

二、营造进谏环境,构建纳谏机制任何企业都是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变化太快,企业领导的决策越来越取决与对未知要素和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对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第2页鼓励进谏。

设立关心企业奖,凡进谏者按照进谏次数和是否被纳谏均予以奖励,进一步鼓励职工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以及被掩盖的问题,挖掘未知问题的谏源,使我们对由于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未知经营事项拥有多角度审视的思维,把握未知经营事项的未来发展趋势,贴近未知经营事项的未来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科学的决策。

4、等视进谏者。

即对进谏者一视同仁,不因职务高低、学历高低、职称高低、工龄高低而态度不同,克服现实存在的位薄言轻的现象。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及到“‘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他提的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充分地体现了共产党一视同仁的民主纳谏意识,我们应当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5、保护进谏者。

事实证明,敢于进谏者实际上是企业的忠诚力量,只有忠诚企业的员工才会冒着付出成本的危险作出进谏的举动。

离你而去不忠诚企业的员工,是不会进谏的。

要解除进谏者的顾虑,使进谏者进谏后不会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不会遭到报复。

㈡建立纳谏机制的制衡思路纳谏是企业决策层实施民主管理的主动行为,也反映了领导层的管理气度和决策风格。

聪明的企业决策层总是把纳谏作为集中民智和自己解决自身问题的手段。

在封建社会,纳谏是君王的个人行为。

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纳谏是领导集体的行为,因此,需要建立纳谏机制。

也就是纳谏机构和纳谏制度。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平衡体,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目前,我们每个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宣传机构,但是纳谏机构却始终未浮出管理水面,宣传机构大部分职能是正面宣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其主要任务。

而纳谏机构却恰恰相反,其主要职能是企业内部的民主化管理诊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分析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其主要任务。

国有企业有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许多错误的决策得不到认识,其纳谏机制的缺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宣传机构不可缺少,纳谏机构也必须健全,只有这样才即能看到成绩,又能发现问题,形成相互制衡,相得益彰的效果,真正按照企业发展的管理规律来运行。

三、建立沟通体系,形成沟通习惯沟通是实现沟通双方信息对称化的简捷有效手段。

在企业里,每个人的个体力量实际上都是矢量,具有方向性,物理逻辑告诉我们,当每个个体力量沿着同一方向作用的时候,合力才能最大;当不一致的时候合力减弱;当相反的时候,合理为零。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如何做到人多力量大呢?

沟通是最好的手段,因为通过正确的沟通能够将个体力量的方向捋到同一方向上来。

进谏和纳谏作为“谏”的两个方面其运做效果的好坏与否,与沟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沟通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和整体工作意识结构的内容。

大家知道,碳原子,由于其组织结构不同产生的两种物质,石墨太软,金刚石无比坚硬。

因此,在沟通处在原始状态的时候,应当先体系,后规范;先制度,后习惯,进而,形成文化。

㈠建立沟通体系在企业,沟通无处不需,无事不需,无时不需。

处处需沟通,事事需沟通,时时需沟通,可以说沟通无限。

1、决策性沟通⑴行政与党务之间的沟通⑵行政与工会之间的沟通⑶党务与工会之间的沟通

2、组织性的沟通:

⑴基础组织单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⑵基础组织单元之间的沟通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⑷决策层之间的沟通⑸决策层与部门之间的沟通3、业务性的沟通⑴管理之间的沟通⑵技术之间的沟通⑶管理与技术之间的沟通

4、岗位性沟通

5、项目性沟通

6、工作性沟通因篇幅所限,不在一一列举,总之,越细越好,凡有管理之处沟通必及。

海尔集团的“OEC管理法”以及“市场链”就是沟通在民主管理上极好的应用典范。

㈡形成沟通习惯,溶入企业文化沟通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如果真正形成沟通习惯,我认为,这是一场民主管理在企业中的一次务实革命。

这包括思维观念、工作方式、行为风格、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而且,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参与进来,企业的活力可想而知。

但是,如何操作,才会取得预想效果。

我认为应当贯彻由上至下的沟通原则,作好四个主动。

1、领导主动与被领导沟通

2、上级主动与下级沟通

3、上道工序主动与下道工序沟通

4、上游业务主动与下游业务沟通只要作到这四个主动,在每项工作中坚持贯穿沟通原则,持之以恒,日复一日,不断积淀,就能形成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纳谏环境能够营造宽松的管理民主化氛围,畅通的沟通渠道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管理障碍,人们就会不在为自己对管理问题看法的表达而心有余悸,也不在为自己职业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是否相一致而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除了非工作因素对员工工作创新欲望的骚扰,为员工的自我实现提供了无限的用武之地。

同时纳谏与沟通相结合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应用,还将产生出良好的管理品质产品,这就是尊重、理解、平等。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人格、尊重科学、尊重民意以及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会增强全体员工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一旦被集成,就会成为企业强大的发展竞争力。

理解是稀释各种矛盾的人性产品,从个体到整体均形成理解是员工个人修养、领导素质修养和企业管理修养的结晶,每个人需要理解,每个团队也需要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团结;只有理解,才有竞争力。

平等是民主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实际上绝对的平等是没有的,我们所追求的平等应当是相对的每个人的平等,这种相对平等具体的表现就是对人格的尊重。

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每个人都有善和恶的一面,培根曾经说过:

“人性中的确有向善的倾向:

友谊、同情、善良、正义;但也有为恶的倾向:

嫉妒、憎恨、自私……这样,人性的善恶便取决于发展哪一种倾向。

”当我们将空间和时间环境锁定在积极的民主管理气氛下,人们都在积极地工作、思考、有效作为,善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的发挥,那么恶的一面就必定受到制约和冷落,如此经常下去,员工的思想就会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而形成的对企业“忘我投入、真诚付出”的管理精神正是我们所期望得到的民主管理效果。

通过纳谏建立起领导与职工的相互信任,通过沟通促进了相互交流,实现了心与心的相同,在工作中就会起到心照不宣的作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并溶入企业整体经营工作中向着同一目标按照企业管理的规律来顺畅运行,进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附送: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

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经济学分析研究

学术界关于企业上市的论著主要是围绕IPO折价的论述,很少有论文专门对公司上市的原因进行分析,鲜有的一篇论文是MaroPaganoFabioPanettaLuigiZingales对企业上市原因的论述:

1.融资:

降低资本负债率和财务杠杆比率;

提高信用级别,提高与银行的谈判能力,从而降低贷款成本;

3.股权多元化,家族企业的股权可以退出;

4.股票市场的纪律约束,如恶意收购等将加大管理者的压力;

5.流动性,由于上市公司股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价格高于同类非上市公司;

6.增加投资者的认同,公司在交易所特别是在国际知名交易所上市,能够增强公信力;

7.控制权的转移。

关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原因多是从公司融资角度作财务分析,对治理结构变化的论述也很少,或者就是类同为对“私有化”的分析。

对于产权清晰的私有制企业而言,上市的第一动因是融资。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上市的主要目的在于借用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国家已经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98年注资2700亿元,1999年剥离

1.4万亿NPL等,但效果都不甚理想,甚至改革当年就出现NPL反弹,财务状况恶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每次改革都不彻底,主要着眼于财务救助,缺乏治理结构的配套改革。

吸取历次改革的经验教训,201X年启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行了财务重组与治理结构配套的“四部曲”:

第一步是用原来的资本金核销损失类贷款和其他资产;第二步是按市场价值测算并进一步剥离两家试点银行的不良资产;第三步是用外汇储备进行注资,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第四步是发行上市,变为公众持股公司。

从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角度来看,第一步,国有独资银行改造为股份制公司是一个突破性革命和创造。

通过设立股份公司,出资人约束基本确立,初步构架起委托代理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

第二步,从普通股份制到引入战略投资者又是一个大胆创新。

国际知名大商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实际有助于强化国有股东的作用。

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行政级别高、管理半径长、机构层级和人员众多,仅靠几个股东通过股权管理进行监督,治理结构难于落到实处,或者委托代理的成本将非常高。

根据Ritter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规模大、高成长的企业,由于委托代理成本过大,应该通过公开上市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制原因,股份制改造的成果更需要通过公开上市得到巩固和深化。

通过第三步公开上市,借用股票市场强有力的市场纪律约束,才能建立现代银行治理结构,增强银行持续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缺乏信心,普遍认为中国人自己没有整治好国有商业银行的能力,改革必须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机构,或者走东欧的路子,把资不抵债的国有商业银行白送给外资银行。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定背水一战,由我们自己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但需要聘用国际的或者外资的会计师、律师、评估机构提供服务,同时需要借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和规则。

由国有独资银行改制为股份制银行,再发行上市成为公众持股银行,是一个深刻的体制变革。

上市推动银行将产权界定清楚,符合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产权也称财产权或财产权利,它在制度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中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所以它的核心不是个人财产的权利,而是企业财产的权利。

股份公司在股票市场公开上市,使我们看到活生生的产权交易和产权价格,产权不再只是抽象的范畴。

上市推动国有银行将产权界定清楚有三层涵义:

一是明确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产权归属,即明确汇金公司作为国有股出资人代表;二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对其资产的产权进行彻底清楚的界定;三是确定了产权价格。

首先,上市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产权明晰。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产权清晰是基础。

过去,财政部的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和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者的身份重叠,国有商业银行出资人的权利分散在不同部门,例如,利润分配和预算审批权在财政部,劳动薪酬核定权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管任命权在中组部,财务监督权在审计署,业绩评价主要依靠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判断。

表面上形成权力制衡,实际上由于责权不清,造成政出多门、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格局。

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后,股东的产权凭证是股票,股东通过参与股东大会行使其完整的出资人权利,对银行所有重大事项进行表决,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中央汇金公司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出资人职责,其股份数量以汇金公司名义托管在中央证券登记公司。

其次,上市推动银行对其自身的产权进行清楚界定。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四部曲之前有一个序曲,即对银行的每一项资产进行确权。

所谓确权是指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经过申报、权属调查、审核批准、登记注册、发放证书等登记规定程序,确认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其他项权利。

家庭和私营企业,作为私有产权单位,产权界定相对清晰。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国有独资性质,多年来缺乏产权意识,部分资产权属模糊,例如房产证不齐、财政划拨的资金和财产缺少法律确认手续、委托贷款合同缺失等等。

确权工作量很大,以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没有激励去花费大量成本做这项浩繁的工作,上市要求银行对陈年旧物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

上市前的确权工作,通过法律上确定产权主体,会计上确定产权数量,明确了银行资产的排他性,从而奠定了银行资产可交易的基础。

三,通过公开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总值可清楚计算。

在股票市场上,目前工行、中行和建行的股份总量、每股价格均清清楚楚,三行的市值已跻身全球资本市场的二十大银行之列。

股票市场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上市银行数据的真实性和经营业绩的透明度多年来,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难以解决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其中既有体制原因,也有社会诚信环境缺失和中介专业化水平等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真实性问题更是多年没有解决。

强制信息披露是股票市场监管的核心基础,通过强制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股票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上市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和业绩的透明度。

具体体现在:

首先,以国际国内外部审计师的名誉作为银行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制度基础。

为保证股东和债权人利益,股票市场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外部审计师来进行的公正、独立的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师要对财务报表行使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及以支持的审计证据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与可接受的审计准则相一致。

如果外部审计师的意见阐明报表符合审计准则,则在报表中包含着对审计责任的信用问题。

外部审计师以其名誉和专业性保证被审计机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去年《纽约时报》报道建行隐瞒不良贷款,负责建行外部审计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立即出来澄清事实。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其与内部审计具有本质上的差异。

其次,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具有的内在联系不容虚假信息的存在。

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在股票市场上,任何信息都将被股票价格吸收和体现。

虚假信息短时间内可能导致股票价格非正常上涨,一旦被披露,将使上市公司丧失公信力,受到股票价格下跌甚至破产的严重惩罚。

再次,股票市场对虚假信息、内部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有严格的法律约束,相关责任人将受到责任追究和惩罚。

通过资本市场强制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达到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业绩的透明度。

一方面,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国内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对银行高管形成极大的压力,推动银行高管努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公司业绩,如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压缩费用支出、提高利润等。

健全委托代理机制,改进国有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根据科尔奈的理论,国有企业的根本特征在于预算软约束、无破产压力、不以利润为目标,以前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便是典型的预算软约束。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的根本方法就是让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竞争压力。

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的差距显性化,压缩费用的压力自然产生。

其次,上市以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银行年度预决算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股东和银行管理层之间在费用、薪酬、分红等问题上具有天然的利益冲突,费用高了,则利润和股东分红就少了。

多年无法解决的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因上市而得到改进。

以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最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的特征是:

第一,关系贷款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

放贷的权利是银行的特殊权利和孳生内部人控制的诱因,在放贷问题上,总分行行长一言堂,信贷审批流程流于形式;第

二,聘用不合格人员,造成众多冗员;第

三,职务消费高,浪费现象严重,如大量银行自办三产、招待所,等等。

公开上市以后,首先,严格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要求制约了内部人控制。

根据上市要求,几家国有商业银行都规范了放贷审批程序,例如严格贷前调查、信贷授权额度、审贷分离、聘请外籍人士担任首席信贷管等措施。

其次,上市所带来的公开、透明是解决内部人控制的最好的武器,每年年报需要披露不良贷款率、利润、费用、薪酬等信息,由此对银行管理人员形成强约束。

股价成为对银行和高管业绩的评价基准改革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和高管人员的评价基准主观化和政治化。

原因在于:

第一,银行的政治、政策目标和商业目标混合,财务指标不是惟一考核标准;第

二,银行高管的“官本位”激励机制和银行家身份重叠;第

三,银行业绩数据缺乏透明和真实性保障。

以上几个原因导致国有银行和高管业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相互不可比,各有各的角度和道理,而且评价主要依靠报告和宣传等软性指标,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而上市以后,股价可以成为对银行和银行高管的评价基准。

首先,市场评价是最客观的。

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的观点,股票价格包含了一切信息,包括公司业绩、盈利能力和高管管理能力。

股票价格体现市场对银行经营业绩和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和预测。

同时股价也是高管的成绩单,最为客观的体现高管的努力程度和经营管理能力,比如高管路演时表现出的专业和管理能力对IPO价格有一定权重的影响,高管更换时股票随即涨跌。

其次,股价使评价基准商业化了。

商业化带来评价标准的量化和统一化,由此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国有商业银行业绩的可比性问题,年报中各项指标一目了然,国有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和国内股份制银行评价尺度统一了,国有商业银行不再具有政策特殊性和豁免。

明确了商业化目标,国有商业银行才真正迈向商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减少政府行政干预,保持银行商业化经营的独立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数量巨大的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上,国有商业银行造成的大量不良贷款既有政策上的原因,又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自身经营上的原因,真正说清楚谁占多大比例很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X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对4行316个二级分行检查发现,主要由于企业问题和宏观经济等外部原因产生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0.7%,其中由于政策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占2

9.2%。

政府干预一方面容易直接产生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使银行高管放松内部管理,从而间接产生更多的不良资产。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以后,有效减少了政府行政于预。

首先,上市改变了政府和银行之间的关系。

上市以后,股东多元化了,国家仅是股东之一,单位股份所享有的权利与其他股东一样。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部门都不能再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号施令,因为任何政府干预都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其次,股票市场对政府干预行为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

比如外部审计、治理结构、信贷审批流程、风险控制等制度都有效制约了政府干预,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进一步通过聘请外籍独立董事、外籍首席信贷官等保持银行商业化经营的独立性。

再次,透明度压力是对政府行为的最有效约束,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对股东关联交易进行信息披露,限制了政府股东对银行业务的不正常干预;不良贷款率和利润率等财务信息披露则要求银行以利润最大化和商业化经营为目标。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实现银行内部各要素最优配置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广义上通过资本全球流动,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狭义上为上市公司内部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到优化作用。

商业银行是以风险中介为特征的企业组织,在股票价格的指示器作用下,银行的各项资产都依据风险予以定价,其组合最优时,股票价格相对最高。

如果组合或定价不合理,股票价格就下跌,迫使管理层做出调整。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会在资本充足率、资产增长和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费用、分红等变量之间寻求最优组合。

多重外部监管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平衡发展,有效保护投资者和存款者利益非上市银行的监管者仅有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宗旨是保护存款者,对银行的约束应该说是比较低的。

上市后,银行将面对四重监管:

一是银行监管机构,二是证券监管机构,三是交易所,四是市场纪律或者说股票价格约束。

四重监管的角度各有不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平衡发展,有效保护投资者和存款者的利益。

事实经验也证明,上市银行的治理结构指标、财务指标皆优于非上市银行。

通过市场价格,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所谓保值增值,一是通过国家行政减免税收和分红,以及自身利润积累弥补资产损失;二是通过国家行政增资或划拨资产。

多年来,不仅没有保值增值,在进行本次改革前,几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资不抵债,不良资产率高、资本充足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引发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系统风险。

通过公开发行上市,真正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本的保值增值。

首先,股票市场定价包含了银行未来价值。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定价,常用的估值方式有收益折现法和类比法。

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和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

二,对银行的定价体现出中国宏观经济和商业银行成长性的溢价。

三,全流通的流动性带来的资产流动性溢价。

根据《经济观察报》201X年10月29日李利明《汇金注资三大行上市收益已经弥补改革投入》计算:

汇金公司向三大行注资600亿美元;截至201X年6月底,汇金公司所持有的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的净资产价值是623

5.03亿元;按10月27日,工行每股

3.12元、建行每股

3.35港元、中行每股

3.34港元计算,汇金公司持有的三家银行股权的市值达到了1519

1.8亿元。

市值1519

1.8亿元与净资产值623

5.03亿元之间的895

6.7亿元差异,就是国家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中获得的收益,已经大大弥补了改革的投入。

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良性运行的起点和开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世界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标准还有距离。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还有待银行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

跨国银行监管体制是指为了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